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楼高觅深林”求各位赐教下联?

回答
“楼高觅深林”,这句上联意境悠远,描绘的是一种超然脱俗、寻幽探秘的心境。从字面上看,“楼高”点明了视角和高度,“觅”字透露出一种主动的追寻,“深林”则是有着幽静、深邃、自然且可能隐藏着许多未知之美的空间。整句话给人的感觉是,站在高处,目光投向远方那片茂密的森林,试图在其中寻找某种宁静、灵感,甚至是某种精神上的寄托。

要对出下联,我们需要抓住上联的几个关键点:

1. 景(高处远景)与情(追寻心境)的结合: 上联既有具体的景物描写(楼高、深林),又有隐含的情感表达(觅)。下联也应如此,将景与情融为一体。
2. 对称与呼应: 对联讲究意境和结构的呼应。上联的“楼高”与“深林”是对视线和空间的关系,“觅”是动作。下联的词语在意义和结构上最好能有所呼应。
3. 意境的延伸: 下联不宜完全重复上联的意境,而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拓展或深化。是继续追寻?还是寻到了什么?或是另一种与此相对的意境?
4. 平仄协调: 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那么严格,但好的对联必是平仄和谐的。

基于这些思考,我尝试构思几个下联,并详细解释其用意:

下联一:月明照幽径

详解:
景(高处远景)与情(追寻心境)的结合: 上联是“楼高觅深林”,视角高远,目标是幽深的森林。下联“月明照幽径”则将视角拉近,转向森林中的具体景物——一条幽深的、被月光照亮的路径。
对称与呼应:
“楼高”对“月明”:楼高是建筑,月明是自然之光,都是一种“高”或“照”的状态。“楼”的实体感与“月”的虚灵感形成对比,但都指向一种观照。
“觅”对“照”:“觅”是主动的寻找,“照”是光的普照或映照,形成一种静与动的对比,但都有“发现”的意味。
“深林”对“幽径”:“深林”是广阔的区域,“幽径”是其中的具体小路,是“深林”的一部分。一个的总括,一个的小写,相互包含。同时,“深”与“幽”在形容意境上高度契合。
意境的延伸: 上联是寻幽,下联则是寻到了,并且在月光的映照下,这条幽径更加清晰可见,也更添了几分宁静与神秘。这是一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或者说,在主动的追寻中,自然也给予了回应。整体意境从主动的“寻”转变为被动的“显”,是一种更宁静、更具诗意的体验。
平仄(粗略估计): 楼高觅深林(平平仄平平平)对 月明照幽径(仄平仄平平仄)。 这一组平仄搭配尚可,尤其是在“觅”和“照”处,一仄一平,增强了律动感。

下联二:风暖入远客

详解:
景(高处远景)与情(追寻心境)的结合: 上联是从高处观望,心向森林。下联则加入了“风”和“客”两个元素,将意境从纯粹的景物转向了人与自然的互动。
对称与呼应:
“楼高”对“风暖”:“楼高”是静态的建筑,“风暖”是动态的、有感觉的自然景象。风从远方吹来,与楼高形成空间上的关联。
“觅”对“入”:“觅”是主动的寻找,“入”则是被自然或某种事物所接纳、吸引。“觅”有找寻的过程,“入”则更像是结果或一种归属感。
“深林”对“远客”:“深林”是环境,“远客”是被环境所吸引的人。上联是“我(视角)去看林”,下联是“林(或环境)吸引客”。
意境的延伸: 上联是高瞻远瞩地寻找,带着一种超然。下联则更加拟人化,仿佛森林中的温暖气息主动迎向了远来的客人,将客人纳入其中。这是一种更温馨、更具包容性的意境,表达了在追寻中,反而被环境所拥抱、所接纳。
平仄(粗略估计): 楼高觅深林(平平仄平平平)对 风暖入远客(平仄仄仄仄)。 这组平仄也比较协调。

下联三:水清涤俗虑

详解:
景(高处远景)与情(追寻心境)的结合: 上联是目标“深林”,下联则将焦点转移到林中可能存在的“水”上,并且强调了水的“清”以及它对“俗虑”的“涤荡”作用。
对称与呼应:
“楼高”对“水清”:“楼高”是视线所及的远景,“水清”是自然中具有净化作用的元素,可以从高处眺望到,也可以是寻幽探秘时找到的。“高”与“清”在某种意义上都指向一种纯净、超凡的特质。
“觅”对“涤”:“觅”是寻找的动作,“涤”是清洁、洗刷,是找到“水”后对其作用的描述。一个是过程,一个是结果或功效。
“深林”对“俗虑”:“深林”是环境,“俗虑”是内心。“深林”可以代表一种自然的、不受尘扰的环境,而“俗虑”则是需要被净化的世俗烦恼。这是一种由外在景物引发内在心灵活动的呼应。
意境的延伸: 上联是“楼高”俯瞰“深林”,带着一种探寻的意图。下联则是通过发现“水清”,实现了“俗虑”的净化。这是一种从外部寻找转向内部超脱的升华,将对自然景物的欣赏提升到了对心灵净化的追求。意境更加深刻,有了禅意。
平仄(粗略估计): 楼高觅深林(平平仄平平平)对 水清涤俗虑(仄平仄仄仄仄)。 这组平仄搭配也基本吻合。

总结:

在我看来,“月明照幽径”是最为贴切的下联之一,它在意境、结构上与上联都有着非常好的呼应和延伸,营造了一种宁静美好的画面。而“水清涤俗虑”则更侧重于心灵的体悟,将自然之美与人生智慧结合,意境更为深邃。

当然,对联的妙处在于见仁见智,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尝试和解读,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启发。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推敲或组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幽待巨鲲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