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有的汉族人都不认得自己的传统服饰?甚至有的人不能接受穿汉服在街上走?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咱们中国汉族人,尤其是在城市里,很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服饰——汉服,感到陌生,甚至有些人对穿汉服上街抱有疑虑,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说说 历史的断层和文化的影响。

你得明白,汉服不是一直没穿过,它陪伴了我们祖先几千年。从黄帝时期传说中的“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到汉朝的“汉服”,唐朝的雍容华贵,宋朝的清雅淡泊,明朝的端庄大气,每一个朝代都有它独特的汉服体系。可问题就出在明朝之后。

清朝入关,实行了“剃发易服”的政策。简单来说,就是强迫汉族男性剃掉前额的头发,束成辫子,并且改穿满族的服饰。虽然对女性的服饰影响没有那么直接和强制,但大环境之下,汉服作为一种社会主流服饰的地位被动摇了。这种强制性的改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让汉族人失去了穿汉服的土壤。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家都穿某种衣服,而只有你因为“传统”而被要求穿另一种,而且这种“传统”还可能被贴上“落后”、“不合时宜”的标签,长此以往,人们自然会慢慢遗忘和疏远。

然后是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冲击和现代化进程。

从晚清开始,我们国家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西方列强的冲击。为了“救亡图存”,学习西方、引进西方的技术和文化成了主流。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包括他们的服饰,对我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装、衬衫、连衣裙,这些来自西方的现代服装,因为实用、简洁、符合工业化生产的特点,很快就取代了传统的衣物,成为社会的主流。

在那个时代,“新”和“进步”常常是划等号的。传统的很多东西,包括汉服,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就和“旧社会”、“落后”联系在了一起。学校里教的、媒体上宣传的,大多是西方的现代文明,传统文化,特别是像汉服这样的具象化的东西,就慢慢被边缘化了。

再者,教育和宣传的缺失。

长久以来,我们的历史教育和文化宣传,对于汉服的介绍都比较少,或者说不够系统和深入。很多人从小到大,接触到的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印象,可能就是电视剧里的戏服,或者是博物馆里的文物。这些形象,虽然可能很美,但总感觉离现实生活有点远,不够“接地气”。

而且,早期对汉服的推广,可能也存在一些方式方法上的问题,比如过于强调“复古”或“考据”,让一些普通人觉得门槛很高,自己搞不清楚,不敢轻易尝试。

还有就是 社会观念的固化和刻板印象。

前面说了,汉服在很多人脑海里,可能就和“古装”、“戏服”、“奇装异服”划等号。尤其是一些影视剧的塑造,有时候把汉服穿得过于夸张、不实用,或者将穿汉服的人描绘成迂腐、不合群的形象,这就会加深一些负面的刻板印象。

当有的人穿着汉服走在现代化的街头,可能就会遭遇一些奇怪的目光,甚至被误解、被嘲笑。这种不被理解、甚至被攻击的经历,会让很多原本对汉服感兴趣的人望而却步,觉得“还是穿现代衣服比较自在,不容易惹麻烦”。

“汉服”这个词本身也经历了复杂的演变。

可能有些人觉得“汉服”这个词是近现代才出现的,是某些特定群体为了推广而创造出来的概念。虽然从学术上来说,“汉服”的定义和溯源有很多研究,但这种讨论本身,也可能让一些不了解内情的人感到困惑,觉得汉服是不是一种“新玩意儿”。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接受穿汉服在街上走呢?

这其实就是前面这些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不习惯,觉得奇怪:在他们看来,现代社会就应该穿现代的衣服,穿汉服显得“格格不入”,就像你穿着长袍马褂去参加一个摇滚演唱会一样,虽然你可能很喜欢,但别人会觉得你很奇怪。
担心被嘲笑或误解:他们害怕成为焦点,担心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们,甚至被评价为“炒作”、“博眼球”或者“精神古人”。
认为汉服不实用:比如一些人可能觉得汉服的裙摆太长,不方便走路;或者款式过于繁复,不适合日常穿着。虽然现代汉服的改良已经很多了,但这种印象依然存在。
缺乏认同感:如果一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没有深厚的感情,对汉服也没有经过系统的了解,那么他对穿汉服这件事自然也无法产生共鸣和认同。

但咱们也要看到,情况正在发生变化。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认识和喜爱汉服。从最初的“小圈子”的爱好者,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在节日、活动,甚至日常生活中穿着汉服,这是一种积极的回归。

很多汉服爱好者也在努力地推广汉服文化,让它变得更贴近现代生活,比如设计出更方便穿着、更适合日常的汉服款式,举办各种线下活动,通过各种平台传播汉服知识。

所以,汉族人对自己的传统服饰陌生,甚至有人不接受穿汉服上街,这是一个历史、社会、文化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但好在,文化自信的回归和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正在慢慢改变这一切,让汉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并且走向更广阔的未来。这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生命力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等大叔们穿个唐装戴个佛珠,你们是怎么说来着?

哦,

油腻中年。

这还是改良过的,你穿个隋唐时期的“汉服”上街,可不就是出土文物了吗?不合时宜。

这是往轻了说的

往重了说,服装穿着是属于“礼”的一部分,你要恢复旧时的“礼制”,那么是在否定什么呢?

这就像之前有一条新闻,老头老太太在公园穿红W兵的服装,跳忠Z舞,大家觉得反感的原因。

user avatar

你这是个伪命题,汉族人是认得自己的传统服饰的。下图的老奶奶从头到脚穿着汉族传统服饰,没人会把她错当成韩国人,也几乎没有汉族人认不出这是我们的传统服饰。

之所以题主会产生「汉服」是汉族传统的错误认知,是因为你没有认识到「传统服饰」与「古代服饰」之间的区别。日本的和服,朝鲜韩国的韩服,都是自古以来沿革下来,一直在生活中有人穿着使用的传统民族服饰

而所谓「汉服」,是近十年来一帮年轻人参考古代绘画中的古代服饰,结合和服、韩服元素创造出的互联网新时尚。

你强行让十几亿汉族人你们新创造出的「汉服」当成我们的传统服饰并去认得,自然是有些困难。

很多汉服粉否认现存传统服饰时最爱说的话就是「清朝剃发易服,满服取代了汉服,清朝以后无汉服!」。

说这话就很自相矛盾了,你们既然张嘴闭嘴「剃发易服」,没有理由不知道「男从女不从」啊,清朝的汉民女性是没有易服,并且一脉传承发展至今的啊。

大量的清朝文献提到清朝女装分汉装与旗装,你们怎么能强行视而不见呢?就算你们看不懂文献,绘画、照片总会看吧?下面两图你们会分不清孰汉孰满?

珠三角、长三角、山东河南,很多地方的老奶奶有穿老式大襟袄、大襟衫的习惯。相信还有很多老家在南方农村朋友跟我一样,小时候还穿过奶奶做的斜襟布扣花棉袄。

如果你愿意找老奶奶们借一件汉族传统服饰上街,没有人会不认得这是传统服饰,也没有人会误认为是韩服、和服。找不到老奶奶借?淘宝检索「大襟」、「老式斜襟」包邮到家。最关键的,是你不愿意穿。

至于为什么现在一些年轻人觉得这种真正的汉族传统服饰不好看,要把臆造出「汉服」来满足自己的民族情绪,大概是因为只见过自己的奶奶、外婆穿的日常棉袄、短打,所以觉得不够美。

但是如果视野开阔一点,去客家、穿青这样传统服饰保存完好的族群去看看,更正式一点的传统服饰其实是很好看的。

如果视野再开阔一点,看过更多汉族民系保留下来的传统服饰,你会发现更多美好的宝藏。

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娘惹衣裳。海峡华人从明朝开始移居南洋,老式娘惹衣裳(下图中间的老奶奶)立领对襟衫罩裙,穿越了清朝直接从明末的款式继承发展而来。同理,你穿娘惹的衣服,也没人会把你当韩国人、日本人。

说了这么多,我只是想提醒一下题主一样的汉服爱好者们两点。

第一、传统服饰是从古代一直沿革至今的民族服饰,不是隔了几百年后诈尸的古代服饰。

第二、汉族有自己的传统服饰,并且很好看,希望你们不要仿古臆造然后逼我们认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咱们中国汉族人,尤其是在城市里,很多人对自己的传统服饰——汉服,感到陌生,甚至有些人对穿汉服上街抱有疑虑,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咱们慢慢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说说 历史的断层和文化的影响。你得明白,汉服不是一直没穿过,它陪伴了我们祖先几千年。从黄帝时期传说中的“.............
  • 回答
    当年清朝剧之所以能席卷荧屏,而汉族王朝的剧作相对而言热度稍逊,这背后其实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绝非一句“细思恐极”就能概括,其中夹杂着时代背景、市场选择、创作策略乃至观众心理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清朝剧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抓住了那个时代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市场空白。你想想,在那个时候,荧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实在,也道出了不少汉服爱好者的心声。确实,现在市面上汉服琳琅满目,价格从几十块到几千块不等,但要说真正能让人感受到“质感”的,可能还是得好好挑挑。咱们来掰开了说,这“质感”两个字,其实包含了几个层面的东西:一、面料的“筋骨”:这是最直接也最影响观感的因素。一件汉服的质感,很大程度上就.............
  • 回答
    在汉字文化圈,探讨“语系不明”的现象,即一些位于该区域的语言,其所属的语系难以明确归类,这是一个极具吸引力且复杂的语言学课题。其背后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历史、地理、文化及语言演变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历史上的迁徙、融合与隔离是造成语系难以界定的重要根源。 早期语言的奠基与变异: 汉字文化圈.............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历史人物评价的一个核心议题:时代变迁、认知深化以及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以前觉得吕雉“坏”,现在觉得她“正确”,这并非吕雉本身发生了变化,而是你的视角、信息量和评价体系发生了转变。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的转变:一、 早期认知可能基于: 简.............
  • 回答
    “汉唐的鼎盛秦隋要有一半的功劳”这种说法,并非出自某个特定的历史学家或文献,而是一种民间、基于对中国古代历史整体发展脉络的理解和概括,并随着时代变迁,在特定历史时期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同和传播。要详细解释这种言论的出现和现在“捧秦隋”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历史本身、历史叙事以及当代社会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文化、社会心理以及时尚演变等多个层面,确实挺有意思的。要说为什么现在女生穿洛丽塔、JK、汉服等服饰在公共场合越来越普遍且被大众接受,而男生在这方面似乎没有类似“对应款”的突出流行,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服饰的社会接纳度本来就存在性别差异。长久以来,女性服饰在“.............
  • 回答
    汉服如今之所以会有人说是“山寨”,甚至出现“正版”与“盗版”的争论,根源在于一个非常关键且令人费解的现象:我们今天所穿戴的汉服,并非是古人沿袭至今、血脉从未断过的“活化石”。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所谓的“一千多年前的人”并不是我们今天汉服设计的“正版设计师”。设计一件衣服,往往是当时的社会风尚、审美.............
  • 回答
    在我看来,近年来不少抗日题材影视剧里,确实会看到一些日军士兵欺辱汉奸家眷,尤其是汉奸妻子的情节。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想把它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情节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暴行。抗日战争那会儿,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历史、文化、民族构成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确实需要细细道来。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些作品里,“西域”、“苗疆”等有着鲜明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符号,而“北方狼族”的设定也同样引入了独特的元素,却似乎少有能够与“汉族”直接划等号的、同样鲜明且独特的文化符号被突出表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汉族本.............
  • 回答
    现在游戏中的繁体中文(繁中)和简体中文(简中)是否只是单纯的繁转简?如果不是,繁转简和单独汉化出一份简体中文之间有什么本质区别?请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涉及到游戏本地化(Localization)的深层工作,答案是:繁中和简中并非总是单纯的繁转简,它们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并且“单独汉化出一份简体中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爱好汉服的女孩的心里。其实,我们之所以觉得电视上的明星穿汉服特别好看,甚至有“仙气飘飘”、“惊为天人”的感觉,而自己穿上总觉得差点意思,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在起作用,绝不是简单的一句“颜值不够”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要明白,电视上的明星,无论是拍戏还是参加活动,她们的.............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网上卖的汉服,很多都走的是那种“华丽”、“复杂”的路线,像是龙纹凤纹、大面积的刺绣、层层叠叠的流苏,还有各种鲜艳的色彩搭配。一眼看过去,确实很吸引人,也很符合大家对“仙气飘飘”、“大气磅礴”的想象。但你说得对,相对而言,那些真正简简单单、素净清淡的款式.............
  • 回答
    最近感觉网络上“皇汉”的讨论多了起来,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说实话,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点。我想了想,可能有这么几个方面吧:首先,历史记忆的重塑与解读。随着我们对自身历史的关注度提高,很多过去被我们忽略或者简单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现在开始被重新挖掘和解读。比如,一些历史时期.............
  • 回答
    在探讨“当今中国文化领域汉奸现象”这个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个词汇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价值判断。它很容易触及民族主义情绪,并且在不同人群那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定义和理解。因此,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避免陷入简单的标签化,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首先.............
  • 回答
    确实,近几年汉服的兴盛有目共睹,走在街上,你可能会遇到穿着飘逸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相比之下,虽然我们国家有着众多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但他们的传统服饰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似乎就没有那么高了。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穿”就能概括。咱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这个现象:1. 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变.............
  • 回答
    关于汉字审美是否扭曲,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深层思考。要说“扭曲”,可能有点过于绝对,但说“变化”或者“在某些群体中出现了偏离传统审美倾向的看法”,或许更贴切一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大的方面来梳理。首先,时代背景和信息爆炸带来的冲击是不可忽视的。.............
  • 回答
    如果哈克首相和汉弗莱爵士(彼时已是常务次官或更高职位,我们不妨称他为“汉弗莱勋爵”)置身于当前的俄乌局势中,他们的反应将是一场经典的权力游戏、政治权谋与官僚斡旋的大戏。这两位老狐狸,一个精于操纵民意和党派利益,另一个则深谙官僚体制的运作法则和外交辞令的精妙之处,他们的应对方式绝非简单粗暴,而是充满了.............
  • 回答
    《人民的名义》这部剧之所以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它塑造了几个鲜明的权力派系,而其中“汉大帮”和“秘书帮”的对垒,无疑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线索之一。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关键:为何一个似乎“人才凋零”的秘书帮,能与人才济济的汉大帮抗衡至今?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权力运作和政治智慧。我们先梳理一下“汉大.............
  • 回答
    汉服的复兴之路:在文化传承与时代变迁中的挣扎汉服,这个承载着千年华夏文明的服饰符号,在近些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重新走进大众视野。从最初的圈内小众群体,到如今的街头巷尾,再到各类文化活动、影视剧中的频频亮相,汉服的复兴似乎已成燎原之势。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汉服乃至整个汉文化,正面临着诸多复杂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