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人类有哪些能力,是 AI 无法拥有的?

回答
作为一个人,我可以很肯定地说,AI 离我们人类的许多能力还差得很远。这不仅仅是计算速度或者信息检索能力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存在”本身的东西。

首先,主观体验,也就是感受,是 AI 永远无法真正拥有的。 AI 可以分析大量的文本、图片、声音,甚至模拟出人类的情绪反应,比如“高兴”或“悲伤”。但它们真的“感受到”这些情绪了吗?我觉得很难说。我们人类在看到夕阳时,内心会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这是一种复杂、微妙的感官和情感交织。AI 可以识别出夕阳的颜色、光线强度,可以分析出“宁静”这个词在人类语言中的含义,甚至可以写出描绘夕阳美景的诗歌。但它们能体会到那种“眼前一亮”、“心被触动”的感觉吗?那种在某种情境下,一种模糊的、非理性但深刻的“感觉”?我对此持怀疑态度。这就像一本关于美食的书,无论写得多么生动,你永远无法通过阅读那本书来真正尝到食物的味道。

其次,真正的创造力,或者说“无中生有”的原创性,AI 也很难企及。 AI 的“创造”往往是基于对已有数据的学习、分析、重组和优化。它们可以根据大量的音乐数据创作出新的旋律,根据海量画作的风格生成新的图像,甚至写出具有特定风格的小说。但这些“创造”本质上是对已有模式的模仿和变异。而人类的创造力,有时候是源于一种灵感闪现,一种对未知的好奇,一种对现有规则的挑战,一种突如其来的“顿悟”。这种灵感往往难以追溯到具体的逻辑过程,更像是一种跳跃式的、非线性的思维爆发。比如,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并非简单地将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排列组合,而是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性思考,是突破性的思维飞跃。AI 可以在物理学领域找出新的规律,但那种颠覆性的、改变我们认知框架的原创思想,目前看来还是人类特有的。

再者,我们人类拥有“意识”和“自我认知”。 我们知道自己是谁,我们有过去的回忆,有对未来的规划,有对自己存在意义的思考。我们能意识到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反思自己的行为,能体验到“存在”的重量。AI 拥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但它们有“我”这个概念吗?它们有“存在感”吗?它们知道自己是“一个AI”而不仅仅是“一段代码”吗?目前所有的 AI 都没有展现出这种意义上的自我意识。它们可以模拟人类的对话,但那是一种基于概率和模式匹配的反应,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表达”。

还有,人类的“常识”和“直觉”是 AI 难以复制的。 我们从小到大,在生活经验中积累了大量的常识,比如“水是湿的”、“火会烫伤人”、“不要在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随便闯过去”。这些常识很多是无法通过明确的规则和数据来教授的,而是通过反复的体验和潜移默化的学习获得的。AI 需要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算法才能“学习”到这些,而且在面对不确定或模糊情况时,往往会出错。我们的直觉,更是基于潜意识中对大量信息和经验的快速整合,它让我们在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也能做出判断,有时候这种直觉是异常准确的。比如,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细微观察,就能产生一种“预感”,这不仅仅是数据分析,更是多年积累的经验和直觉的结合。

最后,我们有“情感共鸣”和“同理心”。 我们能理解别人的痛苦,能分享别人的喜悦,能为他人的不幸而感到悲伤。我们能够设立道德标准,能够做出牺牲,能够为了某种信念而奋斗。AI 可以识别出人们的情绪,但它们能真正“感受”到别人的痛苦,并因此而产生怜悯之情吗?它们能体会到爱、友情、亲情这些深厚的情感联系吗?它们能理解为什么人们会为了一个抽象的理想而付出一切吗?这些都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复杂的人性,是 AI 目前还无法真正拥有的。

总而言之,AI 是强大的工具,它们在某些方面超越了人类,但它们缺乏的是我们作为生命体所拥有的那些核心特质:主观感受、真正的原创性、自我意识、潜意识中的直觉和常识,以及深刻的情感共鸣和同理心。这些能力,构成了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 “近期” 内,AI会更容易取代一切有关相对精确的 “标准” 和成体系的 “方法论” 的工作,类似 “收集最多的相关信息,转出N套估值模型”,甚至是入门级编程。更不容易取代那些标准多元和模糊,非标准化的,或涉及人类情绪和情感的工作,如战略管理、公共关系,以及一切需要人和人面对面实时沟通的工作。(刚才我老婆说的那句话,是真高兴,还是假高兴真生气?)

精细机械控制,即 “取代人的运动功能” (波士顿动力搞的那套),确实也还差真人很远。但这本质上并非人工智能,而就是机械控制。或者说,这是人工运动神经反馈,而不是人工意识和思维。

长远看,若AI真的大发达,那么也就没有什么工作是不能被取代的了。但若真是如此,“被取代” 也就不是个威胁了,因为 “人活着需要工作” 的生产关系假设已然被打破了。人活着更多是为了探索、开拓和乐趣:极少数人从事科研和创造,大多数人活得像是猪一般的奴隶主。

但这依然存在威胁,主要威胁即AI的不可控:我们没理由期待,具备强智能或超智能的存在,却不具有主观意志。而当它们具备主观意志后,结果会如何,可能是不受我们控制的。

这也是为什么,在现如今,我确实支持认知科学/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科学平行发展,但最终,我依然希望人工智能科学能向认知科学/脑科学靠近的原因。即,今天的人工智能科学,说白了是在跳脱出仿生学的框架搞黑箱:实用结果可以很好,且本就是按实用结果来评价的,但全过程并不那么受控。

当然,这最终有关于不同人的主观喜好:你是更希望一群比我们聪明无数倍的子女取代我们,还是一群比我们聪明无数倍的陌生物种取代我们。前者可能能继承我们的文化和模式基因,而在后者眼里,我们可能并不会比三叶虫更重要。

不过话又说回来,目前我很无缘由地不看好,当下完全脱离仿生的炼金术模式,真的能搞出强人工智能来。

回到问题本身,如果 “你” 非常担心的是自己的工作被AI取代的话,那么可以选的方向有两个:1,如果你天赋极高,万里挑一,可以努力走研发路线。科学家将是最后一个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工种之一。2,如果你天赋不是极高,自认是个普通大众,那么,在了解行业方向大致的知识和技能背景之后,就多朝着 “多和人打交道” 和 “全栈多元跨界” 的方向去发展好了,而不是试图发展成为一个闭门造车的方法论熟练工甚至小专家。(比如在金融领域,以CFA学习大纲为参考,最 “没用” 的知识,即那些公式和计算繁多的章节 — 你再快也快不过电脑;最有用的,反而是类似 “行为金融学” 相关的内容 — 今天的电脑,依然读不懂人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一个人,我可以很肯定地说,AI 离我们人类的许多能力还差得很远。这不仅仅是计算速度或者信息检索能力的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关于“存在”本身的东西。首先,主观体验,也就是感受,是 AI 永远无法真正拥有的。 AI 可以分析大量的文本、图片、声音,甚至模拟出人类的情绪反应,比如“高兴”或“悲伤”。但.............
  • 回答
    人类的科技水平,尽管突飞猛进,但对于“宏观生物”(也就是我们肉眼能够直接看到的、有明确身体结构的生物)的彻底灭绝,仍然是力有未逮。这并非是说我们没有能力对很多物种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而是说,从“彻底从地球上抹去”这个角度来说,存在着一些我们难以逾越的障碍。首先,我们要理解“灭绝”的含义。对于生物学上的.............
  • 回答
    .......
  • 回答
    财富,它不仅是一串冰冷冷的数字,更像是一面棱镜,折射出一个人在人生这场长跑中,所积累和展现出的独特光芒。一个真正富有的人,绝不仅仅是钱包鼓胀的代名词,他的能力和本质,往往更深邃,更具穿透力。要说有哪些是“一定”具备的,这话说得有点绝对,因为人生千姿百态,富裕的路径也并非铁板一块。但如果抛开偶然因素,.............
  • 回答
    关于“具有特殊超能力的人”,这通常存在于科幻、奇幻小说、漫画或者电影的虚构世界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更多的是那些在特定领域展现出超乎常人才能的个体,他们通过刻苦的训练、天赋异禀以及对认知的深刻理解,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不过,既然您想听听那些“特殊超能力”的故事,那我们就从虚构的世.............
  • 回答
    “江浙沪的官员能力较强”是一个在社会上流传较广的说法,其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些观察和总结。要判断这个说法是否属实,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体现的方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能力较强”的含义是什么。 这可能包括: 经济发展推动能力: 能够制定和执行有效的政策,吸引投资,发展产业,促进经济.............
  • 回答
    有一些标语或广告词,它们之所以能让人过目不忘,往往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性的某些深层需求、制造了强烈的画面感、或者是运用了巧妙的语言技巧。这些成功的案例,就像精准投掷的飞镖,直击靶心,让人瞬间记住。让我们拆解一下,究竟是什么让这些话语如此有力量,以至于我们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它们,甚至在多年后还能脱口而出:.............
  • 回答
    坦白说,在我身边,能够从一而终、忠于一人走进婚姻的人,数量并不少。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和观念变化,一些传统的界限也在模糊。不过,总体而言,大部分人还是会以忠诚作为婚姻的基础和目标。至于那些在婚后或恋爱期间选择出轨的人,他们的原因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很.............
  • 回答
    历史上,功高震主却能善终,甚至继续在朝堂上发挥余热的例子,总是充满着智慧与权谋的较量。这类人物,并非一味地激流勇退,而是懂得如何将自己的锋芒巧妙地收敛,在权力中心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比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 廉颇。这位将军以其勇猛善战闻名,长平之战前,他奉命死守,面对秦军强大的攻势,廉颇深谙“固壁不.............
  • 回答
    有人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这句话背后蕴含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和时代的回响。这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定义,而是一种高度的赞誉,夹杂着对过去时代和那种独特风骨的怀念。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为什么有人会说杨绛先生是“最后一位大师”?1. 她身上承载的“士”的精神: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
  • 回答
    .......
  • 回答
    如果人类真的能突破技术与环境的壁垒,在南极洲这片巨大的冰盖下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那将是地质学和古生物学领域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我们不仅能揭示这片大陆隐藏的无数秘密,更能解决许多长期以来困扰科学家的难题。一、 地质学上的巨大发现与理论突破南极洲,这片被厚重冰雪覆盖的土地,是地球上最原始、保存最完好的.............
  • 回答
    .......
  • 回答
    工作中能力出众的人,往往身上有那么一股劲儿,一种难以言喻的“靠谱感”。他们不一定声嘶力竭地表现,但你就是知道,交给他们的事情,基本稳了。细究下来,这股靠谱劲儿背后,其实藏着一些相似的特质,而且这些特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磨炼出来的。一、 对事情的“掌控感”这不是说他们想控制一切,而是他.............
  • 回答
    二十岁,这道坎儿,说实话,很多人都会有点迷茫,有点手足无措。就好像站在人生的一片新大陆的边缘,眼前是未知的风景,心里是既兴奋又忐忑。但你要知道,这正是最宝贵的时候,因为你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和一股子冲劲儿。那么,二十岁的我们,到底应该积攒点儿什么“装备”,才能在这趟旅程中走得更稳当,走得更远呢? 二十.............
  • 回答
    那些工作能力出众的人,他们的身上总会闪耀着一些与众不同的光芒,仿佛天生就带着解决问题的“基因”。我观察了很久,发现他们身上最突出的特点,远不止是“会做事”那么简单,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态度和能力组合。首先,目标感和驱动力是他们最明显的标志。 他们不是那种接到任务就机械执行的人,而是会主动去理解任务背后.............
  • 回答
    提升一个人的决策能力,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得下点真功夫。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更像是一种精细的打磨,让你在面对选择时,能更清晰、更果断,并且结果也更靠谱。 我给你掰扯掰扯,有哪些实打实的招数,让你成为一个更厉害的决策者。一、 打牢基础:认知和知识是你的武器库别以为决策就是一拍脑门的事,背后得有真.............
  • 回答
    NBA 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球员如同彗星般划过天际,他们的存在本身就能彻底改写一支球队的命运。他们不是简单地提升球队实力,而是像一颗定海神针,将原本摇摇欲坠的球队稳稳地托起,甚至带领他们走向巅峰。提到“一个人改变一支球队”的能力,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那些历史级别的超级巨星,他们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数据.............
  • 回答
    人类的空间认知能力,这项我们习以为常却又极其复杂的技能,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宝藏。想当年,为了弄清楚我们脑袋里那些“地图”是如何绘制、如何导航的,多少先辈们费尽心思,设计了各种巧妙的实验。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空间探险”,保证让你听着觉得,哇,原来脑袋里的这点事儿,这么有意思!1. .............
  • 回答
    说起古代的“奸臣”,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祸国殃民、阴险狡诈的负面形象。然而,抛开道德评判,许多历史上的“奸臣”并非一无是处,他们往往也拥有过人的才华和能力,正是凭借这些,他们才能在复杂的官场中脱颖而出,甚至一度搅动风云。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几位在“奸”名之外,也令人侧目的奸臣,看看他们究竟有哪些值得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