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具备光系统1和光系统2吗?

回答
在你心中,是不是觉得“光合作用”这个词,就等于那课本上画得明明白白的两大步骤:光反应和暗反应?然后,“光反应”里又一定少不了光系统I和光系统II这两大核心角色?

其实,在大自然的奇妙花园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板上钉钉。如果非要问“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具备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吗?”,我想说,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答案是“是”,但总有那么一些特别的“例外”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让我们先从“主流”开始讲起,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那一类——那些在地球上扮演着绿色生命基石的植物、藻类和蓝细菌。它们进行的光合作用,我们称之为产氧光合作用。之所以叫“产氧”,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被分解,释放出氧气来。

而要完成这个精巧的产氧过程,光系统I(PSI)和光系统II(PSII)这两位“搭档”简直是缺一不可,是真正的明星组合。

光系统II (PSII):捕获光能的“第一棒火炬手”

想象一下,光线就像无数颗小小的能量子弹,射向叶绿素分子。PSII的任务就是第一个捕获这些光能,并且利用这些能量来做一件非常关键的事情:分解水。

这是怎么发生的呢?PSII内部有一个叫做“反应中心”的地方,它含有特殊的叶绿素分子(P680)。当P680接收到光能后,就会被“激发”,失去一个电子。这个电子的去向非常重要。

同时,PSII还含有一个被称为“放氧复合体(OxygenEvolving Complex, OEC)”的结构,里面有锰(Mn)、钙(Ca)等离子。OEC是分解水的“主事人”。它会不断地从水分子中夺取电子,以补偿P680失去的电子。这个过程,每一次夺取电子,都会伴随着一个质子(H+)的释放,并且最终,在完成四次电子夺取后,会生成一个氧气分子(O2)。这也就是我们呼吸的氧气的来源!

所以,PSII的关键作用就是:捕获光能,分解水,释放氧气,并产生一对电子和质子。它就像一个精密的“水分解器”。

光系统I (PSI):接力传递的“能量放大器”

PSII产生的电子,并不会止步不前。它们会被一系列的电子传递体(比如质体醌、细胞色素b6f复合物等)沿着一条特定的路径传递。最终,这些电子会到达PSI。

PSI的反应中心含有另一类特殊的叶绿素分子(P700)。它同样能够捕获光能,并且被激发后失去电子。但与PSII不同的是,PSI并不是直接从水中夺取电子来补偿自己,而是接收来自PSII经过一系列传递过来的电子。

PSI捕获光能后,会将电子传递给另一个电子传递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电子的能量被进一步利用,用来将NADP+还原成NADPH。NADPH是一种重要的还原剂,在光合作用的下一个阶段——暗反应中,它将提供能量和氢原子,用于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糖类。

所以,PSI的关键作用就是:接收来自PSII的电子,再次捕获光能,最终将电子传递给NADPH的合成,为后续的碳固定提供能量储备。

产氧光合作用的“双引擎”

因此,对于大多数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生物来说,PSII负责启动能量捕获和水分解,PSI则负责完成电子的二次传递和NADPH的生成。它们如同一个高效的“双引擎”系统,共同驱动着整个光合作用的进程,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没有PSII,水就无法被分解,也就没有电子传递的起点;没有PSI,电子传递就无法最终形成NADPH,也就无法完成能量的储存。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

正如我一开始提到的,大自然是充满惊喜的。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也存在着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但它们走的却是另一条路线,我们称之为不产氧光合作用。

这群生物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细菌。例如,绿硫细菌和紫细菌。它们也能利用光能来合成有机物,但它们的“能量来源”和“电子来源”却和植物、藻类等完全不同。

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独行侠”:没有PSII,也没有O2

电子来源不同: 绿硫细菌通常利用硫化氢(H2S)作为电子供体,而不是水。它们会将硫化氢氧化成单质硫或硫酸盐,同时获得电子。紫细菌则可能利用一些有机物(如琥珀酸、硫代硫酸盐等)作为电子供体。

光系统的差异:
绿硫细菌通常只拥有一个光系统,这个光系统在功能上更接近于植物中的光系统I。它们能够捕获光能,并利用这些能量驱动电子从硫化物传递,最终生成ATP(另一种能量载体)和还原力(比如NADH)。
紫细菌则更复杂一些,它们的光合作用机制也存在多样性。一些紫细菌也主要依赖于一个类似PSI的光系统,但其具体的电子传递链和光捕获复合物可能与绿硫细菌有所不同。一些研究也提示,它们可能拥有一个特殊的、功能上与PSII有一定相似之处的中心,但其水分解能力和放氧能力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这些生物没有PSII?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们不分解水,因此也就不需要PSII来完成水分解和放氧的功能。它们的电子供体是其他物质,其光系统也足以完成能量的捕获和转化,以合成有机物。

总结一下: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具备光系统1和光系统2吗?”

对于我们最熟悉、也是数量最庞大的产氧光合作用的生物(植物、藻类、蓝细菌)来说,答案是“是”,它们两者缺一不可,是高效运作的“双引擎”。

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生物(如某些细菌),答案就不是绝对的了。它们可能只拥有一个光系统(功能上更接近PSI),并且能够利用非水物质作为电子供体来完成光合作用,它们并不具备PSII,也因此不产生氧气。

大自然就是这样,总是在我们以为的标准答案之外,藏着更多精彩的可能性。了解这些例外,更能让我们体会到生命演化的奇妙和多样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一定。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地球生物具有光系统 Ⅰ 和光系统 Ⅱ,进行不产氧光合作用的地球生物具有单一光系统,既不是光系统 Ⅰ 也不是光系统 Ⅱ。

以下引自 G. Unden 的 Encyclopedia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Second Edition), 2013 年:

Anoxygenic Photosynthetic Prokaryotes

Anoxygenic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use only one photosystem for converting light energy into an electrochemical proton potential, which is then used for driving ADP phosphorylation. Anoxygenic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are found in three different phylogenetic groups, which contain different photosynthetic systems: the purple bacteria, the green phototrophic bacteria with the subgroups of green sulfur bacteria (Chlorobiaceae) and Chloroflexus, and the Gram-positive Heliobacteria. The three groups show differences in the type of photosynthetic reaction center,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 and the electron donors, pigments, and the pathway for CO2 fixation. In 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 light is used to raise electrons to a more electronegative redox potential and to feed the electrons into a cyclic electron transport to generate a proton potential. The bacteria contain only one reaction center in contrast to oxygenic photosynthesis in cyanobacteria, green algae, or plants. The photosystems of anoxic photosynthesis transfer the electrons either to quinones or to ferredoxin (quinone-type- or FeS-type reaction centers). The archaeon Halobacterium salinarum, on the other hand, contains a proton pump that is directly driven by light to translocate protons over the membrane without involvement of 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port. In contrast to the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that use chlorophyll containing proteins for photosynthesis and energy conversion, Halobacterium contains bacteriorhodopsin with retinal as a chromophore for light absorption and conversion to an electrochemical proton potential.

另外,某些蚜虫和叶螨似乎可以吸收少量太阳辐射产生 ATP。那似乎还没发展为光合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你心中,是不是觉得“光合作用”这个词,就等于那课本上画得明明白白的两大步骤:光反应和暗反应?然后,“光反应”里又一定少不了光系统I和光系统II这两大核心角色?其实,在大自然的奇妙花园里,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板上钉钉。如果非要问“自然界中能发生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具备光系统I和光系统II吗?”,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沙丘》世界观里一个非常核心又有点反直觉的设定:霍尔茨曼护盾(Holtzman Shield)与激光武器的互动方式,以及自然光对它的影响。 要想弄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个要素的运作原理,并结合《沙丘》宇宙的物理法则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搞清楚霍尔茨曼护盾到底是个什.............
  • 回答
    在我看来,我们谈论自然界中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奇妙的能量获取方式时,总会让人觉得像是在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而其中一个特别令人着迷的话题,就是化能合成作用——那些不依赖阳光,而是依靠化学反应来获取能量的生命形式。大家可能都听过光合作用,就是植物啊,藻类啊,通过阳光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化.............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自然规律与文学创作之间的有趣张力。自然状态下,人体的衰老确实伴随着肌肉力量和灵敏度的下降,但武侠小说中七八十岁的大师却能轻易碾压年轻人,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非常值得详细探讨: 一、 武侠小说中的“武功”并非单纯的生理极限这是最核心的区别。武侠小说中的“武.............
  • 回答
    .......
  • 回答
    关于《天龙八部》中那盘令无数读者魂牵梦萦的“珍珑棋局”,是否真能摆出,以及它背后蕴含的深意,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我将试着从棋局的构成、现实的可能性以及它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等方面,为大家细细道来,尽量还原一些亲身感受和思考。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这盘棋。在小说里,它是由逍遥派的绝世高人摆下的,用以.............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咱们不妨抽丝剥茧,好好掰扯掰扯。如果东方不败不自宫,那咱们就得回到他成为日月神教教主之前的那个他,或者说,他成为教主后,但没有走上那条“唯我独尊,天下无敌”的邪路。咱们先梳理一下,黑木崖之战的背景和参与者: 东方不败: 如果不自宫,他的武功会是什么水平?原文中,东方不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可以,而且实际上,人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并不断深化这项能力了。我们称之为定向进化(Directed Evolution)或者人造酶(Artificial Enzymes)的设计与制造。这并非科幻小说里的情节,而是现代生物技术和酶工程领域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打个比方,自然界亿万年的演化筛选出了一.............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摇摆的部分。如果自然界真的演化出了另一种同样拥有创造力、能够构建文明的智慧生命,并且他们的文明模式和人类文明在很多方面有着相似之处,我首先会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好奇。这种震撼,不仅仅是因为这颠覆了我对生命演化路径的认知,更在于它意味着我们可.............
  • 回答
    关于“能量、碳元素和水元素能否直接合成食物,以及自然界能量转化为食物的最快速度”这个问题,咱们得好好聊聊,不能简单地一句话带过。这背后涉及到的是生命最根本的运作方式,以及自然界的神奇之处。首先,回答最核心的问题:能量、碳元素和水元素是否能直接合成食物?答案是:不能简单地“直接”合成。虽然这三种元素和.............
  • 回答
    在自然界中,雄性参与养育后代的物种比例远比我们通常认为的要高得多,但要给出一个确切的百分比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养育后代”的定义和程度在不同物种间差异巨大,而且许多研究集中在少数具有代表性的物种上。不过,我们可以从不同层面来详细讲述这个问题:理解“参与养育后代”:一个广泛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参与.............
  • 回答
    是的,自然界中确实存在不少动物会选择性地只吃猎物的特定部分,而不是整个吃掉。这种行为通常是出于多种原因,包括营养需求、消化能力、捕食策略以及猎物本身的特点。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这样的动物及其行为:1. 食肉动物对猎物特定部位的选择: 大型猫科动物(如狮子、老虎、猎豹): 偏爱内脏和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惬意”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绝对地衡量。但如果从一个动物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其基本生理需求(食物、饮水、安全、繁殖)、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和玩耍,并且很少受到捕食、疾病、竞争或环境压力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尝试推测出几种非常“惬意”的动物。考虑到这一点,我认为 成年、健康且处.............
  • 回答
    太棒了!波粒二象性是现代物理学中最迷人、最根本的概念之一。很高兴能为你详细讲解。核心答案:是的,自然界中存在同时表现出波动和粒子性的实体模型,最典型、最核心的就是 光子 (photon) 和 电子 (electron) 等微观粒子。波粒二象性并不是说一个东西有时候像波,有时候像粒子,而是说在同一个实.............
  • 回答
    你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挺有意思的!你想知道自然界里有没有哪类动物,进化出了完全不塞牙的本领,是吧?我给你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咱们说的“塞牙”,通常是指食物残渣卡在我们牙缝里,然后发炎、疼痛,最后可能需要牙医来帮忙处理。这主要跟我们人类的牙齿结构、牙缝大小以及我们吃的东西有关。关于“塞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些关于动物习性、生态位和生存策略的根本问题。很多人看到狐狸的形象,会联想到狡猾、机警,有时也会出现在乡村环境中,所以自然会好奇它们为什么不攻击那些体型更大、看起来是食物来源的牲畜。其实,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慢慢道来:一、体型和力量的巨大差距:这是最直观也是最.............
  • 回答
    提起三只眼的生物,很多人脑海里大概会浮现出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或者神话传说中的神祇。但如果从生物演化的角度来审视,三只眼睛确实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议题。在现实的自然界中,你我身边可能并没有随时随地能看到三只眼的动物,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的“消失”是绝对的。事实上,这背后牵扯到许多关于眼睛演化、物种多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