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说:
双非出生,上不了浙三本,不上知乎,不去北极,也不zs,不在网上浪费时间,靠自己老老实实读书科研,最后拿着比很多清北出生的人更高的薪水。这才是所有年轻人的楷模好吧!
我不禁哑然失笑。
所以马云非帝王之家平民出身,也没上清华北大,也没上知乎,也不去非洲,也不zs,不在网上浪费时间,靠自己的本事老老实实创业,最后成为首富,资产千亿。
这也是所有活着的人的楷模吗。
可能是吧。但论证的手法不是这么用的。
因为你根本没有计算过这样的人诞生的概率到底是多大。而人生最残忍的真相,就是哪怕所有人都随机游走,啥事不干,按照热力学中最平凡的麦克斯韦尔概率分布,也总有0.0001%的人依概率成功。这些成功者的存在,恰恰成为了99.9999%的失败者在底层长久匍匐前行时,不可承受之重。
看看那谁谁,高中不是市重点,不也考上清华了?
看看那谁谁,本科双非,年薪也200万了?
看看那谁谁,从小不学习,怎么30岁不到,创业版都上市了?
你的同龄人正在甩开你
这些话,听着熟悉吗?可这些排比句之间的比较,除了慕强妒能以外,有啥联系吗?
只要这个世界还是人造的,就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因为成功和失败是人为在社会中所分配资源的规则所决定的。成功与失败完全是人为规定的。
今天你内卷读通信专业,储存专业,华为刚好要你,你就成功了;明天你内卷读生物专业,读材料专业,华为看都不看你一眼,你就是失败了?
除此之外,成功的难度,还和内卷的平方成正比。作者您这是变相鼓励咱们加把劲继续努力,不去关心普通失败者的生活和财富分配情况,而是去一山望着一山高,唯马首是瞻,无限内卷啊!
这什么逻辑?现在的文章和那些捧臭脚围观群众的就这个水平了?
作为一个关心大众福祉的社会主义国家,难道不应该给更看看整体就业率和平均工资吗?
每年,不论高考难度怎么样,你都能找到高考成绩最高的那个人;每年,不论就业形势多么严峻,你也能找到应届毕业生工资最高的那位幸运儿。正如你在百度阿里腾讯,谷歌Facebook,每个季度都能找到综合绩效最好,奖金拿到手软最多的;你在每个省也都能找到该省首富,每个市就算再落后,你也都能找到中考状元一样。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你不论如何随机抽取的100个自然数中,总是有且仅有最大的那一个?
这些人和我们有关系,和你有关系吗?一家公司就靠这些人活着啊。一所学校就靠那个年级第一而存在啊?
这还不如2015年失败学诞生元年呢。真让我失望
PS: 看到有人对300万,200万的工资如此着魔,我算是知道为什么FLAG等湾区科技公司里面,最喜欢招的就是中、印程序员了。我也算是明白,为什么有人和我说,只要你工资高,没有你搞不定的异性,也没有不对你闭嘴的同性。拜金主义、恶穷主义的社会环境使然啊。
因为他们为了钱,真的会和你拼命。现在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科技股大涨,美国经济腾飞,美国科技公司因为疫情而迎来发展新高峰。普通PHD刚刚毕业的工资,如果在FACEBOOK等大厂的话,也有30-40万刀,综合计算下来刚好是210-280万人民币。然而就算如此,每天在FACEBOOK办公桌旁边你能听到的, 依然是谁谁谁跳槽哪了多少钱,谁谁谁的表现好,bonus钱多;谁谁谁又升职了。
这种不知足还四处攀比,一看就是没受过社会拷打的行为,真的是令人恶心。
所以,怎么又不去为那些出国工作的程序员大肆哀鸣一番了?
知乎一直有一种“学历崇拜”的风气。
最初的时候,大家都在主页挂自己的母校,母校名头越大,说话嗓门越大,腰杆子越硬,哪怕是现在许多人自嘲“XX三本”,其实还是一种炫耀。
两个人争论一个问题的时候,拼到最后不是拼逻辑、拼学识、拼道理,而是晒学历。实际上,很多名校毕业的同志,对很多知识一无所知而大放狗屁的情况也不少。
最后逼得我们这些人生失败的学渣,不得不坦诚地晒出自己的“克莱登大学”学历。
每年的高考,在知乎都是最热门的话题,许多人一生,都甩不开高考对他的影响,念念不忘,考的好的,把高考当做然一生最荣耀的时刻;没考好的,把高考当做了他一生最大的遗憾。似乎他这一生,除了高考就没啥好谈的了。
其实,你高考的时候,才十几二十岁啊,考得好,考得坏,能说明什么?人的觉悟有早晚,思想成熟也有早晚,高中生的时候,人生不过才过了个零头而已。
高考出色,证明你是个出色的做题家,在读书、解题、考试方面做得不错,你智力不低,也很努力,注意力集中,胜过绝大部分同龄人……除此之外,也没什么了不起。
高中的知识是有限度和范畴的,当你成为成年人之后,拿起高中课本、习题集死磕几个月,你就会发现真的没有什么难度;当年很多孩子不行,不是因为他们处处不如你,而是因为有的人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人还没有开窍,有的人幼稚,有的人不清楚高考在这个阶段的意义。
在进入大学之后,许多人的人生其实是开始分化的,没有老师强制,没有习题集,没有高考那个悬在头上的利剑,一部分人会瞬间“轻松”,混完四年本科的;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认识一个14岁高考上一本的“天才少年”,但是他太小了,进入大学就是离开父母的牢笼,进入大学之后天天打游戏,最后门门挂科,年年留级,差点被劝退……
而华为这位天才张同学,反而是进入大学之后,才开始找到自己的人生道理,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高等教育使他快乐 ,所以,他一飞冲天了。
其实,学习、考试,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生中最容易的事情,不管怎么说,书就在那里,知识就在那里,不会跑,不会反抗,你努力怼上去,总会有成果的。和书本、知识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简单。
真正难的,还是成年之后的人生,科研、求职、工作、买房、爱情、婚姻、赚钱养家、商业运作、政治斗争……没有一件容易的事情。当你过了30岁,还老想着当年高考的事情,老想着和其他人比做题的智力,其实是很幼稚的。人终究是要往前走的,更多的考试是在未来,缅怀过去不会让你赢得未来。
我认识中专毕业然后靠一支笔年入百万的大佬。
也认识清华毕业才华横溢却当了十多年乡村公务员、思想学识毫无进步,天天就晓得骂体制骂社会骂人民,埋怨赚钱少,埋怨世道不公,满腹怨气面目可憎的人物。
我认识少年不努力,然后专升本、考研,成为某方面行业专家的真精英。
我也认识北美名校毕业,回来夜夜笙歌一事无成,每日喝酒吹牛高谈阔论,却连一份稳当工作都找不到,区区几次面试就被摧毁信心,成为被父母亲友嫌弃至极的人物。
高考,学校,只是你的开始而已,人生的路很长的。现在不是科举时代,不是“东华门外唱名者方为好男儿”……
顶级东亚答题家自然了不起。
但你得建功立业,才能叫人佩服,才叫兑现天赋。
这TM的才是正能量好吧!
双非出生,上不了浙三本,不上知乎,不去北极,也不zs,不在网上浪费时间,靠自己老老实实读书科研,最后拿着比很多清北出生的人更高的薪水。这才是所有年轻人的楷模好吧!
高考只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路口,从长远角度看又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路口,一个人只要目标清晰,意志坚定,知道自己去哪,无论走了多少弯路,最终都能接近自己的目标。而大部分普通人是没有这种意志的,总是沉浸在投机和短期享乐中不可自拔,只有羡慕别人的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