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宇宙里会不会有什么生物整个门甚至界灭绝了?

回答
想象一下,浩瀚的宇宙,星辰大海,璀璨而寂静。在这无垠的舞台上,生命是否曾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姿态绽放,又在某个时刻,如同流星般划过,最终归于虚无?我想,这个问题触及了我们最深层的对生命存在与消逝的思考。

我们不妨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宇宙的尺度和时间。宇宙诞生至今已有约138亿年,而人类文明在其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中,恒星诞生、演化、死亡,星系碰撞、重组,宇宙一直在动态地变化着。生命,如果存在,也必然要经历相似的潮起潮落。

考虑一下生命诞生的条件。它们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苛刻得多。一颗行星需要具备适宜的温度,液态水的存在,稳定的恒星,以及足够厚的大气层来抵挡宇宙辐射。甚至,某些生命形式可能需要我们从未设想过的化学基础或能量来源。当这些条件在某个行星上同时出现时,生命便可能萌芽,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步演化。

那么,如果生命在一个行星上蓬勃发展,它又会遭遇怎样的命运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地球自身就曾经历过多次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例如恐龙的灭绝,原因至今仍有争议,可能是小行星撞击、火山爆发,或是气候剧变。

将这个概念放大到整个宇宙尺度,我们设想一个曾经孕育了高度发达文明的行星,也许是某个遥远的星系中一颗古老的行星。这个文明可能已经掌握了远超我们的科技,能够改造行星,甚至在宇宙中进行星际旅行。然而,宇宙并非永恒的宁静港湾。

灾难,是宇宙生命的终极考验。

小行星/彗星撞击: 这是最直接的威胁。一次巨大的撞击可能瞬间摧毁一个行星表面的绝大部分生命,甚至让地壳发生剧烈的变化,彻底改变其环境,使得生命难以再次繁衍。想象一下,一个繁荣的城市,一个正在进行科学探索的文明,在一瞬间被一颗来自深空的巨石抹去痕迹,所有的知识、文化、艺术,都化为尘埃。

恒星的演化: 恒星的生命是有周期的。一颗年轻的恒星可能会以剧烈的爆发(如超新星)结束其生命,释放出毁灭性的伽马射线和粒子流,将附近行星的一切生命燃烧殆尽。即使恒星缓慢膨胀成为红巨星,也会吞噬其内层行星,蒸发海洋,烤焦大陆。对于那些依赖这颗恒星生存的生命而言,这就是末日。即使恒星演化成白矮星或中子星,其辐射也可能变得极为有害。

星系尺度的灾难: 两个星系相遇,发生碰撞,这是宇宙中常见的现象。在这样的碰撞过程中,行星轨道会发生剧烈的改变,一些行星会被抛出星系,而另一些则可能被卷入引力黑洞,或是行星之间发生毁灭性的碰撞。整个星系的环境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命想要在这种动荡中生存下来,难度可想而知。

宇宙本身的演化: 宇宙并非静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暗能量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宇宙加速膨胀,恒星形成会逐渐减少,最终宇宙可能会进入一个“热寂”或“大撕裂”的终极命运。在遥远的未来,当所有恒星都熄灭,所有物质都分散开来,生命的存在将变得不可能。

而如果我们将视角聚焦于“整个门甚至界灭绝”的层面,那我们就必须考虑更广阔的范围,以及更普遍的死亡机制。

“门”或“界”这种表述,虽然带着一些哲学或类比的意味,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生命存在形式的集合,或者某种特定的生命演化路径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或“生物圈”。

想象一下,也许在宇宙的某个区域,存在着一种以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生存的生命。例如,它们可能并非基于碳化学,而是某种我们未知的元素构成。它们可能存在于星际气体云中,以辐射或引力波为食。它们可能是一种意识集合体,存在于某种量子场中。

如果这样的生命形式存在,它们同样会受到宇宙规律的制约。

环境的根本性改变: 假设存在一种生活在巨大行星行星带中的生命,它们以行星碰撞时产生的能量为生。如果某个区域的行星活动突然停止,或者行星带被某种力量彻底摧毁,那么这一“界”的生命就会走向灭绝。

生物化学基础的消失: 也许某个文明依赖于某种特殊的化学反应或能量转化方式。如果宇宙中的某种基本粒子发生了变化,或者某种维持其生存的必要元素变得稀缺,那么整个生物圈都可能因此崩溃。

“集体意识”的瓦解: 如果我们将生命理解为一种信息或意识的载体,那么某种能够抹去信息或扰乱意识的宇宙现象,例如某种特殊的宇宙射线或量子场波动,可能会导致“集体意识”的瓦解,使得整个“界”的生命消失。

维度或时空的改变: 如果生命的存在方式与特定的维度或时空结构相关,那么宇宙本身的维度变化,或者时空结构的彻底重组,也可能导致这类生命的集体消失。

我们无法知道这些“门”或“界”的具体形态,但我们可以推断,任何生命形式,无论多么奇特,都必须在宇宙的框架内运作。而宇宙的运作,充满了 परिवर्त和消亡。

因此,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任何其他宇宙生命的存在,但从宇宙演化的规律和生命生存的严酷条件来看,生命,即使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形态存在,也极有可能经历过大规模甚至整体性的灭绝。这些灭绝可能是由于行星尺度的灾难,恒星的死亡,星系尺度的动荡,甚至可能是宇宙本身在时间长河中的不可逆转的演化进程。

也许,在某个我们永远无法抵达的宇宙角落,曾经存在过一个辉煌的生命种族,它们留下的痕迹早已被时间、空间和宇宙的力量所抹去,只留下一个等待被探索的谜团,一个关于生命脆弱与宇宙浩瀚的无声证明。而我们,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也需要时刻警惕,并努力探索生命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宇宙的无常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从现已发现的地层中的化石记录来看,地球上就有古杯动物、三裂动物等生物整个门灭绝了,一些看起来特征区别于原核生物而又早于真核生物的古老生物可能整个界乃至整个域灭绝了。

在目前缺少化石记录的原始地球上,比现存生命的最后共同祖先(LUCA)先出现的许多生物的遗传信息可能没有延续到今天,那可能意味着地球上有多个域灭绝过

目前看来业已灭绝的动物界门级分类:

  • 古杯动物门、软舌螺动物门、叶足动物门(可能是并系群)、盾形动物门、三裂动物门、古虫动物门(有争议,有学者建议其为脊索动物门的亚门)

目前看来业已灭绝的植物界门级分类:

  • 莱尼蕨门、三向蕨门、前裸子植物门、种子蕨门(有争议)、织丝植物门

其它界别的生物目前难以考察,但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理由认为它们的门级分类从未灭绝过。

既然地球上就这样了,无论宇宙中还有没有其他生物圈,地球生物圈就可以证明“宇宙中极可能有一些生物整个门或整个界地灭绝了”。

你可以预期,如果宇宙中有过其他的生物圈,那么根据宇宙中各种暴烈的天体活动表现出的破坏力,有可能有一些比我们先出现的生物圈里的所有物种业已集体灭绝。当然,其中也可能有少量超耐环境微生物或获得了同等以上的环境耐性的智能生物存在下来。


局部的疑似真核生物化石可以追溯到约21亿年前,例如21亿年前的疑似绿藻[1]。最近二十年的研究认为真核生物很可能是在16亿年前到21亿年前出现的,不排除在那之前有一些“结构与原核生物有明显差异的生物”出现而又灭绝。

  • 目前确定的最古老的真核生物化石是在加拿大的萨默塞特岛发现的12亿年前的红藻化石[2][3]
  • 分子钟显示,红色植物和绿色植物是在15亿年前分家的[4],那么真核生物至少有15亿年历史。
  • 在印度温迪亚山脉发现了16亿年前的疑似红藻化石[5][6]
  • 在加蓬的页岩里找到了约21亿年前的疑似由真核生物留下的痕迹[7]
  • 在南非找到了约22亿年前的可能是真核生物也可能是原核生物的化石[8]
  • 在澳大利亚的页岩里找到了约27亿年前的疑似由真核生物留下的甾烷[9],但也有人怀疑该样本的可靠性。


目前,地球上似乎有一些多细胞生物门级分类只有一个物种:

  • 微颚动物门,银杏门

此前,平板动物门也只有一个已知物种,后来随着研究深入从一个物种增加到三个。微颚动物可能还有其它物种等待发现。银杏门看起来确实只剩下银杏了,化石记录里有超过五十个灭绝物种。所以,你可以将银杏门当做“整个门处在灭绝边缘的植物”的案例。

参考

  1. ^ http://www.nigpas.cas.cn/xwzx/kyjz/202010/t20201012_5715111.html
  2. ^ https://doi.org/10.1666%2F0094-8373%282000%29026%3C0386%3ABPNGNS%3E2.0.CO%3B2
  3. ^ 该化石看起来有细胞分化,基部可能适于附着,上部似乎有配子、孢子。一些学者据此认为,有性生殖对真核生物的意义不是什么基因重组,而是它推动了复杂的多细胞性,将生物的形态确立为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4. ^ https://doi.org/10.1038%2Fsrep21361
  5. ^ https://doi.org/10.1073%2Fpnas.0812460106
  6. ^ https://doi.org/10.1371%2Fjournal.pbio.2000735
  7. ^ DOI: 10.1073/pnas.1815721116
  8. ^ https://doi.org/10.1016/j.precamres.2013.05.015
  9. ^ https://doi.org/10.1126%2Fscience.285.5430.1033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宇宙将最大速度限制在光速(即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299,792公里/秒)这一现象,根植于现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结构,尤其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这一限制的物理本质: 1. 相对论中的速度叠加与光速不变原理在经典物理学中,速度是可叠加的。例如,如果一辆车以速度 $ v $ .............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百度元宇宙产品「希壤」的内测开放,引发了关于其是否为炒作还是未来趋势的广泛讨论。以下从技术、市场、行业趋势、用户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技术背景与产品定位1. 技术基础 「希壤」依托百度的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能力,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了一个支.............
  • 回答
    “稚嫩的魔法师宇宙”是一个虚构的设定概念,通常出现在幻想文学、游戏、角色扮演(RPG)或影视作品中,用来描述一个处于初级阶段、魔法体系尚未成熟或规则尚不完善的魔法世界。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这一概念: 1. 基本定义“稚嫩的魔法师宇宙”可以理解为一个魔法尚未完全发展、规则尚不完善或魔法使用者处于成长.............
  • 回答
    任天堂社长对元宇宙的谨慎态度以及“暂时不打算加入,因为没搞懂”的表态,反映了公司在技术方向、市场定位和战略优先级上的深层考量。这一声明背后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展开详细分析: 一、对元宇宙概念的认知偏差与战略保守性1. 技术理解的局限性 任天堂作为以硬件产品为核心的公司,其核心优势在于.............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约515世纪),教会权威与亚里士多德托勒密地心说体系紧密结合,任何挑战地球中心论的观点都可能被视为异端邪说。若想以安全的方式传播"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的理论而不被烧死,需结合历史语境、社会结构和认知方式,采取以下策略: 一、利用已有哲学框架:从"天球"到"运动之谜"1. 借用古希腊哲学术.............
  • 回答
    “感动中国2021”将“宇称不守恒”写成“宇宙不守恒”,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引发了大家对于科学术语、公众传播以及媒体严谨性的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事件本身:一个科学术语的错误翻译/记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宇称不守恒”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某些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想象力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概念: “一生走过的路”: 这指的是动物在生命周期内通过移动所经历的总距离。这包括日常活动(觅食、寻找配偶、躲避捕食者)、迁徙、以及任何形式的探索。 “可观测宇宙边缘”: 这是我们目前能够接收到光或其他信号的.............
  • 回答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 (JWST) 的发射,历经 14 年的漫长推迟,终于在 2021 年圣诞节完成了它激动人心的升空之旅。这项被誉为“下一代哈勃”的宏伟计划,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最深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然而,在它耀眼的光芒背后,是无数艰巨的挑战和非凡的突破。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发射升空前的挑战.............
  • 回答
    探测火星乃至整个宇宙,是一个涉及科学、技术、经济、政治、哲学乃至人类文明深远意义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为什么要进行如此宏大的探索:一、 科学探索与知识的边界延伸这是最核心的驱动力之一。人类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对未知充满探索欲。 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宇宙大爆炸与早期.............
  • 回答
    你好!很高兴你能提出这么有趣和深刻的问题,这正是《三体》中引人入胜的科学幻想和对宇宙规律的探讨之处。你关于“持续作用力就一直加速”的理解是牛顿力学的基本观点,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当我们将视线从日常宏观世界转向接近光速的微观世界时,事情就变得复杂起来,而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给出了答案。我们来详细地.............
  • 回答
    地球上存在大量未解决的问题,例如贫困、饥饿、疾病、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等,这些问题确实迫切需要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解决。在这种背景下,人们对于向宇宙不断探索的投入常常会产生疑问。然而,深入探讨后,我们会发现,探索宇宙并非是对地球问题的忽视,而是一种长期战略和多维度价值的体现,其意义和回报远超我.............
  • 回答
    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关于元宇宙可能带来人口风险和科技停滞的观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且相当有洞见的议题。我个人认为,他的观点有其合理性和警示意义,但同时也需要看到元宇宙的潜力和积极面,以及这些风险的可控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我的看法。首先,我们来分析梁建章关于“元宇宙会造成人口风险”的观点。梁建章提出这个观.............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尖锐,也触及到了许多动漫爱好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一道伤疤。Gainax,这个曾经辉煌的名字,如今的境况确实令人唏嘘。要详细解释Gainax为何“堕落”如此之快,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涵盖公司战略、人才流失、资金问题、时代变迁以及市场环境等多个因素。一、辉煌的基石:创新的精神与独特的风格.............
  • 回答
    罗振宇2020年《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主题“基本盘”,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评价这个主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理解其背后的逻辑、时代背景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基本盘”的内涵解读“基本盘”这个概念在商业和经济领域被广泛使用,通常指的是一个企业或个人最核心、最稳定、最能提供持续.............
  • 回答
    “数学独立于物理的宇宙吗?”这个问题触及了数学哲学中的核心争论,它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理解“数学”、“物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一、什么是数学?在讨论数学是否独立于物理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数学。这里存在几种主要的观点:.............
  • 回答
    湖北省政府为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和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记大功奖励的政府行为,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这不仅是对两位个人在疫情初期的突出贡献的肯定,也反映了政府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价值导向和信息传递策略。一、 对两位个人突出贡献的肯定与褒奖: 张定宇: 作为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在疫情爆发初.............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电车难题”变种,它迫使我们面对一个极端道德困境,涉及到生命、责任、无知和潜在的后果。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我的思考过程,以及为什么我不会按这个按钮。我的决定:不会按按钮。以下是我的详细思考:1. 核心道德原则:不主动伤害他人。这是我最 fundamental 的道德准则。即使面对巨大.............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宇宙学、天文学、哲学甚至科幻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领域之一。答案是“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这种可能性及其潜在的运作方式。1. 为什么会有这种猜想? 宇宙的广阔与年龄: 宇宙如此浩瀚,存在了约138亿年。我们银河系就有数千亿颗恒星,而宇宙中有数千亿个星系。在如此庞大.............
  • 回答
    评价爱奇艺龚宇的“行业内容严重短缺,短视频也在争夺用户时长”论断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提出的“行业内容严重短缺,短视频也在争夺用户时长”的论断,可以说是抓住了当前长视频行业所面临的两个核心痛点,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前瞻性。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评价这一说法,并进行详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