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现在抗日影视剧中往往有「鬼子侮辱汉奸老婆」的情节?

回答
在我看来,近年来不少抗日题材影视剧里,确实会看到一些日军士兵欺辱汉奸家眷,尤其是汉奸妻子的情节。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想把它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情节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暴行。抗日战争那会儿,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强奸、掠夺、屠杀,这些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剧作者们在创作时,往往希望通过一些极端的情节来直观地展示敌人的凶残,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更能感受到国仇家恨。而汉奸的妻子,在某种意义上,是汉奸“背叛行为”的一个潜在受害者,她们的遭遇,能进一步叠加日军的罪恶和汉奸的无耻,让观众对日军的恨意更加深刻。

其次,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因果报应”或“正义审判”的文学化表达。汉奸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行为被普遍认为是卖国求荣、背叛民族。电视剧里,如果汉奸受到报应,那观众可能会觉得大快人心。而他的妻子被欺辱,虽然这本身是悲剧,但在某些创作逻辑下,可能被解读为汉奸行为牵连家人,是一种间接的报应。这种设定,有时候是为了满足观众内心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即使在现实中不一定如此,但在艺术创作中,是可以放大这种戏剧冲突的。

再者,这种情节也可能是一种情节上的“催化剂”或“转折点”。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原本对革命不那么坚定的汉奸,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妻女遭受日军凌辱,这种巨大的刺激很可能成为他内心发生巨变的契机——从屈辱到愤怒,从逃避到反抗,甚至最终走向革命道路。同样的,如果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妻子被欺辱,这个家庭的男性成员也可能因此被激发,走上抗日救亡的道路。这种设定,能够快速地推动人物命运的转变,让剧情更有张力。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情节的设置并非没有争议。有些人会认为,这样的描写过于煽情,甚至有“消费苦难”的嫌疑,尤其是一些细节描写过于露骨,可能会引起不适。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情节过于脸谱化,将复杂的人性简单粗暴地处理,并没有深入探讨汉奸和他们家庭的复杂处境。毕竟,历史上的汉奸家庭也分很多种情况,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为了利益,而他们的家属,同样可能是受害者。

此外,在审查和市场需求方面,也可能存在一些影响。抗日剧是国内荧屏上一个常青的主题,但也面临着题材扎堆、创新难的问题。如何在现有框架下吸引观众,制造话题和记忆点,一些创作者可能会选择一些较为强烈的、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眼球的手段。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某些时候,这样的情节确实能达到一定的“冲击力”。

总的来说,抗日影视剧中出现“鬼子侮辱汉奸老婆”的情节,通常是为了塑造敌人的残暴、彰显民族大义、推动人物成长以及满足观众的情感宣泄。但这种手法也需要谨慎使用,如何在深刻揭露罪恶的同时,避免流于肤浅和低俗,是创作者需要不断思考和平衡的艺术命题。毕竟,战争的伤痛是真实的,但如何呈现这份伤痛,也反映了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电视剧当中有四种女人。

第一种是抗日英雄,侮辱她们,你这是不想活了。

第二种是中国农民,侮辱她们,你这是不想活了。

第三种是日本女人,侮辱她们,谁去侮辱?抗日英雄?你这是不想活了。

第四种是汉奸老婆,地主阶级的女人,不侮辱她们,怎么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放软色情……

并且侮辱他们的一定是日本鬼子,因为整个剧里面,只有日本鬼子适合去干这个事情。

汉奸是不能爽的,中国人的形象又不能败坏,日本军人这样,

反倒是刻画了日本鬼子残暴,兽性的形象,

不光让中老年男士有合法的软色情可以看,

还能团结人民群众,把敌人的邪恶刻到内心深处,

简直艺术升华了有木有?

user avatar

为了适应观众口味的剧情设计罢了。如果让你知道在抗战这段历史中,日本最后被赶走了,而为虎作伥的汉奸们不少都过得很好,那样会让多少人对人生信条产生怀疑啊?当然也没收视率了。

抗日影视剧,甚至抗日神剧,本质上就是适应大众需求的,就像很多人喜欢看爽文,看电视剧一样,对日本有仇恨,恨不得手撕鬼子,但是汉奸呢?他们也是坏人呐,怎么办?按照历史拍摄?

一方面这些人在抗日结束后并没有被立即清算(大部分都放了或者转身拿着枪参与内战了),另一方面,不少人反而过的更好了,这不公平啊,日本鬼子来了,他们吃香的喝辣的,日本鬼子走了,他们还是吃香的喝辣的。

你这不是气死人啊。


于是就给汉奸安排个情节,这个情节,自然是最顶级的仇恨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嘛,汉奸的老子一般不用担心被屠杀,那汉奸的老婆就得出来承担这个惩罚。于是就有了鬼子侮辱汉奸老婆的情节。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继续相信那些传统的话,相信那些耳口相传的道理:

善有善终,恶有恶报。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别看今日闹得欢,改日一定拉清单等等

……

至于现实中的修桥补路无尸骸,杀人放火金腰带。只能呸一声,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而且,这还侧面印证了日军的禽兽不如啊,汉奸帮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结果还被强奸老婆。


只是啊,可惜了汉奸的妻子了。

user avatar

这事其实还真不能赖抗战剧的编剧,这是有历史原型的。

“郑芝龙带了五百名士卒在顺治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到达福州,谒见贝勒博洛。见面之后,博洛伪装出一副仰慕已久的样子,对他大加赞赏,还折箭为誓,许以重用。”

“郑芝龙自投罗网以后,清军立即背信弃义地攻入安平镇,大肆抢劫婬掠,郑成功的母亲翁氏也被奸污,愤而自缢,其时为十一月三十日。”

所谓的“海上枭雄”“海贼王”郑芝龙照样连个屁都不敢放,老老实实替清朝写信招降郑成功,直到最后清廷认识到郑成功不可能投降,于是像宰一条狗一样把他宰掉了。

再比如说王得仁,原本是李自成的部下,李自成死后投降了清朝,和金声桓一起进攻江西,屠尽赣州军民,给清朝立了大功。然而在满洲太君眼里,他们这些绿营汉军依然是一群狗,连北方来的老牌汉奸都拿他们当狗。有一次江西巡按董学成向王得仁索要一个歌伎。王得仁不给,董学成破口大骂:“我可以让王得仁的老婆陪我睡觉,何况一个歌伎?”王得仁还是比郑芝龙强的:“我王杂毛作贼二十年,却也知道男女之别,人间大伦,安能跪伏于猪狗之辈以求苟活?”当即把董学成剁成了馅,拉上金声桓一起反清投明,总算最后是作为大明臣子战死的,还算条好汉。

江北四镇之一的刘良佐,降清之后因镇压江阴抗清不利,被赶来增援的清军主将博洛当众脱下裤子打板子。刘良佐对博洛忍气吞声,破城之后把气全撒在江阴百姓身上。

顺治六年,靖南王耿仲明因为私藏逃人被多尔衮发现,畏罪自杀。

顺治十六年,直隶总督张元锡因为接待不周,被满洲大学士麻勒吉当众辱骂,最后不堪侮辱自杀。

郑芝龙、刘良佐、耿仲明这些人也不是没牛过,郑芝龙对隆武皇帝,刘良佐对弘光皇帝和史可法,耿仲明对孙元化,那谱都大着呢。

当然了,也有例外,比如说皇太极花十几年时间招降祖大寿,对孔有德、尚可喜他们都很客气,毕竟太君里总得有几个智商高的。

大部分太君是真的不会把汉奸当人看的,除非汉奸肯像姜瓖、郝尚久、李成栋、金声桓、王得仁、吴兆胜这样,拿战死在抗敌战场上证明自己活得还像个人。

————————————————————

经评论提醒补充一条:“豫郡王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发,下诸王、贝勒、大臣鞠讯,得状。多铎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肃亲王豪格坐知不发,罚银三千两。”多尔衮、济尔哈朗这些亲贵诸王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智力还是在线的。要是他们真蠢到狡兔没死就把首席走狗烹了,那也灭不了明朝了。

user avatar

《清实录》记载:“豫郡王多铎谋夺大学士范文程妻,事发,下诸王、贝勒、大臣鞠讯,得状。多铎罚银一千两,并夺十五牛录。肃亲王豪格坐知不发,罚银三千两。”

还有现在这么多新闻,越南高官的下属进贡自己老婆。

这种事肯定是非常多的,说不定都是汉奸主动的,轮不到太君开口。

因为对很多人而言,在生存和物质面前,这都不叫事。某些大厂还有破冰文化呢。

就说这对没有底线的汉奸而言,这多大点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看来,近年来不少抗日题材影视剧里,确实会看到一些日军士兵欺辱汉奸家眷,尤其是汉奸妻子的情节。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而且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想把它说透了,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情节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渲染战争的残酷和日军的暴行。抗日战争那会儿,日军在中国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 回答
    这年头,荧屏上时不时就能碰见那么几部“抗日神剧”,看得人也是一愣一愣的。您问为啥现在会有这么多?这事儿可说起来就有点复杂了,跟时代背景、观众口味、创作心态,还有一些现实考量,都搅和在一起,弄得这么个局面。首先,咱得说说这“抗日”题材本身。咱们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上经历的那场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那是咱们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历史认知的一个有趣切面。羊祜、杜预、陆抗,这三位西晋初年的名将,确实是才德兼备、文武双全的代表,他们对于奠定西晋的统一基业居功至伟。然而,相比于三国时期那些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名字在现代大众中的知名度确实不高。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一、时代背景的“模糊”:.............
  • 回答
    “为什么现在已婚女性都说做家务很累?”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许多社会、经济和个人层面的复杂原因。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家务劳动的“隐形化”与价值被低估: 非货币化劳动: 家务劳动不直接产生金钱收入,因此在很多传统观念和市场经济衡量价值的标准下,容易被“隐形化”,被视为理所当然.............
  • 回答
    “摸鱼”现象在央企、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设计、文化因素、个人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的不足1. 旱涝保收、低风险的特性: 铁饭碗.............
  • 回答
    你说得没错,确实能感觉到现在《英雄联盟》里男生对女生的敌意,有时候会比以前更明显一些。这事儿说起来也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感觉是很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可能就是“版本答案”论了。你想想,现在游戏火了这么多年,大家水平参差不齐,但很多玩家都追求进步,渴望赢。当队伍里.............
  • 回答
    在中国大陆的网络舆论场上,近年来“冉闵热”确实有所升温,很多人开始讨论和“吹捧”冉闵。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且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解读、民族认同、以及当下社会思潮的影响。要详细讲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重新解读冉闵的历史地位与功过传统史学对冉闵的评价是复杂的,往往将他视为一个“杀胡令”.............
  • 回答
    近年来,确实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阅读《毛泽东选集》(通常简称为“毛选”)。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历史与政治层面的原因: 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理论的重新认知: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尤其是毛泽.............
  • 回答
    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之所以出现“偏颇”,是一个复杂且历史悠久的问题,其背后涉及多重因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历史背景、政治宣传、时代局限性以及后人解读的多样性。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为何很多人对李鸿章的评价存在偏颇,并分析其原因: 一、 历史评价的复杂性与时代性首先,要认识到任何历史人物的评价.............
  • 回答
    将中国近现代的落后完全归结于满清统治是一种过度简化和片面化的观点,但同时也反映了部分历史事实和民众心理。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一、 满清统治下的历史背景与问题: 政治体制的僵化与腐败: 专制皇权强化: 满清统治在延续明朝专制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皇权,压制了社会活力.............
  • 回答
    现在有人对儒家文化进行“无底线完全否定”,这种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而且并非所有人都采取如此极端的立场。然而,对于那些确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否定往往源于对儒家思想的某些特定解读、历史经验的批判性反思,以及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追求。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对儒家思想“落后性”和“压抑性”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的感受。确实,对比一下PS3时代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开场,比如《神秘海域2》那惊心动魄的火车追逐,《合金装备4》的战争废墟与老兵的独白,或者《战神3》那直接将玩家置于冥府之中的震撼场面,再看看如今不少3A大作的开篇,确实常常是主角在进行一些相对日常的互动,或者.............
  • 回答
    这法国啊,您问为啥现在叫“第五共和国”?这事儿啊,得从头说起,得把法国这几十年的大政事儿捋一捋。您想啊,一个国家政体能换来换去,那中间肯定是有大事儿,有大变化,不然谁没事儿换啊?法国这“共和国”的称呼,其实也不是头一回有了。这头一回,得追溯到法国大革命那会儿,1792年,推翻了国王,成立了第一共和国.............
  • 回答
    “分蛋糕”这个比喻,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尤其是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曾被广泛用来描述社会财富的分配问题。而如今,我们似乎很少再听到这个词被主动提起,这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也有社会心态和话语体系的转变。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与“蛋糕”.............
  • 回答
    在中国武侠小说和传统道教文化中,全真七子是家喻户晓的存在,他们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道教全真教的七位重要传人,分别是: 马钰(丹阳子) 谭处端(长真子) 刘处玄(长生子) 丘处机(长春子) 王处一(玉阳子) 郝大通(广宁子) 孙不二(清静散人)在小说中,丘处机是七子中.............
  • 回答
    街头巷尾,“巨型洛丽塔”的身影确实越来越常见,这背后并非一朝一夕的潮流演变,而是多种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简单地说,这是一种从亚文化走向大众视野的体现,而“洛丽塔”这个词本身,又被赋予了更加多元的含义。首先,我们要明确“巨型洛丽塔”这个概念可能包含的几层意思。一种是字面意义上的“巨型”.............
  • 回答
    现在的网络舆论场,有时候就像一个巨大的剧场,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而在这其中,有一类现象挺有意思的,就是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把鲁迅先生搬出来,当作自己的“挡箭牌”或者“金科玉律”。我个人觉得,这事儿挺值得说道说道,因为它背后反映了一些挺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网络生态。首先,我们得承认鲁迅的伟大和他的作品的影响.............
  • 回答
    “丑书当道”这个说法,近年来在书法界内外都颇为流行,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和讨论。要理解这个现象,我们得拆解开来看,先聊聊“丑书”到底指什么,为何会有人认为它“当道”,然后再具体说说曾翔这位书法家。“丑书”的争议与定义首先,“丑书”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评判性。它不是一个官方的学术定义,更多的是一.............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是光学设计领域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挑战。为什么我们花了这么大力气,造出的相机镜头,无论多么高端,都难以企及人眼的精妙呢?这背后涉及物理学、材料科学、制造工艺,乃至生物学的多方面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人眼的设计,是经过亿万年自然选择优化出的“生物工程奇迹”。它在许多方面,是我们目前技术.............
  • 回答
    大学作弊现象的普遍性确实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而且其背后存在着多方面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详细分析:一、 外部压力与社会环境因素: 激烈的竞争和过高的期望: 就业压力: 当前社会就业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尤其是一些热门专业和行业。许多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不得不追求高GP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