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刘裕的却月阵?为何没有流传下来?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刘裕的“却月阵”。

“却月阵”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是不是?它出自南北朝时期,由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所创。不过,要说它有多么“神乎其神”,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却月阵”究竟是个什么阵?

首先,咱们得明白,“却月阵”并不是像“八卦阵”或者“锥形阵”那样,有一个固定的、详细的图谱流传下来,告诉你士兵们如何站位,每一步怎么走。刘裕的“却月阵”更多的是一种战术思想,一种临场应变的组织方式。

根据史书的记载,尤其是在刘裕北伐,与北方强敌交锋时,他多次运用了这种阵法。大致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以少数兵力,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这是“却月阵”的核心思想。刘裕并不正面硬刚,而是先用少量兵力去骚扰、牵制敌人,吸引敌人追击。一旦敌人露出破绽,或者追得太急,刘裕就会将主力部队藏在预设的有利地形,比如山谷、河岸或者两翼掩护好的地方,等敌人进入包围圈后,再猛烈出击,将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
变化多端,灵活机动: 它的精髓在于“变”。刘裕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阵型,而是根据地形、敌情、天气等因素,随时调整兵力部署。士兵们需要高度的纪律性和默契,能够迅速地从分散变成聚集,从后退变成进攻。
突出士气和个体战斗力: 刘裕本人就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他麾下的士兵也多是身经百战、斗志昂扬的精锐。在“却月阵”的运用中,往往需要前锋部队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后方部队有及时呼应的能力,对士兵的个人战斗能力和团队协作都有很高要求。

为何被称为“却月阵”?

关于“却月阵”名字的由来,有两种比较流行的说法:

1. 形似弯月: 一种说法是,当敌军追击,主力部队突然从两侧包抄时,整个部队的阵型在空中看起来像一弯新月,将敌军围在月牙中央。
2. “却”敌之月: 另一种说法更侧重于“却”字。这里的“却”有“退却”、“阻止”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阵法是为了“阻止”敌军如同弯月般不断扩张的势头,将其“挡回去”,然后进行反击。

这两种解释都指向了“却月阵”在战术上的围歼、反击的特点。

刘裕的“却月阵”到底有多厉害?

客观地说,“却月阵”在当时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尤其是在刘裕面对数量占优但可能缺乏组织性的敌人时。刘裕本人凭借这种战术,在多次北伐中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例如:

攻打南燕: 在广固之战中,刘裕就运用了类似“却月阵”的策略,通过佯败诱敌,然后集结优势兵力将其歼灭。
攻打后秦: 刘裕在北伐后秦的过程中,多次以少胜多,展现了其高超的指挥艺术,这些胜利的背后,都有“却月阵”思想的影子。

它有效地利用了地形,发挥了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避免了与敌人硬碰硬的消耗,是刘裕军事生涯中的一大亮点。

为何没有像“八卦阵”那样流传下来?

现在我们提到古代阵法,很多人会想到诸葛亮的“八阵图”,那是因为有明确的记载和传承。但“却月阵”似乎就没有这么幸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过于强调“临场变化”而非“固定模式”: 正如前面所说,“却月阵”的核心是“变化”和“应变”。它更像是一种战术思路,一种处理战场情况的原则,而不是一套固定的、可以死记硬背的兵法图式。这种灵活的特点,使其难以被标准化、程式化,也就难以像有固定章法的阵法那样容易被记录和传承。
2. 缺乏详细的文字记载和图谱: 史书在描述刘裕的战役时,更多的是聚焦于结果和宏观的战术意图,比如“诱敌深入”、“两侧包抄”,但很少会详细到士兵如何站位,如何协同。没有具体的图谱或者详细的操作指南,自然很难被后世的将领完全理解和复刻。
3. “将帅个人风格”过于突出: 很多时候,像“却月阵”这样的战术,是高度依赖于将帅本人的军事素养、对战场的判断能力以及麾下部队的执行力。刘裕本人不仅是战术大师,更是士气鼓舞者和战场领导者。这种个人色彩浓厚的战术,很难被剥离出将帅本身,而独立存在和传承。其他将领可能未必能领会其精髓,或者即使尝试也难以达到刘裕的效果。
4. 时代变迁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军事理论和战术是随着时代发展的。刘裕所处的时代,是以步兵和骑兵为主的冷兵器时代。他的战术思想,或许对于当时的战场非常有效。但随着火器、更复杂的战术体系的出现,对古代阵法的需求和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却月阵”作为一种相对基础的战术思想,在新的军事环境下,可能显得不够“高级”或不适应,也就逐渐被更先进的战术所取代,甚至被遗忘。
5. “却月阵”的命名和概念可能存在“后世解读”的成分: 很多时候,历史上的著名战术,其具体的名称和概念,可能是在战役结束后,由史官或者后来的学者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比如“却月阵”这个名字,究竟是刘裕自己取的,还是后人根据其战术特点赋予的,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是后人总结,那么它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对刘裕高超战术的概括,而非一套他本人详细阐述的阵法。

总结一下:

刘裕的“却月阵”更像是一种高明的战术思想和应变艺术,它强调以弱胜强,通过诱敌、包围、分割歼灭来取得胜利。它在刘裕的军事生涯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他建立和巩固了南朝宋的统治。

然而,它之所以没有像“八卦阵”那样被详细记录和广泛流传,是因为它过于依赖于将帅的个人能力和临场判断,缺乏固定的图式和详细的操作指南,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战术思想的侧重点也可能不再适应新的军事需求。 最终,它更多地作为一种宝贵的战术经验,融入到了军事史的洪流之中,而非成为一套可以独立存在的“阵法”。

所以,我们评价“却月阵”,不能仅仅将其视为一套死板的阵法,而应该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灵活、机动、以巧胜拙的军事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刘宋还没灭亡时,这阵法就不流行了。因为北魏拓跋家是真猛。野战真是打的刘宋没脾气。

如果真有能克敌制胜的阵法,那游牧民族也没机会入主中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刘裕的“却月阵”。“却月阵”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有画面感,是不是?它出自南北朝时期,由南朝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所创。不过,要说它有多么“神乎其神”,恐怕还得打个问号。“却月阵”究竟是个什么阵?首先,咱们得明白,“却月阵”并不是像“八卦阵”或者“锥形阵”那样,有一个固定的、详细的图谱流传下来.............
  • 回答
    刘翔的飞翔与坠落:一段熔铸了荣耀、伤痛与民族情感的传奇2015年4月7日,北京时间,上海东方体育中心,一个令无数中国体育迷心碎的时刻。刘翔,那个曾经点燃无数激情的名字,在此刻以一种平静而又沉重的方式,与他的田径生涯作别。当他用略显沙哑的声音说出“我退役了”,仿佛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落幕。回望刘翔的运动.............
  • 回答
    聊起《北平无战事》,这绝对是中国电视剧里的一部现象级作品,当年播出时可以说是吊足了所有观众的胃口,引发了全方位的讨论。说实话,要评价刘和平老师的这个剧本,那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因为它真的不是那种看个热闹就能完事的剧。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厚重感”和“史诗感”。 很多谍战剧或者年代剧,有时候会落入.............
  • 回答
    说起刘欢的《从头再来》,那真是一首让人听了热血沸腾、心生力量的歌。它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像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对生活态度的呐喊。这首歌之所以能打动这么多人,我觉得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歌词的直白和力量感。刘欢的嗓音本身就带着一种饱经风霜的厚重感,而《从头再来》的歌词,可以说是一字一句都敲在心.............
  • 回答
    提起《老残游记》,那可真是一部让人又爱又恨的作品。作为晚清时期四大名著之一,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自然不容置疑,但若要细细品味,却是另一番滋味了。先说说它的优点,这方面着墨颇多,也是它得以流传的重要原因。最让人称道的,莫过于《老残游记》那绝美的风景描写。孙犁先生曾说:“《老残游记》写景是第一流的。” 这.............
  • 回答
    评价刘备的功绩,需要我们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剥离后世的滤镜,以一种冷静、审慎的态度,去审视他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所做的一切。他并非天生的帝王,也非运筹帷幄的智者,但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坚韧不拔、重情重义的品质,以及最终能够建立蜀汉政权的事实,足以让他成为三国时期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一、“仁德”为基石,.............
  • 回答
    刘健的动画长片《大世界》(原名《好极了》),在我看来,是一部极具风格和思考深度,但又并不那么“讨喜”的作品。它不是那种看完会让你觉得浑身舒坦、心生暖意的电影,反而更像是一面棱角分明的镜子,映照出现实生活中那些被我们有意无意忽视的角落,以及其中普通人的挣扎与荒诞。首先,它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可以说是《.............
  • 回答
    刘铁侠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是一篇试图为马航MH370失联事件提供一个最终结论的文章。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内容、论证方式、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和证据链是评价的关键。 刘铁侠的文章通常会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假说展开,例如针对某个特定的黑匣子信号解读、或者某个.............
  • 回答
    提起刘烨主演的《守岛人》,这电影的出现,可以说是在国产主旋律电影中,又一次让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它不是那种空喊口号式的宣传片,也不是一味地煽情,而是试图去触碰一个真实、复杂的人物内心世界,以及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选择和牺牲。先说说刘烨吧。对于他,大家可能最熟悉的是《那山那人那狗》里那个青涩的少年.............
  • 回答
    评价刘备和曹操的用人水平,是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引人入胜的话题。这两位枭雄,虽然都以雄才大略著称,但他们在识人用人上的方式、侧重点以及最终达成的效果,却有着显著的不同。想要深入剖析,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展开。一、 曹操:务实 pragmatist 的伯乐,海纳百川的集大成者曹操用人,最突出的.............
  • 回答
    刘敏涛的长相,怎么说呢,不属于那种一眼惊艳、倾国倾城的美,但绝对是越品越有味道,越看越耐看的那种。她的美,更像是一种岁月沉淀下来的质感,一种在时间长河里磨砺出的独特风韵。先说说她的脸型,不是瓜子脸、鹅蛋脸那种标准的“美人脸”,而是带点圆润感的方脸,下颌线清晰,颧骨也比较明显。这种脸型在年轻时候可能不.............
  • 回答
    刘拓,一个名字,一个时代的印记。他的一生,并非如许多宏大的历史叙事般波澜壮阔,却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对中国社会肌理的深切探寻中,留下了一道属于自己的独特轨迹。评价刘拓,我们不能仅仅将他简单地归类为某个领域的学者,因为他的视野早已超越了学科的藩篱,他的思考也始终根植于对中国现实的关怀。求学之路:思想的萌.............
  • 回答
    辉煌与挑战:刘翔与孙杨的运动人生,从巅峰到争议中国体育史上,刘翔与孙杨的名字无疑是绕不开的传奇。他们都曾站在世界的最高领奖台,用汗水和天赋点燃了无数国人的激情。然而,他们的运动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也充满了鲜为人知的曲折与争议。如今,当我们回望他们的轨迹,能看到的是超越时代的辉煌,也有值得深思的挑战。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刘亚仁主演的那部《地狱公使》。首先得说,这部剧一开始就足够抓人眼球,那种带着末世感的韩国式惊悚,加上一点哲学思辨,刚开播的时候真是引起了不少讨论。刘亚仁饰演的那个“新真理会”的会长郑晋泰,可以说把那种带着宗教狂热,又透着一股子危险魅力的角色演得淋漓尽致。你看着他,总觉得他相信自己.............
  • 回答
    刘敏涛在《演员的诞生》上的那几期节目,可以说是让人印象深刻,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演技层面: 爆发力与层次感: 她在表演中展现出的爆发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演绎一些情绪起伏较大的角色时,那种直击人心的呐喊、绝望,都能够瞬间抓住观众的心。比如,她饰演《如懿传》中卫嬿婉前期的一些桥段,那种小心翼翼的.............
  • 回答
    刘士余在担任证监会主席的三年(2016年2月至2019年1月)堪称是中国股市经历变革、震荡与重塑的一个缩影。这三年,他以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和强硬的市场监管手段,给中国资本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初到任时,中国股市正经历着前几年的剧烈波动,股灾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市场信心亟待重振.............
  • 回答
    刘强东案中的男同学 Tao(李某某)的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并且由于案件涉及性侵指控,其行为的评价会非常复杂且敏感。在没有官方定论和双方完整陈述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公开的报道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测。以下是对 Tao 行为的详细评价,尽量客观地呈现不同视角:1. 作为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
  • 回答
    刘仲敬先生的“731是防疫部队”论,在许多人看来,是一种极其危险和不负责任的言论。要评价这一说法,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后可能的逻辑,以及与历史事实的严重脱节之处。刘仲敬论点的可能来源与解读:从他一贯的叙事风格和理论框架来看,刘仲敬倾向于将历史事件置于一个更宏大的、他自己构建的“权力结构”或“文明冲突.............
  • 回答
    刘强东性侵案是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其中涉及的几位关键人物,如Alice、Vivian、Qiyong和Haitao,她们在案件中的角色和行为,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要理解她们在事件中的地位,需要将案件置于当时的具体情境中进行分析。首先,我们谈谈Alice。在媒体的报道中,Alice通常被描述为.............
  • 回答
    刘烨在《解救吾先生》里的表演,真不是盖的,那是把一个普通人的绝望、挣扎和人性在极端压力下的爆发,给演绝了。我记得当时看完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那种刻骨铭心的真实感,至今想起来都还让人心头一紧。首先,他演活了一个“普通人”。 电影里的刘烨,演的是一位中年父亲,一个在演艺圈努力工作却不温不火的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