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然界中存在彪这种动物吗?

回答
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一种名为“彪”的动物,不过这个称呼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俗语,或者是对某些特定大型猫科动物的泛称,尤其是在中国语境下。严格来说,自然界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物种就被科学地命名为“彪”。

我们通常所说的“彪”,往往指的是豹子(Leopard),或者是在一些特定语境下,也可能指代美洲豹(Jaguar)。这两种大型猫科动物在体型、外貌和习性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是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人们很容易将它们混淆,并用一个大家都能理解的俗称来指代。

豹子(Leopard,学名:Panthera pardus)

豹子,或者说我们民间常说的“彪”,是一种非常美丽且适应性极强的猫科动物。它们广泛分布于非洲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从热带雨林到半干旱的草原,再到高山地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外貌特征: 豹子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们全身布满的黑色斑点,这些斑点通常是圆形的,中间是空心的,形似一朵朵梅花,因此也被称为“梅花豹”。这种斑纹是极好的伪装,能够帮助它们在斑驳的树影和草丛中隐藏自己,悄悄接近猎物。豹子的身体强壮而修长,四肢有力,尾巴也很长,这有助于它们在复杂的地形中保持平衡,尤其是在攀爬树木时。

生活习性: 豹子是独居的夜行性动物,但有时在白天也会活动。它们是机会主义的猎食者,食谱非常广泛,包括羚羊、鹿、猴子、野兔、鸟类,甚至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豹子的狩猎技巧非常高超,它们会利用自己的速度、力量和隐蔽性来伏击猎物。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特点是,豹子会把捕获的猎物拖到高处的树枝上储存,以防止被狮子、鬣狗等其他大型食肉动物抢走。

与“彪”的关联: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故事中,“彪”常常被描绘成一种凶猛且带有神秘色彩的动物,有时与山林中的强大力量联系在一起。这种形象非常贴合人们对豹子凶猛且善于隐藏的认知。一些古代的文献或者地方志中,对一些体型较大、有斑纹的猫科动物的描述,很容易被现代人理解为豹子,并习惯性地称之为“彪”。

美洲豹(Jaguar,学名:Panthera onca)

美洲豹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雨林、沼泽和草原地带。

外貌特征: 美洲豹的外形与豹子非常相似,它们也全身覆盖着斑点,但美洲豹的斑点通常更大,而且中间有一个或多个小黑点,被称为“玫瑰花纹”(rosettes)。美洲豹的身体比豹子更粗壮,头部也更大,咬合力也更强。

生活习性: 美洲豹也是机会主义的猎食者,它们的食谱非常多样,包括鹿、猴子、水豚、凯门鳄,甚至巨獭等。美洲豹是优秀的游泳健将,也善于攀爬,它们常常在水边捕食。它们强大的咬合力甚至能够直接穿透猎物的头骨,这是它们与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显著区别之一。

与“彪”的关联: 在一些讨论涉及美洲大陆动物的语境中,特别是当提及“美洲豹”时,如果不是明确指出其科学名称,也有可能被笼统地视为“彪”的一种。不过,相较于豹子,美洲豹在中国公众中的认知度相对较低,“彪”更多时候还是与非洲和亚洲的豹子形象更贴近。

为什么会有“彪”这个称呼?

“彪”这个称呼的起源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 声形相似的模仿: 动物的俗称有时会来源于它们发出的声音,或者人们根据其外貌进行的音译或意译。
2. 对未知或强大动物的泛称: 在古代,人们对许多野生动物的了解并不十分全面和准确。对于那些在山林中出现、体型较大、带有斑纹且难以捉摸的大型猫科动物,人们可能会用一个笼统的称呼来指代,而“彪”可能就承担了这样的角色。
3. 文化传播和演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俗称会在民间流传并固定下来,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即使最初的指代对象可能发生了变化,或者被用于泛指一类动物。

总而言之,自然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我们俗称“彪”的动物,它们主要是指广布于非洲和亚洲的豹子,以及美洲大陆上的美洲豹。这两个物种都拥有令人敬畏的力量和优雅的身姿,是自然界中顶级的掠食者,也是我们对“彪”这一称呼最直接和科学的对应。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彪”这个词时,不妨联想到那些在丛林和草原中默默行走的神秘身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看“彪”长啥样就知道了,清代官服上就有很多“彪”的图案↓

从这些图案来看,“彪”的外形很像猫,毛色金黄没有任何斑纹,没有三头六臂,头上也没有犄角。

那么,自然界中是否存在长得像猫,没有斑纹,毛色金黄,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犄角的动物呢?

当然有,而且非常多,狞猫、亚洲金猫、非洲金猫、细腰猫、丛林猫、母狮子、橘色的家猫,都长这副模样:



既然彪没有任何特异功能,现实中还有一大堆长这样的动物,那干嘛非要虚构一个呢?直接拿现成的动物不好吗?

当然,这么分析还是不严谨,那么,有没有更详细更确切的记载可以证明“彪”是现实存在的动物呢?

当然有,清代的《日下旧闻考》第151卷记载过古人观察彪的捕猎习性的场景:

增:彪,羁于马后背,田则纵之,毛色光耀,日照之则有五色花纹,捕兽则蹲伏于草莽中,卒然擒之,是其态也。

这段的描述比较含糊,只说了“彪”可以被拴在马后背上,所以应该不是很巨大的动物,否则拴在马背上也控制不住啊。

然后说“彪”的毛皮颜色鲜艳,富有光泽,在阳光照射下会有五彩花纹,但阳光不照的时候到底有没有花纹他又没说。后面又说彪以伏击的方式捕猎,但猫科动物基本都是这样,所以也看不出是什么动物。但我们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彪既然能被抓来观察打猎,那当然是现实存在的动物。

除此之外,很多古诗里都写到古人经常见到“彪”出现在山林里的场景:

号涧侧,哀狖啸云巅。——元·袁裒《东湖联句》

青菜漫随流水去,黄时逐暮云归。——宋·朱熹《访昂山支公故址》

孤城四面啼猛虎,怒豹咆哮饿舞。——明·张宪《伥魂啼血行二首 其一》

宿雁惊江渚,饿啸林丘。——宋·王之道

仔细看这些诗句描写的场景,哪里像是在写聊斋志异?明显是在写真实的自然风光啊。

还有一首诗,题目叫《秋日重游海云精舍 其二》,其中有一句是“桴为防彪设,轩因放鹤开。”,“桴”指的是木头槌子,难道这家主人在家里放个槌子,是为了防范一种现实中不存在的动物?

甚至,“彪”这种动物直到清代都还能见到:

黄芝萎地茄花明,十狗五恣纵横。
——清·郑珍《题北海亭图》
猿猱乱秋吟,虎惊晓觉。
——清·敦敏

所以,很可能现在还没灭绝


那么,彪到底是哪种动物呢?

明代有一本双语词典,叫《高昌馆杂字》,这本词典上把“彪”翻译为回鹘语“哈喇虎喇”↓


那么“哈喇虎喇”又是什么呢?

这个已经有学者讲过了[1],“哈喇虎喇”就是“Karrah-kulak”,也就是中亚语系里对狞猫的称呼,狞猫的英文名caracal就来自于土耳其语Karrah-kulak

那么,这是否证明“彪”就是狞猫呢?

乍看上去似乎是的,但这明显有个问题:中国本土并没有狞猫,狞猫原产中亚、西亚、非洲,古人从西域商人那里少量得到狞猫是有可能的,但不可能经常在中国的山林里见到狞猫,更不可能对野外见到狞猫感到习以为常,但前面说了,“彪”可是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山林里,人们描绘这种场景的语气似乎也是很熟悉“彪”的感觉:

宿雁惊江渚,饿啸林丘。——宋·王之道

号涧侧,哀狖啸云巅。——元·袁裒《东湖联句》

所以,“彪”应该是一种中国本土就能见到的动物。

既然如此,《高昌馆杂字》上又为什么把狞猫叫做“彪”呢?

翻开今天市面上的英汉词典,你就会发现:很多词典的作者常常分不清一些外观相似的动物,或者,也许他们是真的认为那两种动物是一回事,比如,很多词典上把leopard翻译成“美洲豹”,

但实际上leopard应该是花豹,jaguar才是美洲豹。

(评论里有人说Chesapeak是美国城市,所以Chesapeak-leopard也可以翻译成“美洲豹号”,真是无语,难道没看见下面小字解释吗?这事件是英国的军舰Leopard号拦截了美国的军舰Chesapeak(切萨皮克号),所以Chesapeak不是修饰后面的leopard的,这是两艘船的名字,不是一艘船的名字)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21世纪,尚且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更不用说几百年前的明朝人了。

所以,这很可能是《高昌馆杂字》的作者把狞猫和中国本土的“彪”混淆了,或者他干脆认为这两就是一回事

那么,中国本土有没有很像狞猫的动物呢?

的确有,而且有两种,一种是猞猁,另一种则是亚洲金猫


那么,到底是亚洲金猫,还是猞猁呢?

咱们仔细观察一下补子上的图案↓,很明显,“彪”的尾巴很长,而猞猁的尾巴太短了,还是有区别的

虽然某些古人描绘动物的时候不太写实,有时候短尾巴真能绣成长尾巴,但所有补子上的“彪”都是长尾巴,总不至于所有人都搞不清尾巴长还是短这么明显的特征吧。

另外,猞猁在古代叫“猞猁孙”,古人对它有大量明确记载:

猞猁孙,类野狸而大,耳有长毫,白花色,小者曰乌伦。——清·阿桂《钦定盛京通志》

显然,古人很熟悉猞猁,不至于和“彪”混淆,也不可能搞不清猞猁的尾巴是长还是短,也没有任何一本古籍说“猞猁又名彪”的,所以,猞猁应该不是彪。

所以,“彪”应该就是今天说的“亚洲金猫”


不过,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既然这种动物现在改名叫“xxx猫”,那应该是说明它很小很软萌吧。

那就错了,这种动物比家猫可大多了,身长接近一米,而且很凶猛,就像个小号老虎

“亚洲金猫”这个名字是英文名Asian golden cat的直译,并不是中国人自己起的名字,不符合中国人的认知习惯也很正常,中国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俗称是“黄虎”[2]、“土豹子”[3]、“红椿豹”

可见,中国民间还是觉得它更像虎豹,毕竟确实比猫大很多,而且它的瞳孔是圆形的,跟老虎、豹子一样

亚洲金猫头身长75~110厘米,和书桌差不多长,算上尾巴能有一米五。肩高40~50厘米,和人的膝盖差不多高。

虽然如今改名叫“xx猫”,但它不仅比猫大,而且和家猫(宠物猫)的亲缘关系也很远,甚至比猎豹还远

而且,亚洲金猫性情凶猛,可以捕杀比自己更大的斑羚和小型鹿,甚至还有杀死小牛犊的记录。它的叫声也不是软萌的“喵喵”,而是“哇哦”,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曾经录到过亚洲金猫的叫声↓

彪的叫声(画面来自其他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8831658304303104


在泰国,这种动物被叫做“火虎(sua fai),人们认为携带一束“火虎”的毛发出门就可以免受老虎袭击。

现实中,亚洲金猫显然不可能咬死或者吓退老虎,但也确实敢于袭击比自己更大的动物,可能真的比较“彪”吧。(“彪”在某些方言里还有做事莽撞、不自量力的意思)

不过民间能有“咬死老虎”的传言,也至少能说明亚洲金猫确实是一种异常凶猛的中型猫科动物。

而这些民间传言,都和古书中关于“彪”的记载很像:

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
——宋·周密《癸辛杂识》

翻译:彪是最凶恶的,可以捕食老虎崽儿。

这跟亚洲金猫的民间传说非常相似。

(还有,请抄我回答的营销号们看清楚再抄:古书上从来没说过彪能杀死成年老虎,反倒是现代民间有亚洲金猫“能咬死老虎”的传说,请看清楚哪个是传说,哪个是古书记载,不要在那乱写。某些现代人的迷信程度可不比古人差,想想“鹰之重生”、“一獒战三虎”吧,这些传说不仅诞生于当代,还有一大堆人信。)


当然,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宋代的《癸辛杂识》里说了:虎生三子,必有一彪。所以彪就是变异的小老虎,所以没有花纹。”

实际上,古人编过很多类似的传说,《本草纲目》和《禽虫述》上还说“虎生三子,一为豹”呢,难道豹子也是变异的老虎吗?

而且,并不是所有古人都搞不清虎、豹、彪三者的关系,也有很多古人很清楚:彪只是长得像小老虎,但根本不是老虎生的,人家是独立于老虎的另一种动物,比如宋代释德洪的《木上人久游归宗赠之二首》:

熏烝闻见有源流,诗学寒溪老比丘(qiu)。
勿讶谈禅太文彩,从来虎穴不生彪(biu)。

翻译:我所受的熏陶和见闻都是有源头的,我的作诗本领是学自寒溪的一位老僧,所以,不要惊讶于我谈禅论道时略有文采,那只是因为:斑纹鲜明的老虎的巢穴里,从不会生出来没文彩的彪(比喻名师出高徒,虎父无犬子)。

假如彪真的是小老虎,那最后这句难道是在说“老虎的巢穴里从不会生出小老虎”吗?这明显不合理。

再比如,明代的《玉芝堂谈荟》里说:大于虎者酋耳,小于虎者彪,皆虎之属也

翻译:比老虎大的叫“酋耳”,比老虎小的叫“彪”,它们都是虎一类的动物

从这段记载来看,彪应该只是一种比老虎小的动物,或者个头偏小的老虎,而不是老虎幼崽。

另外,前面提到的另外几首古诗里也说了,“彪”里面有“老彪”,也有“乳彪”,一点都不像是在说小老虎,而更像是在说一种有老有少的野兽↓

射生持虎归,熟视俱彪。——宋·李新《杨村四十韵》

彪号涧侧,哀狖啸云巅。——元·袁裒《东湖联句》

比如这个“乳彪”,应该是小彪的意思,假如彪是小老虎,那“乳彪”又是什么?小小老虎?

还有这个“老彪”,应该是年老的彪,假如彪是小老虎,那“老彪”又是什么?老小老虎?

所以,并非所有古人都同意“彪是小老虎”这种说法,也有古人认为彪只是长得像老虎,但却是单独的一种动物。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古代信息闭塞,部分古人可能根本就没见过真正的幼年老虎,然后看见彪之后,觉得它长得这么像老虎,就以为老虎应该是像小鸡小鸭一样,长大之后才慢慢长出花纹,然后就把彪当成小老虎了。

亚洲金猫脸上的花纹↑确实有些老虎的神韵,加上类似虎豹的圆形瞳孔,完全有可能被一些不知情的古人误当作幼年老虎。

这并不是我瞎猜,因为现代人也经常把亚洲金猫当成老虎↓


所以,古人和现代人一样,有能分清虎和彪的,也有分不清的,你总不能因为有很多现代人把亚洲金猫当成小老虎,就说亚洲金猫也是小老虎吧。


很多人问:“彪形大汉不是身材高大的意思吗?不管是小老虎,还是亚洲金猫,都太小了,一点不符合彪(biū)形大汉的形象。”

事实上,现有证据并不能证明“彪(biū)形”在古代表示“身材高大”,这个词也完全有可能表示身材健壮结实,因为这个词的原型是“彪形燕颔”,难道燕子也是很巨大的动物吗?说“彪形大汉”表示身材高大,其实也只是一种猜测,就像很多人误以为“七月流火”表示天气炎热一样。

而且很多古书直接把“彪”解释为“小老虎”,比如元代的《韵会》↓这哪里像是很巨大的动物?

另外,虽然如今的普通话里把“彪”这个字读作biao,但在古代的多数韵书上,这个字其实是幽韵,也就是读作biu,



如今南方的很多方言里仍然保留了这一读音

这样发音的话,听起来并不像很巨大的动物,倒像是个迅捷的中小型猛兽。假如要形容身材高大,为什么不说“虎形大汉”,“象形大汉”呢?当然了,感觉并不能作为证据,我们还是正经分析吧。

“彪形大汉”一词,最早出自明代的《水浒传》,但这本书里的“金眼施恩”,身高仅六尺,也就是一米五,跟动辄“身长八尺”的鲁智深、武松、林冲、关胜他们比起来,不仅不高大,还很矮(古代丈量身高用的医学尺是24.5厘米)。

而《水浒传》里那几个用“彪形”来形容的人,比如李逵、项充、韩伯龙,作者根本没说他们的身材是否高大。

但有一处情节可以帮助我们推断李逵是否高大:

只见戴宗引着李逵到阁子里。李逵看见宋江、柴进与李师师对坐饮酒,自肚里有五分没好气,圆睁怪眼,直瞅他三个。
李师师便问道:“这汉是谁?恰像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众人都笑。李逵不省得他说。宋江答道:“这个是家生的孩儿小李。”
——《水浒传》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闹东京》

我想,能用“小鬼”形容李逵,想必他的身材并不算高大,顶多是比较矮壮短粗。

而此时和李师师对坐的宋江,原著中倒是说了,他身高仅六尺,也就是一米五,也许李逵的身高并不比宋江高多少,没准只有七尺,也就是一米七。

所以,不排除“彪形”只是形容身材健壮、肌肉线条明显的意思

亚洲金猫是中国本土中大型猫科动物里,唯一没有斑纹的种类,所以肌肉线条很明显。

关于“彪”的另一个成语:彪腹狼腰,也可以印证这一推论,因为形容腹部不可能说高大,所以“彪腹狼腰”里的“彪”,应该只是形容肌肉线条明显,就像彪一样健壮

亚洲金猫的肌肉线条很明显 https://www.zhihu.com/video/1438879728426430464

关于彪是否很巨大,我们再看看开头提到的几句诗:

桴为防彪设,轩因放鹤开。
——明·姚广孝《秋日重游海云精舍 其二》

“桴”是木头槌子,假如彪是一种大得像老虎的猛兽,你拿个木头棒槌有啥用?滑铲吗?这种武器本来就只能对付和狗差不多大的动物,亚洲金猫的大小正合适。



补充:我发现很多网友的反驳逻辑很奇怪:“民间传说彪能杀老虎,而亚洲金猫显然不可能杀老虎,所以彪不是亚洲金猫。”

既然知道这是没有任何依据的传说,那怎么能当真呢?彪真的能杀成年老虎吗?哪本古书说过彪能杀成年老虎?

民间不也说亚洲金猫能杀老虎么,事实上它能吗?民间还说“一獒战三虎”呢,但事实上獒肯定打不过老虎,所以“獒”也不是狗吗?

还有很多人说:“《癸辛杂识》上不就说了吗:彪最犷恶,能食虎子也。这不就是彪能杀老虎的证据吗?你还说古书上没有!!!”

这断章取义的我也是服了,人家说的是“虎子”,也就是老虎崽子,不是成年老虎,你杀个老虎崽子有啥好吹的?

当然了,很多人应该是从某度百科里找来的这个传说,其实这种传说也有豹子杀老虎的版本,比如《西游记》原著第86回,也就是豹子精那一段,就提到了豹子杀老虎的说法,猪八戒打死豹子精之后,有这么一段对话:“原来是个艾叶花皮豹子精,行者道:花皮会吃老虎,如今又会变人,这顿打死,才绝了后患。”

假如这种传说可以当真,那我也可以说:“豹子不可能杀死老虎,所以豹子只是古代传说中的动物”这个结论。

既然同样是古人的说法,你为什么不相信豹子能杀老虎?却相信彪能杀老虎呢?



至于网络上流传的“彪是狮虎兽”的说法,我不太赞同,且不说古代有没有狮虎兽,即使在现代技术下,狮子和老虎成功杂交也是非常少见的,即使古代有,也应该是稀罕之物,但古人不但能经常见到彪,而且还能一次猎到很多只彪:

唐代的《唐国史补》里记载了一个“裴旻射虎”的故事,裴旻是唐代著名的武术高手,有一次去山中打猎,一天之内就杀死了三十一只彪,但他和很多现代人一样,分不清彪和老虎,就以为自己真的杀死了这么多老虎,心里非常得意,坐在山下炫耀。

此时一位老者过来告诉他,这些全都是彪,不是老虎,将军你如果遇到真正的老虎,恐怕就不行了。

裴旻不服气,就问哪里有真老虎,他要去射虎,然后按老者的指引,果然找到一头真老虎,结果,捕杀彪的时候无比轻松的裴大将军,居然被单单一只老虎吓得屁滚尿流,后来再也不敢射虎了。

所以说,彪应该是一种在古代野外很多见的正常动物,一天就能抓到好多只,而不是难得一见的杂交动物,也不可能是千里挑一的变异动物

其次,官服补子上不同动物代表的是官员的不同品级,例如,明代是一品狮子,二品狮子,三品老虎,四品豹子,五品黑熊,六品彪,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大体上是按照战斗力,和百姓心中的地位排行。假如“彪”是狮虎兽的话,以狮虎兽的巨大体型,以及稀有程度,起码应该排在狮子前面才对,怎么会排到第六,连黑熊和豹子都比不过?

《水浒传》中的田虎、田豹、田三兄弟的排行,《说唐》里杨龙、杨虎、杨豹、杨熊、杨五兄弟的顺序,都证明了这一点。

之所以会有狮虎兽这种说法,无非就是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地认为“彪(biū)”一定是一种很巨大的动物,所以,找来找去就只能找到狮虎兽了。

其实,从“裴旻射虎”的故事里,也可以看出“彪”应该不是很大的动物,裴旻一天杀死了三十一只彪,结果见到一头真老虎就被吓破了胆,可见彪和虎的实力差距之大。



可能还有人说,你看,也有少数补子上的“彪”是有花纹的,这怎么解释呢?

不用解释,因为亚洲金猫刚好就是有些有花纹,有些没花纹,这种动物最奇特的地方就在于,它像家猫一样有多变的花色,所以号称“猫科中的变色龙”



总结:综合各方面史料分析,“彪”应该是一种长得很像老虎,但比老虎小,身上大多没有斑纹,少数有斑纹,通体金黄的猫科动物,而中国境内唯一符合这些特征的动物,就是亚洲金猫



最后,必须强调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彪,这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动物,如今已经濒临灭绝,生存状况不比老虎好多少。

而且,彪如今改成了“金猫”这个很多人都没听过的名字,这种动物的知名度、和受重视程度都一落千丈,到现在还只是二级保护动物


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在宣传中可以考虑用回“彪”这个知名度更高的名字,比如叫它“山彪”什么的,以提醒大家:它不是宠物猫里的金色品种,而是像狮虎豹一样珍贵的野生动物,需要我们的关注和保护。

参考:

[1]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五册》206页。

[2]《中国动物志·食肉目》337页。

[3]任青峰.宁夏确有金猫分布.动物学杂志,2002,37(2):45.

相关链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一种名为“彪”的动物,不过这个称呼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俗语,或者是对某些特定大型猫科动物的泛称,尤其是在中国语境下。严格来说,自然界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物种就被科学地命名为“彪”。我们通常所说的“彪”,往往指的是豹子(Leopard),或者是在一些特定语境下,也可能指代美洲豹(Jagua.............
  • 回答
    探讨不完全双循环相较于完全双循环的进化优势,这是一个颇有意思的议题,尤其是当我们审视两栖动物在自然界中那令人惊叹的广泛分布时。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两个概念: 完全双循环(Holometabolism): 这是昆虫发育的一个重要模式,指的是幼虫(如毛毛虫、蛆)与成虫在形态、生态位甚至食性上都存.............
  • 回答
    在探索宇宙的深层奥秘时,物理学家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费解的现象。最近,一个关于氦原子的实验结果,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关于我们理解物质世界基石——自然基本力——的涟漪。这些迹象,如果最终被证实,不仅可能改写教科书,甚至可能挑战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某些核心预设。要理解这件事的由来,我们.............
  • 回答
    要评价游戏自媒体“Gamker攻壳”在视频中出现的与前期视频矛盾的行为以及与事实存在争议性的言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1. 内容的一致性与前后矛盾: 立场摇摆的风险: 作为一名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游戏评论领域,前后观点不一致很容易让观众产生“立场不坚定”、“缺乏独立思考”的印象。例如,.............
  • 回答
    品尝世界的密码:味觉的自然意义与动物界的味蕾交响曲味觉,这个常常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感官能力,并非人类独有的享受。它如同一个古老而精密的生物密码,在广袤的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指引着无数生灵的生存与繁衍。从一粒饱满的谷物到一片鲜嫩的绿叶,从水中的浮游生物到陆地上的猎物,味觉都在默默地工作,为.............
  • 回答
    当然存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虽然常常是力量与技巧的对抗,但绝非总是强者为王。在自然界,弱肉强食的法则下,也上演着被捕食者绝地反击,甚至反杀捕食者的惊心动魄的篇章。这些案例,无不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智慧,以及大自然本身的复杂与不可预测。防御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被捕食者之所以能够反杀捕食者,很多.............
  • 回答
    宝可梦和数码兽们的原型,大部分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对应的影子,但也有很多是虚构的、混合的或者概念化的存在。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它们的原型来源,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 宝可梦的原型来源宝可梦的设计灵感非常广泛,涵盖了动物、植物、神话传说、人类文化、甚至抽象概念。 1. 动物类这是宝可梦原型最主要的来源。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对“口味”的理解以及科学技术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其实,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制造出“几乎任何口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是在模拟和重构自然界已有的风味物质,而非凭空创造全新的感官体验。至于为什么不“发明”全新的、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风味,这其中既有科学原理的限制,也有实际操作和.............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我们对新冠病毒起源和传播机制的一些关键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也许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爆发?”确实,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与各种动物共存是普遍现象。它们就像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一直在那里。但“存在”和“大规模爆发”.............
  • 回答
    自然界中,每个物种都像一位独具匠心的工匠,精心雕琢出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它们并非一味地追求“全面强大”,而是各有所长,在特定的生态位上找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因此,说一个物种在“各方面”都强于另一个物种,这在自然界几乎是不存在的。想象一下,我们来对比一下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物:雄狮和蜜蜂。雄狮:力量与威慑的.............
  • 回答
    在自然界中,雄性参与养育后代的物种比例远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要高得多,但要给出一个确切的百分比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养育后代”的定义和程度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巨大,而且许多研究集中在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物种上。不过,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详细讲述这个问题:理解“参与养育后代”:一个广泛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参与.............
  • 回答
    是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不少动物会选择性地只吃猎物的特定部分,而不是整个吃掉。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多种原因,包括营养需求、消化能力、捕食策略以及猎物本身的特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这样的动物及其行为:1. 食肉动物对猎物特定部位的选择: 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老虎、猎豹): 偏爱内脏和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惬意”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绝对地衡量。但如果从一个动物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食物、饮水、安全、繁殖)、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玩耍,并且很少受到捕食、疾病、竞争或环境压力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尝试推测出几种非常“惬意”的动物。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 成年、健康且处.............
  • 回答
    太棒了!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物理学中最迷人、最根本的概念之一。很高兴能为你详细讲解。核心答案:是的,自然界中存在同时表现出波动和粒子性的实体模型,最典型、最核心的就是 光子 (photon) 和 电子 (electron) 等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并不是说一个东西有时候像波,有时候像粒子,而是说在同一个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挺有意思的!你想知道自然界里有没有哪类动物,进化出了完全不塞牙的本领,是吧?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咱们说的“塞牙”,通常是指食物残渣卡在我们牙缝里,然后发炎、疼痛,最后可能需要牙医来帮忙处理。这主要跟我们人类的牙齿结构、牙缝大小以及我们吃的东西有关。关于“塞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动物习性、生态位和生存策略的根本问题。很多人看到狐狸的形象,会联想到狡猾、机警,有时也会出现在乡村环境中,所以自然会好奇它们为什么不攻击那些体型更大、看起来是食物来源的牲畜。其实,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慢慢道来:一、体型和力量的巨大差距:这是最直观也是最.............
  • 回答
    提起三只眼的生物,很多人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或者神话传说中的神祇。但如果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审视,三只眼睛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议题。在现实的自然界中,你我身边可能并没有随时随地能看到三只眼的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消失”是绝对的。事实上,这背后牵扯到许多关于眼睛演化、物种多样.............
  • 回答
    自然界中,种子小巧玲珑,却能长成参天大树、蔓延成片的植物,真是大自然的奇妙手笔。这些植物就像是沉睡着巨大潜能的精灵,用极其微小的身体,承载着生生不息的希望。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以小搏大”的自然造物,看看它们是怎么做到的。一、 那些“不起眼”的种子,藏着参天巨木的灵魂首先,脑海里最先浮现的,一定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引人关注的问题,自然界中的其他哺乳动物有没有大量感染新冠肺炎?答案是肯定的,确实有。而且,这个话题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远不止是“有没有”这么简单。最初,当我们开始了解新冠病毒(SARSCoV2)时,我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人类身上。毕竟,它最早是在人类社会爆发的,也对我们造成了巨大.............
  • 回答
    在你心中,是不是觉得“光合作用”这个词,就等于那课本上画得明明白白的两大步骤:光反应和暗反应?然后,“光反应”里又一定少不了光系统I和光系统II这两大核心角色?其实,在大自然的奇妙花园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板上钉钉。如果非要问“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具备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吗?”,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