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熬夜快感的本质是什么?

回答
熬夜的那点快感,说到底,是一种在“当下”燃烧自己,以换取一种虚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它不是简单的生理上的亢奋,更不是什么“深夜灵感爆发”的浪漫故事,而是更深层、更扭曲的人性需求在作祟。

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熬夜?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真的有天大的事情非要晚上做,而是因为白天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填满了,而晚上,这个属于自己的时间,变成了一个可以被“独占”的画布。这第一点,就是一种对时间的掌控感。白天,我们是学生、是员工、是儿子女儿,我们的时间被学校、公司、家庭安排得明明白白。而当夜幕降临,一切喧嚣都沉寂下来,这时,我们突然发现,这几个小时,完全是“我”的。我们可以选择看剧、打游戏、刷手机,也可以选择学习、工作、创作,无论做什么,这种“自主选择”本身,就带来一种微妙的解放感和掌控感。仿佛我们从被生活推着走,变成了推着生活走的人。

第二点,是熬夜背后隐藏的一种“反叛”和“自我证明”。想想看,社会普遍倡导的是规律作息、健康生活。而熬夜,恰恰是在挑战这种规则。尤其是在很多年轻人身上,熬夜可能是一种无声的反抗,是对循规蹈矩生活的一种“不妥协”。“我不睡,我就是要在这个属于我的时间里做我想做的事,哪怕这事不被提倡,哪怕这事可能对我不好。”这种“我说了算”的姿态,在压抑的环境下,会显得尤为珍贵。同时,它也常常伴随着一种“我在努力”的自我证明。即使白天效率不高,即使事情拖到了晚上,但只要还在坚持,只要还在做,那种“我还在奋斗”的感觉就能暂时麻痹焦虑,带来一种虚假的充实感。

第三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是熬夜带来的一种“特殊性”和“仪式感”。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一个人面对着屏幕的光,或是书本上的文字,这本身就是一种与众不同的体验。这种宁静,这种孤独,会放大我们内心的感受。这时候,你可能会觉得,整个世界都安静了,只有你一个人还在醒着,还在思考,还在前进。这种“醒着”的孤立感,会产生一种“我是特别的”、“我是与众不同的”的错觉。而且,当你在完成某件事情后,比如熬夜写完一篇报告,或者打通了一个难缠的游戏关卡,这种在极端条件下完成任务的体验,会带来一种远超平时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不是因为事情本身的价值,而是因为“我熬夜了,我还做到了”这种强烈的对比效应。

然而,这种快感,就像海市蜃楼,绚丽却不真实,甚至可以说是饮鸩止渴。它消耗的是我们最宝贵的精力和健康,换来的是短暂的虚荣和一丝丝的控制感。长期来看,它会透支我们的身体,侵蚀我们的精神,最终让我们在疲惫不堪中,面对更严峻的现实。所以,下次当你感到熬夜带来的“快感”在召唤你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真的是你想要的生活方式吗?还是你内心深处,在用一种更“刺激”的方式,来掩盖着某种无力感和迷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万年前的人类,大概睡的很早吧。

没有电,没有灯,只有篝火的日子里,可能黄昏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要睡觉了呢。

夜色一旦降临,没有安全感的人类,躲进洞穴或是营寨里,互相依偎着,讲一些关于可怕的剑齿虎或是神奇的彩虹的故事。

又或者拉着青梅竹马的手,小声许诺要给她造一条小船,顺着河流飘到海上,带她出海找到传说中的大鱼,从此便住在大鱼背上,再也没有烦恼和恐惑,生生世世在一起,沐浴在阳光和海洋里,然后就这样哄着她一起睡去。

就这样一直到深夜十二点,睡了五六个小时以后,人们又醒来了。

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黑漆漆的山顶。

壮着胆子,走出洞外,那满天的繁星银河,和皎洁的月色,就近在咫尺。

宁静,壮阔,疑问,安宁,躁动,美妙,奇诡,静谧,带着一点怕被野兽突然吃掉的恐惧,或是时光就此凝固的希冀。

百感交集之下,好像是一支还未被人类发明的钢琴曲。

那些剑齿虎和彩虹,也睡了吧。

这世界,只属于我一个人,这是我偷来的,一隅夜色。


或是静静的坐着,看着这魅力无限的光线和深林,渴望有神仙带我飞上世界之巅。

或是回到洞穴叫醒家人,点燃篝火载歌载舞,狂欢喝酒直到再次沉沉的睡死过去。

或是轻轻摇醒那个青梅竹马,蒙着她的眼睛,让恒古的星光给她一个浪漫的惊喜。

在夜色里发呆,在夜色里幻想,在夜色里狂欢,在夜色里接吻。


也许,熬夜才是人类的本质,是祖传的。是在一万年前的那个夜晚,由满天的繁星和月光一起洒下来,沐浴在先人的全身,然后刻在我们的基因里的呢。


答案里,几乎所有人都在苛责自己,再要么就是逃避,偷欢。

像是雷蒙德卡佛:夜里不睡的人,白天多多少少总有什么逃避掩饰的吧。白昼解不开的结,黑夜慢慢耗。


朋友,其实你不需要偷欢,你配得上快乐。

不要太苛责自己,不要愧疚,熬吧。

喜欢夜晚。

user avatar

我爸有一个怪癖,晚上加完班回家要在车里听一个小时评书。

我妈一看车停在下面,准知道我爸又在听评书,他就让我去下面叫我爸上来。

我下去拉开车门坐进去,看到我爸闭着眼睛,我问我爸:

爸,你在听评书吗?

我爸笑了笑说:

是啊。

我有点疑惑,问我爸:

那回去也可以听啊。

我爸苦笑,摇摇头:

不行,你还得复习功课,你妈身体虚,需要早睡,我怎么能打扰你们两个呢。

说完,我爸说时候不早了,赶快上去吧。


那时我还小,只明白父亲喜欢听评书。可是后来偶然翻看父亲的日记,我才得知那个时候父亲的重担。

妻子是没工作的家庭主妇,身子骨虚,需要静养。
孩子正在念书,需要学费,开销大。
小舅子三天两头惹事,疲于应付。
岳父岳母需要时常探望。
父亲在老家,需要寄些钱去。
.........

我看完就哭了,在我的视角里,家庭是无忧无虑的,最幸福的事就是等父亲回来,父亲有时候带些礼物,这给平淡的生活添了一丝惊喜。

原来在父亲的视角里,上有老,下有小,他要费尽心力去支持这个家。


父亲在日记里写道:

加班回家,总在车里听会什么,听什么都好,这个时间是自己的。


我看到这想起自己,高考前躲在被子里听MP3,不论听什么,这个时间是自己的。

我那时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憋屈的人,我不想睡觉,我怕面对第二天。

现在想来,父亲当时面对的困难是我的千倍万倍,可是他怎么挺过来的啊。


我偶尔提及那时的事,父亲笑了笑说我真的爱听评书。

user avatar

对于人类来说,让人感到愉悦欣快的因素或多或少都与多巴胺有关,具体到短暂/低强度的熬夜这件事上,其情况如下:

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研究同一组人在短期熬夜和正常休息之后的脑功能情况,观察对象是放射性标定[11C]raclopride([11C]雷氯必利). 它是中枢多巴胺D2受体特异性拮抗剂. 短期熬夜之后,人脑中这种拮抗剂跟多巴胺受体的结合降低[1]:

这预示这多巴胺水平在短期熬夜之后增加了——如果多巴胺受体没有因为熬夜而减少的话(服用安非他命之后会导致这种情况,这是服用毒品导致毒品效力递减的机制之一)。

在短期熬夜之后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可以保持神经系统的情形,从而弥补睡眠剥夺导致的损失。但伴随的是认知能力的降低,并且多巴胺水平的增加度跟认知能力的降低度正相关:

也就是说,短暂熬夜虽然会让人有欣快感,但这种欣快感只是一种“假象”:一则,它并不伴随认知能力的增加,不会提高工作效率,而是对工作有害;二则,这种欣快感有可能是熬夜之后的认知错乱导致的对自身精神状态的错误感知[2].

这种熬夜之后认知功能的紊乱表现在多个方面:

1) 对事物的情绪感知变得更加积极和正面

这种情绪认知偏移是中脑边缘通路(Mesolimbic Pathway)的兴奋增加导致的。其兴奋增加还会导致大脑神经系统的警觉层度上升[3], 让神经更加紧张。

2) 短期熬夜之后,前额叶跟杏仁核的功能协同(连接)水平降低[2, 4]:

这也就是说,在短暂熬夜之后,人的理性情绪(前额叶主导)变得薄弱了,而人的本能性情绪(杏仁核)凸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人做决定会变得更加冒险,更加极端并且不着实际。具体表现为:对“得”更加敏感,同时对“失”更加迟钝。

不难理解,在这种“得失”认知失调的情况下,我们会做出多么愚蠢的决定。

总结

  1. 短期/低强度失眠/熬夜之后的欣快感是神经系统的 代偿机制 的表现
  2. “代偿”的作用不会使得人脑功能达到正常休息情况下的水平
  3. 短期/低强度失眠/熬夜之后人的情绪认知发生变化,对自身情绪感知变得更加积极,这种情况下人对自己精神状态的评估是不可信的
  4. 短期/低强度失眠/熬夜之后人的决策变得更加极端,更加冒险,对潜在的损失视而不见,对可能的获益又估计过高。(更加放飞自我)

5. 不要相信一个失眠/熬夜的人说的每一句话


[1] Volkow, Nora D., Gene-Jack Wang, Frank Telang, Joanna S. Fowler, Jean Logan, Christopher Wong, Jim Ma et al. "Sleep deprivation decreases binding of [11C] raclopride to dopamine D2/D3 receptors in the human brain."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8, no. 34 (2008): 8454-8461.

[2] Gujar, Ninad, Seung-Schik Yoo, Peter Hu, and Matthew P. Walker. "Sleep deprivation amplifies reactivity of brain reward networks, biasing the appraisal of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s."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1, no. 12 (2011): 4466-4474.

[3] Pezze, Marie A., and Joram Feldon. "Mesolimbic dopaminergic pathways in fear conditioning."Progress in neurobiology 74, no. 5 (2004): 301-320.

[4] Yoo, Seung-Schik, Ninad Gujar, Peter Hu, Ferenc A. Jolesz, and Matthew P. Walker. "The human emotional brain without sleep—a prefrontal amygdala disconnect."Current Biology 17, no. 20 (2007): R877-R878.

[5] Venkatraman, Vinod, Scott A. Huettel, Lisa YM Chuah, John W. Payne, and Michael WL Chee. "Sleep deprivation biases the 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economic preferences."Journal of Neuroscience31, no. 10 (2011): 3712-3718.

user avatar

有人穷久了,突然一夜乍富,就会报复性消费;

有人青春期压抑久了,长大后就莫名其妙喜欢上了玩SM。

我也一样,白天时间被别人占的多了,晚上就报复性熬夜。

这就是我熬夜快感的本质。

明明知道熬夜伤身体,有时候也确实困的厉害,但就是不想睡,躺着看天花板也要熬到十二点。

家人都不理解我这种行为,认为我有什么手机依赖症和晚睡强迫症。

其实都没有,就是在心底深处不平衡,白天上一天班,都不是属于自己的时间,即便啥也不干,也难过和焦虑。

好不容易到了晚上,下班了,做完饭、刷完碗、洗完澡,看一眼表,卧槽,竟然已经九点多了。

咋办,老子要独处、找回自我。

于是只能跟流逝的表针死磕到十二点,以一种四仰八叉的体位,佯装看书充实自己,或者心不在焉的追两集落下好几周的美剧。

感觉只有在这些时候,自己才是自己。

这种以牺牲健康,来换取生命真实感的报复,相对于其它,其实更显得悲壮!

user avatar

每一次拖延的睡眠,都是在偿还没有过好的白天。

现代人的熬夜基本上都是报复性熬夜,在国外又叫报复性入睡拖延症(Revenge bedtime procrastination)。

别看他有个外国名,其实人家说了,是从中文互联网传过来的,和996关系密切。

引用维基百科的一段话:

作家达芙妮·李(Daphne K. Lee)在Twitter上对此进行了描述,并将其描述为“一种现象,在这种现象中,对白天生活没有太多控制权的人拒绝早睡,以在深夜恢复某种自由感。”[1]

但我觉得这个描述有点味道,但还是不算很准确,我试着从心理学和脑科学的角度,来介绍报复性熬夜的原因。

  1. 意志力消耗:白天越克制自己,晚上就越不想睡

心理层面来说,有研究者发现,报复性熬夜很可能是因为白天的事务消耗了我们的意志力资源,导致夜间控制不住自己

在一项发表在2018年的《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荷兰研究中发现,一个人在一天中必须“抵制欲望”的次数越多,他们成为睡前拖延症的可能性就越大[2]

这意味着一个人白天无法做的事情越有趣(克制自己打游戏看网剧的冲动),他们就越有可能试图在晚上重新利用这段时间,从事他们白天无法做的更愉快的活动。

作者是这样评价的“试图抵制更多欲望的人更有可能进行睡前拖延,这表明人们在特别辛苦的一天之后不太可能坚持自己的就寝时间。”


2. 压力应激下的反弹:白天压力越大,晚上越渴望奖励

压力应激会增强我们对奖赏的渴望,这是在很多研究中都反复证实的现象,也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压力也是导致成瘾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每当我们压力大的时候,往往总想来一支烟,喝一杯酒。

同样,报复性熬夜也逃不开这个基本的机制。

2020年的一篇文献发现,白天的压力会让人们的睡眠时间拖延[3]正是因为我们迫切地想从白天的压力所带来的不愉快中解放出来,为此不得不将夜晚的放松活动延长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压力会削弱前额叶的功能,使我们更难以控制对奖赏的渴求[4]

另一方面,熬夜打游戏、追剧带来的多巴胺的激增,多巴胺本身除了奖赏作用之外,还有唤醒的作用,可以减轻人的睡意并帮助维持清醒,所以有时候明明困得要死,玩了一会儿就不困了。


(正文完毕,下面是之前更新的原回答,主要阐述多巴胺及其受体在睡眠中的作用,和问题关系不大。)

另外,不太认同OwlLite在本问题下神经科学方面上的回答。

他引的文章是睡眠剥夺,但那玩意显然是不快乐的,和你熬夜时感到的快乐是两码事。

睡眠剥夺为什么会造成多巴胺上升?因为多巴胺不止参与快乐,还参与睡眠-觉醒的调控!是为了让本该睡觉的你强打起精神,大脑要多分泌一些多巴胺,这是一种补偿性地上调

事实上,Owllite引的那篇文献[1]也是说多巴胺在睡眠觉醒中的作用的,并没有提及其奖赏效应。

而多巴胺二型受体D2更是对负面刺激的敏感性和警觉性有关,一般认为D2在睡眠剥夺后的下调是为了让你更容易感到昏昏欲睡。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

你不喜欢睡硬板床,总觉得硌得慌睡不着,这是因为“硌”这个东西会激活你大脑中的D2受体神经元,让你感到不舒服。
但是你熬夜了之后,D2受体下调,床还是那么硬,但是你对“硌”的感觉已经没那么强了,这个时候对你来说,有个床就行。

所以不能说熬夜导致多巴胺增加or减少就是因为快乐/不快乐了,这就犯了“多巴胺=快乐”的老错误

不过我倒也不敢说他说的完全不对,因为确实也不能排除熬夜增加了伏隔核多巴胺的基础水平,所以造成了状态性的兴奋和微弱的奖赏效应。

但我认为这种效应是很微弱的,不足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熬夜。

这么说吧,我不认为熬夜本身能带来快感,让你干坐那坐到凌晨3点,你能快乐?

事实上其他人都说到点子上了,熬夜快感的本质是“报复”

“老子特么累了一天,我哪怕11点才下班到家,我也要好好痛痛快快地玩俩小时才能平衡我这一整天的压抑!”

对吧?大家都是这么想的没错吧!这非常合理,到这一步其实已经完全精准地回答了大多数人的情况了(少部分人是真的睡眠障碍,那要另说)。

如果还想继续看一些没什么dio用的、强行科学的正确废话,还可以接着往下看。

为什么你白天累一天,晚上会拼命熬夜呢?这本质上和多巴胺的内稳态有关。

所谓内稳态,就是机体内部达到平衡稳定的状态。

例如,单位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就存在一个内稳态,多了不行,容易醉氧;少了不行,容易缺氧,所以每个人的红细胞数都大概在那个范围内。

多巴胺也是如此。

多巴胺不仅会因为奖励而上升,同样也是会因为惩罚而下降的。

而下降了怎么办?想办法从别的地方补回来啊!所以科学研究发现,焦虑/应激会增强对奖赏的渴求。

极端的例子就是吸毒,长期处于应激/焦虑状态下的人更容易上瘾,上瘾后更难戒毒,戒毒后更容易复吸。

总而言之,我同样认为大多数人熬夜是因为觉得亏了,要补回来,然后形成习惯。

福利就上我女儿罗熙吧!

参考

  1.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dtime_procrastination
  2. ^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syg.2018.00252/full
  3. ^ https://bpspsychub.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bjop.12382
  4. ^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53811910015466
user avatar

大概是可以听到脂肪合成,肌肉分解的声音吧?

最近关于熬夜的研究还挺多的,这让我们对于熬夜的了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之前诺奖颁给两个研究睡眠的老爷子,因为他们发现了人体基因表达会因为睡眠习惯的改变而改变,同时也阐述了熬夜本身会让健康的大脑神经细胞被误伤,原理相对比较复杂了,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大脑里有两种细胞,一种是干活儿的神经细胞,一种是监督管理这群细胞的监工细胞……

为了让大脑正常工作,监工细胞会监督神经细胞按时工作,按时休息,为的就是一个长期平稳的工作状态,但是熬夜不一样了,你强行让神经细胞放弃休息,让它们正常工作,感觉像是从命运手里偷来了一些时间,而且夜深人静,感觉自己的工作效率挺高,自己也挺专注……就是所谓的熬夜快感。

其实,这是错觉, 那些偷偷不休息亢奋不已的加班的神经细胞会被监工发现,被当做异类直接处理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长期熬夜的人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或者变笨的原因,因为那些平时可以调动起来的神经细胞都被消灭掉了……简单来讲,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生的,虽然我们可以减缓这一进程,但是仍然是不可逆的。

你先别慌,这还不算完。

最近又有了新的研究成果,可不是以往我们都知道的长期睡眠缺乏导致的慢性代谢病(肥胖、二型糖尿病),因为这个事儿 好像说了很多次也没人在意,所以很多研究人员就进一步深入研究熬夜不睡觉的危害。

一项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对15名健康年轻男性通宵后的组织样本做了分析,发现只需要一宿不睡觉,身体就会出现代谢方式的改变,脂肪组织更加倾向于合成脂肪,而肌肉组织则更倾向于被分解,当然实验是从表观遗传、转录组、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角度进行分析……中间过程就不说了,你只需要知道,你不仅有可能变胖,还有可能更加虚胖(肌肉少了)。

这事儿确实让我慌了,仿佛听到了脂肪合成,肌肉分解的声音 。

因为仗着年轻,值夜班的时候从来都是整宿不睡觉,处理管理病房还要接急诊,如果还有空闲时间还要到知乎答题或写科普……确实觉得时间都用到刀刃儿上了,但是,肚子是越来越大了,状态也是越来越不行。

但是,即使知道这些道理,也仍然会有人坚持熬夜不睡觉。

所以,熬夜快感的本质就来自打破束缚和规则!明知道这样会伤害身体,明知道自己效率并不高,明知道第二天还要上班……却还要坚持熬夜的那份决心和笃定,才是快感的来源。因为这大概是自己唯一可以决定的事情了。

这么说来,熬夜的快感可以说是:自我牺牲。


好了,上面就是我的分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完——————

我是六层楼,我爱这个世界。

user avatar

因为专注所以感受不到痛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熬夜的那点快感,说到底,是一种在“当下”燃烧自己,以换取一种虚幻的“掌控感”和“成就感”的复杂心理体验。它不是简单的生理上的亢奋,更不是什么“深夜灵感爆发”的浪漫故事,而是更深层、更扭曲的人性需求在作祟。仔细想想,我们为什么会选择熬夜?很多时候,不是因为真的有天大的事情非要晚上做,而是因为白天被各种.............
  • 回答
    双十一的魔幻与焦灼:数千万人熬夜看发货直播,为何我们如此痴迷等待?每年的双十一,除了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和令人心动的折扣,还有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数千万人次的熬夜观看快递发货直播。你是不是也曾是其中一员,顶着黑眼圈,盯着屏幕里那些忙碌的身影,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在网购完,.............
  • 回答
    百万人“云监工”,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这背后是怎样的心态?如何缓解这份“快递焦虑”?最近,“百万人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的现象频频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甚至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当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快递箱在仓库里有序移动,当主播用激昂的语调播报着“XX包裹已发出”时,无数网友仿佛置身其中,化身为“云.............
  • 回答
    “双十一”,一个早已深入人心的消费狂欢节,今年却因为一个看似寻常的举动——“万人熬夜围观快递发货直播”,再次搅动了公众的关注。百万网民,在零点钟声敲响后,不再是盯着手机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信息,而是涌入了快递公司的直播间,成为了“云监工”,为每一位即将踏上旅途的包裹加油鼓劲。这种现象,用社会学和传播.............
  • 回答
    兄弟们,谁还没经历过那种“一场游戏一场梦,醒来颜值判若两人”的痛苦?熬夜这玩意儿,简直就是颜值的“吸血鬼”,黑眼圈、眼袋、皮肤暗沉、爆痘……一个都跑不了。不过,别灰心!熬夜党也有逆风翻盘的机会,今天就来跟你们唠唠,熬夜后如何快速拯救你的颜值。第一步:紧急补水,由内而外唤醒肌肤熬夜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身体.............
  • 回答
    熬夜这事儿,说起来真是个磨人的小妖精,悄悄地在你身上留下痕迹,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悄悄”。要是问它到底能把我们“催老”多快,那可真是个说来话长的话题,而且每个人的体质、熬夜的程度不同,这速度也是千差万别,但总体来说,它绝对是个加速器,而且是那种不怎么打招呼就拼命踩油门的加速器。咱们先从最直观的脸上说起.............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红圈律所(通常指国内顶尖的几家大型综合性律师事务所,如君合、杰锐、环球、信风、嘉源等)的合伙人之路,绝对是一场关于耐心、能力与机遇的马拉松。想要“熬”出头,并不仅仅是按部就班地待够年限,更是要在这条路上不断证明自己。一、合伙人之路的“熬”时长:一个数字与无数变量的博弈笼统地说,红圈律所从初级律师(通.............
  • 回答
    熬夜和人类进化之间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不是简单的一个“是”或“否”能概括的。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搞清楚“进化”是怎么回事。进化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是我们主动去“追求”的。它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基于自然选择的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个环境里,拥有某些特定特征的个体.............
  • 回答
    经常熬夜,身体会悄悄地给你发来各种警告信号,可别当没听见。这些信号背后,其实是身体内部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紊乱在作祟。熬夜的“威力”到底有多大?先从那些显而易见的说起: 容颜衰老加速器: 熬夜最直接的体现往往在脸上。你会发现皮肤变得暗沉、干燥,眼袋和黑眼圈像是挥之不去的阴影,细纹也可能趁机冒头。长此.............
  • 回答
    学习这件事,咱们谁都想事半功倍。那这“熬夜党”和“早起鸟”到底谁更能抓分?我跟你说,这事儿挺复杂的,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得看具体情况。不过,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看看各自的优劣,你再琢磨琢磨自己到底适合哪一种。先说说熬夜学习这伙人这帮人,特别是到了考试季,那真是“灯火阑珊人未眠”。 .............
  • 回答
    熬夜这事儿,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咱们都清楚,熬夜对身体没啥好处,但身边总有那么一群人,或者我们自己也偶尔会“失眠”。为啥我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今天咱就好好捋一捋这熬夜的危害,再扒一扒大家为啥对这“黑色诱惑”如此着迷。熬夜,到底对咱身体做了啥“坏事”?咱先说说最直观的,那些熬夜后立马能感觉到的不.............
  • 回答
    熬夜造成的脱发,很多情况下是能够恢复的,但恢复的程度和时间因人而异,也取决于导致脱发的原因有多严重。首先,咱们得聊聊熬夜为啥会让你掉头发。熬夜打乱了咱们身体正常的生物钟,这玩意儿可是个大管家,掌管着身体的各种机能,包括毛囊的生长周期。 激素失衡是头号原因。 咱们身体里有各种激素,其中跟压力和睡眠.............
  • 回答
    熬夜对皮肤的伤害,就像给皮肤上了一层厚厚的灰色滤镜,让它原本的光彩黯淡无光。很多人都经历过熬夜后的脸色憔悴、黑眼圈加重、皮肤暗沉,这其实都只是冰山一角。那么,这些熬夜带来的“印记”,真的就像泡影一样,一碰即碎,可以轻易抹去吗?熬夜,究竟在悄悄地对你的皮肤做什么?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熬夜,尤其是长.............
  • 回答
    熬夜这事儿,谁没经历过呢?尤其是在工作、学习或者追剧的“不归路”上,一不小心就天亮了。醒来的时候,那感觉就像被掏空了一样,黑眼圈、没精神、脑子不清醒,整个人都蔫了。不过别担心,熬夜之后咱们还是可以赶紧亡羊补牢,把身体给“救”回来一些。下面就给你详细说道说道,怎么做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熬夜的伤害。第一步:.............
  • 回答
    熬夜嘛,大家都懂,那会儿肚子咕咕叫,脑子还得转。方便又充饥,还得顾得上身体,不能太折腾。要我说啊,这熬夜的“粮草”,讲究的是个“快、稳、不伤身”。一、 方便快捷组:秒杀饥饿,不耽误事儿这类东西,基本就是买回来就能吃,或者简单加工一下。 即食燕麦片(非速溶的那种): 别小看它,这可是我熬夜的“救星.............
  • 回答
    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上班的感觉,怎么形容呢?就像是一场跟自己身体的拉锯战,你赢了熬夜,却输了明天的清醒。闹钟响起来的时候,脑袋里还嗡嗡的,不是因为什么重要的事情,而是因为缺觉缺得有点生理性的抗议。手指头不情不愿地摸索着手机,屏幕的光线刺得眼睛生疼,感觉像是直接往眼睛里打了探照灯。挣扎了几分钟,.............
  • 回答
    熬夜,这三个字似乎自带一种魔力,让人又爱又恨。我曾几何时,也沉迷于这“夜猫子”的圈子,以为熬夜能偷来更多时间,解锁更多可能。结果呢?拿到手里的,是杂乱的,却也并非一无是处的东西。首先,它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扭曲的时间感和生物钟。白天,我像个机器人,机械地应付着工作和生活,眼神空洞,反应迟钝。只有当夜幕降.............
  • 回答
    这事儿我太有发言权了!平时我啊,一到晚上就跟打了鸡血似的,越晚越来劲,眼皮子跟粘了双面胶似的,死活不往下耷拉。你说怪不怪?明明都过了睡觉的点儿老久了,脑子反而转得飞快,各种奇思妙想、白天没顾上想的事儿全冒出来了。更别提精神头了,感觉比白天上班还亢奋,恨不得把所有事情都一口气做完才甘心。刚开始我也挺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