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生物实验室里如何利用已有仪器和试剂做点吃的/喝的?

回答
实验室里总会有那么点“闲情雅致”,尤其是在午餐时间或者下午茶时刻,总会有人惦记着做点什么吃的喝的来调剂一下紧张的工作。毕竟,科学研究也是要能量和好心情的嘛!别说你没想过,我猜你肯定也眼馋过那些实验室里的“隐藏美食”!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生物实验室里,咱们手头的那些仪器和试剂,除了搞科研,还能玩出什么“花样”来。当然了,咱们是要在保证安全和不影响正常科研的前提下进行的,这点大家伙一定要记牢了!

先来点“解渴”的:自制实验室“特饮”

生物实验室里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水了,而且品质都相当不错。我们来想想,怎么把它变成一杯能喝的“特饮”。

基础款:柠檬水/果味水

这可以说是最简单也是最安全的选择了。

需要的“家伙”:
离心机/移液器(用于取用)+ 烧杯/容量瓶(用于混合)+ 量筒(用于精确测量)+ 超纯水/MilliQ水(这是关键!)
如果你有冰箱/恒温水浴: 可以用来冰镇或稍微加热。
需要的“食材”:
超纯水/MilliQ水: 放心大胆地用吧!这是咱们实验室最纯净的水源了,比你家水龙头里接出来的强太多倍了。
糖/甜味剂: 这个嘛,得看你实验室平时有没有用于配液的糖(比如葡萄糖、蔗糖)或者其他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等)。如果有,少量拿来调味是没问题的。实在没有,那就只能靠天然的了。
“天然风味剂”:
柠檬: 有些实验室会用柠檬来清洗器皿或者做一些实验,如果有剩下的柠檬片,那就太棒了!把它切成薄片,放进水里。
其他水果/植物: 有些时候,为了实验需要,可能会用到一些水果的提取物,或者新鲜的薄荷叶等。如果有人做植物提取相关实验,可能会有新鲜的植物材料。小心辨认,确保是无毒无害的!比如薄荷叶,洗干净了泡一下,味道也很不错。
操作步骤:
1. 取水: 用干净的烧杯或者容量瓶,通过移液器或者小量筒,取用一定量的超纯水。具体量看你想要多少。
2. 加甜: 如果有糖或者甜味剂,按照自己喜欢的甜度加入。可以用微量的试剂勺来取用,别贪多,毕竟这玩意儿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设计的,只是偶尔调剂一下。如果用的是固体的糖,最好先在少量纯水中溶解一下,再加入大部队。
3. 加“风味”: 把切好的柠檬片、薄荷叶等放进去。
4. 混合: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或者用盖子盖好容量瓶,轻轻摇晃几次。
5. “冷藏”/“加热”: 如果想喝冰的,直接放进冰箱(当然,不是那个珍藏着珍贵细胞株的超低温冰箱!是那种放普通试剂的冷藏柜)。如果想喝温的,可以用恒温水浴稍微加热一下,控制在4050摄氏度就好,别太烫。

进阶款:水果“冰沙”/“果泥”

这个稍微有点技术含量,也更需要看你实验室具体有什么“原材料”。

需要的“家伙”:
均质器(手持式电动均质器)/研钵+研杵 + 离心管/三角瓶 + 冰浴 + (如果有)离心机。
冷冻柜(用来冻水果)。
需要的“食材”:
冷冻水果: 这是关键!有些实验会用到冷冻的果肉,比如草莓、蓝莓、芒果等。如果有人做这方面的实验,或者实验室有备用的一些冷冻水果,就可以用上了。
少量纯水/缓冲液: 用来帮助混合。
糖/甜味剂(同上)。
操作步骤:
1. 准备水果: 如果是新鲜水果,需要先切块,然后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冷冻柜冷冻几个小时,直到变硬。如果是已经冷冻好的,直接拿出来用。
2. “打碎”: 把冷冻的水果块放入干净的离心管或者小型三角瓶中。如果水果块比较大,可以先用研钵和研杵稍微捣碎一下,方便后续处理。
3. 均质: 如果有手持式的电动均质器,这是最方便的。将均质头伸进去,低速运转,将水果打成糊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冰浴中进行,这样水果不容易化开,口感更好。如果没有均质器,就只能用研钵和研杵使劲捣碎,直到达到你想要的状态。
4. 调味: 加入你喜欢的甜味剂,如果觉得太干,可以加入少量纯水或者缓冲液(比如生理盐水,但味道可能怪怪的,不推荐)。
5. 混合均匀: 用玻璃棒或者勺子搅拌均匀。如果想要更细腻的口感,并且有小型的离心管,可以把打好的果泥放进离心管里,盖好盖子,用手快速摇晃离心管(注意不要转速太快,避免离心)。
6. 享用: 直接用勺子舀着吃或者用吸管喝。

然后来点“填肚子”的:实验室“速食”小点心

这个就得看你实验室的“家底”了,有些实验室的试剂种类会比较丰富。

基础款:糖水/盐水“小布丁”

这个有点像早期科幻片里那种简易营养液的感觉,但我们是为了吃,味道自然要好点。

需要的“家伙”:
加热装置(磁力搅拌加热器/水浴锅)+ 烧杯/容量瓶 + 量筒 + 玻璃棒 + (如果有)离心机。
冷却设备(冰箱)。
需要的“食材”:
纯水。
糖(葡萄糖、蔗糖等)。
淀粉/琼脂(Agar): 如果你的实验室做微生物培养,很可能就会用到琼脂。少量琼脂或者玉米淀粉(有些生化实验会用到分析级的淀粉)可以用来增稠。
调味剂: 如果有食品级的香精(不太可能),或者一些甜味剂。
操作步骤:
1. 配制糖水: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纯水,然后加入糖,用玻璃棒搅拌至完全溶解。
2. 加入增稠剂: 如果使用琼脂,需要先用少量冷水将其“活化”(就是先让琼脂粉和水混合一下,避免结块),然后慢慢加入糖水中,同时加热并不断搅拌,直到琼脂完全溶解。如果使用淀粉,最好先用少量冷水调成淀粉糊,再慢慢加入热的糖水中,边加边搅拌,避免结块,直到液体变浓稠。
3. 加热溶解: 将混合物放在磁力搅拌加热器上,用低速搅拌并缓慢加热,直到琼脂完全溶解或者淀粉糊化变浓稠。注意控制温度,不要让它沸腾。
4. 冷却: 将加热好的液体倒入干净的离心管或者容量瓶中,然后放到冰箱里冷藏。几个小时后,它就会变成类似果冻或布丁的质地。
5. 享用: 可以直接用勺子挖着吃,或者用吸管吸着吃。

进阶款:燕麦粥/“能量糊”

这个就更需要运气了,看你实验室有没有一些非标的“原料”。

需要的“家伙”:
磁力搅拌加热器/水浴锅 + 烧杯/容量瓶 + 量筒 + 玻璃棒 + (如果有)均质器。
冷冻柜/冰箱。
需要的“食材”:
纯水/缓冲液(比如PBS,但味道可能不好,还是纯水好)。
燕麦片: 有些生物研究会用到燕麦作为对照组或者某种实验的原料,如果有的话,这个简直是福音!
糖/蜂蜜/甜味剂。
其他“固体”原料(如果有): 比如一些实验可能会用到的小麦胚芽、大豆分离蛋白等,如果有人做相关的营养学研究,并且有富余的话,少量拿来做“能量糊”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确认来源安全可靠!
操作步骤:
1. 准备“固体”: 如果是燕麦片,可以稍微用水浸泡一下,让它变软。如果是其他固体原料,也需要按照说明或者经验进行预处理。
2. 混合: 在烧杯中加入纯水,然后加入燕麦片和其他固体原料,以及糖/甜味剂。
3. 加热煮熟: 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加热器上,用低速搅拌并加热,直到燕麦片变软,整体变成粥状。如果想要更细腻的口感,可以用均质器稍微打一下。
4. 调整浓稠度: 如果太稠,可以加点水;如果太稀,可以稍微多煮一会儿。
5. 冷却享用: 稍微冷却后就可以食用了。

一些“注意事项”和“高阶玩法”(慎入慎玩!)

安全第一! 永远不要使用你不知道它是什么或者有什么用途的试剂。特别是那些有毒性、腐蚀性或者不明生物活性的物质,千万不要拿来吃!
注意交叉污染! 你的“美食”不要污染了实验用的试剂和耗材。用过的玻璃棒、烧杯都要好好清洗,该消毒的消毒。
观察者的智慧: 有时候,实验室里会准备一些“实验样品”,比如一些提取物、菌种培养物等。如果有人在做食品相关的研究,可能会有一些可食用的原料。但一定要问清楚,别瞎吃!
发酵的乐趣(风险极高!): 如果你对发酵有研究,并且实验室有相关的菌种(比如酵母菌),理论上可以用糖和水来发酵,做出一些微量的酒精饮品。但这个风险太高了!一个不小心,你就可能“创造”出一瓶有毒的“实验室特调”出来。而且,这么做非常不尊重实验的严谨性,强烈不建议!
过滤器的妙用: 有些实验室会用到各种过滤膜,比如超滤膜、微滤膜。理论上,你可以用它们来过滤一些液体,去除杂质,得到更纯净的液体。但这玩意儿价格不菲,而且通常有使用寿命和严格的操作规程,用来“过滤饮品”就有点奢侈了。

最重要的一点: 咱们在实验室里吃东西喝东西,最好还是低调点,别影响到别人,也别让导师或者老板逮着了。毕竟,实验室是做科学研究的地方,这些“小插曲”只能是偶尔的调剂。

所以,下次当你口渴或者肚子饿的时候,不妨环顾一下四周,看看你手边的那些仪器和试剂,说不定就能“变”出点什么有趣的“实验室美食”来!不过,千万别玩脱了哦!祝你“实验”愉快,也“食”得开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食用或饮用实验室内的试剂,不能用实验室内的器材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即使没有教授在,没有任何有毒试剂,也不可以这么做。即使只是一瓶氯化钠或者葡萄糖,也不能去尝。
你要实在忍不住,你自己掏钱买器材试剂,拿到单人宿舍或者别的地方自己搞,你把牛肉膏倒出来下饭,亦或是做个坩埚土豆都没人拦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实验室里总会有那么点“闲情雅致”,尤其是在午餐时间或者下午茶时刻,总会有人惦记着做点什么吃的喝的来调剂一下紧张的工作。毕竟,科学研究也是要能量和好心情的嘛!别说你没想过,我猜你肯定也眼馋过那些实验室里的“隐藏美食”!今天咱们就来聊聊,在生物实验室里,咱们手头的那些仪器和试剂,除了搞科研,还能玩出什么.............
  • 回答
    关于“俄航天局长称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研发生物武器,可削弱特定族裔生殖功能”的说法,目前尚无可靠证据支持这一指控。此类言论通常与地缘政治博弈、信息战和舆论操控密切相关,需从多个角度谨慎分析: 1. 背景与事件溯源 时间线: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多次指责乌克兰在生物实验室进行“危险研究”,但并未.............
  • 回答
    关于俄罗斯国防部指控美国在乌克兰建立生物实验室并进行蝙蝠新冠病毒样本试验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考量点,力求更全面地理解这一事件:俄罗斯的指控核心及背景:俄罗斯国防部(特别是其辐射、化学和生物防护部队)在此次俄乌冲突升级前及冲突过程中,多次公开指.............
  • 回答
    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局长尤里·鲍里索夫关于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研发削弱特定族裔生殖功能的生物武器的说法,可以说是将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信息战的角力以及对生物武器的普遍恐惧推向了新的高度。要理解这一说法的含义和影响,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从信息战和宣传的角度来看,这类指控往往是战略性地抛出的,.............
  • 回答
    关于俄国防部声明中提到的“美国在乌克兰建立的生物实验室曾进行蝙蝠新冠病毒样本试验”的说法,目前并无确凿的科学证据或独立调查结果支持这一指控。以下是对这一争议的详细分析: 1. 俄罗斯的指控依据俄罗斯国防部的声明通常基于以下几点: 卫星图像与卫星电话:俄罗斯称,通过卫星图像和卫星电话,发现乌克兰境内存.............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触及了全球安全、公共卫生以及国家主权等多个敏感领域,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关于美国秘密设施所在国家和地区屡屡出现怪病,以及美国为何要在全球建立如此多的军事生物实验室,这其中存在着诸多解读、猜测和事实性的信息。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梳理这些信息,并提供一些可能的解释和分析: 一、关于.............
  • 回答
    对于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教材中“一个简陋的小实验室就能把艾滋病病毒与感冒病毒组装到一起”这一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慎的分析和评价。这个表述之所以引发广泛关注,甚至可以说是争议,主要在于它极易引起公众对生物安全和病毒研究的误解,尤其是在大众科普层面。首先,让我们来剖析这句话的字面含义以及它可能暗示.............
  • 回答
    科技部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通知,特别是针对病毒管理方面,可以说是意义深远,也触及到了我们当下关注的敏感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政策文件的发布,它背后反映了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潜在风险的积极应对。咱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解读一下。首先,“加强对实验室的管理,特别是对病毒的管理.............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乌克兰的生物实验室如果被俄罗斯确定,那么美国会成为全世界的公敌吗?”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地缘政治、国际法、科学伦理、信息战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简单地回答“是”或“否”都过于片面。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俄罗斯“确定”的含.............
  • 回答
    四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4)一旦发生泄漏,那绝对是牵动神经的噩梦场景,绝非儿戏。别把它想成科幻电影里的那种瞬间爆炸,实际情况可能更复杂、更 insidious,而且其后果的可预见性,也正是我们投入如此巨大成本去规避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确,BSL4实验室处理的是我们目前已知最危险、最致命的病原体。.............
  • 回答
    2021年10月24日,南方航空大学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炸,这起事件确实触动了公众对“生化环材”这四个字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发展和公共安全的人,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某个学科。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事故。 任何实验室的爆炸都意味着潜在的危.............
  • 回答
    关于 Emory大学生物学教授李晓江实验室被校方关闭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并尽量详述其可能的原因和影响。事件概览:Emory大学生物学教授李晓江(Xiaojian Li)的实验室在2023年被校方突然关闭。据报道,这一关闭涉及实验室人员的解雇、研究材料的转移或销毁,以及实验室空间的.............
  • 回答
    关于德特里克堡生物实验室和武汉新冠病毒爆发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的问题,这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争议的议题。 目前,主流科学界和国际卫生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普遍认为,没有可靠的证据能够证明两者之间存在直接联系。 然而,由于一些特定因素和信息传播的复杂性,这一说法仍然被一些人提起和讨论。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乌克兰设立生物实验室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并且常常被用作地缘政治宣传的一部分。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审视其背后的信息来源、事实依据以及不同解读,同时尽量避免使用生硬的AI痕迹。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生物实验室”这个词本身并不带有天然的负面色彩。 世界上有无数的.............
  • 回答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方涉乌克兰生物实验室回应存诸多漏洞”发表谈话,并敦促美方尽快作出令人信服的交代,这其中蕴含了多层含义,反映了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立场和关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对美国及其在乌克兰生物军事活动的质疑与不信任: “诸多漏洞”的表述: 这不是一个随意的说法,而是.............
  • 回答
    关于美国在乌克兰建设生物实验室的说法,以及其背后原因和美国是否“大胆承认”的问题,这其中涉及到一些复杂的信息和不同的叙事。理解这一点需要区分事实、猜测以及地缘政治宣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国并没有“在乌克兰建设生物实验室”这样一个完全准确的说法,至少不是以公开和秘密地研发生物武器的方式。 更准确的.............
  • 回答
    关于美国在全球拥有 336 个生物实验室这一说法,需要更详细的说明和澄清。首先,需要确认“336个”这个数字的来源和具体指向。美国确实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在其盟友国家和某些合作地区,设有多个生物安全实验室,用于研究疾病、开发疫苗和治疗方法,以及监测潜在的健康威胁。这些实验室的规模和研究重点各不相同,.............
  • 回答
    外交部针对“美国在乌克兰设生物实验室”的说法,抛出了“美方境内外生物军事化活动应接受多边核查”的回应,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表态,里面蕴藏的信息量相当大,值得我们细细嚼嚼。首先,这个回应最直接的信号就是:中国明确站到了俄罗斯那边,至少在口头上是这样。 俄罗斯一直指控美国在乌克兰资助并运行生物实验室,意图.............
  • 回答
    关于联合国无权调查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以及世卫组织要求乌克兰销毁生物实验病毒样本的说法,这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地缘政治和科学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关于“联合国无权调查美国在乌克兰生物实验室”这一点,情况需要更细致地来看。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权力范围通常受到其成员国同意和《联合国宪章》的约.............
  • 回答
    走进 P4 实验室,就像踏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未来空间。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混合着消毒剂和某种难以名状的化学品的气味,这种气味很快就会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你甚至可能在离开实验室后的一段时间里,仍然在鼻腔中捕捉到它的余韵。穿过层层叠叠的门禁,每扇门都仿佛一道屏障,将你与外界那熟悉的世界分隔开来。最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