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心」「欣」在字典里都是标xin,但在部分方言「心脏」「心中」和「欣赏」「欣欣向荣」读音不同?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汉字语音演变、方言差异以及历史声韵等多个层面。你观察到的现象,即“心”(xīn)和“欣”(xīn)在普通话中同音,但在某些方言里读音却不同,这正是汉语言丰富多样的体现。

一、 为什么字典里都是“xin”?

这里说的“xin”,是指普通话的拼音。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是在明清时期以北京语音为基础,并吸收了北方官话的特点而形成的。在普通话的语音系统里,“心”和“欣”都属于同一个声母 /x/、韵母 /in/,声调也都是阴平(第一声),所以它们的发音是完全一样的。

这个“xin”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读音,就像是给汉字定了一个现代的“身份证号码”。它代表了汉字在当前最通用、最普及的读音。

二、 方言中为何会读音不同?

这里面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历史音变(古今语音差异):
中古音的遗留:汉字的读音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的。在中古时期(大致是南北朝到隋唐宋),很多字的声母、韵母、声调都和现在不同。
“心”和“欣”在中古音中的区别:
“心”在中古音里,其声母是 匣母 (ɦ),韵母是 侵韵 (iəm/im),声调是平声。
“欣”在中古音里,其声母是 晓母 (x),韵母是 臻韵 (ən/in),声调也是平声。
为什么中古音会造成现代方言的读音差异? 很多方言,尤其是南方方言,在语音演变过程中,保留了更多中古音的特点,或者按照中古音的规律进行了不同的演变。
匣母字的演变:匣母字在北方官话中大多演变成了 /x/ 或 /h/。但有些方言,比如吴语(如上海话),匣母字会保留更接近 /ɦ/ 的发音,或者根据不同的韵母演变出不同的声母,有时甚至会和晓母字分开。
晓母字的演变:晓母字在普通话中就读 /x/,这是比较稳定的。
韵母的差异:虽然“心”和“欣”在普通话里韵母都是 /in/,但在中古音里,“心”的韵母是“侵韵”,而“欣”的韵母是“臻韵”。这两个韵母在历史演变中,尤其是在不同方言区,其发展路径可能不同。
举例说明:
在一些官话方言(包括普通话)里,匣母字(如“行”、“后”、“何”)和晓母字(如“向”、“虚”、“休”)的声母区分度逐渐减弱,很多都合并成了 /x/ 或 /h/。
但在吴语等方言区,匣母字和晓母字的声母区分可能依然存在,或者演变方式不同。例如,一些吴语方言里,“心”的读音可能保留了匣母的特点,与晓母字“欣”的读音形成了对比。

2. 声母的演变:
匣母(ɦ):这是一个浊声母,发音时声带是振动的。在北方官话演变中,它逐渐失去浊度,变成了清擦音 /x/ 或 /h/。
晓母(x):这是一个清声母,发音时声带不振动,是比较纯粹的舌根擦音。
方言中的保留与合并:
有些方言(特别是南方)可能更“保守”,保留了匣母的浊音特点,或者演变成了与晓母不同的清擦音。
有些方言(特别是北方)则可能将匣母与晓母合并,或者都演变成了相似的清擦音,导致普通话中“心”和“欣”同音。

3. 韵母的演变:
中古的“侵韵”和“臻韵”,虽然在现代都演化成了 /in/,但在具体的发音细节上,可能在某些方言中存在微小差异,或者与其他韵母的界限不那么清晰。

4. 声调的演变:
虽然“心”和“欣”在普通话中声调相同,但历史上不同声调的字,在不同方言中可能因为声调的合并或演变,导致声调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区别。不过对于“心”和“欣”而言,它们在中古时期都是平声,所以声调差异不是主要的造成读音不同的原因,声母和韵母的演变更为关键。

5. 词语的特定演变:
有时候,一个字在不同的词语中使用时,由于词语内部的语音影响(连读变音、词语的习惯性读音),也会产生细微的读音差异。例如,在“心脏”和“心中”这两个词里,“心”作为核心词,可能保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读音,而“欣赏”和“欣欣向荣”中的“欣”可能受到前后字的影响,或是在长期使用中形成了略微不同的发音习惯。

三、 具体到“心脏”、“心中” vs. “欣赏”、“欣欣向荣”

“心” (xīn):这个字通常被认为是中古的 匣母 字。
“欣” (xīn):这个字通常被认为是中古的 晓母 字。

在一些方言中(比如一些吴语、粤语、赣语或客家话的某些分支),匣母和晓母的区分可能还比较明显:

匣母字:可能会保留更深的喉音或浊音成分,或者演变成与晓母字(通常是 /x/)不同的声母。例如,某些方言中,“心”可能会读成带有明显 /h/ 音,或者声母发音方式与 /x/ 有别。
晓母字:在这些方言中,晓母字通常会读成 /x/,与普通话类似。

举个假设性的例子(并非严格的语音记录,仅为说明原理):

普通话:“心”(xīn),“欣”(xīn)。
某方言A(更接近中古音,匣晓分明):
“心”可能读作 hīn (保留匣母浊音或演化为/h/)。
“欣”可能读作 xīn (晓母的/x/)。
所以,“心脏”可能读作 hīn zàng,“心中”可能读作 hīn zhōng。
而“欣赏”可能读作 xīn shǎng,“欣欣向荣”可能读作 xīn xīn xiàng róng。

某些北方方言:可能匣母和晓母都合并为 /x/,但韵母或声调上略有不同,或者受到其他音节的影响,使得“心”和“欣”在特定词语中的读音产生细微的、不易察觉的差异。

总结来说, 字典中标注的“xin”是普通话的读音,它是一种现代的“标准”。而方言中出现的读音差异,根源在于汉字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特别是中古音向现代音的过渡阶段,不同方言区的语音演变路径不同。“心”字(匣母)和“欣”字(晓母)在中古音中本就不同,而一些方言更完整地保留了这种差异,或者以不同的方式演变,导致在这些方言区,“心”和“欣”的读音以及它们所在的词语读音,与普通话产生了区别。 这种差异正是汉语丰富性和历史深厚性的有力证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Jyunhou 所言,可能是方言中保留尖团音的问题。

真的怀疑当初普通话是怎么定出来的,拍脑袋吗?

决定是不是保留尖团音的过程,还真不是拍脑袋,而且纠结了好久:

清末民初的时候,北京(及河北北部)方言已经没有尖团音的区别,题目里的“心”与“欣”都读xin,而有的地方方言仍含有尖团音的区分(比如中原地区)“心”读 sin“欣”读 xin

1909年(清朝末年)-1913年(民国初年)经过一些活动,制定了一版“国语”(现在称为“老国音”)。

1913年召开的“读音统一会”,以清李光地《音韵阐微》中的“备审字”作为审音字类,依每省一票表决,逐一比较。经过一个多月,审定6500多个字的“读音”。(《音韵阐微》是中州韵体系,有尖团音)
老国音的特点是“京音为主,兼顾南北”,分尖团音,具有入声。

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编辑出版了《国音字典》,确立“老国音”为国语标准。由于“老国音”与北京语音之间差异很大,1920年爆发了“京国之争”,很多组织自行以以北京音为国音标准。

1920年代兴起白话文运动,偏书面、偏传统“韵白”的“老国音”相对偏口语、偏实际北京语音的“北京音”更为受到抨击。1920年,“国语统一筹备会”主张国音应当以实际存在的口语语音作为标准。1924年至1926年,增修国音字典委员会修订了老国音,将汉字读音改为以北京的普通读法为标准,即“新国音”。

新国音以北京音为主,尖团合流(不区分尖团音),没有入声。一些字词读音偏文读,其读音和声调可能与后来的普通话不同。这个方案49年后被台湾地区沿用。

1956年,“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成立,此后普通话一直在逐渐制定与修改之中。(高考生的眼泪.jpg)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尖团合流(不区分尖团音),没有入声。读音偏口语白读。

“新国音”和“普通话”内部都很少存在“文白异读”,绝大多数都处理成了多音字。


至于尖团音,除了在一些方言中有保留外,昆曲、京剧等的念白是区分尖团音的(虽然不太一样)。本身方言区分尖团音的,可以更方便地了解这些传统文化,但还是要学好普通话哦。


好像很多人在讨论自己方言有没有尖团音啊,贴点资料吧

百度百科的一张图,对三十六字母按尖团音(的来源)分类和举例

古音小鏡·歷史語言學 生成的方言字音-地理关系图

(从图上看,中原(官话)、胶东(官话)、江南(吴语、江淮官话)的差异应该是尖团音引起的,福建(闽语)、两广(粤语、西南官话)应该是分的,但单从图上看也可能是带介音的颚化和声母丢失造成的差异,我找找有没有能分开这种情况的字举例子)

再找一个例子不带介音的例子 取-曲

(这个例子更清楚,取样也更多,图上红色地方的方言一般是分尖团音的,蓝色的不分。由于互相有遮盖,有的可能显示得不明显,可以去上述网站进去找两个字,把结果的地图放大看看)

比如敝人老家在两片区分尖团音的地区中间,一点都不分,哪个字是尖音、哪个是团音全靠查。。。。

user avatar

操 我以为在喊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涉及到汉字语音演变、方言差异以及历史声韵等多个层面。你观察到的现象,即“心”(xīn)和“欣”(xīn)在普通话中同音,但在某些方言里读音却不同,这正是汉语言丰富多样的体现。一、 为什么字典里都是“xin”?这里说的“xin”,是指普通话的拼音。现代汉语的普通话是在明清时期以北京.............
  • 回答
    关于欣德米特的和声理论未能像某些其他体系一样在音乐教育界广泛普及开来,这背后其实有着多重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理论本身的优劣。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欣德米特《和声学》(Unterweisung im Tonsatz) 是一部极其博大精深的著作。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和.............
  • 回答
    《甄嬛传》里的欣常在,说实话,是剧里少数几个让观众觉得“活得明白”的人。她那份直来直去的性子,放在后宫这个刀光剑影的地方,本该是颗早早被碾碎的棋子,但她偏偏就这么安安稳稳地坐到了最后,这其中大有门道。首先,得说欣常在的“直”,其实是一种拎得清的聪明。她不是那种傻乎乎的直,而是看到了事情的本质,并且敢.............
  • 回答
    关于蒋欣微博为何多用繁体字,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是不少网友经常在她微博下讨论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这背后可能掺杂了多种因素,并非一个单一原因就能完全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使用繁体字本身就是一种个人选择和表达方式。有些人觉得繁体字更美观,更有文化底蕴,或者仅仅是个人习惯使然。蒋欣作为一位公众.............
  • 回答
    虞书欣的“翻车”现象,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与其说是她“频频”犯错,不如说是在她日益高涨的国民度和话题度之下,一些过往的言行、表现,更容易被放大和检视。就好比一个本来在角落里的小火苗,突然被架到了聚光灯下,一点点的烟都会被看得清清楚楚。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掰扯。一、 人设与现实的张力:那个“小.............
  • 回答
    泉州欣佳酒店的倒塌,是一场令人心痛的悲剧,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要理解这场灾难,我们需要从酒店的结构以及导致其坍塌的根本原因说起。酒店的结构:一个隐形的“盒子”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欣佳酒店的结构。一般来说,现代酒店,特别是像欣佳酒店这样多层建筑,其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以承受自身的重量以及可.............
  • 回答
    心血管和脑血管之所以容易产生血栓,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独特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易受多种病理因素影响的特点。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一、 心脏血管(冠状动脉)容易产生血栓的原因:心脏是全身的“发动机”,冠状动脉负责供应心脏自身肌肉(心肌)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由于其重要性和工作的特殊性,冠状动脉容易受到多种因.............
  • 回答
    王阳明的心学,在中国历史上曾掀起过一阵惊涛骇浪,一时之间风头无两,似乎要重塑整个思想格局。然而,正如许多潮水的起落,心学也未能免俗,从盛极走向衰落,这其中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要深入剖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一、 心学自身内在的张力和易于被曲解的特性:心学最核心的观点便是“心.............
  • 回答
    “心”字旁,也就是“忄”或“⺗”,作为汉字偏旁部首,确实出现在不少含义偏向消极的字中。这并非偶然,而是汉字在漫长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将“心”与人的情感、精神状态、意念等紧密联系起来的结果。而人类的情感光谱中,负面情绪和状态往往比正面情绪更复杂、更易引发关注和思考,也更容易被记录和抽象为文字。一、 “.............
  • 回答
    .......
  • 回答
    《勇敢的心》(Braveheart) 能够在不列颠王国拍摄和上映,这个看似有些反常的现象背后,其实有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交织。我们来详细地解读一下:一、 历史背景与电影的解读方式: 电影的叙事核心是苏格兰争取自由: 《勇敢的心》的故事发生在13世纪末,讲述了苏格兰民族英雄威.............
  • 回答
    .......
  • 回答
    春秋末年,秦国如同一头醒来的雄狮,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吞噬天下的野心,使得东方的六国人人自危。然而,尽管他们都清楚秦国最终的目标是将他们逐个击破,为何这六国就不能放下彼此的恩怨,合力一击,将这个心腹大患彻底铲除呢?这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政治现实、根深蒂固的旧有格局,以及人性中难以克服的弱点在共同作用。一.............
  • 回答
    在《三体》第三部《死神永生》的结尾,当罗辑卸下执剑人的重担,将这个关系到人类存亡的关键职位传交给程心之后,许多读者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他不再去寻找他的妻子庄颜和他们的孩子?毕竟,作为一名曾经肩负重任的守护者,他本该是最希望与家人团聚的人。实际上,罗辑之所以没有去寻找庄颜和他的孩子,这背后有着极其深.............
  • 回答
    关于比干挖心后为何不死,以及妲己如何让他最终丧命,这在《封神演义》中是一个非常经典且充满戏剧性的情节。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其中的原因:1. 比干挖心后不死的原因:在《封神演义》的设定中,比干之所以在挖心后还能走出大殿,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七窍玲珑心”的神话传说: 比干是商朝的忠臣,他是商王帝乙.............
  • 回答
    你觉得程心可恶,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争议的观点。程心这个角色在《三体》系列中确实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批评。刘慈欣本人也多次在采访和文章中表达过他对程心这个角色的看法,这些评价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理解这个角色的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程心可恶,以及刘慈欣是如何评价她的。 一、 为什么很.............
  • 回答
    你问的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我们内心最深处,也最真实的部分。为什么我们难过的时候,感觉就像心脏真的在抽搐,在疼痛?这不是一句简单的“情绪反应”就能概括的。这背后,是身体和心灵复杂而精妙的联动。首先,咱们得明白,心,在这里更多时候是一种象征,一种我们感知情感的核心载体。但同时,它又与我们身体最关键的器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三体》系列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维德,那个坚毅、冷酷、永远将人类生存置于最高优先级,不惜一切代价的“救世主”,为什么会在关键时刻,尤其是在“古筝行动”这样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计划中,听从了程心?这绝不是简单的“领导被下属说服”,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复杂博弈。首先,我们.............
  • 回答
    .......
  • 回答
    要说妃英理“狠得下心”让小兰跟毛利小五郎在一起,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也不能简单一句“狠”就能概括的。你想啊,小兰毕竟是他们俩的亲生女儿,哪有父母不疼爱孩子的?但生活这摊子事儿,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首先,我们得明白,妃英理和小五郎当初离婚,不是因为他们不爱小兰,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对彼此的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