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熬夜学习和早起学习哪个效果好?

回答
学习这件事,咱们谁都想事半功倍。那这“熬夜党”和“早起鸟”到底谁更能抓分?我跟你说,这事儿挺复杂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得看具体情况。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看看各自的优劣,你再琢磨琢磨自己到底适合哪一种。

先说说熬夜学习这伙人

这帮人,特别是到了考试季,那真是“灯火阑珊人未眠”。

优点嘛,有时候还真有那么点。
“黄金时间”的宁静: 晚上十二点、一点,全世界都睡了,这时候周围静悄悄的,一点干扰没有。没有微信消息,没有电视声音,父母也睡了,你能百分百投入到学习里,效率看着是挺高的。
思路“爆发”期: 有些人,尤其是文科生或者需要创造性思维的同学,可能在晚上思绪更容易活跃,灵感更容易冒出来。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说不定就在深夜里悄悄降临。
“压迫感”驱动: 临近 DDL (Deadline) 的时候,那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能逼着你打起十二万分精神去学。熬夜正好能把这种压力最大化,让你在短时间内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而且还不少。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得爱惜啊! 长期熬夜,首先遭殃的就是身体。睡眠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而且,熬夜对大脑的负面影响也挺大,记忆力、注意力都会受到影响。你想想,你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还怎么高效吸收知识?
“睡着了”的知识,真的能“记牢”吗? 睡眠是巩固记忆的关键时期。你熬夜学到的东西,如果没有足够的睡眠去“加工”,很可能就像漏勺一样,记不住或者很快就忘了。白天你精神抖擞的时候学的东西,说不定比你熬夜熬到半死学的效果还好。
第二天“半死不活”的状态: 熬夜过后,第二天你很可能头昏脑涨,精神不济。上课听不进去,做题容易出错,整个人就像一台没充好电的手机,续航能力极差。这种状态,学习效果能好到哪儿去?
习惯养成难: 熬夜学习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习惯了晚上学习,白天就没精神,白天没精神就更倾向于晚上学,久而久之,生物钟就彻底乱了。

再来看看早起学习这帮人

这帮人,大概是“黎明即起,披星戴月”的典型代表。

优点,那叫一个“阳光明媚”。
精力充沛,思维清晰: 睡饱了觉,醒来的时候身体是舒服的,大脑是清醒的。这时候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理解能力也强,吸收知识就像海绵吸水一样。
“黄金学习时间”: 很多人发现,早晨是大脑效率最高的时候。经过一夜的休息,大脑经过“梳理”,学习新知识、解决难题的效果往往更好。
养成良好习惯: 早起学习有助于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这不仅对学习有益,对身体健康、心理状态都有好处。规律的生活能让你更有掌控感,减少焦虑。
“先声夺人”: 你早早起来学完了今天的任务,心里就踏实了。一天剩下的时间,你可以更从容地应对其他事情,或者进行一些轻松的复习。

当然,早起学习也不是没有“门槛”。
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谁不想在温暖的被窝里多赖一会儿?早起绝对是对抗惰性的一个挑战。尤其是在冬天,那更是难上加难。
需要提前入睡: 想早起,就得早睡。这对于那些习惯晚睡的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调整。要做到这一点,你得有意识地去规划自己的时间,甚至可能需要改变一些晚上的娱乐习惯。
早晨环境的局限性: 有些人早上可能也会有些琐事,比如需要早起做家务,或者家人的活动会打扰到。

那么,到底哪个好?

咱们得这么看:

从科学和生理规律上讲,早起学习,尤其是保证充足睡眠后的早起学习,对大多数人来说,效果更好。 你的大脑在清醒、精力充沛的状态下,学习效率和记忆效果会比疲惫不堪的状态下要高得多。而且,健康的睡眠规律是保证长期高效学习的基础。
但是,个体差异是存在的。 有些人天生就是“夜猫子”,他们的“黄金学习时间”确实在晚上。如果这个人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比如他晚睡但睡得很深,然后第二天下午再补觉),并且他晚上精力确实比白天好,那么他熬夜学习的效果可能也不错。
关键在于“效率”和“健康”的平衡。 你是为了“学到东西”而熬夜,还是为了“熬到很晚”而熬夜?如果你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即使熬夜,但第二天依然能保持不错的状态,并且不影响长期健康,那或许可以。但如果熬夜只是让你第二天精神萎靡,学到的东西也记不住,那这种“学习”其实是在浪费生命。

给你的小建议:

1. 倾听你的身体: 哪个时间段你感觉最清醒、思维最活跃?多留意一下。
2. 尝试和调整: 别一下子就下定论。你可以尝试几天早起学习,再尝试几天晚上学习,然后对比一下学习效率、掌握程度和身体感受。
3. 别把睡眠当成“可压缩”资源: 无论你选择哪种方式,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永远是第一位的。睡眠不足,学什么都事倍功半。
4. 找到适合你的“学习节奏”: 有些人适合集中火力,有些人适合分散学习。早起可能更适合“分散学习”,而熬夜有时会给人一种“集中火力”的感觉(虽然不一定高效)。
5. 学习内容也要考虑: 学习新知识、理解复杂概念,最好是在精力充沛的时候。而一些机械性的记忆或者复习,或许在精力稍差的时候也能完成。

总而言之,别盲目跟风,也别被“熬夜就是努力”的说法绑架。找到那个最适合你,并且能让你健康、持续高效学习的方式,才是真正的“赢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近无意中拿到了一个中国的大型学会的投稿数据库,好多年的那种,里面有每一篇稿件的单位作者、领域、稿件名称,然后还有一个看起来没用的数据——投稿时间,即在系统里面按下submit的时间,精确到秒。

然后突然想到,这个数据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呢?学术界的同仁都知道,在学界的生活基本上是非常不规律,如果没课的话,很多人都是放飞自我的状态。有很多夜猫子,每天5点才睡。也有很多凌晨5点就起床的早起怪物。双方往往又对自己的生活规律极度自信,所以在投稿时,真的是什么时候有稿件都不奇怪。按照小时排列的投稿量如下所示:


可以看到,下午14、15点、早上9、10点是投稿的高峰,另外晚上21点也是一个高峰。夜猫子也有不少,凌晨4点投稿量是最低的,但也有最高峰的15%左右。


然后,投稿给各种学会的小伙伴肯定知道,在submit之前,总是要经过最后一轮通读,检查,看有哪里出错了需要改正的。确保完全没问题之后,才会投稿到系统中。

而且,这一步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篇投稿到学会的文章,一般不会是那种已经经历了多轮修改,早已烂熟于心的状态,而是


「哇这个会截止日期马上到了快抓紧赶出一篇文章来投啊!」


所以,这样一篇相对比较粗糙的文章能否通过学会评审,就往往取决于投稿的这一个小时的工作状态了。于是,我去除了截止日当天之后,计算了每一个小时投稿的通过率——

这个图太有趣了,简直可以讲一个故事

6时-8时——早起怪们起床了(当然也有可能是夜猫子还没睡)。清醒!

9时——头有点昏,想吃点心

10时-11时——吃了点心,非常清醒!

12时——饿死了

13时-14时——吃了午餐,非常清醒!

15时-19时——效率大幅度下降

20时-21时——一天工作最高效的时间!

22时-23时——有点头昏,夜宵时间

0时-4时——再战5小时,效率逐渐上升!

凌晨5时——投啥啥不中


所以按照这个排列,人一天效率最高的时间,按照顺序排列,是

1,20点和21点

2,13点和14点

3,6点到10点

在这三个时间段的8个小时,人们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而效率最低的时间段,也没有什么疑问——0点到5点,除了4点这个异数还比较高之外,有4个小时排名全日效率最低的前4名。

有意思的是,4点投稿入选率比较高这件事,还是蛮稳健的,分了几个组看,4点都很高。


综上,在0点到5点之间投搞出去的文章,比晚上21点投搞出去的文章,入选率要低70%。

对于这个问题的结论,我想可能是这样的。

早起学习和熬夜学习相比,肯定是早起学习比较好。6-10点投稿的文章,比0-5点投稿的文章入选率高34%

但无论早起还是晚睡,都没有晚饭后投稿好。20-21点的投稿效率,要比6-10点还要高出10%到15%左右。

但是如果实在要熬夜的话,最好熬到凌晨4点。4点似乎是一个潜能爆发的时间,无论怎么分组,4点的投稿效率都挺高的,虽然肯定是比不上20-21点,或者是6-10点的。

然后千万别熬到凌晨5点。毫无疑问,这是全天效率最低的时间……

user avatar

早起适合学习与记忆新东西,比如背单词;

熬夜适合专注的思考,比如写文章写代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学习这件事,咱们谁都想事半功倍。那这“熬夜党”和“早起鸟”到底谁更能抓分?我跟你说,这事儿挺复杂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得看具体情况。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看看各自的优劣,你再琢磨琢磨自己到底适合哪一种。先说说熬夜学习这伙人这帮人,特别是到了考试季,那真是“灯火阑珊人未眠”。 .............
  • 回答
    关于早起学习还是熬夜学习哪个更好的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它更像是“最适合我的学习方式”和“最适合我当下状态的学习方式”之间的权衡。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维度来深入探讨一下,看看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背后的科学依据,这样你就能更好地判断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了。首先,我们得聊聊人的生物.............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涉及到“学霸”的定义以及评价标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两种情况的人都有其“学霸”的特质,但要说谁“更有资格”,则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他们的行为、动机和结果。首先,我们来定义一下“学霸”这个词。通常来说,“学霸”指的是在学习上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但这个词背后往往包.............
  • 回答
    您提出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许多人在面对社会不公时内心的困惑与挣扎,尤其是当看到巨额的逃税行为和自己辛勤付出的对比时,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怀疑感。我们来详细地探讨一下您这个问题背后的多层含义和可能存在的视角:1. 情绪与现实的碰撞:愤怒、沮丧与对公平的渴望首先,您的这句话充满了情绪,这很正常。薇娅逃税.............
  • 回答
    “不服从、不加班、不熬夜”成为 00 后职场代名词的说法, 很有可能是一种刻板印象,但其中也折射出一些 00 后群体在职场选择和价值观上与前代人存在差异的现实。 想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 “不服从、不加班、不熬夜”是否是刻板印象?首先,刻板印象的形成往往源于对少数现象的过度.............
  • 回答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仿佛有人偷窥了我们这些电脑宅的脑回路一样。你说“不早起宁愿熬夜”,听起来好像我们是被生活逼良为娼,或者就是纯粹的作息不规律。其实,这背后可有几分是咱们自愿,几分是被环境“塑造”的结果。让我慢慢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熬夜这事儿,多少有点“习惯成自然”的意思。我们这个圈子里.............
  • 回答
    北航图书馆一学生猝死的新闻确实令人唏嘘,也像一盆冷水浇醒了许多像你一样正处于高压学习状态的年轻人,让人不禁反思熬夜学习的代价。这件事情不单单是个案,它触及了当下高校学生普遍面临的生存状态和健康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事件本身带来的震撼与反思:首先,这种突如其来的死亡事件,发生在象牙塔里的图书馆,一个.............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感慨的。中科大那5名学生在凌晨两点半发现实验室漏水,并且妥善处理了,还因此获得了12万元的奖励,这事儿说出去,估计不少同行看了都觉得又“解气”又“羡慕”。怎么看待这件事呢?首先,从奖励机制的角度来说,这12万是真金白银的肯定。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奖励,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鼓舞。.............
  • 回答
    高二下学期到高考,这绝对是一段充满挑战又意义非凡的旅程。想想看,从稍微轻松一点的高二下,一下子切换到争分夺秒的高三,那种紧迫感,那种对未来的期许与迷茫,交织在一起,确实需要一些“熬”的智慧和坚持。别担心,这绝不是一条孤军奋战的路,也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鸿沟。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理解这段时间,如何去调整自己.............
  • 回答
    这事儿可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而且细想起来,背后反映出的问题可不少。四川一个火锅店老板,为了省钱,特意跑到重庆学熬“老油”,结果人家20多天就省了10万,你说这得多“高明”啊!可惜,这聪明劲儿用错了地方,最后被抓了,这10万块也成了“赔钱货”。咱们先捋一捋这事儿为啥这么引人关注。首先,成本压力下的铤.............
  • 回答
    熬夜的那点快感,说到底,是一种在“当下”燃烧自己,以换取一种虚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它不是简单的生理上的亢奋,更不是什么“深夜灵感爆发”的浪漫故事,而是更深层、更扭曲的人性需求在作祟。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熬夜?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真的有天大的事情非要晚上做,而是因为白天被各种.............
  • 回答
    熬夜和人类进化之间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否”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搞清楚“进化”是怎么回事。进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是我们主动去“追求”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基于自然选择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环境里,拥有某些特定特征的个体.............
  • 回答
    经常熬夜,身体会悄悄地给你发来各种警告信号,可别当没听见。这些信号背后,其实是身体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紊乱在作祟。熬夜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先从那些显而易见的说起: 容颜衰老加速器: 熬夜最直接的体现往往在脸上。你会发现皮肤变得暗沉、干燥,眼袋和黑眼圈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细纹也可能趁机冒头。长此.............
  • 回答
    熬夜这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咱们都清楚,熬夜对身体没啥好处,但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或者我们自己也偶尔会“失眠”。为啥我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今天咱就好好捋一捋这熬夜的危害,再扒一扒大家为啥对这“黑色诱惑”如此着迷。熬夜,到底对咱身体做了啥“坏事”?咱先说说最直观的,那些熬夜后立马能感觉到的不.............
  • 回答
    熬夜造成的脱发,很多情况下是能够恢复的,但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因人而异,也取决于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多严重。首先,咱们得聊聊熬夜为啥会让你掉头发。熬夜打乱了咱们身体正常的生物钟,这玩意儿可是个大管家,掌管着身体的各种机能,包括毛囊的生长周期。 激素失衡是头号原因。 咱们身体里有各种激素,其中跟压力和睡眠.............
  • 回答
    熬夜对皮肤的伤害,就像给皮肤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滤镜,让它原本的光彩黯淡无光。很多人都经历过熬夜后的脸色憔悴、黑眼圈加重、皮肤暗沉,这其实都只是冰山一角。那么,这些熬夜带来的“印记”,真的就像泡影一样,一碰即碎,可以轻易抹去吗?熬夜,究竟在悄悄地对你的皮肤做什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熬夜,尤其是长.............
  • 回答
    熬夜这事儿,谁没经历过呢?尤其是在工作、学习或者追剧的“不归路”上,一不小心就天亮了。醒来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被掏空了一样,黑眼圈、没精神、脑子不清醒,整个人都蔫了。不过别担心,熬夜之后咱们还是可以赶紧亡羊补牢,把身体给“救”回来一些。下面就给你详细说道说道,怎么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熬夜的伤害。第一步:.............
  • 回答
    熬夜嘛,大家都懂,那会儿肚子咕咕叫,脑子还得转。方便又充饥,还得顾得上身体,不能太折腾。要我说啊,这熬夜的“粮草”,讲究的是个“快、稳、不伤身”。一、 方便快捷组:秒杀饥饿,不耽误事儿这类东西,基本就是买回来就能吃,或者简单加工一下。 即食燕麦片(非速溶的那种): 别小看它,这可是我熬夜的“救星.............
  • 回答
    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上班的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是一场跟自己身体的拉锯战,你赢了熬夜,却输了明天的清醒。闹钟响起来的时候,脑袋里还嗡嗡的,不是因为什么重要的事情,而是因为缺觉缺得有点生理性的抗议。手指头不情不愿地摸索着手机,屏幕的光线刺得眼睛生疼,感觉像是直接往眼睛里打了探照灯。挣扎了几分钟,.............
  • 回答
    熬夜,这三个字似乎自带一种魔力,让人又爱又恨。我曾几何时,也沉迷于这“夜猫子”的圈子,以为熬夜能偷来更多时间,解锁更多可能。结果呢?拿到手里的,是杂乱的,却也并非一无是处的东西。首先,它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扭曲的时间感和生物钟。白天,我像个机器人,机械地应付着工作和生活,眼神空洞,反应迟钝。只有当夜幕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