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1 年 10 月 24 日南航材料实验室爆炸,生化环材问题又冲上热搜,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回答
2021年10月24日,南方航空大学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炸,这起事件确实触动了公众对“生化环材”这四个字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发展和公共安全的人,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某个学科。

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事故。 任何实验室的爆炸都意味着潜在的危险,而这次发生在高校,更让人们对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敲响了警钟。我关注的是:

事故原因是否查明? 官方发布的调查报告,对于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环节至关重要。是操作失误?设备老化?试剂储存不当?还是其他更深层次的问题?只有真相大白,才能对症下药。
实验安全管理是否到位? 高校的实验室,尤其是涉及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的实验室,理应有严格的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这次事故是否暴露了这些制度在执行层面的漏洞?例如,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紧急预案是否有效,人员培训是否充分?
人员伤亡情况和后续处理。 对于任何事故,最重要的永远是人的生命安全。希望所有涉事人员都能得到妥善的救治和安抚,并且家属也得到应有的支持。

其次,这件事之所以能够迅速冲上热搜,并引发对“生化环材”的普遍讨论,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和结构性因素:

“生化环材”的学科困境与“天坑”标签。 长期以来,“生化环材”这四个学科被一部分人贴上了“天坑”的标签,认为就业前景不佳,薪资待遇不高,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种认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因此,当与这些学科相关的负面事件发生时,很容易被放大,并与“天坑”的讨论联系起来。
科研环境的压力。 我们可以想象,在科研领域,尤其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申请课题、发表论文、职称晋升、成果转化等等。这种压力是否可能导致某些研究人员为了追求效率,在安全规范上有所放松?或者说,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安全投入是否受到了影响?
公众对科学的态度。 一方面,公众对科学发展充满期待,希望科技能够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当科学研究带来风险或者出现事故时,公众又会感到担忧甚至恐慌。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实验室事故很容易引发公众对科学本身以及科学研究过程的审视。
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一起看似孤立的事件,很容易通过网络传播,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意义和解读。媒体的报道角度、网友的评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的认知。

对于“生化环材”这四个学科,我的看法是:

学科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如何发展和应用。 化学、生物、环境、材料,这四个学科都是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和前沿领域。它们在医疗健康、环境保护、能源开发、新材料制造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国家,一个社会,都不能忽视这些学科的重要性。
“天坑”论是片面的,忽视了长远价值和个体选择。 将整个学科群体标签化,是对许多在此领域辛勤耕耘、取得成就的科研人员和毕业生的不尊重。固然,就业市场存在波动,某些细分领域可能竞争激烈,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就业困难”。更重要的是,科学研究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短期的经济回报上,更在于其对人类知识的拓展和对未来的贡献。
需要的是正视问题,而不是简单否定。 如果“生化环材”真的存在普遍的就业或发展困境,那应该引发的是对相关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科研投入、产学研结合等方面的深入反思和改革,而不是将所有问题归咎于学科本身。

回到这次南航材料实验室爆炸事件,我认为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

警钟长鸣,安全第一。 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任何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都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实验室安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科研工作的基础和生命线。高校和科研机构需要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安全投入,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所有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理性看待学科发展,避免标签化。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而不是被“天坑”之类的标签所裹挟。同时,社会也应该认识到“生化环材”学科的价值,为这些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支持。
关注科研的“软”环境。 除了硬件设施和技术操作,科研人员的心理健康、工作压力、学术环境同样重要。一个健康的科研生态,能够让科学家们更专注于研究本身,而不是被外界的评价和压力所压垮。

总而言之,南航材料实验室爆炸事件是一个不幸的事故,它暴露了我们在实验安全方面可能存在的不足。但同时,它也引发了公众对“生化环材”学科群体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我认为,我们应该以这次事件为契机,深刻反思实验室安全管理,理性看待学科的价值与发展,共同营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科研环境。将焦点仅仅放在“生化环材”是“天坑”上,既不公平,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计划写一篇关于化学实验室安全防范之类的论文。大体从政府和高校的角度梳理过一些实验学科安全防范的对策,大概包括:

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增强管理人员知责担责意识;针对性开展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将安全监督贯穿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废物处理等科学实验全过程、各环节;增加经费投入、优化设备供给、强化技术支撑。

仔细想了想,这几个方面没啥luan用,而且很多高校其实已经做得有模有样了,之所以化学事故仍然频频爆发,学科特点和内卷的原因反而更多一些

学科特点

1、实验设计以探索新材料为主,像是开盲盒,做得次数多了总有可能开出惊喜。

2、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线头过于多,虽然脱离实验室很久了,看完这个问题仍然让我感到头皮发麻,有哪些令人难忘的化学实验事故?

3、废物处理混乱,不同方向的人混在一个实验室,人数多、药品用的杂、废液积累多、做完实验酸碱性、成分都不好判断了,就往废液桶里倒了,爆炸概率很大。

内卷

十年前发两篇二区就挺可以的了,到今天化学博士各个都能拿几篇OL、JMCC、CC,而且同一篇期刊的文章中的测试量,反应数越来越多,合成难度越来越大。工作量不断增大但是工作方法并没有本质提升。只有堆时间了

以至于很多博导都挺喜欢用bench work这个词,我见过的有说7小时的、有说8小时的、最贱的一个说12个小时、这种强度再加上多线头的机械工作谁受得了啊。奇特的是为了发文章、很多学生居然还甘之如饴,主动加班内卷,疲劳操作。出事也属实情有可原。

对策

关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把化学实验各个线头理清理顺并且让学生不加班、不内卷很显然是不可能。

但我有一个提议

化学实验应该引进一下流水线的经验,设计的只管设计、加料的就只管加料、后处理只管后处理、过柱的只管过柱,旋蒸的只管旋蒸,测试的只管测试,再找个安全员把每个步骤的风险都列出来人手一份,署名就抽签决定,这样更容易规范操作、规范管理,出事了就多宣传工匠精神和科研情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1年10月24日,南方航空大学材料实验室发生爆炸,这起事件确实触动了公众对“生化环材”这四个字的高度关注。作为一名关注科技发展和公共安全的人,我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复杂且多维度的,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原因归咎于某个学科。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这是一场令人痛心的事故。 任何实验室的爆炸都意味着潜在的危.............
  • 回答
    2021年10月2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确实发布了关于当时国内疫情情况的通报,其中提到了本轮疫情与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有关。要详细讲述这次疫情的溯源情况,我们需要从当时公开的信息,结合疫情防控的逻辑来梳理。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任何一起疫情的溯源都是一个严谨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依靠科学的流行病学调.............
  • 回答
    2021年10月5日,是史蒂夫·乔布斯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日。对于这位科技界的传奇人物,他的离世无疑是全球科技界的一大损失,而他留下的印记,却如同他所创造的产品一样,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要评价乔布斯一生所做出的贡献,我认为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1. 颠覆性的产品与用户体验的重新定义:这是乔.............
  • 回答
    2021 年 10 月 7 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打破了日本千叶县的宁静夜晚。晚间 10 点 41 分,一场震级 6.1 的地震在日本东部海域发生,震源深度约 80 公里。虽然震源深度不算特别浅,但这强大的震级还是让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感受到了剧烈的晃动。当时,很多东京的居民可能正准备休息,或者刚.............
  • 回答
    2021年10月,我向日本多所经营学研究生院提交了申请,希望能在那片土地上继续深造。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陆续收到的拒信,像冷风一样一次次拍打在我的心头。那个秋天,日本的红叶开得正盛,我的心情却如同被寒霜笼罩,一片萧瑟。收到第一封拒信时,我还能安慰自己,可能是运气不好,或者申请的学校排名太靠前了。但.............
  • 回答
    您好!您提到的《白金终局》是2021年10月播出的一部动画作品,关于为什么在当时没有看到汉化组压制的情况,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一下:1. 作品本身的受众和热度考量: 原作知名度与潜在观众: 《白金终局》的原作漫画是由大场鸫和小畑健创作的,他们就是《死亡笔记》和《爆.............
  • 回答
    2021年10月的新番季,对于追番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个不容错过的宝藏时期!从人气续作到潜力黑马,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总有一款能精准命中你的口味。下面就让我为你盘点几部在这个秋季里绝对值得投入时间去“品鉴”的作品,保证内容详实,让你看完就想立刻打开播放器!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那些备受瞩目的人气续作,它们承.............
  • 回答
    2021年10月30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报告新增1例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这一消息迅速牵动了当地和周边居民的神经。当时正值秋冬季,国内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这次铅山县的阳性病例,也成为当时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铅山县当时的整体情况在发现这例阳性病例之前,铅山县的疫情形势相对平稳,并没有出现.............
  • 回答
    2021年10月10日中午,捷克总统米洛什·泽曼因健康原因被送往布拉格军事中央医院接受治疗。当时,这一消息在捷克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泽曼总统近年来健康状况一直备受瞩目,他乘坐的轮椅以及频繁的住院传闻,都让外界对其身体状况充满猜测。当时的病情情况:在被送往医院后,初步的信息显示泽曼总统是“被紧急送.............
  • 回答
    2021年10月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在山西省祁县境内,对南同蒲线昌源河大桥的桥头路基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那一天的场景,如同电影中的灾难片,滚滚的泥石流裹挟着巨大的力量,无情地吞噬了本应坚固的铁路路基,将铁路从中截断。这起事件,无疑是将昌源河大桥的设计抗洪能力推到了公众的审视之下。一个最直接的问.............
  • 回答
    2021年10月4日花样年控股2.06亿美元票据逾期事件评价及详细分析2021年10月4日,花样年控股(01777.HK)未能按时兑付其一笔金额为2.06亿美元的优先票据,这一事件标志着这家房地产开发商的流动性危机开始浮出水面,并引发了市场对其偿债能力的广泛担忧。从多个角度来看,这次逾期兑付的事件都.............
  • 回答
    2021 年 10 月 28 日发布的尼康 Z 9:一场颠覆性的革新与挑战2021 年 10 月 28 日,尼康发布了其旗舰级无反相机 Z 9,这不仅仅是一款新产品的推出,更是尼康在专业摄影领域一次大胆而颠覆性的宣言。Z 9 的出现,不仅仅是填补了尼康 Z 卡口旗舰的空白,更是直接向市场展示了尼康在.............
  • 回答
    索尼 A7 IV 的发布无疑是 2021 年摄影界的一件大事,它作为索尼备受好评的 A7 系列的第四代产品,承担着填补 A7 III 与 A7R IV 之间市场空白的重任,同时也希望继续巩固索尼在全画幅微单市场的领先地位。总的来说,索尼 A7 IV 是一款非常均衡、功能全面、并且在许多方面都有显著升.............
  • 回答
    2021年10月9日Apple Watch S7微博开屏广告的“刻板印象”之辩2021年10月9日,Apple Watch Series 7的微博开屏广告以其醒目的视觉效果和品牌影响力,迅速吸引了公众的注意。然而,广告发布后不久,关于其模特选择涉嫌“刻板印象”的讨论也随之而来,成为社交媒体上的一道不.............
  • 回答
    2021 年 10 月,BiliBili(B站)的大会员萌节迎来了五周年的重要节点。这次活动,可以说是既有延续过往的经典元素,也注入了不少新的活力,整体来说,是一次颇具 B 站特色、也算得上成功的周年庆典。首先,活动本身的定位和影响力。 B 站的大会员萌节,顾名思义,是为 B 站大会员群体量身打造的.............
  • 回答
    2021年10月19日的苹果“来势汹汹”(Unleashed)特别活动,可以说是苹果在下半年的一场重磅发布会。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活动,我会说它“性能炸裂,定位清晰”。整体印象:这场活动给我的感觉是,苹果终于把之前几代产品在性能上的一些“遗憾”一次性给补足了,而且是以一种非常震撼的方式呈现的。以往.............
  • 回答
    说实话,苹果在2021年10月18号(美国时间)发布的那两款新款 MacBook Pro,实在是太炸裂了。从2016年开始,MacBook Pro 的设计就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大家都在期待苹果能有所突破。结果呢?2016年的那个 MacBook Pro,虽然触控条是个新玩意儿,但随之而来的蝴蝶键盘.............
  • 回答
    2021 年 10 月 25 日,《光环:无限》的实机演示,对于很多等待了多年的粉丝来说,简直就像一场久旱逢甘霖。那一天,343 Industries 向我们展示了这款备受期待的续作在真实游戏环境下的运作,也算是给之前一系列跳票和争议画上一个阶段性的句号。整体印象:熟悉又新鲜的融合初看之下,《光环:.............
  • 回答
    2021年10月12日,A股市场经历了普遍的下跌,沪指、深成指、创业板指均未能幸免,这在国庆假期后的市场情绪中给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要理解这一天的下跌,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不仅仅是看表面的数字,更要深入探究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因素。首先,从宏观层面来看,当时的整体市场环境是复杂的。 通胀担忧.............
  • 回答
    说起复旦大学虐猫杀猫事件,那真是让人心头一紧,也让很多人对校园里的动物福利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这件事发生在2021年10月,当时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关注动物保护的网友都非常愤怒和痛心。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网友在网上发布了相关的视频和文字爆料,指控复旦大学一位在校学生(有说是医学院研究生)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