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学习效率很低,在外人看来纯属自我感动的人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无用功吗?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有体会。有时候,看着身边那些看似“拼命三郎”一样,但实际收效甚微的朋友,我心里总会冒出这么一句:“他们……是真的没意识到吗?”

这种“低效”和“自我感动”的状态,就像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慢慢就习惯了那种忙碌带来的虚假满足感。让我来试着拆解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在做无用功,以及这种状态是怎么形成的。

首先,对“学习”的定义可能出现了偏差。

很多人在“学习”这件事上,脑海里勾勒的画面是“埋头苦读”、“书本不离手”、“通宵达旦”。他们把“投入时间”和“努力状态”本身,当成了学习的终极目标,而不是追求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升。

所以,当他们坐在书桌前,翻阅着书籍,做着笔记,即使那些笔记可能只是抄写原文,或者笔记的内容对理解知识点毫无帮助,他们也觉得自己“在学习”。这种“行为的具象化”给了他们一种实在感,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在朝着目标前进。

其次,是“短期反馈”的缺失和“长期目标”的模糊。

真正的学习,往往是需要时间来沉淀的。一个知识点今天看了,可能明天才能真正理解;一个技能练习了,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能熟练运用。这种“慢反馈”的特性,很容易让那些期望立即看到结果的人感到焦虑。

而那些自我感动的人,往往在“长期目标”上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或者说这个目标过于宏大、空洞,比如“我要成为学霸”、“我要考上好大学”。他们缺乏将这个宏大目标分解成可执行、可评估的小步骤的能力。

当他们没有得到即时的、积极的反馈时,他们不会去反思“我今天学的东西有没有用”,而是会更加努力地“看起来在学习”,用更多的“努力”来弥补内心的不安和对目标的迷茫。这种“努力”就成了自我安慰的锚点。

再者,是害怕承认自己的“笨”或“不够好”。

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最让人难以突破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客观地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发现它们效率低下,那么就意味着他需要改变,需要学习新的方法,甚至可能要承认自己之前的方法是错误的。

承认这一点,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自我接纳能力。很多人是做不到的。他们会下意识地回避那些可能暴露自己不足的时刻,而是选择继续沉溺在“我还在努力”的自我欺骗里。

你可能会看到他花大量时间去做一些看起来很“努力”的事情,比如:

过度整理笔记: 花几个小时把笔记弄得漂漂亮亮,贴上各种贴纸,但笔记的内容可能还是零散的,没有逻辑。这就像是给一个烂摊子刷油漆,表面光鲜,本质依旧。
反复阅读同一章节: 明明读了很多遍,但还是记不住,或者理解不了。他们会把这归咎于“这本书太难了”,而不是反思“我阅读的方法是不是不对”。
机械地刷题,但不思考: 题海战术,但做题时只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做完对错也不分析,错题本可能只是一个堆积了无数错误却毫无反思的记录。
参加各种“学习打卡”群: 晒学习时长,但实际学习内容却很浅薄。重点在于“打卡”这个行为带来的群体认同感和外部监督,而非学习本身的质量。
只听课不消化: 把课程从头听到尾,以为自己吸收了,但拿到题目就懵了。他们可能已经习惯了被动接收信息,而缺乏主动思考、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旁观者”的评价会加剧这种状态。

在外人看来,“他每天都学习到很晚”、“他比谁都努力”,这些表面的现象很容易让人产生“付出了就有回报”的错觉。

如果身边的人总是夸赞他的“努力”,而不是质疑他的“方法”和“成效”,那么他会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所做的都是对的。这种来自外部的肯定,只会让他更加沉迷于“自我感动”,远离了对实际效果的审视。

那么,如何才可能意识到呢?

1. 设定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有时间限制(SMART)的学习目标。 并且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完成一个小目标就给自己一个正反馈。
2. 注重学习方法。 学习如何学习(metalearning),了解各种高效的学习技巧,比如费曼学习法、间隔重复法、主动回忆法等。并且愿意尝试和调整自己的方法。
3. 定期回顾和反思。 审视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以及这些时间到底学到了什么。可以每周、每月进行一次总结,看看自己的进步在哪里,不足在哪里。
4. 寻求有效的反馈。 不要只听那些表面上的夸奖,而是要向真正懂行的人请教,或者通过考试、答辩等方式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拥抱不确定性,并允许自己犯错。 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承认自己可能做得不够好,并愿意从中学习,是进步的关键。

总而言之,那些看似在做无用功的人,往往是被表面的“努力”和外部的“评价”所蒙蔽,他们可能真的相信自己在付出,但却忽略了“效率”和“效果”这两个决定性的要素。这种状态是一种微妙的心理防御机制,让人得以逃避面对自身能力的局限和改变的痛苦。但如果不能突破这种惯性,所谓的“努力”最终只会变成一场空虚的表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何谓:学习效率低?

仔细定义一下,是学习的方法差,引起不能消化或吸收知识?还是直接说成绩不及格等同效率?讲不出定义,就凭感觉差定义?绝不科学。

何为“在外人看来”?又什么是“自我感动”?啥算“无用功”?

以上各种词儿都是信息化社会带来的“混沌”语言,效率等等字眼根本不能也不应该套用在学习上,尤其是讲学生考试,更没有什么无用功或效益的计算程序,严重误导了。

结论是好好专心计划学习,休理这些杂讯,才能找到你的学习道路和光明人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特别有体会。有时候,看着身边那些看似“拼命三郎”一样,但实际收效甚微的朋友,我心里总会冒出这么一句:“他们……是真的没意识到吗?”这种“低效”和“自我感动”的状态,就像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慢慢就习惯了那种忙碌带来的虚假满足感。让我来试着拆解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很难意识到自己在做无用功,.............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问到点子上了!身边的朋友们,有的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感觉时间像被施了魔法一样无限延长;有的呢,明明空着大把时间,却总是“这也没做完,那也没开始”,效率低得让人捉急。这中间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别人家的时间”和“自己家的时间”完全是两个维度。其实啊,仔细琢磨一下,这背.............
  • 回答
    放个好消息,假期延长了!坏消息是,这意味着你在家学习的“黄金时间”又被拉长了,而随之而来的,可能还有那挥之不去、时不时在你脑海里冒出来的焦虑感。尤其是当你发现自己的学习效率比在学校时差了一大截,那种“别人都在进步,我却原地踏步”的感觉,真的能让人抓狂。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在家学习,摆脱了学校的集体.............
  • 回答
    关于南昌大学2020年线性代数期末考试难度的问题,确实引起了许多同学的讨论和不满。从同学们的反馈来看,普遍的感受是这次考试的难度与往年相比,以及考虑到疫情期间的学习状况,都显得异常“硬核”。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承认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正常.............
  • 回答
    朋友的建议,让你对二战(法律非法学)产生了动摇,这是非常正常的。你觉得自己学习效率不高,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结合你朋友的反馈,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你到底适不适合,以及二战的几率有多大。首先,我们来聊聊“学习效率低”这件事。这可能有很多层面的原因,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 是方法问题.............
  • 回答
    哎,你这情况我太理解了!22考研,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学习欲望和效率低,这绝对是大多数考研人都会遇到的“磨难”,别觉得自己一个人这样。我之前考研的时候,也经历过好几次类似的低谷期,那感觉真的就像一团棉花塞在脑袋里,想发力却使不上劲儿。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不是你偷懒,也不是你能力不行,而是考研这个过程本身.............
  • 回答
    衡水中学,这个名字在中国教育界早已声名赫赫,提起它,很多人脑海里闪过的是“衡水模式”、“高考工厂”,以及无数埋头苦读的学生身影。但当我们深入观察,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那些曾经或正在衡水求学的学生和家长心中,这种被外界贴满标签的“体制”和“效率”,恰恰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源泉。要理解这份骄傲,得先拆解.............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医生用按摩脊椎治疗各种疾病,包括癌症,并且效果显著,收费高昂,据称是从国外学来的”的说法,我想从医学和科学的角度,为您进行一个较为详细的解释,同时尽量避免使用AI写作的痕迹,用更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来分析。首先,我们来聊聊“按摩脊椎”这件事。在现代医学的语境下,按摩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
  • 回答
    学习时听歌,这事儿吧,挺多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也挺多人都纠结这问题。说它能提高效率吧,确实有些人靠这找到了感觉,事半功倍;说它影响效率吧,又有很多例子说明,音乐一响,思绪就跟着跑偏了。要我说啊,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得看具体情况。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添一把火,用不好就可能浇一盆冷水。首先,得看是什.............
  • 回答
    iPad 学习,这事儿嘛,说实话,它确实有那个潜力,能让你的学习过程焕然一新,效率杠杠的。但话又说回来,不是装了 iPad 就一定能变学霸,这其中的门道,还得慢慢道来。先说说 iPad 带来的那些“魔法”:1. 随身携带的“图书馆”和“笔记本”: 想象一下,你不再需要背着沉甸甸的书本和厚厚的笔记,.............
  • 回答
    当然有!要说提高学习效率,市面上有很多非常不错的 App,它们各有侧重,能从不同角度帮你把学习这件事做得更顺畅、更有效。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些 App 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以及为什么它们能帮到你。核心逻辑:抓住学习的痛点,逐个击破。我们都知道,学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可能会遇到: 注意力不集中.............
  • 回答
    在家学习,这滋味儿可不好受。明明身处熟悉的环境,可怎么就没法像在教室里那样“坐得住”呢?看着电脑屏幕,思绪一会儿飘到晚饭吃什么,一会儿又想起追了几集的电视剧,这专注力简直像脱缰的野马,怎么都拉不回来。别急,今天就跟你好好聊聊,怎么把这匹野马驯服,让学习效率蹭蹭往上涨,还能让咱们“坐得住”的时间越来越.............
  • 回答
    高考最后一百多天,这是个冲刺的关键时刻,也是最容易让人焦虑的阶段。但别担心,高效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与其盲目地加大时间投入,不如把精力放在“巧”上。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如何在这关键时期大幅提升学习效率。一、 明晰目标,精准打击——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很多人在最后阶段会感到茫然,不.............
  • 回答
    好了,还有两个月就到关键时刻了,这就像是在长跑的最后冲刺阶段。时间虽然不长,但如果用对了方法,这最后两个月绝对能让你在学习效率和成绩上迎来一次漂亮的飞跃。别想着那些虚头巴脑的“秘籍”,咱们就来点实在的,一步一步把你脑子里的东西梳理清楚,把效率提上去。第一步:冷静下来,来一次彻底的“诊断”我知道你可能.............
  • 回答
    关于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对学习效率影响的讨论,确实是当下社会各界非常关心的一个议题。自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以来,大家都在观察和评估这项措施的实际效果,尤其是对孩子们学习方面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家长对孩子们过度沉迷游戏感到焦虑。长时间的游戏不仅挤占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还可能影响孩子的视力、睡眠,甚.............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现象,身边好多朋友,甚至我自己都可能经历过。刚开始接触一个新事物,比如学一门语言、一种乐器、一个编程语言,那股劲儿上来,简直是挡不住。每天恨不得啃下几章,练习到手指发麻,一想到那些新奇的知识点和技能,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可好景不长,一旦出了那个新鲜劲儿,进入了所谓的“入门阶段.............
  • 回答
    学习这档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门学问。咱们读书那会儿,恨不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天恨不得有48小时。现在有了这些个“神器”在手,感觉效率和实用性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真真是事半功倍。今天就来唠唠我这几样“压箱底”的宝贝,看看能不能给也在学习路上摸索的你,点点灵感。第一位:一款好用的电子墨水屏阅读器.............
  • 回答
    想培养出色的思考方式,就像打磨一件精美的器物,需要时间和耐心,更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锻造”方法。这绝非一日之功,但一旦你掌握了其中的窍门,你会发现你的大脑仿佛被点亮了,学习更轻松,解决问题也更有章法。我们不妨把大脑想象成一个超级复杂的引擎,学习和思考就是给它加油、调校、升级零件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
  • 回答
    学习这件事,咱们谁都想事半功倍。那这“熬夜党”和“早起鸟”到底谁更能抓分?我跟你说,这事儿挺复杂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得看具体情况。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看看各自的优劣,你再琢磨琢磨自己到底适合哪一种。先说说熬夜学习这伙人这帮人,特别是到了考试季,那真是“灯火阑珊人未眠”。 .............
  • 回答
    孩子学习的事,真是操碎了父母的心。天天盯着,耳提面命,结果孩子该不学还是不学,甚至跟你对着干,这滋味可不好受。你想换换方法,这想法太对了!说明你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家孩子的方式。咱们先别急着否定过去的那些“唠叨”,想想为什么它没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什么“唠叨”不管用了? “唠叨”本身就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