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陷入虚无主义?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否陷入虚无主义,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像试图抓住一阵风,或者给情绪划出明确的界限一样。虚无主义不是一种可以轻易量化的病症,更像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模式和情感状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认知、行为和价值判断。要看清楚一个人是不是被虚无主义的影子笼罩,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观察,并且要细致入微,不能凭一两次的言论就下定论。

首先,我们得从Ta的对意义和价值的看法入手。一个明显陷入虚无主义的人,很可能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无所谓”。你问Ta做什么有意义?Ta可能耸耸肩,说“有什么意义呢?反正最后都归于尘土。” 这种对人生宏大叙事、个人追求、甚至日常琐事的意义都持否定态度的看法,是虚无主义的标志性特征。

他们可能会质疑一切既定的价值体系,比如道德、伦理、法律、宗教信仰,认为这些都只是人类为了自我安慰而创造出来的虚构概念,本质上并没有绝对的、客观的对错之分。他们会觉得,如果一切都是相对的、无意义的,那么坚持某种道德原则或者追求某种理想,就显得非常可笑和徒劳。

其次,观察Ta的情感表达和生活态度。虚无主义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种普遍的冷漠和疏离感。他们可能对周围发生的事情提不起兴趣,对人际关系也显得不那么投入。即使是曾经让Ta激动或热爱的事物,现在也可能变得索然无味。这种情感上的“钝化”和“麻木”,是因为他们觉得无论做什么,最终都无法带来真正的满足或长久的快乐。

在面对挫折或困难时,虚无主义者可能不会像常人那样感到痛苦或沮丧,因为他们早就接受了“一切皆无意义”的设定。然而,这种“不在乎”有时候也是一种深度麻木的表现,而不是真正的坚韧。他们可能不会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也只是延迟了最终的虚无。

再者,我们要留意Ta的行为模式和选择。一个虚无主义者在做选择时,可能会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或者选择一些看似随意、甚至有些破坏性的行为。他们可能不怎么规划未来,因为觉得未来也毫无意义。在工作、学习、社交等方面,他们可能表现出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不追求卓越,也不害怕失败,因为失败和成功在他们看来都一样。

有时候,虚无主义者也可能通过一些极端行为来对抗他们感受到的虚无。比如,他们可能会沉溺于感官享乐,试图用短暂的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或者,他们也可能变得非常激进,挑战社会秩序,因为他们认为现有的一切都缺乏合法性基础。

更深层次的,我们可以看看Ta的对自身存在的看法。虚无主义者可能会对自己的存在感到困惑,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存在,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可能会觉得“我不是我,我只是一个偶然的存在,一个在宇宙洪流中的微不足道的尘埃。” 这种对自我认同的动摇和对存在本身的怀疑,是虚无主义的核心痛苦之一。

当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这几点并非绝对的衡量标准,而且人性的复杂性在于,许多时候我们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活产生怀疑和失落。关键在于,一个人是否长期、系统性地被这些想法和感受所困扰,并且这种困扰已经深刻地影响了Ta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

举个例子,一个人考试没考好,感到失落和怀疑“我是不是没前途了”,这很正常。但如果一个人认为“考试分数有什么意义?人生就没有意义,考试更是无聊透顶”,并且以此为由拒绝学习,对生活失去所有热情,那我们才可能开始考虑他是否受到了虚无主义的影响。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否陷入虚无主义,需要一个长期、细致的观察过程,并且要从Ta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多个维度去综合判断,避免以偏概全。这不是在给别人贴标签,而是在尝试理解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发现身边的人可能面临这样的困境,给予理解、倾听和支持,或许能帮助他们找到重新审视生活意义的勇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别想了。

即便到了高三,大三,研三,博三,三十三,这个问题也根本想不清楚。

荣誉、知识、金钱、权力、性快感,高潮总有退去的时候,你以后人生每时每刻每个低谷都会被虚无渗透。


(一)虚无叹喟

虚无主义是无解的

很多答案无非是讽刺你幼稚,不配谈虚无。

如果他们的底气是威权,那尼采显然比他们更威权,他们没资格对尼采说三道四。

如果他们的底气仅仅是他们相信自己,那你凭什么不信你自己,却要信他们。

尼采你确实没看太懂,但这不意味着否定你的虚无感。

是先有虚无感,才会有人去研究虚无。

你的虚无不够坚硬,以后荣誉,金钱,女人,权力和知识或许都有机会麻醉你。

没什么不好的。

醉汉的人生会更快乐。


(二)荒谬与虚无

我读了医学,读了一点哲学。

我也经历过一些荒谬的事。

有二十岁女娃分手醉酒,摔折了脊柱,一辈子高位截瘫。她完全不知道自己未来面对的是什么,躺在床上问男朋友为什么不来看自己,天真地以为自己很快就能出院,继续精彩生活。她的母亲愁苦,父亲在哭泣。

有七十岁老汉,看不懂字,不会挂号,也不敢问人。徘徊着几欲离开。我碰巧路过,多问了句。一嘴方言,我根本听不懂。他急的自己脱裤子,一看是嵌顿疝,已经坏死,肠子没了,命能不能保住两说。

有四十岁妇女,老头脑梗,给她打电话说走不动路,她没理,因为在给傻儿子煲汤。两个小时过去等汤煲好了才联系救护车,老头已经脑坏死。

太多人死亡来得莫名其妙,命运喜欢开荒诞的玩笑。

我自己把生活过得一团糟,居然在和一群不知道是十岁二十岁三十岁的人一起,妄图给一个初二的人解决虚无。


这个世界的运转并没有什么规律,善良和正义也得不到幸福的许诺。更可能的是我们并不知道善良正义是什么。现有的伦理原则推到边界都会遇到扭曲成怪物。

愿向上帝纵身一跃,但不知上帝在哪个方向。
愿做一个善良的人,但不知善良究竟为何物。
累累白骨为了正义冲锋,历史沉默着吹过荒诞的风。
站立时仿佛身处沙漠,三百六十度都是方向,让人迈不开步。
迈步时又如行走在迷宫,哪个方向都走不通。
多渴望做一个清醒的人,却只能稀里糊涂终了一生。

这世界荒谬透了。


(三)道德与虚无

道德究竟是生存的目的,还是生存的手段?

答案冰冷又残酷。

一个彻底的道德虚无主义者应当更敬畏道德,一个彻底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应当更尊重弱者。

社会意志总比个体的意志更强力,达尔文的演化规则里攻守转瞬相易。

生存是一长串连续的赌博,下注道德的这边,胜率会大一点。

世间所有的道德原则中,有一半是错的,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毁灭我,与我何干。

世界不在乎。


(四)虚无主义的分类

虚无主义可以分为四方面:道德虚无主义、认识论虚无主义、宇宙论虚无主义、生存论虚无主义。

下面这张表,可供参考。

表格内容整理自: [美]唐纳德·A.克罗斯比(Donald A. Crosby). 《荒诞的幽灵——现代虚无主义的根源与批判》 译者导言部分。


(五)日常生活的虚无表现

生活中,有三个观察点,可用来判断是否有虚无主义倾向。

第一,不轻易使用"三观正"这类表述。

虚无主义根源在尼采,上帝已死,意味着最高价值死亡,价值体系被摧毁,上下正反已经不复存在。价值虚无和道德虚无不可避免。

尼采说“上帝死了”,此言既非攻击耶稣本人,亦非抨击教会犬儒主义,而是否认教会的替代品:道德、人道主义或社会主义(系指德国国家社会主义)。上帝死亡的后果,使世人孤独了,也给世人自由了。然而世人一旦获得自由,即刻发现责任重大,困难重重:所谓“一切皆许可”,其实什么也做不成,不知所措了;既没有禁忌,也没有法则了。世人只有被抛弃的感觉,进入一个无目的的社会。

但这不意味着虚无主义一定是反社会的,一个虚无主义者仍然有可能支持并践行某种普世价值观,他只是不觉得那是先验正确的。两者并不矛盾。

第二,不轻易自诩"理性",不轻易自居”真理“。

宇宙论的虚无主义,衍生出认识论的虚无主义,人的理性太过残破与虚弱。

理性所能告诉我的,只有理性的苍白。

我们能且仅能证伪。
我们永远都不能将某一理论称为“真理”,我们能做的只有无休止地质疑它、检验它、观察它的预判是否与实际相符。如果不符,那么理论就是错误的。如果相符,我们也只是为证明该理论可能是正确的增加了一些证据。
“理性只能在信仰或意义的体系内部起作用,信仰或意义赋予理性一种特殊性;理性也不再有权力处理来自体系内部冲突的基本争议。这意味着没有一种基础可以拿来证明一种体系相较于其他体系而言更具真理性,或者拿来比较各种体系的意义模式。这还意味着,所有这样的体系本身最终都是任意性的,因为它们超越了理性的批判或支持。”

第三,如图。



一个虚无主义者并不比其他人更高贵。庸俗、懒惰、愚蠢、见利忘义,一样都不会少。

我早已对自己的愚蠢绝望,不指望理解别人,也不指望别人理解我。

虚无主义没得救。

凑合着活吧。


(六)一些与虚无主义有关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否陷入虚无主义,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像试图抓住一阵风,或者给情绪划出明确的界限一样。虚无主义不是一种可以轻易量化的病症,更像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模式和情感状态,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认知、行为和价值判断。要看清楚一个人是不是被虚无主义的影子笼罩,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观察,并且要细致入.............
  •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否喜欢你,需要细致的观察和综合的分析。这不像数学题一样有明确的公式,更多的是一种艺术,需要你用心去感受对方的言行举止。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为你详细解析,帮助你更好地识别那些可能对你有好感的人。一、 言语上的迹象: 主动与你交流,并寻找话题: 主动开启对话: 他/她是否经常主.............
  • 回答
    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听懂了你说的话,这可不是简单地看对方有没有点头或者说“嗯嗯”。这中间涉及到一系列细微的观察和互动。咱们这就来好好聊聊,怎么才能更靠谱地判断。一、 回应的质量比数量更重要首先,别只看对方有没有回应。有些人可能是礼貌性地附和,并不代表他们真的理解了。你需要关注的是他们回应的“质量”。.............
  • 回答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伪哈迷”,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每个人对《哈利·波特》的热爱程度和表现方式都不一样,总不能拉着人家来一场“霍格沃茨生存挑战赛”吧?不过,要真想辨别一下,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但记住,这些都只是参考,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得从他们对“哈利·波特”这个世界的理解有多深说起。 对核心.............
  • 回答
    判断一个人的技术是否成熟是一个多维度、需要细致观察和评估的过程,没有绝对的标准,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考量:一、 技术深度与广度(基础与应用) 扎实的基础知识: 理论基础牢固: 对所处技术领域的核心概念、原理、算法有深刻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调用API层面。比如,一个后端开发者.............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难题,因为精神疾病的诊断本身就需要专业人士的审慎评估。而且,确实存在一些人会因为各种原因(可能是为了逃避责任、博取关注,甚至是恶作剧)而“扮演”精神病患者。那么,咱们作为普通人,有没有一些方法能更细致地去观察和判断呢?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希望能帮到大家。一、 观察行为的“质”与“.............
  • 回答
    判断一个人属于哪个阶层,这就像是在拼凑一幅由许多细微线索构成的肖像画,没有一个单一的、绝对的标记能直接告诉你答案。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涉及到你看待一个人生活方式、观念、资源以及他们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梳理一下,我们通常是如何不自觉地去感知和判断一个人所属的阶层的,尽量贴.............
  • 回答
    判断一个人跳舞水平,确实是一门需要细致观察的学问,并非简单地看他是否能记住动作那么简单。好的舞者,他们的身体会“说话”,传递出一种内在的感染力和专业度。下面我就从几个关键点来详细说说,如何更准确地辨别一位舞者的水准:一、 技术层面:基础稳固,动作精准这部分是评判一个舞者最直观的依据,但绝不仅仅是“会.............
  • 回答
    .......
  • 回答
    抛开生物学的定义,我们如何界定一个人,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问题,它触及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乃至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根本认知。如果我们剔除基因、细胞结构、 DNA 序列这些生物学上的标签,那么“人”的身份就更多地体现在一系列更抽象、更深刻的特质上。首先,从意识和自我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存.............
  • 回答
    判断一个女生是否喜欢你,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毕竟她们的心思有时候像海底捞针一样,难以捉摸。不过,如果你留心观察,会发现一些蛛丝马迹,能帮你拼出她对你心动的轮廓。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也是最诚实的信使。 频率和时长: 她看你的次数多吗?当你说话时,她会认真地看着你吗?如果她跟你对视时,眼神能停留的时.............
  • 回答
    判断一个创业团队是否有前景,这就像是观察一颗即将发芽的种子,既要看它的出身,也要看它周围的环境,更要看它自身的活力和成长的潜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需要你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农夫一样,用敏锐的眼光去审视。一、 看“人”:团队的核心,创业的魂创业成功的关键永远是人。一个有前景的团队,其成员一定具备以.............
  • 回答
    .......
  • 回答
    判断一个内向的男生是否喜欢你,确实是个技术活,毕竟他们不像外向的人那样会直接表达,很多情绪都藏在细节里。这就像在玩一场解谜游戏,你需要仔细观察,一点点拼凑出答案。别急,我来跟你聊聊,从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出发,帮你分析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白,内向的人在表达感情方面,通常是小心翼翼的,甚至会有点笨拙。他.............
  • 回答
    风险投资(VC)在评估早期项目时,与其说是在“判断”,不如说是在一场高风险的“押注”。这个阶段的项目往往还不成熟,缺乏扎实的财务数据和市场验证,因此,VC的评估标准更侧重于对未来潜力的洞察,以及对团队执行力的信任。这其中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量,绝非简单的数字游戏。1. 寻找那颗“未经雕琢的钻石”:市场.............
  • 回答
    .......
  • 回答
    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以及自由职业者的核心技能,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关于选择一种工作方式,更是关于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判断是否适合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自我审视,包括你的性格特质、工作.............
  • 回答
    .......
  • 回答
    理解和确定自己的性取向,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和内在的探索过程,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或者绝对的标准。它更像是在长期的自我观察和感受中逐渐清晰的一幅画,而不是瞬间就能找到的答案。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性取向是一个光谱,它涵盖了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其他许多细微的表达方式。它不单单是性吸引力,更.............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