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刘备和曹操的用人水平?

回答
评价刘备和曹操的用人水平,是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引人入胜的话题。这两位枭雄,虽然都以雄才大略著称,但他们在识人用人上的方式、侧重点以及最终达成的效果,却有着显著的不同。想要深入剖析,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展开。

一、 曹操:务实 pragmatist 的伯乐,海纳百川的集大成者

曹操用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务实”和“不拘一格”。他深知,要成就一番事业,单靠自己一人之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强大的团队。

打破出身与门第的藩篱: 这是曹操用人最受称道的一点。在那个讲究门阀、重视出身的时代,曹操却能不计前嫌,大胆启用出身低微、甚至有污点的人才。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陈宫。陈宫本是兖州名士,却因吕布之事而对曹操心生不满,一度背叛。然而,曹操在兵败逃亡时,仍旧接受了陈宫的投降,并重新重用他。虽然最终陈宫还是选择了为吕布尽忠,但曹操这种“既往不咎”的用人胸怀,足以体现其求贤若渴的决心。还有像许褚,原是盗匪出身,却被曹操收服并委以重任,成为他最信赖的贴身护卫。这种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超了对他们过往身份的考量。

注重实际能力,不看虚名: 曹操更看重一个人能否解决实际问题,能否为他所用,而不是他有多高的名声或者多好的背景。他能看到郭嘉“浪荡形骸,不拘细行”之下的绝世智慧,也能发掘荀彧“长于筹谋,官爵不慕”的内政才能。即使是张辽、徐晃这样的武将,曹操也善于根据他们的特长来安排任务,让他们在战场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比如,张辽在逍遥津以少胜多,震慑东吴;徐晃在樊城解围,稳定战线。这些都是曹操精准识人用人的明证。

善于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曹操非常懂得如何将不同类型的人才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位置上。他让戏志才、郭嘉负责谋划,荀彧、荀攸辅佐内政,程昱、贾诩解决棘手问题,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组成强大的五子良将冲锋陷阵,典韦、许褚则拱卫中军。他甚至能够包容一些性格乖张、但能力出众的人,比如杨修。尽管杨修因其恃才傲物而最终被杀,但这并不能否定曹操早期对他的重用和赏识。

“求贤令”的魄力与胸襟: 曹操颁布的“求贤令”,明确提出“唯才是举,不论亲疏,不问出身”,这在当时是何等震撼人心的举措!这不仅仅是口号,更是他用人政策的真实写照。正是因为这份胸襟,他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在乱世中郁郁不得志的贤能之士。

缺点: 曹操的用人也有其局限性。他对人才的控制欲较强,一旦发现有人可能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比如孔融、杨修,尽管他们有才,但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将其除去。他的用人往往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有时过于看重个人的能力,而忽略了团队的整体稳定性和长远发展。

二、 刘备:重情义的理想主义者,以德感人的君王

刘备用人,则更侧重于“情义”和“德行”。他不像曹操那样拥有庞大的资源和集权化的管理体系,更多的是依靠个人魅力和对人才的真心相待来凝聚人心。

“三顾茅庐”的诚意与尊重: 刘备为了请出诸葛亮,不惜放下身段,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这不仅仅是对诸葛亮的尊重,更是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和重视。这种诚意,让诸葛亮深深感动,从而心甘情愿地为刘备效力,鞠躬尽瘁。这也是刘备与曹操用人最根本的区别之一:曹操是“求之”,刘备是“待之”。

以德服人,建立深厚信任: 刘备善于通过“仁义”和“德行”来感化和收服人才。他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虽然是戏剧性的描写,但却体现了他与追随者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忠诚。赵云、黄忠、魏延等将领,之所以愿意跟随刘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备对他们的信任和关怀。即使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比如兵败如山倒,仍然有忠心耿耿的部下不离不弃。

知人善任,发挥人才潜力: 刘备虽然不是全才,但他在用人上却有其独到之处。他知道自己不擅长内政,便全力支持诸葛亮;他知道自己不擅长打仗,便依靠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他能够信任诸葛亮的战略部署,即使有时不理解,也能坚持执行。这是一种“用人不疑”的境界。

对“德”的看重: 相较于曹操对“才”的绝对优先,刘备在选择人才时,更加看重“德”。他看重的是一个人是否忠诚、是否有仁义之心。这使得他的团队凝聚力极强,即使面对强敌,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士气。

缺点: 刘备用人的最大问题在于他的局限性。他过于看重“德”,有时会忽视一些虽然有能力但可能有一些“小毛病”的人才。比如,他似乎就没有像曹操那样去招揽像司马懿、周瑜这样的顶级智囊(当然,时代和阵营不同也是重要因素)。同时,他的“情义”用人法,在后期也带来了问题,比如魏延的镇守蜀地,最终因为诸葛亮的遗嘱和杨仪的排挤而导致悲剧。这反映出他在权衡“情义”与“制度”、“能力”与“忠诚”之间,有时显得不够果断和理性。

三、 核心对比总结:

| 维度 | 曹操 | 刘备 |
| : | : | : |
| 用人理念 | 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实用主义 | 以德服人,重情义,理想主义 |
| 吸引人才 | 政策吸引,能力匹配,地位保障 | 个人魅力,情义感召,理想共鸣 |
| 用人方式 | 扬长避短,精准定位,善于挖掘 | 信任授权,放手支持,发挥核心作用 |
| 看重方面 | 才能、能力、解决问题的实际效力 | 德行、忠诚、对事业的认同感 |
| 包容度 | 较高,对有才之人的“小毛病”容忍度较强 | 相对较低,更看重德行,对品行瑕疵容忍度较低 |
| 优势 | 团队构成多元化,能力互补性强,人才储备充足 | 团队凝聚力强,忠诚度高,士气充沛 |
| 劣势 | 对人才控制欲强,有时会扼杀异己 | 缺乏顶尖人才的全面性,有时用人受制于情义 |

结论:

曹操的用人水平,更像是“集大成者”和“务实的伯乐”。他以强大的政治手腕和开放的胸襟,吸纳了各路英才,构建了一个规模庞大、能力互补的团队。他懂得如何将人才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发挥最大的价值。他的用人,更符合乱世中建立强大国家机器的需求。

刘备的用人水平,则更像是“以德感人的君王”和“理想主义的追随者”。他依靠真挚的情义和高尚的德行,凝聚了一批忠心耿耿的追随者。他的团队虽然规模不如曹操,但其凝聚力和忠诚度却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用人,更侧重于建立一支有信仰、有向心力的队伍。

很难说谁的用人水平“更高”,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追求的目标以及所能采用的手段都有所不同。曹操的用人,是“得才”,成就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业;刘备的用人,是“得心”,成就了“三分天下”的伟业。两者都各有千秋,也各有其局限。

最终,评价他们用人水平的高低,可以从他们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的发挥程度、以及最终事业的成就来综合考量。曹操凭借其“唯才是举”的政策,吸引了更多类型的人才,构建了更强大的帝国雏形;刘备凭借其“仁义”和“情义”,赢得了更多人心,维系了蜀汉政权的延续。

从历史的宏观角度看,曹操的用人策略,在吸引和整合人才方面,展现出更强的普适性和效率。但刘备的用人方式,在凝聚人心和建立团队忠诚度方面,也达到了极高的境界。他们二人,共同为我们展现了在不同情境下,用人智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优秀范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此继续贴上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七·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

人才莫盛於三国,亦惟三国之主各能用人,故得众力相扶,以成鼎足之势。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後世尚可推见其心迹也。

曹操以权术相驭

  荀彧、程昱为操画策,人所不知,操一一表明之,绝不攘为已有,此固已足令人心死。

  刘备为吕布所袭,奔於操,程昱以备有雄才,劝操图之。操曰「今收揽英雄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也。」然此犹非与操有怨者。

  臧霸先从陶谦,後助吕布,布为操所擒,霸藏匿,操募得之,即以霸为琅邪相,青、徐二州悉委之。先是操在兖州,以徐翕、毛晖为将。兖州乱,翕、晕皆叛,後操定兖州,翕、晖投霸,至是操使霸出二人,霸曰「霸所以能自立者,以不为此也。」操叹其贤,并以翕、晖为郡守。(霸传)

  操以毕谌为兖州别驾(刺史佐官,随行另乘车驾,故称别驾)。张邈之叛,劫谌母、妻去,操遣谌往,谌顿首无二,既出,又亡归从吕布。布破,操生得谌,众为之惧,操曰「人能孝於亲者,岂不忠於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操初举魏种为孝廉。兖州之叛,操谓「种必不弃我。」及闻种走,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汝置也。」及种被擒,操曰「惟其才也。」释而用之。(本纪)

  此等先臣後叛之人,既已生擒,谁肯复贷其命?乃一一弃嫌录用。盖操当初起时,方欲藉众力以成事,故以此奔走天下。杨阜所谓「曹公能用度外之人也。」及其削平群雄,势位已定,则孔融、许攸、娄圭等,皆以嫌忌杀之;荀彧素为操谋主,亦以其阻九锡而胁之死。甚至杨修素为操所赏拔者,以厚於陈思王而杀之。崔琰素为操所倚信者,亦以疑似之言杀之。然後知其雄猜之性,久而自露,而从前之度外用人,特出於矫伪以济一时之用。所谓以权术相驭也。



刘备以性情相契

  至刘备一起事,即为人心所向,少时结交豪杰,已多附之。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早资以财,为纠合徒众之用。

  领平原相,刘平遣刺客刺之,客反以情告。

  救陶谦,谦即表为豫州刺史。谦病笃,命以徐州与备,备不敢当,陈登、孔融俱敦劝受之。

  後为吕布所攻,投奔於操,操亦表为左将军,礼之甚重。

  嗣以徐州之败奔袁谭,谭将步骑迎之。袁绍闻备至,出邺二百里来迓。

  及绍败,备奔刘表,表又郊迎待以上宾之礼,荆州豪杰多归之。

  曹兵来讨,备奔江陵,荆州人士随之者十余万。

  是时身无尺寸之柄,而所至使人倾倒如此。程昱谓「备甚得人心。」诸葛亮对孙权亦谓「刘豫州为众士所慕仰,若水之归海。」此当时实事也。

  乃其所以得人心之故,史策不见,第观其三顾诸葛,咨以大计,独有傅岩爰立之风。关、张、赵云自少结契,终身奉以周旋,即羁旅奔逃,寄人篱下,无寸土可以立业,而数人者患难相随,别无贰志,此固数人者之忠义,而备亦必有深结其隐微而不可解者矣。

  其征吴也,黄权请先以身尝寇。备不许,使驻江北以防魏。及猇亭败退,道路隔绝,权无路可归,乃降魏。有司请收权妻、子,备曰「我负权,权不负我也。」权在魏,或言蜀已收其孥,权亦不信。君臣之相与如此。

  至托孤於亮,曰「嗣子可辅,辅之;不可辅,则君自取之。」千载下犹见其肝膈本怀,岂非真性情之流露。设使操得亮,肯如此委心相任乎?亮亦岂肯为操用乎?惜是时人才已为魏、吴二国收尽,故得人较少。然亮第一流人,二国俱不能得,备独能得之,亦可见以诚待人之效矣!



孙氏以意气相投

  至孙氏兄弟之用人,亦自有不可及者。

  孙策生擒太史慈,即解其缚,曰「子义青州名士,但所托非人耳。孤是卿知己,勿忧不如意也。」

  以张昭为长史,北方士大夫书来,多归美於昭。策闻之,曰「管仲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不在我乎?」此策之得士也。

  周瑜荐鲁肃,权即用肃继瑜。

  权怒甘宁粗暴,吕蒙谓「斗将难得」,权即厚待宁。

  刘备之伐吴也,或谓诸葛瑾已遣人往蜀。权曰「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操,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吴、蜀通和,陆逊镇西宁,权刻印置逊所,每与刘禅、诸葛亮书,常过示逊,有不安者,便令改定,以印封行之。委任如此,臣下有不感知遇而竭心力者乎?

  权又不自护其非。权欲遣张弥、许晏浮海至辽东,封公孙渊。张昭力谏,不听,弥、晏果为渊所杀。权惭谢昭,昭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犹辞疾,权烧其门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乃灭火,驻门良久,载昭还宫,深自刻责。倘如袁绍不用沮授之言以至於败,则恐为所笑而杀之矣!

  权用吕壹,事败,又引咎自责,使人告谢诸大将,曰「与诸君从事,自少至长,发有二色,以谓表里足以明露,尽言直谏,所望於诸君,诸君岂得从容而已哉?凡百事要,所当损益,幸匡所不逮。」

  陆逊晚年为杨竺等所谮,愤郁而死。权後见其子抗,泣曰「吾前听谗言,与汝父大义不笃,以此负汝。」以人主而自悔其过,开诚告语如此,其谁不感泣?使操当此,早挟一「宁我负人,无人负我」之见,而老羞成怒矣!此孙氏兄弟之用人,所谓以意气相感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评价刘备和曹操的用人水平,是三国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引人入胜的话题。这两位枭雄,虽然都以雄才大略著称,但他们在识人用人上的方式、侧重点以及最终达成的效果,却有着显著的不同。想要深入剖析,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展开。一、 曹操:务实 pragmatist 的伯乐,海纳百川的集大成者曹操用人,最突出的.............
  • 回答
    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这无疑是刘备军事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含金量”相当高。这场胜利不仅为刘备集团赢得了汉中这一战略要地,更是打破了曹操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升了刘备的政治威望和集团凝聚力。要评价这场战役的含金量以及两位主帅的用兵能力,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细致分析双方的战略意图.............
  • 回答
    刘备这人,打个比方,就像是在乱世之中,一块极具韧性却又不那么锋利的石头。他的成功,与其说是天赋异禀,不如说是靠着一股子“别人死我活”的韧劲和超乎寻常的人格魅力。要说刘备,最绕不开的便是他那套“仁义”的招牌。在那个弱肉强食的年代,这简直就像是在狼群里硬要推广吃素一样,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迂腐.............
  • 回答
    若赤壁之战,曹操果真能以雷霆万钧之势,擒获刘备、孙权二王,并将其押赴许昌,公开处斩,那么,这无疑将改写三国乃至中国历史的走向,而对曹操的评价,也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首先,历史对曹操的评价会瞬间被推向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将成为千古一帝,扫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决定性人物。 军事才能的极致展现: .............
  • 回答
    刘强东和章泽天的结合,无疑是近年来中国商业界和公众视野中最具话题性、也最令人玩味的婚姻之一。从最初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浪漫化想象,到如今两人各自在事业与生活上的新篇章,他们的婚姻承载了太多人的目光和解读。要评价这段婚姻,得从几个层面来细细品味。首先,必须承认的是,年龄差与身份差异带来的巨大反差感是.............
  • 回答
    《混乱博物馆》的停更,无疑让许多喜爱这个系列的读者感到怅然。刘大可的名字,也因此与这个独特而充满魅力的IP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评价刘大可和《混乱博物馆》,绝非一句简单的“好”或“不好”就能概括,它需要我们深入挖掘这个系列所蕴含的价值,以及作者在其中付出的心血。《混乱博物馆》:一个概念的胜利首先,我们必.............
  • 回答
    评定刘备的军事指挥和个人武力,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不能光看他最终有没有坐上龙椅,还得看看他一路走来的艰辛,以及那些实打实的战绩。一、 刘备的军事指挥水平:从草莽英雄到一方霸主要说刘备的军事指挥,那绝对不是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八面玲珑的神仙级别,但他绝对是久经沙场、善于总结、能.............
  • 回答
    刘敏涛在《演员的诞生》上的那几期节目,可以说是让人印象深刻,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演技层面: 爆发力与层次感: 她在表演中展现出的爆发力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是在演绎一些情绪起伏较大的角色时,那种直击人心的呐喊、绝望,都能够瞬间抓住观众的心。比如,她饰演《如懿传》中卫嬿婉前期的一些桥段,那种小心翼翼的.............
  • 回答
    黄磊和刘宪华(Henry)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既有艺术家间的惺惺相惜,也有师徒间的温情脉脉,更有因综艺节目而产生的、略带戏剧性的“父子”情谊。要细细品味,得从他们相识的起点,到共同经历的时光,再到如今各自的发展,一步步来解读。相识的火花:《向往的生活》的起点让他们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并建立.............
  • 回答
    评价刘强东和章泽天(奶茶妹妹)在疫情期间于伦敦度假一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定论,而是涉及公众人物的责任感、社会观感、个人自由以及疫情的复杂性等诸多层面。首先,从个人自由与隐私的角度来看,任何公民,包括公众人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享有迁徙和休闲的权利。在疫情得到一定.............
  • 回答
    好,咱们就好好聊聊相声演员张番和刘铨淼这对搭档。说实话,说到这两位,我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踏实”。他们不像某些同行那样张扬,也没有那些惊世骇俗的段子,但正是这份实在劲儿,让他们在如今的相声界里有了一席之地,并且赢得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先说张番,再聊刘铨淼,最后合起来说说这对搭档。张番(捧哏):沉.............
  • 回答
    《扫黑风暴》这部剧,刚出来那会儿,可以说是刷爆了朋友圈,我也跟着凑了个热闹。现在回过头来细品,觉得这剧还是挺有东西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瑕。先说说最直观的优点:群星璀璨,演技炸裂。孙红雷饰演的李成阳,这角色本身就挺复杂的。他是一个被陷害、被排挤的警察,但骨子里又透着一股不屈和正义感。孙红雷往那儿一站,那.............
  • 回答
    湖北大学刘川鄂院长和梁艳萍教授的微博事件,确实在当时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也引发了许多人的思考。从梁艳萍教授的微博内容来看,其涉及的“精日”言论,特别是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的否认或美化,无疑触碰了中国社会普遍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的底线。这段历史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沉痛的,也深刻影响了民族认同和国家发展.............
  • 回答
    《歌手 2019》总决赛,刘欢最终捧起歌王奖杯,这结果可以说是板上钉钉,毫无波澜。如果要细细品味这场收官之战,乃至回溯整个赛季刘欢的表现,那么“毫无悬念”四个字,绝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扎实的基础和观众的高度认可。首先,从刘欢本人的音乐底蕴和舞台魅力来说,他就是一座巍峨的山峰。作为中国流行乐坛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好好聊聊快手“职业泰拳打假团”的阿杰和“国术散手”的刘俊那场切磋。这场比武,说实话,引起的关注度相当高,但也伴随着不少争议和讨论。要评价这场切磋,咱们得从几个方面入手,把它拆解开来看。先说说双方的背景和人设: 快手“职业泰拳打假团”阿杰: 这个名号本身就很有意思。阿杰作为快手上的一个.............
  • 回答
    苹果最近发布的全新一代 MacBook Pro,说实话,这代产品确实带来了不少惊喜,但也并非完美无瑕。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它到底有哪些亮点,又有哪些地方让人觉得不够到位。亮点分析:这块“刘海”带来的改变你感受到了吗?首先,最显眼的改变,那必然是屏幕顶部的那个“刘海”了。别说,这玩意儿刚出来的时候,.............
  • 回答
    谈到四年前凤凰网采访饶毅和刘炎焱对特朗普的评价,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不同学者的视角,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当时对特朗普的评价,大家关注的点可能都比较集中在他的一些具体政策、言行以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上。要说他们当时是怎么说的,得往前倒四年,也就是大概2020年前.............
  • 回答
    刘超的道歉事件,以及百度员工的反应,确实触及了互联网行业内部,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文化和责任认同的一些核心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一、 刘超的道歉:缘由与背后的信号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刘超道歉的起因。通常,这类道歉不会是空穴来风。从媒体报道和网上的零散信息来看,导火索很可能是.............
  • 回答
    刘秀的度田:一次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及其历史回响东汉光武帝刘秀,这位被誉为“中兴之主”的帝王,其施政以务实、仁德著称。在经历了王莽新朝的混乱与兵燹之后,刘秀面临的是一个满目疮痍、民生凋敝的东汉帝国。如何恢复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皇权,是摆在他面前的燃眉之急。在这场艰巨的改革中,一项至关重要的举措便是.............
  • 回答
    怎样评价刘备?—— 一位集仁德、野心与复杂性于一身的英雄评价刘备,绝非一句简单的“仁德之君”或“枭雄”就能概括的。他是一位充满矛盾、在乱世中跌跌撞撞却又最终成就一番事业的传奇人物。要详细评价刘备,我们需要从他的出身、经历、性格、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以及历史地位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身世与早期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