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核磁共振能检查出你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是风热犯肺还是风寒犯肺,脾湿是有多湿。还能查出心里的神明、胆里的决断,水谷运化、脑渗为涕的过程,十二经络、奇经八脉的走向。那么核磁共振显然就符合中医理论。
如果检测的都是血管、淋巴、结缔组织,查出来的是脑出血、腰间盘突出、肾结石什么的,还装模作样望闻问切一下,开两贴汤药,然后说核磁共振是中医理论的延伸,那就纯粹是充大尾巴狼,拿现代科学给自己脸上贴金。
说到双盲实验的时候,就说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检验中医;
说到核磁共振的时候,就忘记核磁共振的检验结果和阴阳五行那套东西完全不兼容……
真是一言难尽……
中国针灸2017年37卷11期。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中医黑。
但黑的不彻底,一般黑都是以中医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来黑。
不全盘否定是因为我着实见到过很多中医有效的例子。
像这个回答里我讲过一个
青年男性腿瘸,所有检查阴性。
我确实没啥治疗头绪,
风湿科的中医大夫诊断房事不节导致(阴什么湿),真给治好了。
但怎么好的我不知道,解释我也听不懂,我只能简单暴力的理解:
嗯,啪多了腿软,我没看出来你看出来了。
所以中医这行还是有发展空间的,但问题是,自己内部不统一,
这边把脉开方子,那边搞量子纠缠针灸,
这边四象四诊,那边说“ct是我们的延伸”
这边君臣佐使一一个个开,那边给你卖脑心通
这又在核磁上搞幺蛾子。
你自己的同行做出不少错事,然后波及到你的名声,固然你有权利委屈,但你没权利去要求一个与你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去抛去成见,费时间了解“真正的国学”。
自己的门户,自己清理。
扫了眼150来个回答,大家说得都挺好,争得热火朝天的。
今天可以为核磁共振的问题争论,明天题目换成「红外线体表温度扫描属于中医还是西医」,
其实这种讨论毫无意义,甚至问题本身都犯了逻辑错误。
这样的讨论,索然无味……
那么多回答中都没提到核磁共振的原理。
只有一位答主放了下图
说「你要能找个中医出来把上面这张图讲明白了就行」
我想,这张图不光许多中医讲不明白,考考大部分西医甚至反对中医的医学大V们,让他们讲明白这张图,也是有点难为他们。
但对他们而言,不要紧,站队决定战力,不管自己懂不懂,把MRI原理变成仪器的人是我们的队友,他们懂就代表我懂了。
其实,MRI真的是我们实验室从原理转化为仪器的,该成果获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人类首台MRI检查的原型机,现在还放在系里的一楼大厅。
简单说下核磁共振的原理吧
这是现代最常见的MRI扫描设备的装置
人从平台被平移进入检查区域。一侧的Magnet就是一大块超强电磁(这也是为什么做MRI时不能佩戴金属物件的原因),随着Gradient Coils(梯度线圈)不断增加磁力。而在患者上方有一个Radio Frequency Coil(射频电流线圈),他会在不受磁场的干扰下,把人体的质子打出来,机器底下的Scanner把激发出来的质子收到磁场作用的情况记录下来,这就是整个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简单装置原理。
核磁共振成像(MRI),按字面上解释就是“核”与“磁”的共振。
采用强大的磁铁,产生强大的磁场,迫使体内的质子与磁场对齐。
然后使用射频电流在病人体内脉动时,体内各个组织细胞中的质子收到刺激后,就会被释放出来,在强大的磁场中旋转失去平衡,受到磁场的拉力而扭曲。
当射频电流场被关闭时,核磁共振传感器能够探测到质子与磁场重新组合时释放的能量。质子与磁场重新组合所需要的时间,以及释放的能量,都随环境和分子的化学性质而变化。
从物理学角度看,磁共振成像信号可以根据射频电流发出来的时间点,被分解为T1弛豫(relaxation)和T2衰变(decay)。然后,生成的信号能够基于捕获的T1和T2数据。T1弛豫称为纵向弛豫,T2称为自旋自旋弛豫。在T1型弛豫中,原子核在磁场中达到热平衡。在T2过程中,自旋会造成机械化的不可逆损失,无法恢复。
基于这个原理,团队就思考如何把这个技术用到人身上,通过对人体不同组织的含水量、密度的实测,并比对MRI扫描所得的T1和T2的数据,结合人体解剖图,最终依靠raw数据可视化出了我们现在所见的MRI影像。
这个成果无疑是跨时代的,医生能够根据这些磁性来区分不同类型的组织。以往X射线下见不到的淋巴管、血管韧带、脊髓、神经这类软组织,通过这个方法都能一目了然,在肿瘤诊断方面更是如虎添翼。然而大部分医生也只会看看MRI的片子,通过T1和T2的高低信号来推测局部病变的情况,你让他们说出高信号是怎么来的,他们可能并不明白。
这也不重要,本来学科的发展就是术业有专攻。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就是物理学与医学的桥梁。医生提出需求,BME工程师们结合现代物理化学工程的知识背景来实现检测或治疗目的,最终获益的是更广大的患者。
现代医学相比于物理学,难说有多科学,随机双盲实验的“黑盒”与物理实验的“白盒”差距太大,更别提结果上“概率”和“定律”之差。用科学绑架现代医学,其实有点高估。
尽管MRI现在应用非常普及,这个技术还远没达到完美,不然就没有那么多图像分析处理算法和动态MRI检测的研究持续迭代。
其实在对MRI动态扫描后,可以发现很多功能态的成像,许多影像在以往的解剖结构中都不曾见过,现代医学的知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最后说一些看法。
无论是西医中医分类,还是传统现代分类,学科内的人包容性更强,更愿意跨界寻求突破的可能性,而只看重立场和地盘,不光自己不敢越雷池一步,也不想别人涉足到自己的地盘,如果是门外汉那就另说,如果也是行业内的,那就半桶水晃荡了。
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很喜欢物理学,我也一直觉得物理学是现代科学的“一级学科”,作为元科学,从他的定律分支出来,结合其他学科的适用场景,才慢慢形成分支后的学科。
对东西方思想做个对比,虽然都存在二分认知。
比如中国有阴阳学说,西方有唯心唯物,但是中国的其实更先进一些,它表明一个事物存在两种极端状态,而事物则会在两种极端状态之间游走和转换。而西方则不同,它认为这种二分是两种对立的存在,不可转换,势必对立。这也是很多人思维容易“狭隘”的源头。
再比如,虽然中西方都有五行学说,但是中国的五行讲的是各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古希腊的五元素则只是孤立的存在,类似炼金术士,要把五个都参合在一起才能炼成,它们彼此之间没有什么联系。
目前效仿西方的学科分类其实也有这种弊端,当然,芒格也说过,要自己去学习多种学科的知识才能更接近认知真实的世界。
西方的思想在造就专业性上非常好,但是这种不断切割世界的方式,同样也存在弊端。
这也为什么东西方思想其实都最好学习了解一下,各取其优势互补。
前几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Frank Wilczek 写了一本新书: A beautiful Question。
在书中的扉页之前,他就贴上了中国易经的阴阳鱼图,这是第一次在一位物理学家的书中见到如此推崇。
阴极阳生,阳极阴生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多么朴素但是却内涵极深刻与丰富的见识
善因恶果,恶因善果,都是可能的
可惜大多数人只能站在各自一半的小眼中,觉得自己被"敌对"所包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