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问题不在人类这边,大部分动物没有什么值得破译的“语言”。
目前,人类比较感兴趣的是鲸类的复杂声音信号,那些信号在数学上表现出语法特征,似乎是有规律地组成单词、短句的,一些学者认为鲸类和人类一样使用语言层次结构。在一些海豚物种中,每条海豚用一个独特的口哨声作为“签名”,这种声音已经被人类实验性地使用过;还有一些研究发现逆戟鲸可以学会宽吻海豚的发音模式[1],说明鲸歌这东西是可学习的。但鲸歌和人类的语言比起来过于复杂——尽管其复杂程度看起来绝不会是“胡言乱语”,人类目前还没解析出什么有用的规律。
而且,鲸类所用的那些声音的频率往往不在人的生物学身体可以听到和发出的频率范围内,用机器来操作的话,算不算“人类破译和学会”呢。
鲸类之外的非人动物可以通过声音、手势、化学物质、触觉、简单的运动之类交流,并具有一些天生固有和后天学习的、能用以表达自己感受的行为倾向,但这并不像我们熟悉的人类语言中的词语。这些动物可学会的不同视觉符号的数量,在极限上可以相当于4岁人类幼体,但难以掌握语法。
目前,有一些研究支持地球上有30种鸟、29种非人哺乳类[2]在用声音表达基本信息的时候具有同样的音高模式(语调)和语速,人类和这59种动物在表达“攻击、敌对、顺从、恐惧、安抚、亲和”之状态的时候可以互相理解。这能表达的东西太少了。
非人动物在自然环境里使用的交流系统几乎都是封闭系统,可表达的思想范围被严格限制。而人类语言是对偶码,语言当中有限数量的元素(声音、文字和手势)本身并无意义,但意义的组合(包括词语和句子)可以随意追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