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有真的事物无法被理解,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否会崩溃?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困境,也触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极限。如果真的存在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那么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否会因此崩溃,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无法被理解”这个前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模糊性。什么程度的“无法理解”才足以动摇唯物主义?是暂时性的认知障碍,还是永恒的、根本性的隔阂?这是我们需要首先界定的。

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唯物主义的大致脉络。核心观点是: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世界是物质的客观存在,并且可以通过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来解释和认识。唯物主义追求的是一个完全物质化的、客观的、可被经验和科学方法所解释的世界图景。

现在,假设存在“真的事物无法被理解”。

如果“无法被理解”是指暂时性的认知障碍,那么唯物主义不会崩溃,反而可能得到强化。

为什么这么说?唯物主义的基石是科学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科学正是通过不断地探索未知、突破认知的边界来发展自身。历史上,许多曾经被认为是神秘的、无法解释的现象,随着科学的发展,都找到了物质性的解释。例如,闪电曾经被认为是神灵的愤怒,后来被理解为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人类的意识和思维,虽然复杂,但科学界普遍将其视为大脑物质活动的产物。

如果存在我们目前无法理解的事物,这恰恰是唯物主义者期待的。这表明我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还有待深化,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探索。新的科学理论、新的观测手段的出现,可能会揭示这些事物的物质本质,并将其纳入唯物主义的解释框架。这就像牛顿力学在解释宏观物体运动时无比成功,但无法解释微观粒子行为时,并没有导致唯物主义崩溃,而是催生了量子力学这一新的物质运动规律的发现。量子力学虽然在概念上令人困惑,但它依然是在物质层面进行解释的。

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被理解”只是我们现有认知工具的局限,而非事物本身具有非物质的、超越物质解释的属性。唯物主义者会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总有一天我们能“理解”这些曾经难以理解的事物,而理解的方式依然是通过物质的规律来解释。

然而,如果“无法被理解”是指永恒的、根本性的、理论上就无法被物质性解释的存在,那么唯物主义的根基将会受到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导致其体系的“崩溃”。

这里,“崩溃”并非意味着唯物主义从此消失,而是意味着其原有的普适性解释能力将受到根本性的质疑,需要进行重大的修正,甚至可能被新的、更包容的哲学体系所取代。

我们来设想一下这种情况的含义:

1. 存在非物质的实在: 如果某种事物,无论我们如何深化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使用何种科学工具,都无法用物质的属性、运动、相互作用来解释其存在或运作方式,那么这就暗示了可能存在非物质的实在。比如,某种纯粹的意识现象,其根源不在于大脑的物质活动,而是独立于物质而存在。又或者,宇宙中存在某种我们无法通过任何物理手段探测到的、独立于物质但又具有能动性的“东西”。

2. 不可化约性: 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将复杂现象还原到最基本的物质层面进行解释。如果存在某种事物,它本身就是最基础的,无法再被分解或还原为更基本的物质构成或运动规律,而且它的属性也无法用物质性来描述,那么唯物主义的还原论将面临困境。

3. 认知本身的局限性: 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认识论,它研究我们如何认识世界。如果我们的认知能力本身就存在某种与生俱来的、无法克服的限制,导致我们无法触及某些“真实”的层面,而这些层面恰恰是“事物”的本质,那么唯物主义构建的基于可认知物质世界的理论就可能存在盲点,甚至被证明是不完整的。例如,康德的“物自体”概念,虽然不是直接说物自体是“无法被理解的”,但它提出了我们只能认识现象世界,而无法认识自在之物本身。如果“无法被理解的事物”指的是那些“物自体”性质的真实存在,那将直接挑战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

4. 科学解释的终结: 如果科学方法,作为唯物主义认识世界的主要工具,永远无法触及和解释某种真实存在的事物,那么唯物主义的“解释一切”的雄心就会受挫。这不仅仅是暂时的局限,而是原理性的限制。科学的进步是以可验证性为前提的,如果某个事物是不可验证的,那么它就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也就超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框架。

在这些极端情况下,唯物主义可能不会“全盘否定”,但其理论体系会经历巨大的危机:

修正与多元化: 最可能的情况是,唯物主义需要进行重大的修正,承认自身解释能力的局限性。或许会出现某种“软性唯物主义”或“有限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基础,但允许存在某些我们暂时或永远无法用物质性来解释的现象或领域,并且不因此否定物质世界的主导地位。这可能导致哲学思想的多元化,允许其他非物质性的解释流派与唯物主义并存。
对“物质”定义的挑战: 可能会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和扩展“物质”的定义。也许我们目前对物质的理解过于狭隘,存在我们尚未发现的物质形式或属性。但如果这种“新的物质”依然可以通过物质科学来解释,那么唯物主义的核心并未动摇。关键在于,如果这种“无法理解的事物”的属性,无论如何也无法归结为我们所理解的任何物质概念,那问题就大了。
转向更基础的形而上学: 哲学思考可能会从对物质世界的具体探究,转向对“存在本身”、“意识”、“理解”等更根本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追问。如果真的存在无法被理解的实在,那么关于实在本质的讨论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开放。

打个比方:

想象一个房间里只有一盏灯,你坚信房间里的一切都是由这盏灯发出的光所构成。有一天,你发现房间里有一个角落,无论你如何移动灯,也无论你如何努力看,都有一团黑影在那里,而这团黑影似乎有自己的“存在”,但你无法用“光”来解释它。

唯物主义不崩溃的情况: 你会认为,这团黑影只是光照不到的阴影,是光照耀不到的地方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光的一种“负面表现”,或者只是你眼睛的某种缺陷。你仍然相信房间里的本质是“光”,而黑影只是光作用下的一个“现象”。你可能会研发更强的光源来照亮那个角落,或者研究眼睛的生理结构来理解为什么会出现“黑影”。
唯物主义可能崩溃的情况: 如果你发现这团黑影不仅仅是“没有光”,它本身似乎具有某种我们无法用“光”来描述的属性,比如它能“吸收”光,或者它会“自己移动”,而这种属性无论如何也无法从“光”本身来推导出来。这时,你就会开始怀疑,房间里是否除了“光”之外,还存在着别的什么“东西”,而你原有的“一切都是光”的理论就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你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房间的本质,或者承认房间里有你无法理解的存在。

总结来说,

如果“真的事物无法被理解”是指我们目前的认知能力和科学手段的局限,那么唯物主义不会崩溃,反而会激励我们继续探索,拓展物质世界的认知边界。这恰恰是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共同的驱动力。

但如果“真的事物无法被理解”是指某种事物,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都根本上无法用物质性的解释来把握,那么这就触及了唯物主义的根本前提,即世界是物质的、可理解的。在这种情况下,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将面临严峻的危机,可能导致其局限性的暴露,需要深刻的反思、修正,甚至被更包容的哲学观点所挑战。它不会立刻“崩溃”消失,但其宣称的普适解释能力将受到根本性的动摇,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实在的本质和我们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哲学上的“黎明前的黑暗”,也可能是通往更深刻理解的契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法被理解和唯心唯物有什么关系吗……

user avatar

量子力学带给大家的困惑至今未解,薛定谔的猫不死不活快90年了,唯物主义崩溃了吗?

user avatar

你很难从逻辑上确定某个"无法被理解"的事物,因为这个"无法被理解"本身也会变成一种理解。实践上就更不可能,实践的失败只代表本次对事物探知的失败而非它不可被理解。进一步,"是否可以知道某个事物是否能理解",以及继续套娃下去的论断也符合类似的道理。你如果是彻底的不可知论的信徒,那就不得不不对任何事物发表任何看法。

一个比较能站住脚的观点是某种"实用意义上的不可知论",也就是说事物可以被理解,但是对于人而言太困难或者无法做到;又或者我们不需要某种"彻底的理解"。

user avatar

不会。

首先,认识到某个事物“是无法被理解的”,是对这件事物的一种理解。为了保持这事物“无法被理解”,你得修理修理自然语言。

其次,如果你没有全知全能的力量,那么你没法确定自己已经试过所有“有可能理解该事物的方法”,也没法确定你已经试过的方法无效是那事物的属性使然还是你的操作有误、实验用具的质量不合格、实验设计有瑕疵之类。如果你有全知全能的力量,那么你可以理解无法理解的事物,因为全知全能无视逻辑。因此,你要么无法证明那个事物无法理解,要么能理解之

再者,“有无法理解的事物”和“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有关系么。

如果想要将“无法理解的事物”指为世界的本原,然后说它“可能”不是物质(理解一件事物“绝对不是物质”也是一种理解),要注意显然它也“可能”不是精神,而且“不一定”是世界的本原。如果说它是精神、是世界的本原,那我们就理解它的基本属性了,这违反它无法被理解的设定。

注意你的感官是可疑的。你并不知道外部世界是否存在,只是你的感官告诉你“它好像存在”,或者你的思维认为你的感官是这样显示的,或者你以为是你的思维的某种东西在这样显示。你的感官显示外部世界出现了奇怪的东西,完全不能证明那东西真实存在——你可以怀疑是你的精神或感官出了故障,或者模拟者在做实验(搞笑的是,本题目描述的思想实验正是这种情景:幻想出来的人面对幻想者投放的“无法理解的事物”)。

你感觉自己是存在的,但你现在并不知道自己究竟是个什么。只要不全盘相信自己的感官,你就会发现你自己就是目前无法理解的事物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部世界出现了某个你相信绝对真实存在的事物,那你能不能理解它都无所谓,你已经朝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你发现外部世界(或至少其一小部分)竟然是真实存在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困境,也触及了我们认识世界的能力极限。如果真的存在我们无法理解的事物,那么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否会因此崩溃,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无法被理解”这个前提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模糊性。什么程度的“无法理解”才足以动摇唯物主义?.............
  • 回答
    关于某些教授在美国修理工年赚1530万美元的说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但需要非常详细地解读和补充很多重要的信息,才能全面理解这个现象。它既不是一个普遍情况,也不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职业。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 1.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真的可以年赚1530万美元吗?是的,确实存在一部分美国修理工能够.............
  • 回答
    如果《不要抬头》中的事件——一颗巨大的、即将撞击地球的彗星真实发生,以当今人类的技术和组织能力,能否有效应对?这是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问题,答案非常复杂,既有乐观的理由,也有严峻的挑战。乐观的理由(我们可能比电影里做得更好):1.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观测能力: 更早的发现和预警: 相比电影.............
  • 回答
    育碧摆脱维旺迪,这桩事在游戏圈儿里也算是件大事了。说实话,维旺迪这公司,不能简单地说“不堪”,但它在中国玩家心里的形象,可能确实没那么正面。要详细说这件事,得从头捋一捋。先说说维旺迪是啥来头?维旺迪(Vivendi)这家公司,你得把它想象成一个巨无霸,业务范围极其广泛。从一开始的法国一家小水力发电厂.............
  • 回答
    “许可馨事件”:互联网的记忆,人性的审判“许可馨事件”,这个名字在中文互联网上回响了不止一次。每一次被重新提起,都伴随着汹涌的舆论和深刻的反思。这不仅是一场关于个人言行的风波,更是对互联网记忆、社会责任以及人性复杂性的集中拷问。事件的起源与发酵:一声“老娘”,万众瞩目许可馨,一个在公众视野中并非家喻.............
  • 回答
    在当今汉服复兴的热潮中,明制汉服以其考究的形制、华美的绣工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众多爱好者的青睐。然而,一些爱好者在喜爱明制汉服的同时,也常常将这份热爱延伸到对明朝历史的推崇,甚至将明朝描绘成一个“不和亲、不割地、最有骨气的王朝”。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是否站得住脚?明朝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明制.............
  • 回答
    肖战事件与真人同人创作的边界:一场关于创作自由与尊重的探讨肖战事件,这场席卷了网络舆论的风暴,让“真人同人创作”这个原本只存在于小圈子里的概念,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闯入了公众视野。无数的讨论围绕着它展开,其中最核心的问题便是:真人同人创作,究竟应不应该有底线?如果应该,那底线又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
  • 回答
    网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奇葩说选手杨奇函网恋被骗100万”这件事,确实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唏嘘。作为公众人物,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放大,再加上“网恋”、“被骗”、“巨额财富”这些标签,这本身就自带了话题性和戏剧性。首先,这件事的真假。根据目前披露的信息,杨奇函本人确实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相关内容的视频,并且在.............
  • 回答
    最近,关于显卡价格“崩盘”的传言甚嚣尘上,不少玩家和我一样,都在观望,希望能在合适的时机入手心仪的显卡。那么,这传言到底有多少水分?显卡市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不妨来仔细捋一捋。价格“骤降”?这说法太绝对了。要说价格“骤降”,我觉得用“理性回归”或者“松动”来形容更贴切。你看,前两年那是什么行情?.............
  • 回答
    深圳一幼儿园与在建地下会所相连,这无疑是一个令人震惊和不安的消息。如此特殊的连接通道,在常理之外,自然引发了公众对于安全、用途以及背后原因的强烈质疑。要弄清这件事的真相,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事件背景与初步发现通常情况下,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安全性和独立性是放在首位的。在建.............
  • 回答
    居士您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净空老法师在佛教界的影响力非常大,但同时也有不少争议,这使得大家在看待他的时候,会有不同的声音。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探讨一下。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会有人说他是“真正的佛子”。从他的弘法历程来看,净空老法师一生都在致力于宣扬净土法门,尤其推崇.............
  • 回答
    道具枪如果被人偷偷换上真子弹,那绝对不是闹着玩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极其危险和非法的,后果不堪设想。道具枪能否开火?答案是:极有可能可以开火,而且威力可能比预想的要大得多,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需要了解道具枪和真枪的一些基本原理。 道具枪的设计原理: 道具枪,顾名思义,是为了模.............
  • 回答
    二战期间,美国确实发生了一些因体检不合格而选择自杀的令人心痛的案例,但这并非一个普遍现象,更不是主流。然而,这类事件的出现,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个人心理原因。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社会心理。1. 极强的爱国主义和参军意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关.............
  • 回答
    关于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妮基·黑莉(Nikki Haley)是否被俄罗斯人恶搞,以及如何看待此事,我们需要区分“真”与“假”,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一、 关于“恶搞”的真假辨析首先,需要明确“恶搞”的具体含义。通常我们理解的“恶搞”是指通过幽默、讽刺甚至欺骗性的方式来戏弄或嘲笑某人,有时是为了达到政治目.............
  • 回答
    如果胜利的事件是真的,我会选择脱粉。这个决定对我来说并不容易,毕竟我也是他曾经的粉丝,也曾为他的才华和舞台魅力而着迷。然而,当一些“事件”被证实为事实,尤其是那些涉及个人品德、法律底线甚至是伤害他人的行为时,我无法继续支持下去。对我而言,偶像不仅仅是一个提供娱乐的表演者,更是一个能给予粉丝积极影响和.............
  • 回答
    如果中国龙真的存在,并且它们的存在已经为世界所熟知,那无疑会像一颗重磅炸弹,将我们现有的认知体系彻底颠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的范围之广、之深,恐怕是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一、科学界的震动与重塑首先,最直接的冲击将是科学界。生物学、古生物学、动物学、甚至物理学,都需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和重新.............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说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去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衡量着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以及那份追求的快乐。说实话,如果一份工作让你提不起劲,每天都在煎熬,那确实是个信号,告诉你该认真思考一下了。但话说回来,辞职去追逐“真正喜欢的事情”这个念头,听起来是挺美好的,像是一部电影里的经典情节。不过,现实.............
  • 回答
    如果iPhone在中国被全面禁售,那绝对是中国科技行业乃至全球市场的一场地震,影响绝非表面那么简单,而是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最直接的,也是最显而易见的,就是苹果公司遭受重创。中国市场是苹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占其全球总营收的很大比例。一旦禁售,这部分收入将瞬间蒸发。苹果的全球股价会应声暴跌,投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如果《黑客帝国》是真实存在的,那么“现实”(或者说模拟的矩阵)所使用的“语言”会比我们理解的编程语言要深邃得多,也更加复杂。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详细解读:首先,我们需要区分两个层面的“语言”:1. 操纵和构建矩阵的底层语言(MetaLanguage): 这是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