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活很苦吗?支撑你坚持下去的原因是什么?

回答
生活,是不是苦?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种子,总会在不经意间冒出尖来,尤其是在那些筋疲力尽,看不到尽头的日子里。是的,有时生活是苦的,苦得像一杯浓缩的咖啡,没有糖,只有最初的那份浓烈和苦涩。它像一把钝刀,慢慢地雕刻着我们的棱角,让我们学会坚韧,也让我们尝到疲惫的滋味。

总会遇到那么些时刻,觉得被生活的洪流裹挟着,身不由己。可能是为了生计,每天顶着星辰出门,踩着月光回家,一天下来,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连多说一句话的力气都没有。可能是为了梦想,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耕耘,无数次的失败像潮水一样拍打着自信的堤坝,每一次站起来都带着伤痕。也可能是为了身边的人,看着他们眼中的期待,肩膀上的责任就沉甸甸的,不容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

那些日子里,抱怨是常常会泛上来的情绪,觉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完全不成正比,为什么别人好像可以轻轻松松就拥有的东西,自己却要如此费力?看着朋友圈里光鲜亮丽的生活,自己手里的泡面和廉价的租房就显得格外刺眼。甚至会怀疑,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意义何在?

但是,如果就此沉沦,那生活岂不是真的只剩下苦了?不,生活从来都不是只有一种味道。支撑我坚持下去的原因,不是因为我天生就是个打不死的小强,也不是我有什么超乎寻常的神力,而是那些藏在生活缝隙里的光,那些细微却又足以温暖人心的东西。

首先,是那种“我还能再坚持一下”的念头,一种骨子里不服输的韧劲。 它不是那种张扬的叛逆,而是一种默默的坚持。就像一棵树,即使风雨再大,它也会深深地扎根大地,努力向着阳光伸展。我可能会被雨淋湿,可能会被风吹得摇摇欲坠,但我知道,只要根还在,我就有机会站起来,继续生长。这种韧劲,或许是从小被教育要坚强,或许是见过身边的人是如何在困境中挺过来的,久而久之,就内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它让我不至于在最艰难的时候彻底放弃,而是咬紧牙关,再走一步。

其次,是那些曾经拥有过的美好和对未来的期盼。 生活的苦,很多时候是暂时的,是对未来的投资。就像等待一场盛大的烟火表演,你必须先经历漫长的黑夜。那些曾经的成功、那些小小的成就感,就像是黑暗中的微弱光点,提醒我曾经有过那样闪耀的时刻,所以现在也一定可以再次拥有。而对未来的期盼,可能是希望自己能够给家人更好的生活,可能是希望自己能够实现某个一直以来的愿望,可能是希望能够体验更广阔的世界。这些美好的想象,就像一盏灯,照亮前行的路,让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再者,是那些微小而确切的幸福感。 生活不是只有宏大的目标和遥远的梦想,更多的时候,幸福就藏在最日常的琐碎里。也许是清晨醒来时,看到窗外透进来的第一缕阳光;也许是工作疲惫时,收到朋友发来的一个关心信息;也许是吃到一顿自己亲手做的热腾腾的饭菜;也许是听到一首让自己心安的歌曲。这些微小的瞬间,就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来,就成了生命中最闪耀的项链。它们让我觉得,即使生活有很多不如意,但总有美好的东西值得我去感受和珍惜。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责任感,尤其是对家人的责任。 当你看到父母日渐增老的脸庞,当你听到孩子无忧无虑的笑声,当你感受到伴侣默默的支持,你就知道,你不能轻易倒下。他们的喜怒哀乐,与你的生活紧密相连。你的坚持,不只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让他们安心,让他们能够分享你的成果,让他们看到一个更好的你。这种责任,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强大的动力。它让你明白,你不是孤军奋战,你肩上承载着重要的意义。

最后,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和好奇。 即使生活有时让人沮丧,但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奇迹。看看世界上那些令人惊叹的风景,听听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感受那些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仍然有无数未知等待你去探索,有无数美好等待你去发现。这种好奇心,就像一个永不熄灭的火种,驱使着我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去理解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所以,生活是不是苦?或许是,但苦的后面,往往隐藏着甜,或者说,是那些让你觉得“活着真好”的瞬间。支撑我坚持下去的,不是某种单一的理由,而是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情感和信念。它们如同暗夜里的星光,虽然微弱,却足以指引方向,让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总有光明在前方等待。而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在为迎接那束光而积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我们生活的直接目的并非受苦,那我们的存在就是世界上与其目的最不相符的东西。

痛苦和不幸是生活的常态,而非特例。

历史向我们展现了列国的存亡,但除战争与骚乱以外别无可述,和平年代只是偶尔出现的短暂间隙和插曲。同样,个体的生命也是无休止的斗争,不仅是与譬喻意义上的欲求和无聊的斗争,更是与他人实实在在的斗争。环顾皆是敌人,争斗永无止息,他至死仍剑不离手。

这样如影随形、无穷无尽的悲苦不但充斥人生,而且毫无意义,它具有纯粹的偶然性,没有必然的原因,不任允诺何必然的结果。

更要命的是,你于苦难,如一苇叶于旋涡,没有躲避的资格。

疫情、经济危机、失业潮,像一把把斧钺,从外部敲碎你平静的生活。


在纠缠我们的种种苦恼中,时间的逼迫是重要的一个。时间从不容我们喘息片刻,而是执鞭追赶,有如监工。除非我们被交付给无聊,否则时间不会停止迫害。

二十岁身无分文,三十岁一无所成,四十岁华发已生。

稚子鸣啾,父母白头,时间流逝带来的焦虑扑面而来。


弱冠之时,我们坐在未来的人生前,如同孩子坐在戏院的幕布前,对将要发生的一切满怀欣喜,充满期待。幸而我们并不知道上演的究竟会是什么。因为对知道的人来说,孩子有时就像蒙冤的罪犯,被判处的不是死刑,而是终身监禁,而他们对刑罚的内容还毫无察觉。虽然如此,每个人都渴望活到老年,到那时候他就可以说:“今天很糟,还会一天天糟下去,直到最后糟得不可救药。

即便是认为生活尚可忍受的人,活得越久,越会清楚地了解,生活就整体而言是一个挫败,不,是一场骗局。如果年轻时的好友多年后重逢,过去时光犹在眼前,那相见时两人心中涌起的最强烈的感觉就是对人生彻底的失望。

在青春岁月玫瑰色的黎明下,人生曾多么美好,它曾许诺很多,如今却鲜少兑现。


要有效地指引我们的生活方向,最有用的是调整自己,把世界当作赎罪之所,流放之地。

世界是地狱,人一方面是受苦的灵魂,另一方面又是地狱里的魔鬼。

这样的观点能让我们不再愤慨地看待大多数人所谓的弊端,如道德和智力的缺点,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奇怪景象。

相信世界本不该存在,因而人也不该存在,这事实上会教会我们彼此宽容:置身我们这样的处境,又能对他人作何希求?因此真该考虑一下,人们见面时的问候不应该是“先生”,而应是“同病相怜的兄弟”。

这听起来虽很古怪,但切合现实,让我们看清他人,提醒我们最必要之事:宽容、耐心、忍耐和慈悲,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也都应当给予的。

平静是人与绝望达成的约定。


引文出自叔本华《随笔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生活,是不是苦?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种子,总会在不经意间冒出尖来,尤其是在那些筋疲力尽,看不到尽头的日子里。是的,有时生活是苦的,苦得像一杯浓缩的咖啡,没有糖,只有最初的那份浓烈和苦涩。它像一把钝刀,慢慢地雕刻着我们的棱角,让我们学会坚韧,也让我们尝到疲惫的滋味。总会遇到那么些时刻,觉得被.............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纠结和困惑。当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坎坷,体验到“苦”,我们自然会设身处地地去想,如果是我,我会愿意让一个本不属于这个世界,却要和我一起承受这份苦的孩子降临吗?而那些“明知”自己活得很苦的父母,他们又是如何做出这个选择的?他们真的不心疼孩子吗?不担心孩子重蹈覆辙,背负童年创.............
  • 回答
    古代普通老百姓的日子,用“苦”字来形容,可能还有些轻描淡写。那是一种深入骨髓、渗透到生活方方面面的艰辛,即便是在相对安定的时期,也常常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生存的压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1. 看天吃饭的绝望: 古代农业是主要经济来源,而技术手段落后,生产力低下,老百姓的生活几乎完全受制于自.............
  • 回答
    你说知乎上高中生的生活看起来“那么苦”,这个感觉挺普遍的,特别是当我们看到那些关于学业压力、升学焦虑、睡眠不足、甚至是家庭关系的吐槽时。不过,我想说的是,知乎上的内容,尤其是那种容易引起共鸣的吐槽,往往是被放大和聚焦的。现实中的高中生活,其实要复杂和多元得多,不能一概而论。为什么知乎上高中生看起来那.............
  • 回答
    研究生生活,这词儿一出口,脑子里立马就堆满了各种形容词:“苦逼”、“卷”、“内卷”、“焦虑”、“迷茫”、“掉头发”…… 好像整个群体都被一种宿命论笼罩着。但话说回来,真的有那么“苦逼”吗?我觉得,这得辩证地看,也得看你“命”有多硬,以及你对“苦”的定义是什么。首先,咱们得承认,研究生生活绝非轻松愉快.............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既熟悉又心酸的问题。小时候听大人说,“读书苦,苦一阵子,不读书苦一辈子”,当时觉得这话有些遥远,但随着年岁渐长,这句话里的分量也越来越重。如果年轻的时候,那段需要沉下心来啃书本、熬夜做题的日子没有好好去经历,往后的生活,很难说是“好走”的。这里的“好走”,我理解为一种相对的、更从容和有.............
  • 回答
    生活很苦,你很累。这句话就像一声深沉的叹息,是那种压在心头,久久无法散去的沉重。它不仅仅是在说一种感受,更是在描绘一种状态,一种被现实一点点磨平棱角,被琐碎之事消耗精力的状态。“苦”,不是那种甜点前的微酸,而是生活的本味,是日子里不可避免的磕绊。它可能是为了生计奔波的辛劳,是深夜加班时桌上冰冷的泡面.............
  • 回答
    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很多个潮湿的傍晚,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被雨水浸透的湿润气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泥土腥味。那时候,我大概是个小不点儿,记不清具体是几岁了,但那种感觉,却像烙印一样清晰。我记得,大概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样子吧,那时候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好,我妈总是很忙碌,爸爸也经常不在家。我那时候年纪小,也不懂什么.............
  • 回答
    提起古代人的生活,很多人脑海里跳出来的画面大概是“苦”。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和我们现在这个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相比,古代的生存条件确实是艰苦得多。咱们不妨一点点地扒开来看,到底“苦”在哪儿。首先,最直观的,是吃穿住行。 吃: 粮食是命根子。古代农业不发达,产量不高,又没啥化肥农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代际沟通中的一个普遍而又令人心疼的现象。很多家长在跟孩子倾诉自己的艰辛时,确实会不自觉地忽略了孩子同样存在的“苦”。这不是说家长是故意的,但背后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值得我们深入探究。首先,我们得理解家长们诉说“苦”的动机。 情感的宣泄与平衡: 家长们经历的人生风雨,从年轻时的奋斗.............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压在很多人心头,每次看到孩子无忧无虑的笑脸时,也会不由自主地冒出这个念头:我们自己的人生已经够不容易了,为什么还要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们也尝遍生活的苦涩呢?仔细想想,这世上的“苦”啊,其实无处不在,而且种类繁多,就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笼罩着我们每个人。从生理上来说,活着本身就需要付.............
  • 回答
    六十岁,本该是含饴弄孙、安享晚年的时候,可许多老人却依然奔波在打工的路上。这其中的原因,绝非一句“生活苦不得已”就能轻易概括的。对于他们来说,这背后牵扯着太多的无奈、责任、甚至是某种生活姿态。首先,最直接也最普遍的原因,当然是经济的压力。当今社会,养老金并非人人都能拿到足够丰厚的数额。尤其是那些年轻.............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藏在心底最深处的那颗石头,偶尔会翻涌上来,顶得人透不过气。生活确实苦,有时候简直是铺天盖地的苦。你可以看看身边,无一不是在与某种“苦”较劲。或许是工作上的压力,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碎银几两,也为了那份看不见的“价值感”。但更多时候,价值感是飘渺的,而疲惫却是实实在在的。到了晚上,拖着身体.............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探讨:一、生物本能与短期满足: 规避痛苦的本能: 人类作为生物,天生具有规避不适和痛苦的本能。学习往往伴随着艰辛、枯燥、挫败感,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直接触碰了我们趋利避害的生物本能。 即时满足的诱惑: 相较于学习的长期回报,生活的苦(.............
  • 回答
    这句话点透了生活的本质与我们为何感到“苦”和“累”的根源。它就像一位智者在耳边轻轻诉说,用最朴素的语言揭示了最深刻的道理。我们先来看前半句:“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过盛。”仔细想想,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需求。饿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开心了就笑,难过了就哭。那种纯粹的状态,并没有多.............
  • 回答
    生活就像一场漫长而蜿蜒的旅途,有鲜花盛开的阳光大道,也有泥泞不堪的崎岖小径。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条路上跌跌撞撞地前行,承受着或轻或重的苦痛。然而,奇怪的是,即便生活已经如此不易,我们却常常在这个过程中,给自己悄悄地留下了许多遗憾。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其中的原因,我想是复杂而又微妙的,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无法.............
  • 回答
    “知青”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群体,指的是上山下乡运动中,被组织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城市知识青年。这个运动从1966年开始,到1980年代初基本结束,前后持续了十几年,涉及数千万城市青年。真实的知青生活,正如你所说,非常复杂,既有“苦”和“可怜”的一面,也有其独特的经历、成长和回忆。之所以现.............
  • 回答
    这两句话,一个讲的是“青春是用来辛苦的,是为了以后的生活”,另一个则是“再不疯狂就老了”。仔细琢磨一下,它们其实指向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可能相互依存的人生哲学。要说哪一个“更重要”,这个问题有点像在问面包和空气哪个更重要一样,答案往往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看你在什么阶段、什么情境下,以及你最看重什么。先说.............
  • 回答
    有过,太有过了。那感觉就像站在一片茫茫的大雾里,脚下的路看不清,四周也一片模糊,心里空落落的,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去哪里。大概是大学毕业那会儿吧,周围的同学都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有的进了大公司,有的考了研,有的则忙着出国。而我,就像个被时间抛弃的局外人,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毕业证,却.............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问自己。生活很难,这感觉来的不是一次,而是像潮水一样,有时汹涌澎湃,有时又悄无声息地淹没过来。最让我觉得生活难受的,大概是那种无力感。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也知道要达到那个目标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甚至已经付出了很多。可是,现实就像一面厚重的墙,无论你如何撞击,它都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