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罗斯最新民调显示:「俄罗斯民众对普京信任度大幅上升」,调查可靠吗?

回答
俄罗斯最新民调显示普京信任度大幅上升,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水分,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毕竟,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民调数据往往需要打个问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是不是真如数字显示的那么“欣欣向荣”。

首先,要分析这个民调的可靠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 调查机构是谁?

做民调的机构有很多,不同机构的背景、方法和受访人群都有可能影响结果。在俄罗斯,最常被引用的民调机构之一是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VTsIOM)。这家机构是俄罗斯政府支持的,经常发布一些对执政者有利的数据。当然,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说它就完全不可信,但了解其背景,对解读结果至关重要。

还有一些独立的、或者至少是立场相对中立的民调机构,比如列瓦达中心(Levada Center)。列瓦达中心曾经被俄罗斯列为“外国代理人”,这本身就说明了它在某种程度上不符合政府的期望。如果这次的“大幅上升”是来自VTsIOM,那么我们就可以更审慎地看待;如果是由列瓦达中心等机构发布的,且数据与其他信息源佐证,那可信度可能会高一些。不过,即使是列瓦达中心,在当前环境下进行独立调查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二、 调查方法和抽样

民调的抽样方式和问卷设计是决定其科学性的关键。

抽样: 理想的民调应该能够代表俄罗斯全国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程度的人群。但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在俄罗斯,尤其是在当前政治气候下,能否真正随机抽取样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筛选?比如,是不是更容易接触到那些敢于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人?还是说,那些更倾向于支持政府的群体更容易被访谈到?
提问方式: 问法也很讲究。“您有多信任普京总统?”和“您对普京总统近期的工作满意吗?”这两句话,虽然意思相近,但给被访者的心理感受和回答倾向可能不同。尤其是当民调是在一个“不允许”批评的环境下进行时,人们更倾向于给出社会期望的答案,而不是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称之为“社会期望效应”。
匿名性保障: 被访者是否确信自己的回答是匿名的?如果他们担心自己的回答会被追踪或者招致麻烦,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选择“安全”的答案。在俄罗斯,这一点尤其值得关注。

三、 民调结果与现实的“温差”

民调结果要参考实际情况。如果民调显示普京信任度大幅上升,但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的却是:

经济压力: 国际制裁、通货膨胀等因素对普通俄罗斯民众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这种影响是否会在民调中有所体现?
社会情绪: 是否有信息显示民众对某些政策、某些事件有不满?例如,与乌克兰冲突相关的消息,是否有引起民众的普遍担忧或反感?
媒体环境: 俄罗斯国内媒体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自由地报道各种信息,包括对政府的批评?如果媒体一边倒地支持普京,那么民调结果就很难是独立的。
国际观察: 其他国家或机构对俄罗斯民众情绪的评估是什么?虽然不能完全依赖外部声音,但相互印证或对比,也能提供一个参考。

四、 数据的解读

即使民调数据是真实收集的,如何解读也很有学问。

“大幅上升”的基数是多少? 比如,从50%上升到70%确实是“大幅上升”,但如果从30%上升到50%呢?同样的百分比提升,背后代表的民众基础可能完全不同。
统计误差: 任何民调都有统计误差,需要考虑这个误差范围。
时间点: 调查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否恰好在某个事件发生前后?比如,如果在冲突取得某种“进展”的时期进行,可能就会有短期提升。

总结一下,俄罗斯最新民调显示普京信任度“大幅上升”,我们应该持谨慎态度,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认清调查机构的背景和立场。
2. 关注调查方法、抽样是否科学,以及对匿名性的保障程度。
3. 将民调结果与俄罗斯的经济、社会现实以及媒体环境进行对照分析。
4. 理解“大幅上升”背后的具体数据和可能的统计误差。

在信息流动不那么畅通、政治敏感度极高的环境下,民调数据往往是观察社会情绪的一个重要窗口,但绝不是唯一的窗口,更不能全盘接受。我们需要结合更多维度的信息,才能对俄罗斯民众的真实想法有一个更接近真实的判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民调结果本身没有问题

其次,这是无良媒体的假新闻

为什么呢?因为用以做比较的“前值”不是普京支持率,而是此前普京的统俄党的支持率。这俩不能用来作比较

(为啥我对这个数印象特别大呢?因为当时统俄党民调大幅下滑到这个数,反而俄共支持率飞涨,统俄党连续出了几个反共,抹黑苏联的宣传视频,在国内被人发到B站上引发了轩然大波,随后俄共不甘示弱直接在十月革命纪念日出了个“列宁复活逛了一圈莫斯科气的自己又跑回列宁墓盖上棺材"的视频报复统俄党,很快FSB找茬搜查了几个俄共的办公场所,俄共组织上街抗议....当时这俩一顿操作你来我往给我看笑了)

俄国自沙俄时期就一直有“沙皇是不会错的,出了问题都是沙皇身边的逆臣贼子闭目塞听,架空沙皇”的传统思想,所以俄罗斯民众的不满,普遍表现在统俄党支持率下滑上。

普京本人的支持率一直都很高.....

俄罗斯的这个历史渊源我一会慢慢讲

我不知道大家注没注意到,俄罗斯特别喜欢挂领导人肖像。很多人会把这件事归咎为苏联的个人崇拜,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沙皇时期,就已经广泛存在这种挂圣像和“沙皇小爸爸”的习惯,俄罗斯军队也有悬挂普京/梅德韦杰夫肖像的传统。

俄罗斯挂领导人肖像是个习俗,不是个人崇拜的表现。我国某段时期悬挂领导人肖像是从苏联学来了这个俄罗斯民俗之后变味了....

这个挂领导人肖像其实正是俄国那种“沙皇不会错,错的是手下人”这种思想带来的。

回忆一下,我国历史上起义都是什么“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皇帝老儿太差劲,我去扬了它换我上”。

在俄罗斯,这种起义 一起都没有过

他们起义千篇一律都是这个套路:造反者说“我是沙皇,现在国家近臣都是逆臣贼子胡作非为,把国家搞成这个样子。他们架空我,还刺杀我,不过我侥幸生还逃了出来。现在坐在彼得堡那个沙皇是假的,傀儡。大家随我打进彼得堡/莫斯科,清除奸臣贼子,苍天就有了,好日子就回来了

历史上无一例外,全是这种“冒名顶替者”。我记得俄剧《叶卡捷琳娜大帝》就有类似片段:近臣汇报普加乔夫起义(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也是最后一次农民起义,之后就是革命了)时说了“这是报告的第37个冒名顶替者了”,以此劝谏叶卡捷琳娜二世,她的正统性很低,应该趁之前和奥斯曼作战取胜的有利条件尽快谈和.....

统治者肯定不会坐以待毙,解决方法是啥呢?向百姓免费发放肖像。“老百姓们看好了,长这样的才是现在的沙皇,别人都是假货,来来来这个肖像免费发放,人人有份...”

到了苏联时期,依旧如此。新经济政策实施前的时期,光哈尔科夫地区就报告有记载的列宁的顶替者三四十个被抓获归案,还没算没抓住的。套路也是一样“列宁是不会错的。我才是对你们好的真列宁,台上那个是假的”煽动大伙造反....于是苏联也按传统,发了列宁像.....

总而言之,讲这个肖像的故事就是说,“领导人不会错,都是手下不好”在俄罗斯广泛存在,统俄党支持率和普京支持率一直差距很大,所以这俩无法作为比较,从中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是错误的

user avatar

调查可靠不可靠另说,即便数据可靠,这个新闻对于普京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标题里写的所谓“大幅上升”,指的是从60%到71%,上升了11个百分点。的确,这个数字从绝对数值上来看不算小,但是如果和一些历史数据对比一下,就可以看到,无论是11个百分点的增幅,还是说现在71%水平的“高支持率”,对于现在这个情况下的俄罗斯当局不是什么好事。

历史上当国家刚刚投入到一场重要的对外战争或者面临突发的外部威胁时,民众对于执政者的支持率都会在短期内有一个巨大的提升,这个现象在美国被称为“rally around the flag effect”,所谓“聚旗效应”——突发的外部威胁会让公众在短期内暂时抛弃内部纷争,迅速聚集到共同的旗帜之下。在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总统的民调从61%飙升到了73%,伊朗人质危机时卡特的支持率从拉胯的30%飙升到了55%,海湾战争时老布什的支持率从60%飙升到了80%,911和伊拉克战争让小布什的支持率从刚刚过半迅速猛增到接近90%。即便是当初名不正言不顺,现在被无数美国人反思的伊拉克战争,在爆发时也把小布什的支持率从55%拉到了67%。如果拿俄罗斯纵向对比的话,2013年底乌克兰危机爆发后,普京的支持率也从61%飙升到了80%。可以说,11个百分点的支持率增幅,对于一个刚刚投入到战争的国家来说并不高——低于上面列举出来的所有可以用来横向或者纵向对比的案例。

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了11%的支持率之后,目前普京71%的支持率——虽然和其它民主国家的总统相比算很高了,但是和他本人的历史支持率纵向对比的话其实只能算是一个中等水平。

根据俄罗斯比较权威的民调机构Levada的历史数据,普京执政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支持率高于70%,目前的71%还不及他在2014年乌克兰危爆发后的支持率。在普京发起进攻之后两三天内,俄罗斯朝野都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战运动,这也表明了这场战争在俄罗斯国内并没有起到凝结共识的作用。

当然,现在乌克兰危机才刚刚过去一周多,之后普京的民调或许有更多的提升,现在下判断为时尚早。但是从战场情况来看,这场战争的难度可能超过了俄罗斯政府的预期——大概也远高于俄罗斯民众的想象。战争中的民意支持率是极其不稳定的,需要靠着一个接着一个的胜利来维持。在战事开始时国内尚有3成民众对当局持反对态度,战争开局的胜利又不足够鼓舞人心的情况下,这一“大幅”提升能维持多久十分可疑。一战开始时的俄国人德国人又何尝不是在一片高歌中兴奋地为沙皇/凯撒上战场呢?然而在堑壕里摸爬滚打几年后,挨过饿流过血的公众最后还是把他们的战争激情转化成了革命怒火——欺负不了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那我还不能欺负你吗?

user avatar

这个我查了下,不是比较权威的列瓦达(Levada)分析中心,也不是全俄舆论研究中心(VTsIOM)做的调查,是俄联邦民意基金会做的。

在莫斯科回声网刊发的消息后面,有很多评论被隐藏了,我把没隐藏的评论机翻剪切过来,基本没有筛选。大家可以看一看,了解下俄式幽默。

目前俄罗斯受西方制裁导致卢布爆跌,民众不满每天都有反战抗议游行,这个官方的民调更侧重于稳定民心,准确性方面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具体可参见:俄罗斯民众抗议请愿俄政府“立即撤出乌克兰主权国家领土”

在俄罗斯,警方拘留了1千多名抗议战争的活动人士

user avatar

今天是2022.03.10,这是今天俄罗斯超市购买日用品的账单,共计支付36107.96卢布,按中间价合计人民币1650元,汇率RMB 1= RUB 21.88

有读者留言看不明白,让翻一下,我就每页挑几个翻译下吧:

500克热狗肠 298卢布,一个面包82卢布,900克大白菜118卢布,250克姜159卢布,菠萝每公斤183卢布,橘子一公斤178卢布,小米900克75卢布,一份寿司298卢布,一升葵花籽油93卢布。

20个鸡蛋198卢布,lol娃娃2484卢布,芭比娃娃1788卢布,猪蹄两个37卢布,牛奶一升82卢布

洗发水228卢布,5升装纯净水47卢布,一包50个气球129卢布,去污剂730卢布,香皂139卢布,

餐巾纸一包129卢布,洗碗剂134卢布,

无糖可乐一升84卢布,牙膏198卢布,大瓶护发素1023卢布,64GU盘1341卢布

懂俄语的朋友自己看下物价,民生产品并未随汇率涨价,进口产品涨价10-20%不等。

这是从超市出来加的油,50升 95号+汽油,每升52.34卢布,按今日汇率中间价折合人民币每升 2.4RMB,这个油比92号汽油每升贵0.3元RMB。

而且这个付款以及以下超市付款都用的苹果pay,因为俄罗斯被制裁的只是部分银行,苹果pay也只是不能绑定被制裁银行,我用的是邮储银行,不在制裁行列,在俄罗斯国内可用,可能去其他国家不能用吧。

整个超市其他商品都很充足,只有女士用的卫生巾被买断了一多半,可能因为是欧美进口的,怕以后买不到吧,货架上只有中日韩产的卫生巾了。

右面空的货架原来摆的是各个品牌欧美进口卫生巾,左侧的中日韩产的就还部分有货。

user avatar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俄罗斯,普京算是保守的“鸽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罗斯最新民调显示普京信任度大幅上升,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水分,相信很多人都有疑问。毕竟,在信息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民调数据往往需要打个问号。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是不是真如数字显示的那么“欣欣向荣”。首先,要分析这个民调的可靠性,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调查机构是谁?做民调的机构有很多,不同机.............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调查结果,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当一项调查显示全球多国普遍认为美国对民主构成最大威胁,且这一比例远超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认知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种情绪宣泄或片面偏见,而是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民主”本身就是一个在不同文化和政治语境下有着不.............
  • 回答
    要详细地看待俄罗斯最新发布的贝加尔S芯片,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其技术定位、设计思路、市场前景、潜在挑战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俄罗斯科技战略意图。一、 贝加尔S芯片的技术定位与背景首先,要理解贝加尔S芯片,需要了解其诞生的背景。俄罗斯一直在努力摆脱对西方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技术的依赖。在制.............
  • 回答
    《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暨评析(20072017年)》是一部旨在梳理和评价2007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历史研究新动向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反思。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20072.............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五代机苏75“绝杀”(Checkmate),这玩意儿一亮相,全球航空界和军事爱好者那叫一个热闹。从最初的概念图到如今的半成品,围绕它的讨论一直没停过,有赞有弹,有人觉得它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救星,也有人把它看作是雄心勃勃但可能难以实现的梦想。首先,咱们得把苏75这货的定位理清楚。俄罗斯方面.............
  • 回答
    俄罗斯的11356M型护卫舰和中国的054A型护卫舰,作为两国海军中坚力量,都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改进。要说谁的性能更优秀,那得结合各自的设计理念、所搭载的武器系统、雷达电子设备以及实际作战需求来细致地掰扯一番。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概括的,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俄制11356M型护卫舰:防空反潜的均衡者,.............
  • 回答
    俄罗斯最新的“舞会”导弹,也就是“宝石”(Oniks)反舰导弹,一直以来都是其海军的重要打击力量,尤其在针对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的作战方面,它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要深入理解这款导弹的实效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剖析。首先,从“宝石”导弹本身的技术特点来看,它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其超音速飞行能力.............
  • 回答
    2016年7月,俄罗斯军事实力呈现出在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后,重塑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的态势。其军事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尤其是在海陆空三军的兵力、编制、部署以及主战装备方面,都展现出新的特点。兵力与编制:在2016年,俄罗斯军队的整体兵力规模保持在约100万人左右,其中包括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其军队.............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最新卫星照片显示俄罗斯 64 公里长装甲车队正向基辅挺进”,需要澄清的是,这条信息是早期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初期(大约2022年2月下旬)广泛流传的关于基辅附近一个庞大俄军集结的描述。当时,确实有卫星图像捕捉到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俄军车队,被广泛估计长达数十公里,在首都基辅北部集结。然而.............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梅德韦杰夫和俄乌冲突的最新局势,以下是基于公开信息和多方报道的详细分析: 一、梅德韦杰夫关于核武器的表态俄罗斯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2023年12月的公开讲话中提到,如果乌克兰对俄罗斯构成“直接安全威胁”,俄罗斯可能采取“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核武器。这一表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需注意.............
  • 回答
    俄罗斯最大的情报间谍机构,毫无疑问,是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 (Служба внешней разведки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VR(其俄语缩写)。要详细介绍SVR,我们得从它的历史渊源说起。SVR的前身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在列宁领导下的契卡(Cheka).............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历史评价、政治影响以及斯大林和普京两人截然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执政风格。要评判谁是“最杰出”的领导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和判断标准。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斯大林,他是20世纪苏联的铁腕领导人,对苏联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回答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冲突走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议题,没有任何一方能够给出绝对精确的预测。历史、地缘政治、国际关系、经济因素、军事实力以及各方领导人的决策,都可能深刻地影响最终的结局。以下是我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展望,并尽量详细地阐述可能的结局,请注意,这仅仅是基于现有信息和趋势的推测,现.............
  • 回答
    在《钢铁雄心4》的模组《TNO》中,关于萨布林的“永远的红十月”结局被制作组视为俄罗斯最好的结局,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胜利”标签可以概括,而是对一个复杂、充满希望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设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这个结局的方方面面,从它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到它如何回应了TNO世界观下俄罗斯所面临的.............
  • 回答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关于俄罗斯旅游安全性的问题。近期,俄罗斯与乌克兰在黑海地区的紧张局势确实引发了一些关注,这可能会让一些计划前往俄罗斯旅游的游客感到担忧。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去俄罗斯旅游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是安全的,但这需要您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最近俄罗斯的恐怖事件几乎没有了”的观察,需要先梳理一下事实情况。俄罗斯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内部民族构成复杂且地缘政治环境敏感的国家,长期以来都面临着恐怖主义的威胁,尤其是在其南部地区,如北高加索。如果您所说的“最近”是指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段,例如过去几个月,并且您感受到恐怖袭击的公开报道.............
  • 回答
    最近关于俄罗斯特工在街头“大胆”露面,并被政府发配边疆的说法,听起来颇具戏剧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阴谋论。但要深入分析,我们需要抛开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回归到可能的事实层面,并尝试理解其背后是否存在更复杂的原因。首先,关于“大胆街头露面”的说法,我们需要问清楚:这里的“街头”是指哪个国家?是俄罗.............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将乌克兰难民安置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的可能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复杂议题。从地缘政治、人道主义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可能性”问题,而是牵扯到多重因素的权衡与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南千岛群岛的特殊性。这片争议岛屿群,虽然在地理上靠近俄罗斯远东,但在历史.............
  • 回答
    俄罗斯近期要求北约(NATO)将军事部署退回至1997年之前,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地缘政治议题,涉及历史恩怨、安全关切、地缘政治战略以及国际法等多个层面。理解这一要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俄罗斯的要求及其内容:俄罗斯提出的主要要求集中在北约停止向东扩张,并要求北约将其在东欧(特别是前华约成.............
  • 回答
    好的,我来为您梳理一下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冲突的来龙去脉,并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和各方的立场。历史渊源:错综复杂的关系要理解这场冲突,首先需要了解俄乌之间悠久而复杂的关系: 共同的斯拉夫起源: 俄罗斯和乌克兰都起源于东斯拉夫民族,早在公元9世纪就形成了基辅罗斯这个强大的国家,被视为两国共同的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