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有必要给历史分期吗?

回答
给历史分期,这事儿咱们是不是必须得干?要我说啊,这就像是给一本厚厚的书加个目录,或者给一片广袤的土地划个区域。要不要分,真得看咱们怎么用它。

为什么会想着分呢?

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历史太庞杂了,太长了,太多的事情挤在一起,咱们人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也理不清。想想看,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到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间跨越了几千年,多少朝代更迭,多少思想碰撞,多少文明兴衰。如果一股脑儿全摆在面前,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分期,就是咱们给历史戴上的一副“眼镜”。通过这副眼镜,我们可以:

抓住主要矛盾和发展脉络: 每个时期都有它的“看家本领”,或者说它最突出的特点。比如,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都忙着诸侯争霸,思想上也百家争鸣,这是它的特色。到了秦汉,统一帝国建立,制度建设提上日程,又是另一番景象。分期就像是帮我们提炼出不同阶段的“精髓”,让我们知道在这个时间段里,大家最关注、最忙活的是啥。这样,我们就不会被无数的细节淹没,能看到一条线索,知道历史是怎么一步步走到现在的。

方便理解和研究: 就像咱们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入手,比如先了解一下唐朝,然后再看看宋朝,这样是不是比上来就讲“从盘古开天辟地到今天”要容易理解得多?分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入口”和“框架”,让学者们可以专注于某个时期,深入挖掘,找到规律。我们普通人也能根据这些分期,更轻松地接触和了解历史。

沟通和交流的语言: 当我们说起“封建社会”、“工业革命”、“冷战时期”,这些词语一出来,大家心里大概都有个谱。分期就是一种大家都认可的“术语”,是咱们用来谈论和理解历史的通用语言。没有这些标签,大家可能还得费半天劲解释清楚我们在说哪个阶段的事情。

认识“变”与“不变”: 历史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变化。分期最能直观地展现出这种变化。我们会发现,某个时期盛行的制度,到了下一个时期就可能被淘汰;某个时代流行的思想,也可能被新的观念所取代。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特点,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历史的动态性,以及某些社会现象的持续性或周期性。

但是,分期有没有“坑”呢?

当然有,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嘛。分期也存在一些问题,咱们得心里有数:

人为划界,模糊过渡: 历史的发展往往是渐进式的,很多变化不是一下子发生的,而是慢慢渗透、慢慢演变。我们人为地划出一个界限,比如“某年某月某日,这一时期结束,下一时期开始”,这很容易把一个连贯的、充满细微变化的进程,变成一段段独立的“盒饭”。这就像是拍照片,只能定格一个瞬间,但那个瞬间之前和之后,故事还在继续,而且可能很精彩。

可能导致僵化和片面: 一旦某个分期被广泛接受,大家可能会习惯性地用这个框架去套历史事件,甚至会忽略掉那些不符合这个框架的细节或者另类发展。这就可能造成对历史的理解过于刻板,甚至出现“为了分期而分期”的尴尬局面。比如,我们常常说“中国封建社会”持续了多久,但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社会结构、经济模式、文化思想都有无数的微小变化和内部差异,简单一句话就概括了,未免有些粗暴。

不同标准,结果迥异: 到底怎么分期?是根据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思潮?还是科技水平?不同的划分标准,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历史分期。比如,有学者认为中国明清时期是“早期近代化”的开端,但也有人认为那仍然是封建社会的范畴。这就像是给不同类型的书分类,小说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作者分,结果自然不一样。所以,我们看到的分期,往往是某个学者或者某个学派的观点,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西方中心论”的阴影: 在某些历史分期的理论框架中,很容易不自觉地被西方历史发展模式所影响,比如“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这样的线性发展模式。把这种模式套到其他文明上,可能就会显得生搬硬套,甚至忽视了其他文明独特的演进路径。

所以,咱们到底要不要分?

我认为,我们有必要给历史分期,但必须以一种灵活、辩证的态度来看待它。

它不是要我们把历史塞进一个个僵化的盒子里,而是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和理解历史的辅助手段。就像我们看电影,可以用“上半部”、“下半部”、“高潮部分”来理解情节,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电影是割裂开的。

关键在于:

认识到分期的“人为性”: 我们清楚,这些界限是人划出来的,是为了方便我们理解,不是历史本身自带的刻痕。
关注分期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历史是连续的,我们要努力去发现不同时期之间的联系,理解事物是如何从一个阶段发展到下一个阶段的,而不是仅仅把它们看作是独立的片段。
保持批判性思维: 对于任何一种历史分期,都要审慎地看待,问问它背后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忽略了什么重要的东西,有没有可能存在偏见。
根据研究对象调整分期: 不同的研究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分期方式。研究秦朝的历史,就没必要非得套用“工业革命”这样的概念。

总而言之,历史分期就像是地图上的国界线。有了它,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哪里,去往哪里,才能方便地规划路线。但如果地图画得太死板,或者地图本身就有问题,那我们就得小心,别被它给骗了。分期是帮助我们认识历史,而不是被历史所束缚。咱们得用好它,让它成为咱们了解浩瀚历史的翅膀,而不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巧合的是雅克·勒高夫生前的最后一部著述的标题(Faut-il vraiment découper l'historie en tranches)恰好和本问题的题目一致。

在西方的古典传统和希伯来传统里我们都能发现发掘出历史分期的传统。但是迟至文艺复兴时期发明中世纪的概念时我们都很难说历史分期的概念深入到普罗大众的心态中。不要说对历史进行分期了,就连明确地地意识到过去与现在的不同的“历史意识”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也是很晚近的事情。勒高夫认为,在法国历史分期的意识深入人心与近代义务教育普及历史教育密切相关。出于教授便利的目的历史分期的做法流行开来。

我们知道在高中担任历史教师是法国历史学家的传统艺能。马克·布洛赫曾言及他在中学批卷子的时候曾批过一份卷子,这位考生在卷子里声称1789年是18世纪的终结年。布洛赫氏借此批判法国历史教育里过度倾向于给历史分期贴标签,以至于标签的意义在学生的意识中反而压倒了原本的历史分期。但是历史学家的抗议并没有什么用,现代法国历史教育中的分期和马克·布洛赫时代相差无几。

马克·布洛赫对历史分期的批判可以说是很大程度上戳中了历史分期法的软肋:历史分期法很容易推导出某个历史阶段的一般性结论,然后把这个一般结论作为刻板印象推而广之到整个时代。但问题在于如果抛开了历史分期法,我们又该用什么方式进行叙事,特别是在历史教育中叙事呢?

人类对于过去的记忆总是模糊又暧昧,充斥着各种不确定性和奇怪的记忆线索。平时根本回忆不起来的童年隐藏在脑海深处,却可能因为一块蘸了茶水的玛德莱娜小蛋糕而唤醒它的每个细节。人的记忆如是,历史叙事亦如是。历史是所有人类活动的合集,历史的线索千头万绪。但是我们每个人知识总有限界,不可能每时每刻都将其全部调动出来。如果不从历史中扯出一条贯穿不同时代的线索,那么面对一团乱麻般的过去,我们将在处理有关过去的问题时无处下手。所以我们需要给历史分期,分成阶段,为它们贴上标签。

为历史分期不一定是个好法子但是也许确实是个有用的法子。它的毛病很多但是我觉得现在还不能取代。我们中的大多数对历史的认知就搭建在它的基础上,如果连这种最基础的认知工具都没了,那么我们还指望什么来建立新的认知方式呢?各种历史分期法也许确实有毛病,但是关键在于我们怎么样扬长避短,在深入学习中规避掉这些问题。毕竟不能因为第五个喂饱了自己,就说前四个饼没有用,对吧。

user avatar

历史分期学是令人舒适的。对于历史学而言,其地位堪比博物学之于生物学。它将历史之中的明显失范之处加以规范、包装和校准,从而创造出某种人造的秩序。这种叙事方法具有明显的民主化的特征:任何学习过某种历史分期学的普通人,都能将某个事件快速置入一个他所熟悉的背景之下。

历史分期学同样是浪漫的。通过线性分割与排除,它想象出了一种对于我们而言完全是“他者”的文化。这就让古老的文化更为神秘(希腊罗马)、被批判(封建社会)或是被美化(前三十年/昭和时代),同时也让我们身处的沉闷无聊的常态化的生活被赋予了某种独一无二的特性:或者用于自我谄媚和自我祝贺,或者像二战以后的人文学科一样,用于自我责备和自我惩罚。

所以说,历史分期是存在客观需要的。

对于历史学者而言,历史分期学是学者关注的某种特定断裂性的副产物:“XXXX年代发生了一场XX领域的革命……”这种断裂性产生了一种历史的分期:如同常见的王朝式分期意味着“政权变革至关重要”的经典历史学范式;“五段论”意味着历史上生产力-生产方式关系的几场标志性断裂;福柯会认为,对性与性别的控制是一项18世纪的历史发明;阅读史的学者会将历史分期的时间点定位于《荷马史诗》的诞生时刻,或是1800年前后的一场“阅读革命”;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一种新的历史分期方式,就意味着一种新的历史叙事话语转向舞台的中心。它克服了之前阶段论的陈词滥调中明显的局限性。如果想要打破固定思维,需要的不是彻底拒绝分期,而是更多样化的分期标准——这也正是今日“多元化”“碎片化”的历史学所试图做到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给历史分期,这事儿咱们是不是必须得干?要我说啊,这就像是给一本厚厚的书加个目录,或者给一片广袤的土地划个区域。要不要分,真得看咱们怎么用它。为什么会想着分呢?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历史太庞杂了,太长了,太多的事情挤在一起,咱们人脑子不好使,记不住,也理不清。想想看,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到如今信息爆炸的社会.............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游戏与历史之间一个相当核心也颇具争议的议题。我的看法是:即使游戏中的历史是假的、是错误的,我们依然有非常充分的理由去玩它,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错误的或改编过的历史可能比“真实”的历史更能激发我们玩游戏的兴趣。当然,这里的“假”和“错”需要我们去审视。如果游戏是恶意歪曲历史以达到某些不当目.............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画室老师提供的范画以及是否需要更换画室的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帮助您更全面地评估当前的情况: 一、范画质量的判断标准1. 技术层面 构图是否合理:画面是否有主次分明的层次,是否符合艺术构图原则(如黄金分割、对称、留白等)。 色彩协调性:色彩搭配是否自然,是.............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吧,咱们掰扯掰扯。去专业机构做职业规划,到底有没有那个必要?职业规划师呢,他们说的话真的管用吗?还有啊,万一给你做规划的那哥们儿,他自己之前的“饭碗”跟你想干的压根儿不是一回事儿,这事儿怎么说?他怎么给你规划,他的话我们能听进去吗?职业规划,到底是个啥?咱们先得明白,职业规划不是那种“一夜暴富.............
  • 回答
    高考结束,人生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这时候亲戚朋友送礼物,尤其是长辈赠送的“压岁钱”或者“鼓励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哥,高考成绩挺不错的,他家里条件一直都挺好,估计是觉得我这次考试也挺辛苦,就主动提出要送我一部手机作为奖励。听他这么说,我心里挺感动的。毕竟,手机现在是我们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关于自然、伦理以及人类介入的深层思考。要不要“驯化”食肉动物吃素,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问问:为什么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我猜想,这背后可能有一些驱动力。也许是出于对动物福利的担忧——食肉动物在野外捕猎,过程可能充满.............
  • 回答
    在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里,有很多训练和知识是很有价值的,但要说“有必要补充”的,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几个非常实际,又关系到孩子未来成长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角度来聊聊。我一直觉得,教育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一种思维方式的塑造。首先,情绪管理和心理韧性方面的训练,这在我看来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的孩.............
  • 回答
    英语这门语言,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到底有没有必要学?这个问题,我觉得,与其说是“有没有必要”,不如说是“到底有多大价值”,以及“为什么我们如此看重它”。毕竟,在这个时代,语言从来就不只是简单的交流工具,它承载着文化、信息、机会,还有思维方式。咱们先从最直接的、最功利的方面来说。1. 信息获取的“钥匙.............
  • 回答
    这是一个直击灵魂的追问,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探究。即使神真的存在,我们为什么要去崇拜?这个问题背后,其实隐藏着我们对“存在”本身、对“意义”的渴求,以及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首先,让我们抛开“崇拜”这个词背后可能带有的强制性、等级性色彩,转而思考我们为什么会“亲近”或者“尊奉”某种力量。如果神真的存.............
  • 回答
    .......
  • 回答
    看到你发出的这个问题,我能感受到你内心的纠结和痛苦。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你自己最清楚。 “坚持”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责任和期待。但当“坚持”变成一种消耗,一种让你越来越不快乐、甚至怀疑自我的状态时,我们确实需要停下来,好好审视一下。我们一层一层地剥开这个问题,试着把它看得更.............
  • 回答
    .......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心碎的境遇,我能想象你此刻内心的煎熬和混乱。当你发现你深爱的女友竟然和相亲对象走在了一起,那种感觉就像是天空瞬间塌陷,让你不知所措。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否还有必要坚持下去?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我们需要好好捋一捋这其中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冷静下来,正视.............
  • 回答
    恭喜你啊,31岁就能拿到事业编副高级职称,这本身就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前途一片光明!现在领导又给你抛出了一个橄榄枝——去办公室当主任,这可是个挺大的机会,也意味着责任和挑战的增加。至于你有没有必要去,这事儿得分几个层面好好掰扯掰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得看你自己的想法和职业规划。首先,咱们得明白,办公室.............
  • 回答
    土耳其将槟榔认定为毒品,这一消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一些关注,尤其是对于我们国家而言,探讨是否需要跟进土耳其的做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分析。一、 土耳其将槟榔定为毒品背后的考量首先,我们要理解土耳其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尽管槟榔在一些亚洲国家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但其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容忽视。主要原.............
  • 回答
    孩子拉丁舞考到十一级,现在她明确表示不喜欢了,而且开始抗拒去上课,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情况。作为家长,你现在面临一个选择:是继续“逼”她把十二级考完,还是尊重她的意愿,让她暂停或者放弃?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逼”这个词的分量。“逼”往往带着强制、不情愿的意味。如果一个孩子对某件事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
  • 回答
    您好!面对这种情况,确实很有必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您的权益。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您理清思路并采取有效的行动:核心原则:明确产权和债务归属,避免婚后纠纷。首先,您需要理解,在婚前男朋友购买的房子,其产权目前是属于他个人的。婚后即使是共同生活,如果没有额外的法律安排,房产的法律所有权仍然是他.............
  • 回答
    在中国是否需要建成类似日本电车的城际铁路,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中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程、交通需求以及技术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量。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日本电车式城际铁路”的特点:日本的城际铁路,特别是东京都市圈、大阪都市圈等.............
  • 回答
    孩子在语言方面展现出特别的天赋,这无疑是家长们一份珍贵的礼物。当考虑到是否要送孩子去国际幼儿园时,这确实是个值得仔细权衡的问题,尤其是在孩子语言能力突出的前提下。从我个人的观察和一些经验来看,如果您的孩子确实在语言学习上表现出过人的兴趣和能力,那么国际幼儿园或许能提供一个更具挑战性和更广阔的平台,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