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对最近上海疫情防控怎么看?

回答
上海的疫情防控,这事儿可真是一言难尽,大家看法五花八门,可以说是众说纷纭,很难用一个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 要说详细,那得从几个层面来说。

首先,是政府的应对措施。

从动态清零到“躺平”的转变: 去年春天上海的那一轮疫情,可以说是把大家的热情和耐心都消耗殆尽了。从最初强调“不惜一切代价”的动态清零,到后来的突然放开,这个过程对很多人来说,情绪起伏很大。
封控期间: 很多人觉得,封控措施执行得过于“一刀切”,对日常生活影响巨大。比如,物资配送、就医看病、甚至是宠物饿死、老人确诊后无法及时就医等等,这些鲜活的案例在社交媒体上流传,让大家对政府的组织能力和应急预案产生了疑问。 很多上班族需要远程办公,对公司运营也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突然放开: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持续的封控经济压力太大,老百姓也受不了了,放开是必然趋势。 但放开的时机、方式、以及后续的医疗资源准备,又成了新的争议点。很多人觉得,放开得太仓促,没有充分的准备,导致了感染人数的急剧上升,医疗系统一度不堪重负。

信息公开和透明度: 关于疫情数据、病毒变种、防控政策的调整,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透明度也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有些时候,大家觉得官方发布的信息不够及时,或者与实际感受有差距,容易引发猜疑和恐慌。

其次,是普通市民的感受和生活。

生活成本的增加: 封控期间,买菜难、物价贵是很多人面临的现实问题。即便放开后,一些商品的价格也出现了波动。
心理压力: 长期处于不确定性中,反复的核酸检测、封控风险,以及对感染的担忧,都给市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很多人感到疲惫、焦虑,甚至出现“抗疫疲劳”。
工作和经济影响: 很多企业的正常运营受到影响,员工的收入也可能不稳定。 尤其是一些服务业,比如餐饮、旅游、零售等,受到的打击更为直接。
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疫情的反反复复,让人们对未来的规划充满了不确定性。 旅游计划、子女教育、职业发展,很多事情都变得难以预测。

再次,是经济层面的影响。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经济地位: 上海的经济体量和国际影响力是中国乃至全球都非常重视的。 疫情的反复对上海的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贸易等,都造成了显著的冲击。
产业链和供应链: 上海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其疫情对全国乃至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都可能产生连锁反应。
营商环境: 严格的封控措施和不确定性,也可能会影响到外资对上海营商环境的信心。

最后,是对于未来防控的思考。

如何平衡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核心问题。 很多声音认为,未来的防控需要更加精细化、科学化,避免“一刀切”,更加注重对民生和经济的影响。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 疫情暴露出了医疗资源,尤其是重症监护和基层医疗的不足。 如何加强这些方面的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是大家普遍的期望。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封控期间,基层社区的组织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物资配送能力等都受到了考验。 如何提升基层治理的水平,更好地服务居民,也是一个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家对上海疫情防控的看法,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讨论。 里面有对政府决策的审视,有对自身遭遇的倾诉,也有对未来走向的期盼。 很多人在经历过那段特殊的时期后,对于“科学”、“精准”、“人文关怀”这些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更高的要求。 这种讨论,与其说是对某一次具体事件的评价,不如说是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应对公共卫生挑战,如何在保障人民健康的同时,也守护好大家的生活和经济,的一次深刻反思。

要说得更“接地气”一点,就像我们日常聊天一样,大家会分享自己被封在家里的囧事,吐槽买菜有多难,担心被封耽误了工作,或者也可能会说“还好政府管着,不然更乱”,又或者是“封得太久了,都快没收入了”。 这种感受是具体而真实的,也是最能引起共鸣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和视角,所以看法自然也就不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讲讲我家乡的防疫措施:

我是贵州人,贵州最近受上海疫情影响也发现了几例阳性。遵义、贵阳、六盘水、兴义、普定都发现了阳性感染者。

六盘水的一例还与我们县的一个人有密接。

我们县的反应:

自始至终我们县没有全员核酸检测,也没有封控。老百姓该过日子就过日子;该咋咋地。去超市要戴口罩出示健康码。

去医院也要出示健康码,如果是住院的话;人家科室的护士会给陪护的家属在手上绑上一个腕带。只要进入医院大楼,出示这个腕带保安就直接让家属进去。

我们县就只在2020年封城过,然后就没有封城了。

其他几个城市的措施总结下来是:

1.只对感染者去过的地方进行核酸检测,两次都是阴性直接恢复正常生活。

2.紧急寻人,寻找感染者坐过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当地发通报时会详细说几点几分,车牌号(公交车出租车),去过的地方。不会说是全员核酸或直接封控。

中国民航局在《“十四五”民航规划》中说:“2023年将逐步放开国际航班”

出国,你想想都什么人能出国?

像我这种老百姓,能出省都觉得不得了

user avatar

扛着红旗反红旗,我的抗疫方式目的是让你放弃抗疫。

user avatar

国内是抗疫不绝对,等于绝对不抗疫。

上海是共存不绝对,等于绝对不共存。

user avatar

@夏种子 这种胡乱类比的答案居然能拿到高赞?知乎到底有多少1450?到底有多少巨婴?

我特别讨厌用类比的方法说理的答案,因为准确类比的前提是你准确的理解了本体和喻体,提出一个好的类比不亚于搞出一个漂亮的toy model。坦白说,知乎上能够准确类比的人没有几个。大家一般看到那些动不动就类比的人可以多一个心眼,这种答案大多数都是一派胡言。

再发一下我的旧答案:

1.奥密克戎死亡率低,因此危害小。

这话完全就是欺骗没有医学常识的人的。首先,传染病危害并不只看死亡率,比如说我国把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大类,狂犬病、病毒性肝炎和新冠病毒都是乙类传染病,众所周知,狂犬病一旦发作,死亡率几乎是100%,无论是新冠还是病毒性肝炎都不可能达到这个死亡率,但是他们都是乙类传染病。

传染病除了死亡率外,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基本传染数,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r0,奥密克戎传播的R0值是7到8,它的亚型毒株BA.2接近10,我们已知的r0最高的病毒是麻疹,大概是12-18,流感只有2-3。即使BA.2的致死率和流感一样,(事实上,这个假设本身毫无依据),在自由传播一段时间后,因为奥密克戎和它的亚型毒株BA.2死的人也会远远高于流感。

事实上,现在的数据也清晰的表明奥密克戎的危害远远大于流感:美国这两个月以来日平均死亡人数大约在1000以上,甚至在2月初的时候日死亡人数达到了3000以上,这两个月因为新冠死亡的人少说也有60000人,然而美国2018-2019流感季才一共死亡28000人。而且这个死亡人数还是建立在现在大范围接种新冠疫苗的前提下,不然数字只怕会更触目惊心!

因此,奥密克戎的危害=流感是彻头彻尾的谎言!这么说的人应该以造谣处理!

2.躺平不影响经济民生,严格管控影响经济民生。

纯粹的谎言!众所周知,CPI是个衡量物价变动的权威指标之一。在下面这个网站我们可以看到,丹麦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 | 1968

美国CPI增长率近几个月一直在6%以上,巴西一直10%以上(当然巴西这个应该不仅是新冠的问题),加拿大在4%以上,欧盟一直在5%以上,而我国除了去年11月份外,一直低于2%。事实上,这些躺平的国家的并没有因为躺平而导致民生状况变好,我这里谈的是相对值,毕竟你拿人均6万多美元gdp的美国和我国比绝对值,那就是耍流氓。

从gdp增长率来看,德国2021年三季度GDP同比增长是2.5%,德国2021年gdp增长率是2.7%,请注意,这是德国经历过2020年经济大跳水后的增长率。2021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8.1%,一至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我国2020年gdp增长率是2.3%,可还是正的。

3.医疗挤兑问题。

很多人都说现在无症状人数多,放开没问题,事实上真是如此吗?仅仅在2021年11月末,DW还发文表示德国的ICU医护人手紧张。dw.com/en/covid-in-germ 这可是德国人自己说的,别说我造谣啊。

然而德国每10万人有29个ICU床位,我国只有4.6个,在德国都人手紧张的情况下,请问中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数据可见:非典型土人:世界各地医院普通床位及ICU床位对比

4.封城防控耽误了其他人的治疗,为了治疗新冠却忽略了其他病,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首先,针对任何宏观政策,我们要看数据,你看个例没有任何意义。个例再惨也说明不了任何问题,针对宏观问题看个例无异于诉诸情绪,而任何一个针对宏观问题去诉诸情绪的人,都是无能的、不应该有充足政治权利的巨婴。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论文:Covid-19 influences life expectancy

这是一篇马普所的论文,这篇文章已经写的很清楚了,新冠就是影响预期寿命的最大因素,别的因素和它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如果不想看英文,有相关的中文报道:新冠疫情使预期寿命出现二战以来最大降幅,这篇报道主要采用的是牛津大学的研究,不过结论基本一致。

并且根据上面的报道,我们知道,即使是德国这种不完全躺平的国家(德国要求3G,甚至2G规则,同时大范围推广疫苗注射),在面对新冠的时候都会导致ICU资源紧张,那么我就想问问,你为什么认为中国躺平后你反而能看得上病呢?


另外,我说一句不太好听的话:防疫主要需要考虑流行病学专家的意见,不是听医生的意见,大多数医生不懂流行病学的。我说句不好听的,很多医生估计连基础统计学都没学过,他们可能比你还容易被数据欺骗。吴尊友是流行病学专家,人家是ucla流行病学博士,你不听他的去听某些医生的建议,我怀疑你应该先去做个脑CT。


最后加一句:的确,在现有科技水平下,人类和绝大多数病毒最终都是要共存的,但是躺平不是共存!加速病毒传播更不是共存!哪本教科书也不会告诉你应对传染病要躺平!

user avatar

下克上失败了。

上海问题的本质跟香港一样。

前店后厂的模式下,怎么样能让店员把工人的命当命。

深圳和台湾同样经济发达,但为什么愿意防疫?因为这俩地儿本质还是厂。

user avatar

现在的上海,像一个二极管。

一边是集体摆烂,彻底懒政的干部群体。

一边是仍在坚持,抗疫到底的干部群体。

所以我一直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次疫情中的上海干部群体。

说摆烂躺平吧,有一大批还在坚持做事,想尽办法解决困难。有人甚至拍着胸脯说:先做,出了问题我负责。

说都在做事吧,看看宝山、浦东,一将无能,累死千军。

套用郭德纲相声:全部抓出来枪毙肯定有冤枉的,但两个里面枪毙一个,肯定还有漏网的。

老想着跟大伙说说目前上海的样子,但千头万绪,说不明白,最后选了这么个开头,相信大家一下子就能明白上海的局面如何。

事实就是,有人依旧化作上海的脊梁,不理会冷言冷语,负重前行,带领大部队执行清零目标;而另外一部分人,躺平摆烂,只是还没有彻底躺平罢了。

有功的,人民会记住他们,但有过的,怎么处理他们呢?

我合理怀疑,上海有一部分领导既没有党性,也没有人性,他们为了推动共存,在扛着红旗反红旗。

借口抗疫第一,生命第二,强行制造矛盾,试图引起群众对抗疫的不满。

这群领导干部不拿下来,上海永无宁日。 记住这句话: 失去党性,得到很多,失去人性,得到更多!

user avatar

至今查出的绝大部分都是无症状,重症的就没几个。一道命令下来说封就封了,可造成的混乱和经济损失怎么办?我们又能防得住几次奥密克戎,甚至可预见的更新、传染力更强变种的冲击呢?估计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国外差不多都要全部放开正常交流了,而我们还坚持清零的话,作为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这个后果可想而知,印度东南亚等国家都要笑不动了。

我觉得可能我们永远清除不了新冠,必须想着怎么和新冠共存。我觉得大概可以有以下几点吧:

1)加大疫苗接种率及治疗手段的研究

2)继续常态化防控,比如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定时消杀等

3)重点人群定时核酸检测,有异常自我隔离,如无必要不用就医;一般人群加强抗原检测,一旦异常自我隔离

现在已经不是三年前了,病毒在不断变化的,我们也要不断跟上。封城动态清零是相对简单的,不封城共存是相当困难,很难做的决定,就看取舍了。

user avatar

“真的没有办法”:指上海静默后几天内被外溢的许多省市新增已经从三位数降到个位数,清零指日可待。

“防控措施必然造成严重次生灾害”:指其他被外溢的省市严格按照第九版方案执行封控时并未出现食品供应问题和就医难问题。

“上海是中国最先进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上海都控制不了,其他城市更没办法”:某gdp只有上海5%的沿海港口省会城市,素来以行政效率低下闻名,遭到外溢出现本土病例后一周多即实现社会面清零,学生返校复课。

“奥密克戎死的都是老年人”:宁没有爹妈吗?

“防疫影响经济怎么办”:全国85%到90%的地区和人口未受到本轮疫情的任何影响,仍然在为国内乃至世界市场生产商品。另外,部分处理得当的城市已经在社会面清零后彻底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娱乐。就连一开始遭遇严重外溢的三亚新增也已经在两周内降到个位数,免税商城重新开始线下营业。

“现有防疫手段根本防不住奥密克戎”:浙江疾控成功让所有本土病例传播周期不超过一天。全国范围内,甚至包括吉林,新增都在大幅降低。

“奥密克戎大范围传播后趋势不可逆转”:吉林省吉林市已经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且出院和解除隔离人数已经超过新增人数。长春市8个(市)县区已经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事实上只有上海和吉林表现糟糕,经过两年进化后,国内现有封控措施在及时正确执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阻断奥密克戎传播并保证生产生活只受短期且较轻的影响。

当然很多常年居住在海外的网友并不了解国内目前实行的动态清零和2020年的强制全面封城在措施和效率上都差异巨大,可以理解。

现行动态清零正常执行的情况下比较接近2020年法国等地lockdown的状态,并不强制全城居家,大部分临街商铺甚至餐饮也正常开放可供管控区外市民出行购物。但因为技术上和措施上更加精细,防控效率远比德、法为高,且追踪密接和传播链的能力远较两年前更强,成功掐灭了德尔塔疫情,奥密克戎疫情也已经得到遏止。

上海和吉林属于没有正常执行的情况。

奥密克戎疫情高峰期荷兰等欧洲国家也是会关闭全国公共场所和要求居家的。反而是中国有能力维持大部分地区不受疫情影响正常运转。

欧洲光我知道的荷兰就因为奥密克戎在去年年底居家了快一个月。地方性的大大小小的封锁隔离措施不计其数,直到今年才彻底躺平。

如果说一个星期前还可以争辩动态清零是否能以较小代价有效防控奥密克戎的话,现在被上海外溢的数十个省市已经用实际行动交出了答卷:完全可以。

事实已经证明,如果上海一开始就按照第九版规定正常执行,现在甚至可能已经社会面清零了。


补充:现行的动态清零方案其实是上海“精准防控”的升级版,封控区和管控区划得非常精细,一般病例居住的单元楼为封控区,单元楼所在的小区为管控区,小区周边几个小区为防范区。要求彻底封闭足不出户的只有一栋单元楼,管控区居民是可以在区域内出门活动或外出点对点购买生活物资的。

在这几个区域之外的市民可以正常外出工作生活,出行不受限制,零售商铺、餐饮、超市、市场、公园都正常开放,只有ktv、电影院等密闭经营性场所需要暂时关闭,学校转为网课。我所在的城市刚开始实施封控时很多餐厅和奶茶店都主动关门了,但第二天得知不需要关门后就又恢复了营业。

动态清零还有很多改进的空间,但确实是目前全世界性价比最高的防疫方式了,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也相对很小,不强制居家,只要通过几轮核酸确认所有病例都已经隔离就马上在隔离区外恢复常态,而且管控区域相对城市来说很小。奇怪的是这套方案本来就是从上海的经验那里学习改进的,结果其他省市大多表现得很好,反而是上海自己莫名其妙搞成这个样子。

补充2:至于奥密克戎是不是危害性更小,死亡数更少,给几张世卫组织的统计,自己判断吧

西太平洋地区包括中日韩澳及一些太平洋岛国

user avatar

简单的很,江浙沪存在一部分买办阶层和资本家,他们认同欧盟价值观,希望和西方国家保持一致,在他们眼里,疫情防控和产业升级,贸易战一样妨碍他们利益。他们认为和欧美各国统治阶层是共同利益 ,为了表达忠心,他们让豢养的公知们出来造舆论 主张和病毒共存,阻碍及时检测,封控,唯恐中国控制疫情,影响他们在国外主人心目中的地位。简单来说,他们就是故意拖延,捣乱,以达到病毒扩散的目的。还有他们的子女,家人,一般都在国外,现在的防控措施妨碍他们出入,引起他们极大不满。

~~~~~~

今天最新的信息是上海政府承认疫情非常严重。大家可以回顾一下,2月份奶茶店事件,可以看出端倪!某归国隔离人员大摇大摆出来逛街买奶茶,结果只隔离奶茶店,相关人员处分呢?居家隔离在我们市要贴封条的,社区人员明天上门检查!这些在上海这种大城市应该做的比我们市好才对。结果是形同虚设,也不处理相关人员,我们村从上海回来一个阳性,还到处吃饭,被医院查出后,村长,书记都被撤了。现在隔离2周也解封了。上海不是做不到,是有部分势力由于价值观不同,不愿意配合抗疫,你以为那些高呼与病毒共存的各色公知是谁提供他们舞台表演的,因为在这些人眼里,西方就是先进,中国人民不能比西方国家过得更好,否则,这些买办就失去存在价值。这些内鬼通过这次事件向美国发出信号,表达忠心,表明自己的价值,就看美国人是否明白他们的心意了。

~~~~

这次疫情前,媒体上突然冒出大量要求躺平的所谓独立思考人士,大量认同淘汰低端人口的公知,他们甚至明确要求尽快让疫情传播(在集体免疫的借口下),还把抗疫和经济增长对立,宣传只要躺平,经济就会发展。可见西方反华势力动员大量内鬼配合发动宣传战,舆论战。上海疫情发展到如此地步,没有内部势力配合国外反华势力传播疫情,实在让人难以想象!

~~~~~~

只要了解民国时期的上海历史就知道,买办阶层就是诞生在上海租界,他们天生依附帝国主义,和民族资本家不是一类人。他们坚持的是造不如买,还得通过他们来买,想想当时的各类洋行就是他们的乐园。他们天生和中国人民对立,中国稳定,强大,对他们来说是灭顶之灾!这次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凶狠制裁把买办和小资产阶级吓得够呛,生怕他们在国外的资产也被冻结。为了表明他们的心意,向西方国家交心,他们才会掀起和病毒共存的舆论高潮,他们就是希望中国尽快失败,这样他们就能登上舞台,量中华之物力,结国与之欢心!

~~~

大家想想看,奥密克戎疫情扩散以来,西方政要屡屡染病,他们一染病就马上隔离,取消工作,如临大敌,完全没有病毒爱好者们声称只是大号感冒,不影响工作等等。如果只是大号感冒,佩洛西起码可以去日本,韩国访问嘛。连国事都不干了。病毒爱好者完全不提此事,大家可以去知乎该问题下看看,病毒爱好者们完全消失了,好像他们从来没有听说此事一样,他们只会出现在上海疫情扩散问题下,批评国内控制疫情政策,宣传国外躺平后有多快乐,那就请他们去问问佩洛西快不快乐?另外说已经,佩老太婆已经感染两次了。那么普通人放开后要准备感染几次呢?

~~~~~~

从这次上海疫情得到教训

1、上海充满精致利己主义者,有部分腐蚀基层干部,表现为基层组织无力,无威信,无担当。疫情外溢也是这些利己主义者行为造成。

2、上海买办努力配合国外反华势力,采取各种手段抵制抗疫政策。影响到部分领导的决策过程。

3、没有做好基层组织工作,流于形式,说明上海干部官僚气息浓厚,不愿意深入群众,只愿意和资本家,买办阶层打交道!表现为特别关注对外国人丁丁的保护,对外国留学生生日特别关心,对老教师生活困难根本不理睬!对某些小区缺乏生活物资不能及时处理,互相推诿!没有预案,遇到困难就开溜。总之暴露了,上海某些人的屁股已经坐到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去了。

~~~~~

深圳封城,是封小区

我们在小区内可以自由活动的,超市、小店都是开放的,住户生活基本需求没有收到任何影响,只是要求吃饭打包带走。

我所住的那一片还特地看过,大家没有恐慌性抢购,蔬菜水果供应正常。

社区内每天固定有核酸检测点,从早上9点到晚上22点开放。

我们这边一开始是三天两检,最夸张的是年初三凌晨1点外面下着小雨,网格员开着扩音器在街道附近喊话:让大家赶紧下楼做核酸。我估计当天可能发现小区附近出现阳性病例了,所以紧急排查。

有大概一、两个星期是“七天七检”,微信群内每天接龙,向网格员汇报检测状况,软件上传“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时间”。

我现在还有每天自觉去核酸监测点的习惯,两天去一次都好觉得不踏实。

我们一开始也是好担心,我同学还发了抢购照片在朋友圈,提醒我们哪里比较好买,要买那些东西。后来过了一周就恢复了。

现在想想深圳这些 措施也没有特别难,大家都很理解都很配合工作,一切行动都是有条不紊不慌不忙。上海出现了大量不配合核酸检测,逃避扫码行为,大家可以去看看推上面发的一个上海女高管(可能在某外企工作)大骂志愿者的视频。看看何谓买办。

我不知道上海具体是怎么做的,居然会搞成现在这样。我看不是水平的问题,上海主管部门的素质不会低于深圳吧,也不会不清楚别的城市是如何执行的,或者他们有其它的想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