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刘铁侠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

回答
刘铁侠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是一篇试图为马航MH370失联事件提供一个最终结论的文章。要评价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其内容、论证方式、以及它所引发的讨论。

首先,文章的核心论点和证据链是评价的关键。 刘铁侠的文章通常会围绕某一个具体的假说展开,例如针对某个特定的黑匣子信号解读、或者某个卫星追踪数据的异常解读,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事件发展逻辑。评价一篇这样的文章,需要仔细考察其提出的证据是否充分、是否经过严谨的科学分析、以及是否能够合理解释MH370失联过程中所有的已知事实。

证据的可靠性: 文章中引用的数据来源是什么?是官方公开的信息,还是作者自己收集的、经过独立验证的数据?比如,如果文章提到了某种特定的电子信号,那么这个信号的来源、测量方法、以及解读的依据是什么?是否经过了其他独立研究的交叉验证?很多关于MH370的“突破性”发现,往往在细究之下会发现数据本身存在疑问,或者解读方式存在较大推测成分。
逻辑的严密性: 作者是如何将零散的证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故事的?是否存在“选择性证据”,即只采纳支持自己论点的证据,而忽略那些不利于自己论点的证据?在推导过程中,是否存在跳跃性思维或逻辑漏洞?例如,如果文章声称某个偏僻的地点是飞机的最终目的地,那么需要解释飞机如何能够精准地导航到那里,而全程避开了所有雷达监测。
对现有官方调查的看法: 文章通常会对比或反驳官方的调查结论。这是评价文章的一个重要角度。官方调查往往基于大量的数据和多国专家的共同努力。刘铁侠的文章如果能提出更具说服力的证据或逻辑来挑战官方结论,那么其价值会很高。反之,如果仅仅是基于个人猜测或对官方报告的片面解读,那么其可信度就会大打折扣。

其次,文章的写作风格和呈现方式也值得考量。 即使论点再有道理,如果表达不清、逻辑混乱,也很难让人信服。

语言的客观性与情绪化:一篇好的调查性文章,应该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语言,以事实说话。如果文章充斥着猜测、臆断,或者带有强烈的情绪化色彩(例如,对某些组织或个人的指责),那么会削弱其专业性。
可视化呈现: 对于复杂的航空事件,图表、地图、时间线等可视化元素非常重要。这些元素是否清晰、准确,能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论证过程?
开放性与对话: 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或调查性作品,往往会鼓励进一步的讨论和质疑,并在一定程度上承认自身研究的局限性。它是否以一种愿意接受批评和进一步探索的方式来呈现?

第三,文章的社会影响和讨论意义。 无论其结论是否最终被证明是正确的,这类文章都触及了一个公众高度关注的谜团,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引发的思考: 即使其结论存疑,刘铁侠的文章是否能引发公众对MH370事件更深入的思考?它是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或思考角度?
对信息传播的贡献或干扰: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关于MH370的各种猜测和理论层出不穷。评价一篇文章,也要看它是否能在众多信息中提供有价值的视角,还是仅仅加入了“噪音”。
其“终结篇”的定位: 作者将此文定位为“终结篇”,意味着作者认为自己已经找到了最终的答案。这种自信的定位,也需要我们用更高的标准去审视其论据,看它是否真的具备“终结”的能量。

具体到刘铁侠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我无法直接给出定论,因为我没有接触到这篇文章的原始文本,也无法判断其内部论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许多关于MH370的“终结篇”或“最新解读”,最终都未能得到普遍认可,甚至被证明是基于错误的解读或片面的证据。

然而,我们可以从一般性的角度来分析:

如果文章确实提供了一个基于扎实证据、严谨逻辑,并且能够合理解释所有已知信息的全新视角,那么它具有很高的评价价值,甚至可能推动事件的认知进入新的阶段。
但如果文章仅仅是重复或修改了已有的猜想,或者其证据链存在明显的瑕疵和漏洞,那么它的评价就不可能很高。 很多时候,这类“终结篇”更像是一种个人观点的表达,而非科学的结论。

总而言之,评价刘铁侠的《马航MH370调查(终结篇)》,需要我们像对待一份严肃的调查报告一样,用审慎的态度去审视其证据、逻辑和论证过程,同时也要意识到,在真相完全揭晓之前,任何“终结篇”都可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探索,甚至是一个方向性的错误尝试。只有通过开放的讨论和进一步的科学验证,才能最终判断其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答案作者没有求着你看,没有求着你给我点赞, 没有求着你认同我的观点。以下内容, 信不信随你 @靳伟 @壹壹 @周围 如果你没有理由乱喷的直接拉黑。

如果你觉得我的逻辑有问题或者证据不实,欢迎您在写一个答案来怼我。作为在对相关内容有些了解的人,看到你们的评论真感觉令人发指的无知并且还自大。


首先要说,这篇文章很精彩,有人花一百万买断这个剧本我也信,但是文章在我所知范围内就非常不靠谱,


2014年的时候, 我还在飞思卡尔中国任职,以下所有信息不涉及任何商业机密,引用材料全部为公开可查内容,部分是我咨询了相关同事得到的答案。


当年3月8号,我看到有北京-马来西亚的飞机失联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想,我同事别在上面吧。

因为飞思卡尔在天津和吉隆坡都有工厂,我同事经常去马来出差。

结果还真有。

天津有6名同事在飞机上,都是工程师,但是都和生产相关,不涉及任何核心工艺。

飞思卡尔在苏州有一个Design House,但是也只是设计商用级/工业级芯片,没有到军用的程度,这四个人我的确是不认识,不过公司一万多人我不可能全认识,而且作者还说有什么伪造证件的情况,我就不评论了。

飞思卡尔总部在美国德州的奥斯汀, 如果有军用级的产品,难道不应该在美国设计么?

这个更是胡说八道, KL02 的确很小,只有2mmX2mm,但是绝对不是用在国防上的。

FSL的芯片一般分为两个等级, CI ( commerial/industial) 级别和Auto 级别。 其中Auto级别用在汽车上, 可靠性要求会比CI高一些, 如果有军用版本,可靠性要求还会更高。 比如CI的芯片要求温度一般是-40 到85之间,汽车芯片就要求-40 到105度之间,军用可能会达到-60 到150 甚至更高。 KL02 这个芯片就是设计成CI级别的。

另外,小的确是特点, 但是现在的MCU基本都是自带储存器,处理器和内置晶振(计时器),根本不是什么“黑科技”

至于这个芯片的价格:

买10K以上的话, 每个需要0.67美元,价格来自恩智浦(原FSL)官网


据我所知,KL02这个产品的确是在中国设计,(部分)天津制造的,但是飞机上的任何人,和KL02这个产品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个更是无中生有。 以下是KL02产品的datasheet :

nxp.com/docs/en/data-sh

拉到最后,可以看到 ,这个文档最开始是2013年5月份修订的第一版。 在2013年7月份还改过一次。

你告诉我2014年3月批准的专利??

关于这个专利, 我搜了一下, 最接近的应该是这个

地址 United States Patent: 8671381


仔细看一下, 这个专利是关于如何在一片Wafer上生产出更多的芯片的优化,跟这KL02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能从侧面说明这个芯片很小而已。


而且很多人也提到了,他们根本不在这个死者名单上。

其实说发明并不准确,这种大规模制造的芯片,相关人员众多,每个module 都有自己的lead ,某些芯片少则十几个多则上百个模块,都是复用的,你说这是谁发明的?我猜测应该是这个SOC的design leader. 这个人我知道,上个月刚换了辆车。


最后看这篇文章的核心论点

他认为,制造这起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飞思卡尔公司要把这个专利收回。

那为什么在2015年的时候,美国商务部会允许飞思卡尔和荷兰恩智浦公司的合并? 合并之后的公司依旧叫恩智浦,而且KL02系列的产品也归恩智浦所有。

我不是不相信阴谋论,但是这篇文章的分析完全是错的。


我想请问 @萌糊糊的美妆日常 是什么给了一个营销号勇气去嘲讽的?

说我胡说八道的,自己写答案拿出证据来。


统一回复一下评论区问题:

Q 那你说这个MH370是怎么回事

A 我他妈怎么知道。

Q 你并没有反驳原文啊

A 我觉得我说的已经非常清楚了, KL02这个芯片根本不值得任何人用杀人的方式来解决专利问题,有一千万美金足够了(恐怕这个东西好几年的出货量都没这么大)

Q 你说的不够详细

A 我不知道的事情我不乱说,有些我知道的涉及别人和我自己隐私的我也不能说,想要了解详细情况你再自己私下打听吧。

Q 你是不是啥都没有想蹭热点啊

A 没错啊, 我的确是普通岗位,的确不涉及到公司核心机密, 如果是CEO来知乎当场给你辟谣发公关文,你信吗?


还有其他问题会继续更新。

user avatar

作为一个飞行员,这篇文章侮辱了我们这个行业

虽然不是飞波音的,但是这个是什么鬼?

注意红字,我还专门番羽墙出去看了一眼

不要在人家波音的系统上面加个UN就拿出来随便写好么?,我复制了一下谷歌的,居然拼写还是错的,襟缝翼谁来放?起落架谁来放?社会社会,惹不起惹不起……

绝大部分飞行员都无权知晓?又有民用航空的飞行员可以透露机密?excuse me?

然后又变成了公开的秘密?还有一百多个国际机场可以遥控???你买个大疆要遥控也要配对的好吧,那么大个飞机你说遥控就遥控?

不会?也无法关闭飞行识别仪???那为啥每次起飞要找管制员要编码?那这个是什么?为啥好多机场要求落地之后马上要把应答机改成地面模式?跳开关笑而不语。

半夜三更飞目视?还超低空?且不说山谷地形波的影响,不说飞机的性能达不达得到,你让部队的人来飞飞看?三更半夜,低空,目视,没有参照物,不撞山????

还是这张图,那个TARA是啥?这次跳开关又笑了一次

其他还有很多槽点太多了,有这时间继续吐槽我还不如继续写连载,各位看官自行吐槽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