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最近闭关,迟复为歉。
接触新媒体三四年,这一两年来自媒体的概念深入人心,但优质ip并不那么容易诞生。想说的是,用户数在增大但竞争也在增强,如今的新媒体运营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问题描述应该主要是在说微信吧,那就先说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刷数据固然存在,百万的文章的确可以鼓励用户的分享,但究其所以然,私认为还是要明白刷数据的意义在哪里。
首先微信流量不可能变现,能变现的大多通过三方。对公众号的运营来说,除去赞赏(应该也是蝇头小利)以外,广告,网店链接是主要方式,近来微信群粉丝维护收费现象也很普遍。而这些方式,都不是简简单单可以通过刷数据就可以实现的。
我就问,哪个广告主会为一份假kpi的数据买这样的单……???
其次对于一些企业号而言,除了日常的品牌维护内容外还有公司内部活动的宣传。刷数据固然可以,但对公众号本身的运营而言没多大意义。私以为这两者之间的平衡是企业品牌,以及一些公关公司所追求的,花钱刷雇人刷成本实在划不来。
对于一些个人运营的兴趣账号而言就更没有必要了,我就想说,你们开心就好。
换言之,营销类微博也有买粉丝的现象,其实都是一个道理,前期投入为了后期的收益回报。水分是有,但后期看来并不怎么划得来,毕竟想要得到个回报并不那么容易。
回到第二个问题。新媒体运营的未来在哪里?学界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诞生的一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式媒体,业内基本就定义为社会化媒体了。
事实上,除了微博微信这些,直播,视频,电台,甚至类似知乎的问答平台等等又何尝不是一种新媒体呢?变革与革新之快,带来的也是对产品更新的巨大压力。社交红利的衰退,或者即将或已经进入瓶颈,其实也是大陆很多新媒体平台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国外学界已经在研究social media fatigue的问题了,人们使用同一社交媒体平台时的热情在衰退,相比以往,人们越来越少分享自己的个人动态了。说直白点:文章转发的人其实在缩小,朋友圈使用的活跃度在下降,你的内容想要突出重围似乎是比原来更难了。
但就像学界一直在强调的,对于这一行业而言,内容为王。我想你们或许在很多地方都听过这个词汇,但什么是内容呢?对copy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图片的制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排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形式的创新要求越来越高,总的来说,对你怎么拿新媒体玩出花样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五年前留几手在微博上的讽刺和调侃可以吸引一波人的关注,而现在潮流热点却是PAPI酱对人性的剖析和逗比搞笑的视频,五年后又会是谁呢?潮流的热点涌起一波又一波,热点产生,潮汐又褪去,即便今日吸引了一批粉丝未来还有维护的成本,怎么一直拿出优秀的内容,才是最最重要的。
这一句话所带来的是对新媒体从业人员的要求,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很重要的一点。现在用人单位可能会用公众平台(或许多加个排版器?)就算是会新媒体了,但这些远远是不够的。拿H5举例吧,你用兔展maka这些编辑器的要求真的能抵抗网友日益看腻的现状么,鹿晗叫你接电话,游戏类的植入,哪一个不是需要后台HTML5的编码的?现在这些看来是campaign或许需要外包的内容其实也是对新媒体人员专业素养的要求,必将对形式的思考和实现具备更强的能力。
互联网的产品的更新必定是越来越快的,新媒体必然是一直涌现,如今的弹幕,直播,电台等你说是功能也好,形式也罢其实都是功能的实现。就在刚才的我手机收到了 知乎LIVE的邀请,没错知乎都开始玩直播了,一切时尚的都将变为流行,但一旦流行的终将会过气,想要永葆青春,或许只有不断的更新才行。要知道,曾经火爆了青春的人人会迅速失去人气,VR技术的诞生也许是第九大媒介的产生etc.就请跟着时代的步伐继续走吧。
所以,对从业者来说,选择了互联网行业就等于选择了变革之快的行业,请跟着这个领域一同成长和长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