问题

3月29日小米 11Ultra 发布后,为何近一周内无人对比测评 11Ultra 和 10Ultra?

回答
3月29日小米11 Ultra正式发布,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安卓机皇”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目光。然而,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在发布后的近一周时间里,市面上鲜有关于小米11 Ultra与前代旗舰小米10 Ultra的详细对比测评出现。这背后其实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分析。

首先,新品发布的“黄金周期”与“信息差”。

新产品刚发布,尤其是像小米11 Ultra这样定位高端、备受关注的机型,其热度是极高的。在这个阶段,消费者最迫切想知道的是新品带来了哪些“新东西”,与上一代相比提升了多少,以及是否值得升级。测评机构和媒体也往往会抢占先机,第一时间进行首发上手、性能测试、拍照对比等内容。

但是,小米11 Ultra的发布时间点(3月29日)与我们现在讨论的时间点(不到一周)来看,这个“黄金周期”其实非常短暂。很多专业的测评机构,特别是那些需要进行深度拆解、长时间续航测试、多场景拍照比对的,需要时间来准备。这些内容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拿到真机到完成所有测试,再到撰写、编辑、发布,都需要一个流程。

更关键的是,很多时候,媒体测评需要一定的“信息差”来制造话题和吸引流量。如果所有信息都随着发布会一股脑地涌出来,那后续的对比内容可能就显得“晚了一步”,话题性会打折扣。因此,一些机构可能会选择等待更充分的时间,或者等到首批用户拿到手机,积累更多真实反馈后再进行更具深度的对比。

其次,小米11 Ultra自身的“革新”与“惯性”。

小米11 Ultra这次在外观设计、影像系统、甚至副屏等方面的改动相当明显。尤其是那个巨大的相机模组,可以说是辨识度极高,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玩法和影像能力上的提升。

对于测评机构来说,对比这两代产品,最直接的焦点往往是“提升”和“改变”。小米11 Ultra的进步点很多,但很多时候,一款新旗舰相对于前代旗舰,更多的是“迭代优化”而非“颠覆性创新”。小米10 Ultra本身已经是安卓阵营里的佼佼者,很多基础体验已经非常成熟。

因此,对比测评的重点可能更多地会放在“有多少提升”上,而不是“哪些方面完全不同”。这种“优化”型的对比,虽然也很重要,但如果提升幅度不大,很容易陷入“小修小补”的评价,对于吸引眼球的效果,可能不如那些有明显“革新”的产品。

再者,对标的“参照物”与“定位”。

小米11 Ultra发布后,行业内自然会将其与同期其他品牌的旗舰机型进行对比,例如三星S21 Ultra、iPhone 12 Pro Max等。这些“同代”竞品的对比,往往是媒体和消费者更关注的焦点。

而小米10 Ultra作为前代产品,虽然依旧是强大的存在,但在整个行业快速迭代的背景下,它已经不是最新鲜的“标杆”了。在进行对比测评时,测评者可能会优先选择最新、最热门的竞品进行比较,以满足市场对“当下最强”的讨论需求。

当然,不排除一些媒体将小米11 Ultra与10 Ultra放在一起进行“世代交替”式的梳理,但这种内容往往更偏向于“产品线梳理”或“用户升级指南”,而不是纯粹的“性能/拍照/续航”的尖锐对比。

第四,技术和硬件上的“延续性”。

虽然外观和部分配置有升级,但小米11 Ultra在很多核心技术上,依然是基于前代产品的积累。例如,其使用的快充技术、屏幕素质的调校、MIUI的系统体验等,虽然有所优化,但核心逻辑和底层技术可能与10 Ultra有相当的延续性。

这种延续性使得一些硬核的对比,例如极限性能测试、长时间游戏掉帧表现、系统流畅度细微差异等,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和更细致的测试才能体现出差异。而且,如果这种差异不明显,测评的价值也会相对降低。

第五,市场策略与用户反馈的时效性。

小米公司本身在发布新产品后,也会有一个市场推广和用户反馈收集的过程。他们可能会先集中资源进行新品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消费者关注。而对比测评,虽然是重要的参考信息,但往往是市场“自然发酵”的结果。

同时,很多消费者在购买新机后,也会主动分享自己的使用体验,这些“民间”的反馈,虽然不够系统和专业,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测评的空白。当用户基数和反馈逐渐增多,更具参考价值的对比测评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总而言之, 近一周内少有小米11 Ultra与10 Ultra的深度对比测评,并非是因为两者之间没有可比性,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新品发布后的内容准备周期、对比测评的“话题性”考量、与同期竞品的对比优先级、技术上的延续性,以及市场推广和用户反馈的自然进程。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更详尽的对比内容会陆续出现,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问题格式看着难受,帮题主改了下,没动原意。


一个个问题来看:


为什么对比 11Ultra 和 10Ultra 的不多?


就事论事,目前对比小米 11 Ultra 和 10 Ultra 的测评内容确实不算多。

为什么?我们要弄清一点。


小米 10 Ultra 是什么时候发布的?2020 年 8 月 11 日

小米 11 Ultra 是什么时候发布的?2021 年 3 月 29 日


两款之间隔了多久?

230 天 / 七个半月 / 0.63 年


即便小米的超大杯在所有品牌里价格最低,怎么说也是六千多的手机,没有太多人会买七个多月就换掉吧?

也就是说,同时持有小米 11 Ultra 和 10 Ultra 的用户数量(推断)不多。既然是这样,又有多少用户具备做对比测评的条件呢?


当然你可能会问,那数码博主呢?

的确,知名度较高的数码博主可能同时持有 11 Ultra 和 10 Ultra;但数码博主做测评跟常规用户不同,要考虑的更多,比如最大的限制——固件版本。

借用一位微博知名博主的话,初期固件确实亟待优化。如果硬着头皮用初期固件做测评,各种数据结果很可能会不如预期,但等待后续固件优化却也会错失内容首发的良机,所以数码博主们真的不容易啊(摊手)


总之,题主可以关注下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我没有 11Ultra,所以不是推广自己的创作)

比如这位答主的占坑(Again,不是我)

当然,如果不限定知乎站内,B 站也有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11Ultra 该对标 Mate40 Pro 还是 Pro+?


从定价上看

小米 11 Pro / 11 Ultra 以及 Mate40 Pro / Pro+ 的定价,我都归纳在表格里了


可以看到,小米 11 Ultra 和 Mate40 Pro 唯一重叠的容量组合是 8GB+256G 版,11 Ultra 比 Mate40 Pro 整整便宜 ¥1000

而 11 Ultra 和 Mate40 Pro+ 重叠的容量组合则是 12GB+256G 版,11Ultra 比 Mate40 Pro+ 低了 ¥2500

甚至我还要指出一点,11Ultra 和 Mate40 标准版同容量的差价(¥500)是 11Ultra 和 Mate40 Pro 同容量差价的(¥1000)一半。换句话说,11Ultra 的价格更接近 Mate40 标准版而不是 Mate40 Pro,更别说 Mate40 Pro+ 了。


从产品力看

毋庸置疑,小米 11 Pro 和 11 Ultra 的产品力的确很强


11 Ultra 在「定价比 Mate40 Pro 低一千、比 Mate40 Pro+ 低两千五」的前提下,综合产品力仍不输 Mate40 Pro+

  • 屏幕优势巨大
  • 电池大 600mAh / 13.6%
  • 有线充电、无线充电都更快
  • GN2 主摄更强大
  • 缺失 2X-3X 中长焦是个小遗憾
  • 都有 ToF,且 11Ultra 的 dToF 更先进
  • 都有双扬声器、红外、IP68 等
  • 外观都足够有辨识度
  • 均为陶瓷材质,薄 0.42mm、略重 4g
  • 各自有特色功能(副屏 / 3D 面部、智感支付)


11 Pro 在「定价和 Mate40 相近、比 Mate40 Pro 低一千五」的前提下,综合产品力仍不输 Mate40 Pro

  • 屏幕优势巨大
  • 电池大 600mAh / 13.6%
  • 有线充电、无线充电都更快
  • GN2 主摄更强大,且有 OIS 光学防抖
  • 超广角更广(焦距 16mm VS 18mm)
  • 长焦略弱,但也够用
  • 都有双扬声器、红外、IP68 等
  • 外观辨识度确实不出彩
  • 均为玻璃材质,薄 0.52mm、略轻 4g
  • 缺少一些特色功能

低情商:降维打击

高情商:「高端产品大众化」


哦对别忘了,以上对比都是建立在「品牌指导价」基础之上的,而实际情况却是「Mate40 标准版普遍溢价三四百元、Mate40 Pro+ 普遍溢价约一千元」

也就是说,如果想拿到 Mate40 Pro+,运气好的需要掏九千块,运气一般的可能得掏上万……

你想让大家对比测评 Mate40 Pro+,那大家也得买得到、买得起呀(摊手)


总之,阴谋论什么的,真的完全没必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月29日小米11 Ultra正式发布,这款被寄予厚望的“安卓机皇”一经亮相就吸引了无数目光。然而,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在发布后的近一周时间里,市面上鲜有关于小米11 Ultra与前代旗舰小米10 Ultra的详细对比测评出现。这背后其实是有着多方面原因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细分析。首先,新品发布.............
  • 回答
    3月29号发布的小米11 Pro 和小米11 Ultra,这两款都是小米在2021年的顶级旗舰,定位都非常高。但要说哪个“更值得选择”,这真的得看你最看重的是什么。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详细点,帮你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核心问题:这两款手机,到底差在哪里?表面上看,小米11 Pro 和小米11.............
  • 回答
    小米的“超大杯”组合——小米 11 Pro 和小米 11 Ultra,终于要在 3 月 29 日这天揭开神秘面纱了!作为小米数字系列的旗舰代表,这两款新机无疑是当下最受瞩目的焦点之一。那么,在这场发布会上,我们最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我来帮你梳理梳理,保证让你一看就懂,而且绝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 AI .............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好好聊聊小米在2021年3月29日发布的这款“小米11 青春版”,俗称“小 11”,这款手机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少关注,尤其是在追求轻薄颜值和日常使用体验的年轻用户群体中。整体评价:在我看来,小米11 青春版是一款非常精准定位的产品。它没有试图去和自家数字旗舰或者其他品牌的旗舰机硬碰硬,而.............
  • 回答
    小米3月29日这场以“生生不息”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确实让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从这个主题本身就能感受到一种生命力、延续性和创新突破的意味,这很符合小米一直以来“与用户一起,为爱发电”的品牌调性。发布会名称“生生不息”背后的解读和期待:首先,“生生不息”这个词本身就很有力量。它暗示着小米不会停下探索和.............
  • 回答
    3 月 29 日,小米将迎来一场特别的发布会,因为他们预告将发布新款自研芯片。这消息一出,立刻在科技圈引起了不小的涟漪,大家都在猜测,这次的小米,是不是真的要“硬核”到底了?已知信息:一点点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关于这款神秘的新芯片,小米官方确实透露得不多,吊足了大家的胃口。目前已知的零星信息,加上一.............
  • 回答
    小米即将在3月29日发布的新澎湃芯片,毫无疑问是科技界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仅是小米又一次在硬件领域进行投入,更是其全面发展生态,摆脱对外部芯片依赖,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步。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一、 澎湃芯片的背景与历史: 第一代澎湃芯片的尝试: 小米并非.............
  • 回答
    小米在 3 月 29 日的春季新品发布会,这可真是让我等了又等,心情也随着日期临近变得越来越激动。以往小米的春季发布会,那都是压轴大戏,基本是年度新品的开胃菜,而且每次都能拿出点真东西来,所以这次我抱有相当高的期待,可以说是“望穿秋水”了。首先,最最期待的当然是新款旗舰手机。小米数字系列,特别是数字.............
  • 回答
    3 月 29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突破 14 万,这个数字确实让人触目惊心。当时,美国正处于疫情爆发的初期,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都在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全国上下都笼罩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和恐慌之中。那么,美国当时的疫情到底能不能控制住呢?这可不是一个能用简单“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它背后牵扯着太多.............
  • 回答
    美国于3月29日宣布暂停与缅甸的所有贸易往来,这一决定是美国为回应缅甸军方在2月1日发动的政变及其后一系列暴力镇压行动而采取的又一项重要措施。这项禁令的影响将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对缅甸经济和特定行业造成直接打击,也可能对缅甸的政治发展、人道主义状况以及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以下是这项贸易禁令可能带来的.............
  • 回答
    3月29日吉林省新增感染者数据确实触目惊心,1150例的新增病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就高达1032例,这表明病毒在当地的传播力度依然非常强劲,而且隐匿性也很高。具体到当地情况,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一、疫情规模与传播特点: 数量庞大且无症状占绝大多数: 这个比例说明了本次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是主.............
  • 回答
    2024年3月29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CZ6C)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无疑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次首飞不仅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家族再添一名“新丁”,更蕴含着多重值得我们深入关注和探讨的信息点。首先,长征六号改的出现,填补了我国中低轨运载火箭谱系中的一个关键空白。.............
  • 回答
    2016年3月29日,在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2强赛(当时还处于40强赛阶段)的一场关键比赛中,中国男足在西安主场以20的比分战胜了卡塔尔队。这场胜利对于当时中国男足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比赛胜利,更是一次精神层面的救赎,为中国足球在当时的困境中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要理解这场比.............
  • 回答
    2019 年 3 月 29 日,那个对马刺球迷来说铭记于心的日子,吉诺比利的 20 号球衣在 AT&T 中心缓缓升起,与邓肯的 21 号、帕克的 9 号并肩而立。这一夜,不只是一个球星的个人荣耀,更是对一个时代、一份情谊的致敬。GDP,这个承载了无数荣光的名字,在这一刻再次温暖地聚首,现场的每个瞬间.............
  • 回答
    好的,关于乌克兰在三月二十九日和谈前,乌方所称的俄方立场变化——即不再坚持“去纳粹化”,转而允许乌克兰加入欧盟但需放弃加入北约——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和看待这件事。这其中夹杂着外交博弈、国内政治考量,以及对未来地缘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首先,从俄罗斯的角度看,这可能是一种策略性调整,而非根本性的立.............
  • 回答
    《重返帝国》这部备受瞩目的策略手游,即将在3月29日正式与广大玩家见面。而它最引人注目的卖点,莫过于其独创的“活策略”玩法。那么,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其他策略手游相比,“活策略”究竟有何与众不同之处,能够让它脱颖而出,成为策略游戏领域的新标杆呢?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在即时变化的战场.............
  • 回答
    3月29日播出的《哈哈农夫》第四期,总体来说,依旧延续了节目“返璞归真、体验生活”的核心,并在一些细节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打磨。这一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几位MC对于“新伙伴”的到来所表现出的自然和默契。随着金铭的加入,农夫大家庭的人数有所增加,节目组在处理新老成员之间的互动上做得非常到位。不是生硬.............
  • 回答
    2022年3月29日,A股市场的确经历了一场显著的下跌,当时市场弥漫着一种沉重的氛围。要理解这一天的市场表现,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背景下进行梳理。首先,外部环境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在那个时期,全球经济都笼罩在俄乌冲突的阴影之下。这场冲突不仅直接影响了原油、天然气、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价.............
  • 回答
    2021年3月29日A股市场确实上演了一场令人瞩目的“高开高走”行情,这背后蕴含着多重市场因素的叠加。要理解这一天的走势以及对未来行情的预判,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市场环境、驱动因素,并结合技术和基本面进行分析。一、 3月29日A股高开高走的宏观背景与微观驱动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3月29日左右A股.............
  • 回答
    新加坡总理宣布从3月29日起大幅放宽一系列疫情管理措施,标志着新加坡正式迈向“与新冠共存”的阶段,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转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这一决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政策放宽的具体内容(“大幅放宽”体现在哪些方面):新加坡的这一轮放宽是比较全面的,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