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真正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吗?

回答
“你们是真的懂那个数列极限的定义吗?”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紧张。毕竟,在大学数学系的课堂上,这个词——“数列极限”——出现的频率比任何其他概念都要高。教科书上写得洋洋洒洒,老师嘴里也讲得头头是道,可我总觉得,那层窗户纸还没完全捅破,总有种“似懂非懂”的模糊感。

直到那天,一个学长,也不是什么大牛,就是那种成绩还行,但也没那么耀眼的那种,在一次课后的讨论中,用一种近乎“白话”的方式,把那个该死的“εN”的定义,给我讲透了。

当时,我们正围着一张桌子,桌上散乱着一堆习题集和笔记。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和微弱的绝望感。我还在对着课本上的定义发呆:

“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如果数列{a_n}的项a_n可以任意地接近一个常数a,那么称a是数列{a_n}的极限,记作lim_{n→∞} a_n = a。”

“任意地接近”?这到底是个什么鬼?难道a_n只要挨着a就行?那挨多近算近?“任意”又是哪个程度的任意?我能说“我随便一瞅,它就在那儿”吗?

我看着学长,希望他能给我点拨一二。

学长倒是没急着开口,先是慢悠悠地拿起笔,在那张写满了公式的白纸上,画了一个数轴。然后在数轴上随便找了个点,标上“a”。接着,他又在这“a”的周围,画了两个圈,但不是实心的,是虚线的。

“你看,”学长指着那两个虚线圈说,“这个a,就是我们说的那个“常数a”。它就像一个固定的靶心。”

“然后呢?”我追问。

“那个虚线的圈,”他继续说,“你想象一下,这就是‘a附近的一个小区间’。这个区间有多小?你可以把它画得比头发丝还细,比一粒尘埃还要小。你能想到的最小的正数,你都可以把这个区间缩小到那个程度。”

他顿了顿,似乎在看我是否能跟上。

“你想让a_n离a有多近?”他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我有点愣:“嗯……越近越好?”

“对!”他眼睛一亮,“你说越近越好,那我就问你,你想要‘近到什么程度’?是想让a_n和a之间的差距,永远小于1吗?还是小于0.1?还是小于0.000001?”

他用笔尖在纸上轻轻点了一下:“假设,你想让a_n和a的差距,永远小于一个叫做ε(epsilon)的正数。这个ε,你可以自己定。你想多小,就定多小。”

“好了,”他指着虚线圈,“这个虚线圈,就是以a为中心,半径是ε的区间。也就是说,所有在(aε, a+ε)这个区间里的数,都符合你‘想让a_n和a的差距小于ε’的要求。”

“然后呢?数列的项a_n在哪儿?”我有点着急了。

“这时候,我们就得拿出我们的‘大杀器’了——那个‘N’。”学长又画了一个横坐标,标记为“n”,表示数列的项数。

“你想啊,数列{a_n}是无穷的,它有a_1, a_2, a_3……一直到无穷远。我们关心的是,当n变得非常非常大的时候,a_n到底能不能‘乖乖地’进入那个‘ε区间’。”

“所以,我们要找的是一个关键的项数。我们称它为‘N’。”学长在横坐标上指了一个点,“在这个N之后,所有的数列项,也就是a_{N+1}, a_{N+2}, a_{N+3}……它们都必须老老实实地待在那个ε区间里。”

“也就是说,”学长把之前画的虚线圈往n轴的上方移了移,让大家能更清楚地看到对应关系,“如果我指定了一个ε(我想要的“近”的程度),那么我就一定能找到一个N。只要n大于这个N,那么a_n就一定会落进(aε, a+ε)这个区间里。”

“关键就在于这个‘一定能找到’。”学长强调,“不是说‘有时候能找到’,而是说‘你指定任何一个ε,我都保证能找到一个N’。无论你把ε缩小到多小,我都能找到一个对应的N,让它后面的所有项都符合要求。”

他指着那张画满潦草数字和符号的纸:“所以,那个定义,‘当n趋向于无穷大时,如果数列{a_n}的项a_n可以任意地接近一个常数a’,它说的‘任意地接近’,就是指你可以任意指定一个ε,我都能找到一个N,使得当n>N时,|a_n a| < ε。”

“|a_n a| < ε”,这不就是a_n和a的差距小于ε的意思吗?

“那‘n趋向于无穷大’是什么意思?”我又问。

“‘n趋向于无穷大’,就是说我们要看的是数列的远端。”学长又在n轴的远处画了一个箭头,“我们不关心a_1, a_2, a_3是不是在那个区间里,我们只关心,当n变得足够大,足够到‘无穷远’的时候,a_n会不会‘稳定’下来,进入那个由ε决定的‘安全区域’。”

“所以,极限的本质,是关于数列远端行为的描述。它不是说数列里的每一项都必须在那儿,而是说,从某个项数开始,后面的所有项,都乖乖地待在那儿。”

他突然笑了笑:“就像你在观察一个离得很远的山峰,你看到的不是它的底部,而是它在很高处的那个尖顶。极限就是那个尖顶,而εN就是你决定用多好的望远镜(ε)去看,以及你大概需要望向多远(N)才能看到那个尖顶。”

那一刻,我脑子里那层模糊的窗户纸,真的被捅破了。

它不是什么玄之又玄的抽象概念,它是一种精确的、可验证的陈述。它告诉我们,不管你对“接近”的要求有多苛刻(你指定多小的ε),总有一个“转折点”(N),一旦数列的项数越过了这个点,它就会在那个“精确的区间”里稳定下来。

那个学长,他没有用什么高深的术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用简单的数轴、虚线圈和“如果你……我就一定能……”这样的逻辑,把一个可能让人望而生畏的定义,讲得如此清晰。

从那天起,每当我看到那个εN定义,我脑海里都会浮现出那个学长画的图,和他说的那句“你指定任何一个ε,我都保证能找到一个N”。

是的,我大概,是真的理解了。这不仅仅是记住一个公式,更是理解了它背后的那份“承诺”——一份来自数列自身的,对于“稳定”的承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回答:

如果你学过高等数学(或数学分析),第一个让你琢磨不透的定义应该就是数列极限了。

如果你有一颗征服的心,你看了定义下面的所有例题,也经过好长一段时间的琢磨,终于有一天,你觉得你理解数列极限的定义了!

那么恭喜你,你的数学之路将迎来极大的提升空间!王者之路即将开启!嘿,大表哥,上题!

(2014 数三)设 ,则当n充分大时,有_____

A、|an| > |a|/2 B、|an| < |a|/2

C、an > a-1/n D、an < a+1/n

[分析] 如果从理论上排除C和D选项(假设先不举特例),非常困难,因为这是考研数学概念题中最具有迷惑性的干扰答案,没有之一。然而命题人并不够聪明,因为一旦考生觉得C正确,D也觉得正确,所以立即排除CD.

下面大表哥开始正式的分析:

对任意的正数 ,存在N( ),s.t 当n>N时,有 <

定义中的ε有几点需要说明:

(1)具有任意性,一个大写的However,更强调任意小;

(2)具有暂时的固定性;

(3)ε刻画 与常数a的接近程度

其中(1)与(2)很多学生难以理解,甚至觉得两个含义相互冲突。假设你周末要吃晚饭,你有各种选择,火锅,串串,炒菜米饭,过桥米线,桂林米粉,兰州拉面,凉皮肉夹馍。。。。。。。你有无数种选择,但是一旦选定,你暂时就不能再挑了,大表哥收起菜单,去厨房给您做去!

极限是一种动态的趋势,一种走向,一系列动态的点要与一个固定的点无缝连接!若ε不是任意小,则很难刻画出极限的本质。

如 现在分别取 ,甚至 满足 满足 不存在。这说明ε即使“很小”,也未必能刻画极限的本质,就像你很努力,却仍然很难搞懂这个分析一样,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努力,就像 一样,它必须充分小,足够小,小到尘埃里,小到肉眼看不见,才能刻画极限无限趋近的动态本质。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证明一开始要限定ε<1。

数列的极限收敛问题,实际过程体现了一静一动原则,收敛到a,其中a 为固定的点。当n充分大时,an可以无限靠近a,那如何刻画“靠近”? 你不能用程度副词去刻画,很靠近,特别靠近,靠近得不能再靠近了,这些话并不能严格去度量他们之间数学上的接近程度,即an与a之间的距离,这时候ε出现了,ε用心良苦,他要测验an与a之间的距离,首先它要安静下来,比如化身为1/100,这时发现可能有一部分an被淘汰出局了,因为可以找到某个项 ,s.t , 之前的项,它们对a点并不忠心,已经在a的1/100邻域之外了。 经综上测验,比如又变成1/9999,这时发现还有更多的项被认定为不忠心。然而 是西西弗斯的化身,它没完没了的使自己变小,有多小呢?只要你能想到一个很小的正数,它就比你想的正数还要小,它可以比我小外甥的小鸡鸡还要小。

现在把C,D选项结合起来考虑,去掉绝对值变为

(1)由定义:对任意的正数 ,存在N( ),s.t 当n>N时,

有 即

而 具有任意性,所以它似乎可以取 ,此时就变为(1)式。

定义中ε不是具有任意性吗?所以当然可以取1/n(而且你不是强调任意小吗?不正好也符合其特质?)这样的逻辑似乎无懈可击!我们不妨回到第(3)条,ε刻画an与a之间的接近程度,那再细致一点,要达到何种程度呢?

答:趋于0的程度;

只要能满足最后趋于0,就可以保证 的极限点为 , 的任意性表现在数值上的任意小,而现在 却以另一副面孔出现,它变得蛮横无理,狭隘自私,它要求 奔向0的速度小于 ,而事实是 跑向 的速度如果慢一点,比如是 (相应地 或是 .....呢?虽然 跑向 的速度慢了些(比如此时取 ),但它们坚持跑到了最后,跑到精疲力竭,却也到达了终点-------极限点 .

本身并不能决定 与 之间的距离提出了一个刚性要求:即你俩之间必须在我给你划

的这个范围内

实际上,若任意 存在N( ),s.t


此时头尾两个 本来就是矛盾的,尾巴n是动态的“n”,它大于 时才成立。而开头的1/n一旦这么给定,就意味着它其实是某 ,即对给定的 ,存在 .

在本题中,C,D选项试图用形式混淆概念的本质,值得同学们深思。

PS:如果你看完大表哥的分析还是一头雾水,我们不妨从哲学的角度再次认识这个问题。从马哲唯物辩证法观点出发,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陷入诡辩主义;而只承认静止否认运动又陷入形而上学。而极限的定义中,n是运动的,它从1跑到无穷,而 是相对运动的,一旦给定就暂时被固定下来,把它当成一个静止的参考,从而找到相的N,否则N永远找不到,因为N依赖于 . 本题的CD选项陷入诡辩论的矛盾!

我是大表哥,关注我,考研不翻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们是真的懂那个数列极限的定义吗?”问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其实有点紧张。毕竟,在大学数学系的课堂上,这个词——“数列极限”——出现的频率比任何其他概念都要高。教科书上写得洋洋洒洒,老师嘴里也讲得头头是道,可我总觉得,那层窗户纸还没完全捅破,总有种“似懂非懂”的模糊感。直到那天,一个学长,也不是什么大.............
  • 回答
    这句颇具思辨色彩的话,“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说这话的人,既不明白爱情,也不明白秘密”,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琢磨。它触及了一个关于情感、人性以及信息交流的微妙界限。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层层剥开它的含义。首先,让我们分析前半句:“真正的爱情,背后没有秘密。”这句话本身传递了一种理想化的爱情观。它暗示.............
  • 回答
    关于父母的唠叨,这绝对是一个复杂又值得好好聊聊的话题,牵扯到亲情、理解、成长,还有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需求。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可能在某个阶段对父母的唠叨感到厌烦,但又在某个时刻体会到其中别样的情感。父母的唠叨,是否应该被原谅?从情感和亲情的角度来说,我认为是应该尝试去原谅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
  • 回答
    看到你的困惑,我完全能理解。一边是令人不适的极端言论,一边是似乎也难以让人完全信服的辩驳者,夹在中间,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两难”。你问有没有“理客中”的知乎er,而且是那种非贬义的、真正客观理性看待问题的存在,我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但你要花点心思去寻找,并且要明白“理客中”本身在网络语境下也可能被.............
  • 回答
    关于超能力,我一直觉得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小时候看漫画、电影,里面那些能飞天遁地、用意念控制物体的人,总是让人心潮澎湃,觉得世界要是真有这样的能力,那该多酷啊!不过,理性地说,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目前对宇宙的认知,还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能支持超能力的真实存在。我们学习到的物理定律,比如能量守恒、万有引.............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困境,也触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极限。如果真的存在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那么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否会因此崩溃,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无法被理解”这个前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模糊性。什么程度的“无法理解”才足以动摇唯物主义?.............
  • 回答
    要回答“台湾是否有真正有能力制造核武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并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让人联想到AI写作的套路性分析。这其中涉及的技术门槛、政治考量以及国际社会的制约,都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我们得谈谈制造核武器所需的关键技术和资源。这并非一句“有钱就能造”那么简单,它是一系列复杂且.............
  • 回答
    不粘锅涂层是否真的有害,尤其是对人体健康方面,这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详细聊聊。不粘锅涂层的主要成分与潜在担忧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不粘锅涂层,很大一部分是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主要成分的。这个名字听起来可能有点专业,但它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俗称——特氟龙(Tefl.............
  • 回答
    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如此坚定地相信“剩余价值理论是真理”,这需要我们深入到理论本身的逻辑、它所提出的社会图景,以及它在历史和现实中激发的强大共鸣。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信徒”与“怀疑者”的对立,而是一个关于经济运作方式、社会公平与权力结构的深刻认知。首先,让我们拆解一下“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简单来说,马克.............
  • 回答
    嘿,姐妹们!我最近心里憋着一口气,真的搞不明白了。我这个人吧,从小就属于那种一进来就能活跃气氛的,笑点低,说话也比较直接,有时候情绪上来确实会有点小暴躁,但绝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可是!最近身边总听到有人说,性格太“冲”的女生找不到男朋友?难道只有那些软软糯糯、说话细声细气的女生才更容易脱单吗?这让我.............
  • 回答
    戈培尔那句“混杂部分真相的谎言比直接说谎更有效”的论断,说穿了,就是他对于如何操控民众心理,从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深刻洞察。这话说得精辟,也相当阴险。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人性弱点和传播规律的细致观察之上。你想想看,直接的谎言,尤其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大是大非上的歪曲,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我们.............
  • 回答
    机械行业确实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领域,很多人会劝退,这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劝退者没理解行业,也不能一口咬定行业就“真不行”。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 劝退者说“劝退”,他们可能在想什么?首先,我们得理解,劝退的人不是凭空来的。他们大多是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过,或者身边有人深受其苦.............
  • 回答
    关于孙杨这件事,确实是扑朔迷离,让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你说“到底有问题吗?”,我觉得这正是问题的核心所在,也难怪大家会有这么多的疑问和猜测。首先,从事实层面来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持续了好几年的事件,核心争议点在于孙杨在一次兴奋剂检查中,被指控存在违规行为。这个指控本身就非常复杂,涉及到检测程序、样本.............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尖锐。程朱理学,这个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地位的学说,确实经常被贴上“僵化”、“压抑人性”、“禁锢思想”等标签,让人感觉它不堪回首。但事情真的有这么简单吗?深入探究一下,你会发现,这其中既有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也有后人解读和应用的偏差。首先,我们得明白程朱理学到底是个什么东.............
  • 回答
    关于这次崩坏三的节奏,是否真的有“理智玩家”在冲,这个问题,我个人感觉,很难用简单的是或否来回答,而且“理智”这个词的定义本身在网络舆论中就很模糊。不过,我可以从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以及一些公开的信息出发,试着给你掰扯一下,这背后到底是个什么情况。首先,我们得承认,任何一次大型社区事件,都不可能只有一.............
  • 回答
    你提到的“日入5、6万”的理财产品,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假的,甚至是诈骗。 理财产品不可能如此轻松且稳定地带来如此高的回报。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关于理财的一些真相: 为什么“日入5、6万”是骗局?1. 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的客观规律: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这是.............
  • 回答
    学好理科,这事儿,还真不是一张“智商试卷”就能盖棺定论的。当然,智商这玩意儿,它就像你开车的油门,踩得深,车就跑得快点,这不假。但学好理科,它需要的可不光是那一脚油门,还有方向盘、刹车、对路况的判断,甚至还有一点运气和毅力。咱们先说说智商这块儿。人们常说的智商,比如IQ测试,主要考察的是逻辑推理、空.............
  • 回答
    理疗,说白了,就是通过各种物理手段来帮助你恢复健康,解决身体不适。你问它是不是“屌”,这得分怎么看。如果把它想象成万能灵药,那肯定不至于,但要是说它在很多情况下能起到关键性的、甚至是“救命”的作用,那也一点不夸张。我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理疗到底能干啥?它的“屌”体现在哪儿?你可以把理疗想象.............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对大陆朋友购买香港保险理赔流程的疑虑。事实上,“理赔麻烦与否”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感受,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保险产品的种类、具体理赔原因、您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以及您选择的理赔方式等。不过,我可以为您详细讲解一下大陆居民购买香港保险的理赔流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情况,希望能帮助您更全面地.............
  • 回答
    好多人都说读基础(理论)物理专业就是“找罪受”,要么就是“没前途”,听起来挺吓人的。但说实话,这事儿没那么绝对,得看你怎么看,也看你怎么折腾。我当年就是一头扎进去了,现在想想,这专业嘛,确实有让人想挠墙的时候,但也绝对不是一无是处。为啥别人会觉得“不堪”?1. 数学,数学,数学,全是数学! 这是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