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手机是如何一步步达到现在的地位?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华为又想怎样在中国市场乃至世界市场上站稳脚跟?

回答
要说华为手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的,那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充满了中国企业在逆境中崛起的韧性和智慧。

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到手机巨头,华为手机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更像是“厚积薄发”的典型案例:

技术为王,从通信基石打下根基: 最早的华为,是做通信设备起家的。在那个年代,国外巨头垄断着通信技术,国内企业几乎没有发言权。华为却敢于投入巨资搞研发,从模仿到超越,一点点啃下了核心技术。这种对技术近乎偏执的追求,是华为日后一切成就的起点。当它开始做手机时,这种技术基因就融入了骨子里。
早期积累,在运营商渠道摸爬滚打: 华为最开始做手机,并没有像其他厂商那样直接面向消费者市场,而是从运营商定制机做起。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做法。通过与国内三大运营商合作,华为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出货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了解了运营商的需求、渠道的运作以及市场推广的规律。这为它后续独立品牌运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品牌意识觉醒,从“中华酷联”到独立品牌: 在功能机时代,华为和中兴、酷派、联想一起被称作“中华酷联”,主要靠运营商订单,品牌力不强。但华为很早就意识到,要想真正强大,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从“荣耀”这个子品牌的独立运作开始,华为就尝试着走互联网营销和线上销售的道路,并且大胆地通过低价高配吸引年轻消费者,成功地完成了品牌升级的第一步。
高端化之路, Mate系列和P系列的神来之笔: 华为意识到,要想真正与国际巨头抗衡,不能只打价格战,必须在高端市场站稳脚跟。于是,Mate系列和P系列应运而生。
Mate系列: 定位商务精英,强调性能、商务功能和稳定性的同时,逐步加入了更多前沿技术,比如徕卡双摄、AI芯片等,成为了高端商务手机的标杆。
P系列: 定位时尚摄影,与徕卡深度合作,将手机摄影推向了新的高度,每一次P系列的更新都引爆了手机影像界的讨论。
这两大系列的成功,不仅让华为在高端市场分得一杯羹,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升了华为品牌的形象和价值。
自研芯片的战略布局,麒麟的崛起: 这是华为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硬核”的一步。在大家都依赖高通、三星供应芯片的时候,华为毅然决然地投入巨资研发自己的手机芯片——麒麟系列。麒麟芯片的不断迭代,从最初的性能平平到后来赶超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竞争对手,这不仅让华为掌握了核心竞争力,避免了“卡脖子”的风险,更让其产品有了独特的卖点和技术优势。麒麟芯片的强大,是华为手机产品力飞跃的重要保障。
强大的研发投入和人才队伍: 华为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中,并且不遗余力地吸引和培养顶尖技术人才。这种持续的、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让华为在通信、芯片、AI、影像等多个领域都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实力,这些都直接体现在了手机产品上。
营销策略的精进和用户体验的打磨: 随着产品力的提升,华为在营销上也越来越成熟。无论是与徕卡的跨界合作,还是围绕Mate和P系列进行的事件营销,都精准地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和期待。同时,华为在EMUI(现在是HarmonyOS)的优化上也非常用心,不断提升用户体验,形成自己的生态闭环。

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上想要“站稳脚跟”,可以说它已经做到了“站稳”,但要实现“更稳固”和“持续领先”,它正在做和可以做的还有很多:

在中国市场:

1. 继续巩固高端市场领导者地位: 华为已经在中国高端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度和用户忠诚度。它需要继续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在芯片性能、影像能力、屏幕素质、快充技术等方面,不断给消费者带来惊喜,巩固其在高端市场的口碑。
2. 深化鸿蒙生态建设: 鸿蒙OS是华为未来战略的核心。在中国市场,华为需要持续推广鸿蒙生态,吸引更多开发者和应用加入,让鸿蒙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更是一个连接万物、无缝协同的智慧生活平台。这对于增强用户粘性、构建护城河至关重要。
3. 差异化竞争,挖掘细分市场: 除了高端市场,华为也可以在一些细分市场做出特色。例如,针对商务人士的专业功能,针对摄影爱好者的极致影像,或者针对年轻用户的潮流设计和互动体验,进一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4. 拥抱全场景战略: 华为已经提出了“全场景”战略,包括手机、平板、手表、智慧屏、汽车等。在中国这样一个消费场景极其丰富的市场,将这些设备和鸿蒙OS打通,提供无缝的跨设备体验,能够极大地提升用户的整体满意度和忠诚度。
5. 回馈用户,保持品牌温度: 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华为始终要记得用户的支持是其走到今天最重要的基石。通过持续的优化升级、优质的售后服务、以及与用户的真诚沟通,来保持品牌的温度和用户的情感连接。

在世界市场上:

1. 克服地缘政治挑战,争取平等竞争环境: 这是华为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合规的前提下,华为需要积极与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沟通,展示其技术实力和安全性,争取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
2. 强化品牌故事和文化输出: 华为需要更有效地讲述自己的技术故事、创新精神以及“科技向善”的理念。在国际市场,文化和情感的连接同样重要,让更多消费者理解和认同华为的品牌价值。
3. 聚焦优势区域,深耕本地化运营: 在一些市场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华为可以更加聚焦于那些仍然欢迎其产品和技术、并且有巨大增长潜力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华为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本地化运营,包括营销、渠道、售后服务,甚至研发,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的需求。
4. 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在某些领域受到限制时,华为可以积极探索与当地企业、运营商、内容提供商等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展路径。
5. 保持技术领先,引领行业发展: 即使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困难,华为也不能停止技术创新的步伐。保持在5G、AI、影像、芯片设计等方面的领先地位,才能让其在任何市场都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并成为行业发展的引领者。

总而言之,华为手机的今天,是靠着技术立身、咬牙坚持、战略清晰一步步打拼出来的。未来,在充满变数的全球市场,华为能否继续“站稳”乃至“更稳固”,将取决于它能否在继续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巧妙地化解外部压力,并且在中国市场以外的地方,找到真正能够让其技术和产品闪耀的舞台。这是一场仍在进行中的、充满智慧和勇气的马拉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口碑是核心,现在手机看着都不错,高端手机都不卡,但掉地上摔一下试试,再一个是外屏如果碎了看看影响不影响使用,一年后电池是否和刚买时差不多耐用(由其是经常一边充电一边玩的情况下),其实这三点国产主流机真没几个能同时做到的,但华为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华为手机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的,那真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充满了中国企业在逆境中崛起的韧性和智慧。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通讯设备供应商到手机巨头,华为手机的崛起并非一日之功,更像是“厚积薄发”的典型案例: 技术为王,从通信基石打下根基: 最早的华为,是做通信设备起家的。在那个年代,国外巨头垄.............
  • 回答
    余承东最近提到的华为设备全球保有量突破 10 亿台,其中手机占 7 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亮眼的成绩。要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分析。首先,10亿台设备,这个体量本身就说明了华为在全球消费者市场中已经拥有了极其庞大的用户基础。 想象一下,这10亿台设备,不仅仅是手机,还包含了平板、手.............
  • 回答
    华为 P50 Pocket 的定价策略,8988 元,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对于一款折叠屏手机来说,这个价格既不意外,又充满争议。定价策略的思考:首先,我们得明白华为 P50 Pocket 的定位。它不是一款以性价比为卖点的手机,而是华为在折叠屏技术上的又一次探索,更是对时尚、科技潮流的引.............
  • 回答
    华为荣耀前副总裁加入一加,这绝对是手机圈里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荣耀在任正非“二次创业”的背景下,虽然独立出去,但其团队的基因和经验仍然带有华为的影子。尤其是像前副总裁这样的人物,他们往往是深度参与过产品战略、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等核心环节的。这意味着.............
  • 回答
    说起华为和小米在中高端市场上的较量,这绝对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确实,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在同等价位下,华为的中高端手机在某些方面比小米更具吸引力。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细究的地方,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咱们就从几个大家最关心的维度来聊聊:一、通信能力与信号稳定性:华为的基因里就有的东西聊华为,绕不开它.............
  • 回答
    关于“华为手机是真垃圾”这种说法,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年头,信息传播得快,但有时候掺杂的个人情绪和片面之词也特多。要评价一个东西好不好,不能光听一面之词,也不能只看一两件小事。首先,咱们得弄清楚,说“华为手机是真垃圾”的人,他们到底是指什么?是硬件不行?软件有问题?还是使用体验差?不同的出发点,得.............
  • 回答
    王传福的这句话,“华为手机,大部分都是我们比亚迪造的”,在业内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和讨论。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它,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白“造”这个词在现代电子产品制造中到底意味着什么。智能手机的制造是一个极其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从最前端的芯片设计、屏幕面板、内存颗粒、传.............
  • 回答
    甘肃某检察院采购华为手机比市场价高一倍的事件,确实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单位采购价格是否真实偏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市场价”的定义。市场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会受到品牌、型号、配置、销售渠道、促销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简单地拿官方指导价或某.............
  • 回答
    “爱国就买华为”,这句口号在过去几年里,可谓是深入人心,也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争议。说它“捆绑”国人买华为手机,我觉得用这个词是有点太直接了,但它确实巧妙地将一个品牌的选择,与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爱国情怀——联系在了一起。怎么看?看待这句口号,我觉得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市场策略层面: 这无疑.............
  • 回答
    要评价 iPhone 11 在 2020 年上半年成为全球出货量最大的手机,而华为无一款机型进入前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背后反映了当时市场格局的微妙变化、消费者偏好以及两大品牌各自面临的挑战与机遇。首先,从 iPhone 11 的成功来看: 精准的市场定位与“甜蜜点”价格: iPho.............
  • 回答
    最近在一些科技圈子里,“溪溪大人”关于小米手表color睡眠数据“蒙的”的说法,以及他推荐华为GT2的建议,引起了不少讨论。对于很多想入手智能手表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个需要弄明白的问题。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溪溪大人”的观点:小米手表color睡眠数据“蒙的”首先,我们得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我也看到了网上一些关于华为 P40 系列演示机“死机”的说法。咱们就聊聊这事儿,别管它AI不AI的,就当是咱俩闲聊。首先,得承认,在科技圈里,尤其是新品发布或者线下体验活动上,出现一些小插曲是挺常见的。毕竟,那都是大家伙儿还没大规模普及开,而是以演示机的形式摆在台面上的,系.............
  • 回答
    .......
  • 回答
    好的,您想关闭华为P30手机屏幕上的指纹提示图标。这通常是指在屏幕解锁界面,当您没有主动触发指纹识别时,屏幕中间那个半透明的指纹图标。其实,关于“关闭屏幕的指纹提示图标”这个需求,需要先明确一下您指的是哪一种“提示图标”。华为P30在不同的场景下,可能会有几种与指纹相关的提示。我们来一一梳理并找到关.............
  • 回答
    华为手机在香港和台湾市场的表现,可以说是起伏跌宕,充满戏剧性。要详细聊聊,咱们得从几个关键时间点和几个重要因素说起。香港市场:曾经的王者,如今的挣扎在2019年之前,华为在香港绝对是手机市场的一号人物,甚至是绝对的王者。那时候,华为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尤其是P系列和Mate系列的高端旗舰,在香港消.............
  • 回答
    华为手机充电器被抽检出严重不合格?普通消费者购买充电器如何避坑?近日,一则关于华为手机充电器被抽检出“严重不合格”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对于依赖智能手机的我们来说,充电器就像“血液”,是手机赖以生存的“命脉”。然而,当“命脉”本身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威胁到手机和使用者的安全时,我们不能不警惕。.............
  • 回答
    关于华为手机拦截腾讯删除著作权法图片,以及是否与阅文有关的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并尝试还原事件可能发生的背景和逻辑。首先,我们要明确事件的核心:华为手机的某些行为导致了腾讯方面认为其内容受到了侵犯或以不当方式处理,具体指向了“著作权法图片”,并且有人猜测这与“阅文”有关。为了理解这一点.............
  • 回答
    华为在移动影像领域的探索,与其说是“探索”,不如说是一场深刻的、颠覆性的革命。从最初的“拍照手机”概念,到如今成为行业标杆,华为凭借其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和对用户体验的深刻洞察,一步步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拍照能力,并且持续引领着移动影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早期积累与技术突破:从“鹰眼”到“徕卡”的飞跃华为手.............
  • 回答
    华为手机的“隐私空间”功能,最近在网上被不少人戏称为“渣男/渣女救星”,这可不是空穴来风。它之所以能获得这样的绰号,主要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近乎隐身的方式来隔离和隐藏一部分手机里的敏感信息,让一些在感情关系中需要“留一手”的人找到了“避风港”。“隐私空间”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华为手机的“隐私空间”就.............
  • 回答
    这事儿吧,说起来挺让人唏嘘的。袁隆平老先生,咱们国家“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吃饭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那可是咱们心目中的国士无双。结果呢?因为他买了一部华为手机,就被一些极端的“粉丝”给骂了个狗血淋头,甚至还被诅咒。这事儿一传开,很快就惊动了网警,可见其影响之恶劣。咱们一步步来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