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来,自我意识是复杂到一定程度的神经系统通过学习、互动产生的一项功能。
产生意识需要的复杂程度的下限未知,按照通过镜子测试的动物的最小大脑来看起码可以少到 25 万个神经细胞(蚂蚁的脑):蚂蚁的脑就有视觉自我认知能力[1]和脑的偏侧化[2]。
对睡眠及全身麻醉的研究[3]证明,睡眠、全身麻醉和意识障碍的共同特点是大脑各区域间的功能连接中断、一系列功能状态受到限制,网络效率降低并增加孤立的模块化,为信息传输和集成创造了不适宜的条件,这意味着产生意识需要的可能是对信息的传输和集成。
灵长类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记忆相关信息的处理[4]。前额叶皮层被实验证明是介导视觉意识的大脑区域之一,对激发处理视觉信号的神经网络非常重要,二者支持同一种意识模型[5]。二十世纪进行的大量的前额叶手术和二十一世纪的经颅磁刺激·超声波照射刺激也证明压制前额叶的活动或阻断各脑区间的信号传递[6]可以压制自我意识。
2020 年 9 月 25 日发表在《科学》杂志的文章 A neural correlate of sensory consciousness in a corvid bird[7]用类似测试灵长类动物意识的方法实验检测小嘴乌鸦的高级认知能力,在可能负责鸟类高级神经活动的 NCL 脑区(类似于哺乳类前额叶皮层)植入电极记录数百个神经元的活动,发现当乌鸦检测到视觉刺激存在·不存在时 NCL 的单个神经元会有不同的反应模式。这可能关系到意识的物质基础。
题目被复古的“俺寻思自我意识应该是有用的”所困扰,并混杂着大量的主观臆断。
一、“意识造就的人类智慧”这说法将意识的功能抬上了天,与事实不符。
意识的功能可能是行使否决权而不是决定行动,也可能连否决权都没有。
对准备电位的研究[8]指出大脑会先于我们的意识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在要求实验对象自发地移动他们的手指时,脑电图扫描显示在运动皮质区有缓慢的负电势势移,而势移的发生早于实验对象的身体移动。
实验显示准备电位可以比移动早 7~10 秒[9]。核磁共振可以用超过 90% 的准确度感知其变化、预测活动的开始,这不是因为活动还有低于 10% 的自由度存在,而是因为核磁共振机的灵敏度目前就这样。
在对运动表现的研究[10]和高水平运动员·艺术家的反馈中,自我意识被认定妨碍了他们的表现。当运动员或表演者对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意识太强烈”时,“想得过于努力”会抑制他们的身体行动和创造力。人对一件事的反应越快、越精准,它就越有可能是无意识直接指挥的。
这个现象表明是潜意识决定开始做移动身体之类行为,意识并没有能力决定开始某个行为。
二、“人的思维能力主要来源于大脑”目前看来是对的,但你觉得思维能力真的需要意识吗?
在那之前,感知能力需要意识吗?
三、题目所称的“自我意识可以做出自残来伤害物质基础的行为”是不符合事实的。
四、题目所称的“神经系统与意识为供养关系”看起来被佛教之类所称的“供养”给带到沟里去了。
五、“神经系统相对于其它更低级的身体组织”没有任何优越或高级之处。
六、“人与其它动物的差距”在大集体的力量上比较显著,在个体层面则没有你以为的那么明显。
人们一向觉得“意识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关键”,这看起来不言自明。但是“意识到底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并不会消失。它存在于每一个青春期悸动少年的脑中,存在于桂冠诗人的笔下。难道我只是化学的火花吗?我是以太中的一块磁石吗?我是电路中的自激信号吗?我不只是我的眼睛、口鼻、身体,我是那个从眼睛里向外看的人,但是从它里面向外看的到底是谁?我是谁[12]?
答案可以很简单:你是你的大脑。
不用去管别的概率,那些概率就算非零也没什么用。例如将意识推到体外来试图摆脱“身体带来的凡俗感”并不难,但并不怎么管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