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与理解能力差的人聊天/成为一个理解能力差的人是什么体验?

回答
和“接不住茬”的人聊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或者,如果是我自己理解能力不太行,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体验?

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我琢磨着咱们都能聊点自己的经历。

先说说和那种“接不住茬”的人聊天吧。

你懂那种感觉吗?就是你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或者提出个什么想法,结果对方半天没动静,或者张嘴就是驴唇不对马嘴。你说东,他答西,感觉你说的那些字儿,在他那里就像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扭曲了,或者干脆就这么漏掉了。

我有个亲戚就是这样,每次跟她聊天都得耗费我巨大的心力。比如说,我跟她说我最近发现了一家超好吃的川菜馆,味道特别正宗,菜品也很创新。我满心期待地等着她回应:“哦?是哪家啊?我也喜欢吃川菜。”结果她来一句:“哦,我今天早上吃了个馒头,有点噎。”

你看,这上下文就完全断了。我说的川菜馆,她脑子里想的是自己早上的馒头。当时我脑子里的活动大概是这样的:她是不是没听清?还是她觉得我说川菜馆不重要,她更关心自己的饱腹感?还是她压根就没想跟我深入聊这个话题,只是机械性地应付一下?各种猜想在脑子里打转,最后只换来我一句尴尬的:“哦,是吗。”

又比如,我跟朋友讨论一部新上映的电影,我说了我最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以及电影里有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好。结果对方可能只抓住了我说的某一个不起眼的细节,然后就以此为切入点,开始了他的“表演”。比如我说:“我觉得那个反派最后的动机有点牵强。”结果他来一句:“你不是说你喜欢那个男主角吗?他怎么没戏份了?”我说:“我喜欢的是男主角,但反派也很重要啊,他影响剧情走向。”他更迷糊了:“反派就是坏人嘛,为什么要有动机?坏就坏呗。”

这种时候,我就会觉得自己像个在空旷房间里敲鼓的人,声音发出去了,但回声寥寥无几,甚至连鼓点本身都传不到对方耳里。聊天的乐趣在于互动,在于思维的碰撞,在于理解与被理解带来的共鸣。但如果对方的理解能力就像一个筛子,我说的信息大部分都漏掉了,那这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也完全谈不上什么乐趣了。

而且,跟这类人聊天,你还得时刻担心自己说的话会不会引起误解。你得把话掰开了揉碎了,尽量用最简单直接的词语,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歧义的表达方式。有时候甚至觉得,像是在跟一个不认识汉字的人说话,生怕他看到一个字就脑补出一百个不相干的意思来。长此以往,你可能就不太愿意跟他们分享更深层次的想法了,因为过程太累了,而且你觉得说了也白说。你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浪费在了无效沟通上。

反过来,如果是我自己理解能力不太行,那又是什么样的体验呢?

我想,那应该是一种时时刻刻都感到困惑和笨拙的体验。

首先,你会经常感到自己是那个“格格不入”的人。大家聊到某个话题,你可能听了几句,脑子里是一片空白。别人说的梗,你get不到。别人引用的典故,你不知道是啥。别人讨论的某个概念,你觉得像听外星语一样。你就只能傻傻地坐在一边,或者时不时地挤出一个“哦”或者“嗯”,心里却因为跟不上大家的节奏而感到焦虑和自卑。

别人跟你说话,你可能会反复问:“你说啥?”或者“你再说一遍。”有时候即使对方再说一遍,你还是可能一脸茫然。你可能会努力去模仿别人,试图理解他们的逻辑,但总是差那么一点点,就像隔着一层玻璃在看,看得见,但抓不住。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说的和别人想的完全是两回事。我记得小时候,我妈跟我说:“帮我去厨房拿一下那个东西。”她指了指一个大概的方向。我当时就蒙了,厨房那么大,东西那么多,我该拿哪个?她可能觉得理所当然是我应该能猜到她要的是什么,但我脑子里只有无数个可能的“那个东西”,我需要她明确的指示。每次这样沟通,我都觉得自己像个傻瓜,而她也会显得很不耐烦。

而且,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在学习新东西的时候特别吃力。书本上的知识,老师讲的内容,都需要你花费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去消化。你可能需要反复阅读,一遍又一遍地听,才能勉强理解其中的一个点。即使理解了,也可能只是皮毛,无法深入挖掘。

更糟糕的是,你可能会因为理解能力差而错失很多机会。比如工作上,一些需要快速反应和理解的任务,你可能因为反应慢半拍或者理解错误而搞砸。人际交往中,你可能因为不理解对方的意图或情绪而说错话,得罪别人。久而久之,你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封闭,越来越害怕与人交流,因为每次交流都可能伴随着尴尬和挫败。

这种体验,我觉得就像一个永远在追赶的运动员,无论跑得多努力,都感觉自己离终点线越来越远。你可能很想融入,很想跟上,但身体的机能就是不听使唤,思维的速度跟不上。你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深深的怀疑,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天生就不适合这个世界。

总的来说,无论是和理解能力差的人聊天,还是自己成为一个理解能力差的人,都会让人感到沟通的阻滞、无效和疲惫。前者是外部的障碍,让你觉得无力;后者是内在的困顿,让你感到自责和焦虑。两者都剥夺了沟通本应有的顺畅、愉悦和建设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血战钢锯岭》,我质疑为什么美军把那么多伤员都扔在阵地上不管,只有一个医疗兵去救?如果他不幸被日军杀害,这件事不就永远不为人知吗?结论:电影通过一个士兵的光辉和幸运,掩盖了美军的重大失误。


实际上我都明确写出来了,把上百人扔在阵地上,部队撤走了,一个信教不肯带枪的医护兵在毫无掩护的情况下救了那么多人。美军高层指挥肯定出现了失误,这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

但是就有人觉得我在指责那位医护兵,还愤愤不平。

说,主角救人还有错了?他就不该去救人,免得做了好事你们还在网上吹毛求疵。


一直以为语文不必像数学、英语一样拿出课下时间去补,利用好课上即可。看来某些人确实需要补一补。


有一次一个人说感恩领导人,有了他们,你才有了土地和社保。

我没说土地的事,说这个社保其实是你自己被剥削的剩余价值,资本家把它们榨出来,再纳税给国家,现在为了维稳,让资本家让出一部分,国家出一部分。你还要从被剥削后剩余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

三方统筹下,实际上还是你自己的钱,不需要感恩什么领导。

然后有两位理解力低下的说:“土地是我的,我有好几亩”、“你不满可以不交啊!”

其实我都说了,那本来就是劳动者自己的钱,只是被资本家和国家收走后又吐出来一些,拿了不要感恩,别显得那么贱就是了。

说土地是自己的那位,其实连我国的土地所有制都不知道,但是不妨碍他气势汹汹秀下限。


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所交的社保,是给上一代人享受的。这里面就包括那些高退休金、全额报销的离退休干部。

谁感恩谁啊?

搞不清状况,瞎感恩。

我说,你想想农民要感恩崇祯吗?

崇祯批折子组织对抗老满,虽然也算一份劳动,但是挣得出紫禁城物业费吗?

还不是您买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和“接不住茬”的人聊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或者,如果是我自己理解能力不太行,那又会是什么样的体验?这话题挺有意思的,我琢磨着咱们都能聊点自己的经历。先说说和那种“接不住茬”的人聊天吧。你懂那种感觉吗?就是你兴致勃勃地说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或者提出个什么想法,结果对方半天没动静,或者张嘴就是驴唇不对马.............
  • 回答
    夫妻之间三观不合,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它像一根细密的刺,常常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悄悄扎人,让你感觉到疼痛,却又说不清具体是哪里出了问题。所谓“三观”,通常是指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想象一下,你们俩像是站在两条不同的河流边,河水流淌的方向、速度、甚至河水的质地都截然不同。价值观,就好比你们衡量一件事情“.............
  • 回答
    李艾的这番话,说实话,挺实在,也挺戳人的。作为一个在公众视野里挺久的女性,她能这么坦率地聊生育观,而且把焦点放在“爸爸”身上,这本身就挺值得说道说道。咱们拆开来看,她说“女人最重要的是给孩子找一个什么样的爸爸”,这句话,我觉得大家都能理解,甚至会觉得是废话。但放在生育这个终身大事上,它就不那么“废”.............
  • 回答
    动画短片《前进,达瓦里希》(Давай, Давайчи / Davay, Davaychi),又译《加油,宝贝》或《冲吧,宝贝》,是一部以苏联时期儿童为背景,带有浓厚怀旧和讽刺意味的短片。要理解和评价它,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基本信息与背景: 片名解读: “达瓦里希”(Дава.............
  • 回答
    拨云见日,标准模式的诞生与影响——炉石传说2016年2月3日的深层解读2016年2月3日,对于无数炉石传说玩家来说,是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暴雪正式公布了他们酝酿已久的“标准模式”(Standard Format)。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卡牌轮换,更是一次对炉石传说核心玩法的颠覆性重塑,一场.............
  • 回答
    本征函数与波函数:量子世界的内在逻辑想象一下,你正试图理解一个房间的特性。你可以通过测量房间的尺寸、颜色、采光等来描述它。但如果这个房间是一个会唱歌的房间呢?那么你可能想知道它会唱哪些音调,以及每个音调的响度。在量子力学中,我们遇到的粒子就像这个会唱歌的房间,而描述它们的“歌声”以及它们可能发出的“.............
  • 回答
    理解粉丝与偶像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议题,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契约关系”未免过于片面。虽然其中确实存在一些隐含的约定,但它的本质远比一份合同来得更加情感化、心理化,甚至可以说是动态演变的。我们不妨从粉丝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关系。当一个人成为某个偶像的粉丝,这通常源于偶像身上某种特质的吸引力,可能.............
  • 回答
    想要深入理解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精彩对话”,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你来我往,而是要走进他们各自的内心世界,体悟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背景。这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智慧的较量,更是两种政治哲学、军事思想,甚至是人生态度的碰撞。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对话”,很多时候是《三国演义》这部小说赋予他们的。虽.............
  • 回答
    储蓄率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概念看似直白,实则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经济机制和人性心理。要把它们的关系讲透,得从几个层面去细品。首先,我们得明白储蓄到底是什么。 储蓄,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在当前消费掉一部分收入后,把剩下的部分留待将来使用。这部分被“暂时搁置”的钱,就是储蓄。它体现的是一种延迟满足的.............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一起探讨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这个话题。您提到想了解自己在这方面的理解是否正确,并且希望我尽量详细地阐述,同时去除AI痕迹,让内容更自然。没问题,我很乐意这样做!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是怎么回事儿,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以及为什么操作系统需要这么一套机制。打个比方,就.............
  • 回答
    18世纪的康乾盛世,提起它,人们脑海里往往会浮现出一幅幅繁荣昌盛、万邦来朝的景象。皇帝睿智,臣子勤勉,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疆土辽阔,文化昌盛,似乎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然而,正如您所言,这看似辉煌的“盛世”,在历史的深处,却已经埋下了滑向“衰世”的种子,预示着一个凄凉的未来。要理解“盛世”与“衰世.............
  • 回答
    “我军当前与美军差距最大的并不是武器装备”,这句话点出了一个重要的认知角度,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如果仅仅盯着枪炮、飞机、航母这些看得见的“硬实力”,那无疑会落入窠臼,忽略了现代战争背后更深层次、更难以弥合的鸿沟。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展开:一、 军事理论与战略思维的迭代与适应能力 .............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 $arctan(x)$ 和 $arctan(frac{1+x}{1x})$ 具有相同的导数,我们需要深入地探讨微积分中的导数概念以及函数变换。核心概念:链式法则在开始之前,最关键的工具是链式法则。链式法则用于计算复合函数的导数。如果 $y = f(u)$ 并且 $u = g(x)$,那.............
  • 回答
    你们理解的诗与远方是什么?“诗与远方”是一个充满意境的词语,它不仅仅是两个独立的词语组合,更是承载着一种对生活态度、精神追求和人生境界的向往。在我理解中,“诗与远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描绘出一种更加丰富、更有意义的生活图景。 一、 诗:内在世界的丰盈与美的感知在我看来,“诗”.............
  • 回答
    想象一下,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需要去理解和学习其中的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归纳学习(Inductive Learning)和直推学习(Transductive Learning)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它们就像是两种侦探,用各自独特的方法来破解眼前的谜团。归纳学习 (Inductive Le.............
  • 回答
    关于与“民科”的争论是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概念、锻炼思辨能力,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聊聊。这就像在一场棋局里,对手的招数未必招招精妙,但你仍然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应对,并从中学习。首先,我们得先理清“民科”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民科”并非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描述。它指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系.............
  • 回答
    王毅外长在与美方谈话时提到“民主不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道”,这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比喻,意在强调民主的多样性、本土化和不可复制性,并以此来回应美国试图将其所谓的“民主模式”强加给世界,同时批评美国在推广民主过程中存在的双重标准和选择性。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比喻.............
  • 回答
    魔兽世界里的“秩序”与“混乱”,绝非简单的善恶对立,而是一种更深邃、更具哲学性的探讨,它贯穿了艾泽拉斯乃至整个宇宙的根基。理解这两者,就像剥洋葱一样,层层深入,你会发现它们复杂而又相互依存。起源的共振:两种宇宙的根本法则要理解秩序与混乱,我们得回到宇宙的起点——那些被统称为“泰坦”的古老、近乎神灵般.............
  • 回答
    怎样才是真正理解人脉?揭秘人脉与成功的深层关联很多人谈起“人脉”,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各种饭局、酒会,或是社交媒体上闪闪发光的名字列表。似乎只要认识足够多的人,成功就唾手可得。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认识”这个层面,那对人脉的理解恐怕还停留在表面。真正的“人脉”并非简单的信息堆叠,而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能量网.............
  • 回答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里抛出过这么一句令人玩味的话:“为什么漂亮女人总嫁给无趣的男人,因为聪明的男人不会娶漂亮女人。”这句话初听起来有点刺耳,似乎在将美丽与智慧对立起来,甚至有些刻薄。但细细琢磨,这句话其实点出了婚姻中一个挺普遍,也挺现实的逻辑困境。咱们先从“漂亮女人”和“无趣男人”这对组合说起。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