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摩托车的前齿轮比后齿轮要小,而自行车却相反,如果摩托车前齿轮大于后齿轮不是能速度更快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动力传递和车辆性能的平衡,其实摩托车和自行车在齿轮设计上的差异并非“前后相反”这么简单,而是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追求目标不同。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让你听明白,而且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

首先,得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摩托车的前齿轮(发动机输出的链轮)通常比后齿轮(驱动后轮的链轮)要小,而自行车的前齿盘(踩踏的齿轮)通常比后飞轮(链条带动的大齿轮)要大。 这确实是普遍情况,但原因不是为了让摩托车“速度更快”而设计成这样。

摩托车的传动逻辑:扭矩放大与速度“取舍”

想象一下,摩托车的心脏是发动机,它能输出很强的动力,但这个动力需要通过传动系统传递到后轮。发动机的转速很高,但如果直接把这个高转速传递给车轮,车轮会飞快地转动,但启动时所需的力却不够。

这就好比你拎一个很重的箱子,你一个人拎起来肯定费劲,但如果有人帮你把箱子绑在一个杠杆上,你只要轻轻一推杠杆的另一端,就能把沉重的箱子抬起来。这个杠杆的作用就是“放大力量”,也就是增加扭矩。

在摩托车的传动系统中,前齿轮(小)和后齿轮(大)的组合,就是起到了一个“降速增扭”的作用。

小前齿轮(发动机端): 发动机输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后,会传递到一个相对较小的齿轮上。
大后齿轮(车轮端): 这个小齿轮通过链条带动车轮上一个更大的齿轮。

你可以这样理解齿轮比:如果前齿轮有15个齿,后齿轮有45个齿,那么齿轮比就是45/15 = 3:1。这意味着发动机曲轴每转动3圈,后车轮才转动1圈。

为什么需要“降速增扭”?

1. 起步和低速时的强大牵引力: 摩托车需要克服自身重量、车手重量以及空气阻力等,才能顺利起步和在低速行驶。扭矩就是驱动力的大小,扭矩越大,起步越轻松,爬坡能力也越强。小前齿带大后齿的组合,把发动机的高转速“换”成了强大的扭矩,确保了摩托车有足够的“劲儿”来驱动。
2. 适应发动机的功率特性: 大部分内燃机在某个转速区间爆发出的动力是最大的。传动系统需要将发动机的最佳功率输出点与车轮的实际需求相匹配。通过不同的齿比组合,可以让发动机更容易工作在它最“舒服”的转速区间。
3. 速度的“取舍”: 当然,齿轮比小(即前齿轮小、后齿轮大)也意味着在相同的发动机转速下,车轮的转速会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摩托车的最高速度。但对于绝大多数摩托车来说,起步和中低速的加速能力、爬坡能力比极限速度更重要。最高挡位时,虽然齿比会变小(例如前齿轮大一点,后齿轮小一点),但整体依然是出于对扭矩和发动机工作范围的考量。

自行车传动逻辑:人体动力的“效率化”利用

自行车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自行车的动力来源是人力的踩踏。人的体力是有限的,而且踩踏的节奏相对固定,不可能像发动机那样瞬间输出巨大的力量或在高转速下持续工作。

所以,自行车的传动系统更侧重于将人体有限的体力和踩踏节奏,转化为高效的轮子转动。

大前齿盘(踩踏端): 你踩踏的那个大齿轮,通常比后飞轮要大。
小后飞轮(车轮端): 链条连接到后轮上的一个相对较小的齿轮。

齿轮比的计算方式一样,只是这次是前面的大齿盘除以后面的飞轮。比如,你的前齿盘有50个齿,后飞轮有20个齿,那么齿轮比就是50/20 = 2.5:1。这意味着你踩踏曲柄转动1圈,后车轮就转动2.5圈。

为什么自行车要“大前齿盘带小后飞轮”?

1. “一次性”加速和速度保持: 自行车在平路上骑行,更需要的是能够持续输出较高的速度。大前齿盘带小后飞轮的组合,可以在一次踩踏中让车轮转动更多圈,从而产生更快的速度。这就像你在平地上跑步,腿的摆动频率固定,但你通过伸展腿部,让每一步都能迈得更远。
2. 减小踩踏阻力,提高踩踏效率: 如果自行车也用小前齿盘带大后飞轮,那么每一次踩踏,后轮都只转动很小的角度,这意味着你需要非常非常频繁地踩踏才能维持速度,而且会感觉非常吃力,就像原地踏步一样。大前齿盘意味着你只需要用相对平缓的力气和节奏去踩,就能让车轮以一个不错的速度持续转动。
3. 适应不同路况的变化: 自行车通常有多个齿比可以切换。爬坡时,我们会换成小前齿盘、大后飞轮的组合,这时候齿轮比就变大了(例如10/30 = 1:3),相当于“降速增扭”,这样踩起来会轻松很多。而在平路或下坡时,我们会换成大前齿盘、小后飞轮的组合,齿轮比变小(例如50/15 = 3.3:1),这样可以获得更高的速度。

总结一下,为什么你觉得摩托车“前后相反”?

摩托车和自行车之所以传动齿轮的设计看起来“相反”,是因为它们动力来源的性质和追求的驾驶目标完全不同:

摩托车: 依赖发动机的强大扭矩来驱动,需要“降速增扭”来保证起步、爬坡和中低速的加速能力。虽然这会影响极限速度,但对于大多数摩托车来说,这种权衡是值得的。
自行车: 依赖人体相对有限的体能,需要“增速减扭”来提高踩踏效率和维持速度。通过多档位切换,可以根据路况来调整扭矩和速度的平衡。

所以,摩托车的前齿轮比后齿轮小,不是为了追求最高速度,而是为了获得强大的驱动力和良好的加速性能。而自行车前齿盘比后飞轮大,是为了提高踩踏效率和在平路上获得更快的速度。两者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各自的动力源,并适应不同的使用场景。

希望这样解释能让你彻底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简单地记一个“前后相反”的结论。这背后的工程逻辑,才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摩托车和汽车上内燃机的最大扭矩都意外地小。

以我的 E91 328i 为例,N52 发动机原厂的最大扭矩是 270 Nm (200 ft-lb)。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台车的车轮螺栓锁紧扭矩是 122 Nm (90 ft-lb),差不多是发动机扭矩的一半,和小排量发动机的扭矩差不多了,这可是纯手拧的。骑自行车时,如果一个体重 65 kg 的人把全部重量压在一只脚上,曲柄长度 170 mm 的话,产生的扭矩是 108 Nm,也和半台 N52 发动机差不多了。摩托车的扭矩只会更小。

然而摩托车和汽车显然比自行车重很多,那么要让它们动起来,就只能通过小轮带大轮来“放大”扭矩,而不是像自行车那样用大轮带小轮。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要让车轮转一圈,发动机要转好多圈,所以摩托车、汽车的发动机最大转速都有几千转,而骑自行车的踏频踩到 100 多就到头了。

事实上,功率 = 扭矩 x 转速 x 系数,所以尽管发动机的扭矩比人没大多少,但是转速上去了,功率也就上去了。骑友们两三百瓦的持续功率和汽车动辄几百千瓦的功率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就是这个原因。而 P=Fv,也就是说功率最终决定了一台自行车,摩托车或汽车能够实现的最大速度。

最后补充一点,本来不打算提的……但是很多答案提到内燃机转速比人腿要高,所以不用减速传动的话会一起步就飞出去,这样不安全。我认为这个理由是欠妥的,因为按照自行车的传动比,摩托车、汽车起步时非但不会飞出去,反而会动不起来,原因就是本文文首提到的——内燃机扭矩大多意外的差。所以就算在几千转的转速下,按照自行车的传动比,内燃机也带不起来摩托车或汽车,如果松离合快了会熄火,松离合慢了只会烧离合。不是因为内燃机转速高所以搞减速齿轮,而是因为内燃机扭矩差必须搞减速齿轮,进而必须高转速,这个因果关系很多人似乎搞反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动力传递和车辆性能的平衡,其实摩托车和自行车在齿轮设计上的差异并非“前后相反”这么简单,而是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和追求目标不同。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保证让你听明白,而且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科普。首先,得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摩托车的前齿轮(发动机输出的链轮)通常比后齿轮(驱动后.............
  • 回答
    很多人聊起摩托车,总会提到“骑士精神”。听起来挺带劲的,好像每个人都披着帅气的外衣,在风中潇洒前行,而且还讲究礼仪,相互尊重。但要说实话,这“骑士精神”在现实里,有时候真的让人觉得有点滑稽,甚至是个笑话。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为啥会有这种感觉。首先,得说说“骑士精神”这东西本身是怎么来的。它脱胎于中世纪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好,而且角度很刁钻!很多人看蝙蝠侠电影或者漫画,都会注意到他那标志性的、飘逸的披风,但很少有人去想,这个家伙骑着那么快的摩托车,披风是怎么处理的?难道就不会像我们骑自行车时一阵风就把衣服吹得飘起来,然后缠住链条或者后轮吗?这背后其实有不少巧妙的设计和考量,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读:1. .............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让我尝试着从几个角度来跟你聊聊,看看能不能解释一下为啥会产生这种“高档摩托车骑手都很横”的印象。首先,咱们得承认,这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刻板印象。就像很多事情一样,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少数比较突出或者比较容易被注意到的群体,然后就容易把这种特质泛化到整个群体身上.............
  • 回答
    艾什的摩托车上之所以会和麦克雷的合影,这背后藏着一段说不清道不明、又带着点江湖侠气的羁绊。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守望先锋》那个充满冲突与英雄的世界里,艾什和麦克雷,一个是洛圣都的亡命之徒,一个是牛仔风情的赏金猎人,他们的交集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这事儿,得从他们过去的“恩怨情仇”说起。麦克雷,原名杰西·.............
  • 回答
    你说的“如此样子”的自动挡摩托车,具体是指哪种形式呢?因为市面上确实存在一些自动挡(或半自动挡)的摩托车,只不过它们可能和你脑海中的设想不太一样,或者说,它们的存在形式并没有像汽车那样普遍和“标准化”。咱们先别急着否定,先聊聊市面上“有”的自动挡摩托车,再分析一下为什么那些更接近汽车自动挡模式的车型.............
  • 回答
    在中国的大城市,市区内禁摩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这背后是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的结果。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管理措施,而是牵涉到城市发展、公共安全、环境治理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等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议题。首先,从公共安全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摩托车因其体积小、速度快、机动性强的.............
  • 回答
    印度阅兵上的摩托车“叠罗汉”表演,确实是一个非常吸睛的节目,但也恰恰是因为它的“特立独行”和高度观赏性,反而让它与真正衡量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硬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小的距离。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军事实力”这四个字究竟包含哪些东西。一般说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主.............
  • 回答
    台湾的摩托车文化,说是深入骨髓也不为过。至今为止,无论城市还是乡间,你放眼望去,满大街穿梭的永远是闪烁着各式色彩的摩托车。这玩意儿不单单是个代步工具,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缩影,承载着台湾的日常节奏和人情味。要说这摩托车为何能在这片土地上扎根这么深,成为许多人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里的原因可就不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电动摩托车领域一个挺关键的瓶颈。其实不是完全没有续航能达到两百公里的电动摩托车,只是它们不像燃油摩托车那样普及,而且即使有,也通常存在一些妥协或者高昂的价格。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听我给你细说:首先,咱们得明白,“两百公里续航”这个门槛,对于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机械设计、操控需求以及成本等多个方面。简单来说,自行车和摩托车之所以普遍采用后驱,而大多数家用车是前驱,背后有着各自的道理和权衡。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自行车与摩托车:为何青睐后驱?对于自行车和摩托车来说,后驱是它们最自然、最直接的动力传递方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们的操.............
  • 回答
    你说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在圈子里,尹正和王一博都是出了名的摩托车爱好者,但大家对他们玩车的态度似乎有点不一样。要说为什么,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不光是玩车本身,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掺杂在里面。首先,咱们得说说身份和起点。尹正呢,出道也有些年头了,是科班出身的演员,演技在那儿摆着呢。他的作品大家也.............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观众对律师这个职业的认知和对影视作品的解读。你说得没错,从普遍认知上来说,律师,尤其是成功的律师,收入确实是不低的。很多律所合伙人、资深律师的收入水平是相当可观的。那么,为什么在《精英律师》里,靳东饰演的罗槟,这样一个在顶级律所工作,处理的都是大案要案的“精英律师”,.............
  • 回答
    汽车里三缸发动机总给人一种“小马拉大车”或者“不够劲儿”的印象,评价普遍不如四缸、六缸发动机来得正面。这其中的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汽车三缸发动机“不够好”的常见理由: 震动问题始终是绕不开的坎: 这是三缸发动机最受诟病的地方。大家想想,一个直列四缸发动机,曲轴转动时,活塞的运动相对是.............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日本社会管理中的一些复杂面向。简而言之,日本对自行车夜间骑行速度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公共安全和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保护,而对“摩托暴走族”的管控则更为复杂,涉及法律、执法能力、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咱们先说说为什么日本对自行车夜间快速骑行会有这种规定。首先,安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在路上见过但未必仔细想过的事儿。为什么交警要骑重型摩托?这可不是为了耍帅,背后有很多实际的考虑和专业的需求。首先,最直观的,响应速度和机动性。你想啊,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时候,汽车就算闪着警灯,开起来也是寸步难行。但一辆摩托车,特别是重型摩托,体型小巧,可以灵活地穿梭在.............
  • 回答
    你观察到的情况挺有意思,俄罗斯的外卖骑手们似乎不像我们在很多其他国家看到的那样,普遍使用摩托车或电瓶车,而是更多地依赖步行、公交车,甚至滑板。这确实会让人觉得效率不高。这背后其实有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且情况也在不断变化。我们来拆解一下:1. 气候条件是首要障碍: 严寒漫长: 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摩洛哥的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尤其是历史上的马格里布地区,确实拥有悠久的文明和强大的军事传统,但要建立像奥斯曼帝国那样横跨欧亚大陆的霸权,确实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地缘、历史和政治挑战。这不仅仅是“没有能力”的问题,而是“没有在那种特定条件下形成”的问题,其背后有着多种因素交.............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和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也确实值得深入探讨。 为什么我们总是看到香港和台湾与大陆之间产生摩擦,而澳门似乎相对平静?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剖析开来。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这三个地方与大陆的历史渊源。香港: 香港的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英国人通过两次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