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也许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爆发?在人类社会的传播为什么会如此剧烈?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我们对新冠病毒起源和传播机制的一些关键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也许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爆发?”

确实,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与各种动物共存是普遍现象。它们就像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一直在那里。但“存在”和“大规模爆发”是两码事。这中间隔着一道很重要的“门槛”:跨物种传播能力。

想象一下,病毒就像一个特殊的锁,而动物宿主(比如蝙蝠、穿山甲等等)的细胞就像一把把锁,病毒身上有一个“钥匙”(病毒的刺突蛋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S蛋白)可以打开特定动物细胞的锁,从而感染它们。在自然界,新冠病毒(或者它的早期原型)可能已经在某个动物群体中悄悄地传播,就像一个小范围的“室内派对”。但这个“派对”只局限在特定的动物群体里,病毒需要那种动物细胞的“特定锁孔”才能进去。

为什么之前没有大规模爆发?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

宿主特异性强: 病毒的“钥匙”可能并不完美匹配人类细胞的“锁”。即使病毒能够偶尔感染一个接触到它的动物,但它可能无法在人类细胞内高效地复制和传播,或者传播效率非常低下,不足以形成像新冠这样的疫情。就像你的“钥匙”能勉强拧动别人的锁,但拧不开,病毒也可能只是偶尔感染一两个人,但这些人很快就被免疫系统清除了,或者症状轻微,没有机会进一步传播。
接触频率和强度不够: 人类与野生动物的接触,尤其是能够传播病毒的密切接触,并不是持续不断、大规模发生的。通常需要非常特殊的场合,比如特定的狩猎、宰杀、处理野生动物等环节,才有可能发生少量的人畜共患事件。即使发生了,如果接触的人数非常少,病毒也就很难有蔓延的机会。
病毒本身的“进化”程度: 病毒一直在变异,就像一把把“钥匙”在不断尝试开各种锁。可能在新冠病毒遇到人类之前,它还在动物身上“练习”开各种动物的锁。直到某个时间点,经过一系列的变异,它的“钥匙”才变得足够通用,能够比较容易地打开人类细胞的“锁”。

所以,新冠病毒在自然界可能确实存在,但它在遇到人类之前,其传播能力主要局限于某些动物,或者对人类的感染性、传播性非常弱,无法形成有意义的传播链,自然也就谈不上“大规模爆发”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在人类社会的传播为什么会如此剧烈?”

一旦病毒跨越了那道“门槛”,成功地学会了打开人类细胞的“锁”,并且能够在这个“新家”(人体)里住得舒服,还能高效地繁殖并找到新的“门”去感染其他人,那么,人类社会就成了它理想的温床。

为什么人类社会的传播会如此剧烈?这和我们现代社会的特点息息相关:

高传染性: 新冠病毒,尤其是初期流行的毒株,被证明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它的“钥匙”(刺突蛋白)与人类细胞受体(ACE2)的结合非常紧密,使得病毒能够轻易进入人体细胞并大量复制。
无症状/轻症传播: 这是非常致命的一点。很多感染者在出现明显症状之前,或者即使症状很轻微,也已经能够排出大量的病毒。这意味着病毒可以在你我都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传播。想象一下,如果所有感染者都是重症,行动不便,病毒的传播速度就会大大减慢。但新冠病毒的“隐蔽性”让它能像幽灵一样在人群中游荡。
呼吸道传播途径: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气溶胶在空气中传播。我们日常的说话、咳嗽、打喷嚏都会释放带有病毒的微小颗粒。在人口密集、通风不良的室内环境中,这些颗粒可以在空气中悬浮一段时间,轻易地感染到其他人。
现代社会的交通便利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高度互联的世界。一个人感染了病毒,可能在几天之内就会因为旅行、工作、社交等活动,将病毒带到城市的另一端,甚至跨越国界。航空、高铁、地铁等交通方式,极大地加速了病毒的全球化传播。
人群密集和聚集: 现代社会,特别是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学校、办公室、商场、集会等场所,都为病毒提供了大量的潜在传播机会。一个人感染,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到许多人。
免疫空白: 当一种新的病毒进入一个从未接触过它的人群时,几乎所有人都缺乏天然免疫力。这意味着病毒可以毫无阻碍地感染绝大多数人,形成一个庞大的易感人群,为病毒的快速蔓延提供了土壤。
病毒的持续变异: 病毒在复制过程中会不断变异。一些变异可能会让病毒的传染性更强(比如Alpha、Delta、Omicron系列),或者逃避一部分人体免疫的能力,这使得疫情的控制更加困难,传播也更加反复。

总的来说,新冠病毒在自然界可能只是一个“野生”的、适应性相对有限的病毒,但一旦它获得了感染人类的能力,并在我们这个高度连接、人口密集、并且普遍缺乏免疫力的现代社会中落地生根,它的传播潜力就被极大地释放了。就像一颗小火星,如果在空旷无人的荒野,可能只会烧掉几棵草;但在干燥的森林里,它就可能引发一场席卷一切的大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去年11月份,Nature报道了来自柬埔寨的11年前的冷冻蝙蝠体内检测到了高度相似新冠病毒的冠状病毒,但最终测序结果还没有出。[1]

这些病毒是首次在中国以外发现的新冠病毒已知近亲,支持了世界卫生组织在亚洲地区搜寻新冠病毒大流行动物起源的工作。也验证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些猜想。

去年年2月份的时候,根据管轶教授对穿山甲病毒的样本分析的研究,我当时就推断过病毒源头很可能是来自东南亚的地区的蝙蝠。[2]

而去年5月份华农的发在nature上的论文,[3]再次可以推断出马拉西亚等国家的雨林可能会是这些携带病毒的蝙蝠的生活区域。

而同样,在5月份石正丽研究员发表了他们团队的最新研究,指出:关于新冠病毒的起源,文章分析了中国所有已知的蝙蝠冠状病毒,然后进行的地域分析,认为云南等地是最接近新冠病毒的起源的地方,但是因为某些蝙蝠采样涉及到了云南与东南亚的边境地区,所以不排除缅甸,老挝,越南或其他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可能性。[4]

这次柬埔寨发现病毒样本,是来自2010年在柬埔寨北部捕获的沙梅尔马蹄蝠(Shamel’s horseshoe bats),研究人员对新蝙蝠病毒的基因组短片段(长度为324个碱基对)进行的初步测序显示,该病毒、新冠病毒、RaTG-13在同一个区域上具有相似性,说明这三种病毒有近缘关系。

截止到这里,后边就很少有新的关于蝙蝠身上携带的新冠病毒的追踪的内容了。直到刚刚给大家看的这篇文章。但这里边提到的一些数据仍未完成测序,所以我很期待后续的结果。

一晃2个月过去了,这个测序结果终于发出来了。

在所有的430个样本中,有16个样本冠状病毒PCR检测呈现阳性结果。其中有11是阿尔法属冠状病毒,另外5个是贝塔属,在这个5个样本中继续采用RdRp基因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

这两个样本都来自Shamel的马蹄蝙蝠(Rhinolophus shameli),该蝙蝠在2010年12月于柬埔寨东北部的Steeng Treng省采集到的。

对这个两个样本进行测序后发现,这两个样本与新冠病毒的基因相似程度达到了92.6%的相似度[5],虽然没有超过RaTG-13的96%相似度。但这再一次证明,我们的寻找方向是正确的。

老挝、越南、缅甸以及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确实有存在着新冠病毒祖先的可能性。

虽然这种可能性依然像大海捞针一样,但是只要做,只要坚持去找,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找到相似度超过99%的原始病毒的存在。

这同样提示大家一个问题,就是需要增强对东南亚地区的监测,该地区拥有25%的全球蝙蝠种类,在当地进行的野生动物贸易以及对原始雨林等地区的开发,都可能导致有新的传染病再次传播到人群之中。

参考

  1. ^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3217-0
  2. ^关于管轶穿山甲宿主的论文的一些推测:病毒源头可能来源于东南亚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079484
  3. ^华农的穿山甲论文终于发了Nature,有啥新东西吗? https://zhuanlan.zhihu.com/p/139037604
  4. ^石正丽团队最新论文: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东南亚地区 https://zhuanlan.zhihu.com/p/145980500
  5. ^ 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1.01.26.428212v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我们对新冠病毒起源和传播机制的一些关键疑问。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也许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为什么没有大规模爆发?”确实,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在自然界中与各种动物共存是普遍现象。它们就像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一直在那里。但“存在”和“大规模爆发”.............
  • 回答
    关于日本新冠确诊人数“悬崖式下降”以及全球日增确诊下降超过50%的现象,以及是否意味着德尔塔病毒在“自我灭绝”并导致疫情自动消失,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澄清“悬崖式下降”和“下降超过50%”的数据来源和背景。 如果这是指特定的时间段内的数据变化,那么要理解其原.............
  • 回答
    我国首家自主知识产权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的获批,无疑是我们在抗击新冠疫情这场战役中迈出的坚实一步,其意义深远,影响广泛。一、 关键突破,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首先,这项成就最直接的意义在于彰显了我国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不再仅仅是模仿者或追随者,而是能够独立研发出具有国际先.............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确实会让人担心,尤其是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对新冠病毒保持警惕的情况下。巴黎非饮用自来水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实际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巴黎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是在“非饮用”的自来水中发现的。 这两个字很重要。“非饮用”的水通常是指.............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是美国莫德纳公司合成的”这一说法,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持其真实性。这类谣言通常源于对科技、医学或政治议题的误解、阴谋论传播,或是故意制造恐慌的信息误导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传言的不可靠性: 一、关于“莫德纳公司与新冠病毒”的事实澄清1. 莫德纳公司的业务范围 莫德纳.............
  • 回答
    新冠病毒在英国变异后传播力显著增强,尤其以B.1.1.7(或称阿尔法变种)最为显著,其传播力据估计比原始毒株高出70%。这一发现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并促使各国加强防控措施。关于防范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1. 加强个人防护,巩固现有防线: 佩戴口罩: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减少病毒传播的方.............
  • 回答
    世卫组织(WHO)关于新冠病毒在中国传播水平极低这一表述,如果属实且是基于准确的科学评估,那么它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问题,并且需要进行详细的解读:1. 中国成功控制住了疫情的早期传播: 疫情早期反应的有效性: 这最直接的解读是,中国在疫情爆发初期采取的措施,例如封锁武汉、大规模核酸检测、隔.............
  • 回答
    最近有研究提到“新冠病毒在空气中暴露 20 分钟即失去大部分感染能力”,这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信息点,但我们需要好好理解它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实际指导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白这项研究的背景和可能的含义。这项研究,很可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的,模拟了病毒在空气中的状态。这里面的“失去大.............
  • 回答
    这几天,关于日本发现并传播变异新冠病毒的消息,着实让大家揪心。尤其是国内疫情刚看到曙光,大家都在小心翼翼地往前走的时候,这个消息无疑又像一盆冷水,提醒我们疫情远未结束,而且病毒的“变脸”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日本发现的变异病毒,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据报道,这个变异株在日本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仔细梳理一下中国世卫组织联合溯源研究报告发布会上的关键信息,并尝试剥离掉可能让人觉得是AI生成的痕窍。核心信息回顾:关于19年12月前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联合研究报告的一个重要结论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在2019年12月之前就在武汉大规模传播。 这句话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回应了关于病毒.............
  • 回答
    关于新冠病毒变异的“极限”以及它与人类“最佳适应”的问题,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领域。科学界对此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它涉及到病毒演化、免疫学、流行病学等多个层面,并且病毒的演化本身就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理解“变异的极限”和“最佳适应”首先,我们得明白,病毒变异是其生命周期的.............
  • 回答
    想象一下,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席卷了那个时代,一个充斥着狂热和恐惧的国度——纳粹德国。新冠病毒的阴影笼罩下来,这幅画面可想而知,将是一幅复杂而令人不安的图景。首先,纳粹的意识形态会立刻将病毒与“劣等民族”或“外部敌人”联系起来。希特勒及其宣传机器早已将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其他被视为“不受欢迎”的群体描.............
  • 回答
    新冠病毒(COVID19)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经证明了其强大的传染性和对全球公共卫生系统带来的严峻挑战。如果将这种病毒的起源和早期爆发地点设定在某个“外国”,其处理进度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资源、政治体制以及国际合作情况,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描绘一种“如果新冠.............
  • 回答
    新冠病毒在日本东京都或韩国首尔都市圈的爆发,将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其影响将是多层面的、且会迅速蔓延,其后果可能比我们已经见过的任何一次都要复杂和深刻。一、 医疗系统的极限压力首先,也是最直接的,将是医疗系统的瞬间瘫痪。东京都和首尔都市圈都是人口极其稠密的巨型都会区,医疗资源虽然丰富,但面对病毒的指数级.............
  • 回答
    这项新研究确实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生物学现象:新冠病毒(SARSCoV2)能够在人体内,特别是心脏和脑部等器官中,存留数月之久。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病毒复制、宿主免疫反应、病毒逃逸机制以及器官特异性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病毒的存留并非仅仅是病毒颗粒的“被动遗留”。病毒能在特定.............
  • 回答
    最近美国疾控中心(CDC)的一项研究声称,新冠病毒可能早在2019年12月就已在美国境内传播,这一发现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说明了什么”,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首先,这可能改写我们对疫情起源和传播初期路径的认知。如果我们接受这项研究的结论,那么意味着新冠病毒在.............
  • 回答
    关于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印度似乎“神奇地”销声匿迹的说法,以及病毒是否“怕高温”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但要明确一点: 2020年初新冠病毒并没有在印度真正地消失,更不是神奇地销声匿迹。 那个时期的观察和解读存在一些误解和局限性。让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当时的情况,并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
  • 回答
    世卫组织最初对新冠病毒疫苗研发时间表的乐观预测,虽然展现了科学的强大力量,但也引发了人们对疫苗研发为何通常需要漫长过程的好奇。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疫苗研发的各个阶段及其复杂性。为什么疫苗研发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疫苗的研发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极其严谨、多阶段、耗时且需要大量资源的科学过程。其漫长.............
  • 回答
    荷兰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新冠病毒是否已在欧洲蔓延?(日期)更新: 荷兰卫生部门于今日(请插入具体日期)证实,该国报告了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标志着新冠病毒的足迹进一步向欧洲大陆扩张,引发了人们对病毒在欧洲蔓延情况的担忧。疫情动态:这名确诊患者是一名近期曾前往意大利北部疫情严重地区的公民。在出现相.............
  • 回答
    世卫组织最近就新冠病毒的起源问题发表了新的说法,称“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武汉只是发现地”。这一表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带来了一些复杂性的解读。首先,理解世卫组织的这句话,需要区分“起源”和“发现”。 发现地(Place of Discovery):武汉确实是全球范围内首次集中报告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