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百度总监刘超道歉和百度员工对其的评价?

回答
刘超的道歉事件,以及百度员工的反应,确实触及了互联网行业内部,特别是大型科技公司文化和责任认同的一些核心议题。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

一、 刘超的道歉:缘由与背后的信号

首先,我们得梳理一下刘超道歉的起因。通常,这类道歉不会是空穴来风。从媒体报道和网上的零散信息来看,导火索很可能是他在某次对外沟通中,可能在产品细节、用户体验、或是公司战略方向的表述上,出现了让不少人——尤其是直接面对用户、或参与产品一线工作的员工——感到不适、甚至觉得是不负责任的说法。

具体可能触犯的点: 这可能涉及到:
淡化问题或甩锅: 比如,对于用户反馈的某些痛点,他可能倾向于用“用户不理解”、“是小众需求”来解释,而不是承认产品自身的问题。
脱离实际的承诺或愿景: 在描绘未来蓝图时,可能描绘得过于美好,但却忽略了实现过程中的巨大困难,或者对现有产品表现出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信心。
对一线员工的不尊重: 在表达中可能无意间否定了大量基层员工的辛勤付出和对产品质量的追求,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努力被轻视。
沟通方式的问题: 即使观点本身不一定完全错误,但如果表达方式过于傲慢、生硬,或者缺乏同理心,也容易引发反弹。

道歉的意义: 作为一个总监级别的管理者,公开道歉并非易事,尤其是在强调“狼性文化”的互联网公司。刘超的道歉,如果他是真心实意地反思并愿意改正,那么这本身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
对用户反馈的重视(至少在姿态上): 表明公司高层并非完全听不到用户的声音,或者说,对损害公司声誉的行为有所忌惮。
对内部士气的考量: 如果内部不满情绪蔓延,会严重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道歉可能是一种安抚和修复内部关系的方式。
个人职业生涯的审慎: 在当今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时代,任何不当言论都可能被放大。总监级别的管理者,需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以免影响职业发展和个人品牌。

二、 百度员工的评价:多元的视角与真实的困境

百度员工对刘超的评价,往往是最直接也最能反映公司真实状况的声音。这些评价通常是复杂且多元的,不会是简单的“好”或“坏”。

支持与理解: 一部分员工可能认为刘超的道歉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他们可能看到了一些问题,但并不认为这是刘超个人的全部责任,或者赞赏他敢于承担责任。
“终于有人站出来说了”: 有些员工可能早就对某些现象不满,但由于层级限制,无法发声。刘超的道歉可能让他们觉得,至少有一部分高层意识到了问题。
“一个总监能做到这样也不容易”: 考虑到在大型企业中,管理层往往被赋予了更多的光环和责任,他们的言行也容易被放大。在某些情况下,员工可能对总监的压力和挑战有更深的理解。

批评与失望: 另一部分员工则可能表现出失望、不解,甚至愤怒。他们可能是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者对刘超的言行有更深刻的切身体会。
“道歉有用吗?”: 这类评价往往指向问题的根源并未解决,道歉只是表面文章。他们可能觉得,刘超的道歉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或者只是为了平息风波而进行的公关行为。
“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话了”: 表明了对公司管理层沟通风格和对产品、用户认识的长期失望。他们可能觉得,这种不接地气、脱离实际的言论在百度并不少见,刘超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对我们一线人员的打击太大了”: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员工会觉得,自己埋头苦干,却被上层轻描淡写地否定,这种不被尊重的感受是极具杀伤力的。
“为什么总是在犯同样的错误?”: 暗示了百度在产品打磨、用户沟通、或者团队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系统性的问题,而不是某个个别领导的失误。

更深层次的思考: 很多员工的评价背后,隐藏着对百度这家公司的深层焦虑。
产品战略与执行的脱节: 百度近年来在战略转型和产品创新上投入巨大,但用户体验和市场反馈却常常被诟病。员工可能会把刘超的言论看作是这种脱节的体现。
企业文化的反思: 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让这样的言论得以产生?是KPI导向过于极致,还是内部评价体系存在偏差?员工的评价,实际上也是对整个公司文化的一次拷问。
个人职业发展的迷茫: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员工希望公司能够稳健发展,给出清晰的指引。一次又一次的管理层失误,只会加剧他们对个人职业未来的不确定感。

三、 结合来看:百度生态的某种缩影

将刘超的道歉和员工的评价放在一起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百度生态内部的某种缩影。

管理者与执行者的鸿沟: 总监这个级别,往往是公司战略的传达者,也是具体执行的推动者。当他们的言论与基层员工的实际感受出现巨大偏差时,就暴露了公司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可能存在问题。高层的宏观判断,如果不接地气,就可能成为团队士气低落的催化剂。
“创新”与“稳定”的拉扯: 在一个追求快速迭代和创新的互联网环境中,管理者需要展现信心和远见。但如果这种自信变成了盲目乐观,或者忽视了用户最基本的诉求,那么所谓的“创新”就会变成“折腾”。而基层员工往往是这些折腾的承受者。
公关与真实的博弈: 在这个事件中,刘超的道歉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公关”色彩。员工的评价,则是对这种公关行为的一种“解构”。他们会去审视,这种道歉是真诚的改过,还是应对危机的策略。

总结来说, 对于刘超的道歉,我们应该看其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道歉本身传递出的信息和信号。而对于百度员工的评价,则要倾听其中多元的声音,尤其是那些夹杂着失望、批评,甚至是对公司深层问题的忧虑的声音。这两者结合起来,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百度这家公司,以及当下互联网行业在管理、文化、以及与用户互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一个健康的组织,应该是能够让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就产品、用户、以及公司发展方向有更顺畅、更诚恳的沟通和反馈。刘超的事件,或许正是百度在这一方面,需要更加深入反思的一个切入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位商务搜索部张先生颇有知乎段子手的feel

user avatar

百度在职,还是匿了吧。

有人表示看图片眼睛快瞎了,我来搬运个纯文字版的。

今天内网有三个关于刘超的帖子,两个是百度同学发的讨论帖,一个是刘超自己的道歉信。截止7月4日21:40,第一个讨论帖的浏览量是3万,评论数是400;第二个讨论帖的浏览量是12750,评论数是100;刘超自己的道歉信浏览量是35700,评论数是500。

为什么要贴这些数字?是想说明一下这件事已经在内部引起了史上最强烈的大讨论,要知道一般的帖子浏览量通常就几百,评论就几十。

再来说明一下,百度内网论坛的所有帖子都是实名制,你不仅可以看到这个同学的真名、部门、联系方式,还可以直接点击他的名字和他在Baidu Hi(一款内部即时通讯软件,类似QQ和微信)上聊天,这么多人实名制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实是很需要勇气的,这么多有正义感的同学让我又看到了百度的一点希望。事实上,之前百度的每次错误,内网上都有同学第一时间发帖讨论,百度的这种言论自由的风气还是有的。

=====我是内网帖子的搬运工=====

首先是晚上八点多的HR官方号的回复:

各位百度同学,公司对此次事件高度重视,经过我们和职业道德建设部及公关部对刘超参与外部讲演的不当言论和内外部影响的联合调查,刘超未事先向公司报备参会信息,同时其行为及演讲内容给公司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并给百度同学造成严重伤害。公司认定刘超不再具备担任总监岗位的资格,决定将刘超从百度管理团队除名。

感谢百度同学们对“百度”品牌的珍视和热爱,也希望我们每位同学引以为戒,随时随地以身作则,维护百度公司品牌和形象。

建设一个伟大的百度,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然后是一些有代表性的评论:

=====评论1=====

“我觉得刘总相比12年 14年,今年的PPT,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水准进步很大,这不能怪他,能力有限。全程17分钟看完,发现他胡言乱语在讲些什么?身为一个总监,居然讲这么没营养的分享。而且外面的人都一致觉得百度UE就这个水平,让我很无奈。去年玉洁在IXDC上分享的内容就很好,很实用。没干货就不要去分享啊~~还有之前锤子事件也是,你随便一句对PACO的评价,让业界都知道他不会用人。借此希望百度不管是UE还是产品,都应该有所反思,把最牛逼的体验做上去,这才是百度同学们应该去做的,证明我们并没有那么差,我们可以做的很好。”

=====评论2=====

“先不提那些让人尴尬症发作的段子(这个真的很low),缺乏专业性这是我看完视频的感觉。做生意的为什么要买好车,银行为什么要建高楼,美容师为什么要打扮得体,因为这是实力的展现,好车高楼能让人知道你的经济实力,打扮得体能让人知道你的审美能力。UE也一样,漂亮的PPT,才能让观众了解到你对产品设计的洁癖,粗制滥造的PPT没法不让人对你能力或者工作态度产生质疑,尤其你是UE,这是你的专业,况且还是总监,把握着很多产品的设计方向,你让人如何还能对百度的产品设计抱有期望。这件事一出来,百度UE的招牌我感觉基本是毁了,其他职位也受损不轻。这件事已经不是道歉能换回的了,只有让人看到变化(or 变革),才能重燃希望。”

=====评论3=====

“在刘总的文库主页看了几个14年的PPT,有点受惊。

这不是一个公关事件这么简单,舆论容易再造,但是产品难以再来。我不相信这只是是公共环境不重视言论穿着这么简单而已。

虽然我不会过分关注PPT的问题,但PPT的质量尚且如此(或者是对PPT的质量要求尚且如此),我如何相信在UE工作中是有正确审美及质量标准的?如果说百度产品UE的决定权,在一个PPT能力只有广告公司实习生水平的人手里,合作团队心寒、真正优秀人才流失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原来PM们曾经无数次被驳回的需求,是建立在这种草率和随性的态度之上,我只想说,情何以堪。”

=====评论4=====

“UE管理层的水平和态度,对整个UE线的影响都是决定性的。因为设计和审美标准非常专业同时又极端个人化,如果没有一个真正足够优秀严苛且专业的管理层,年轻新人进来,向几个前辈上级坏榜样学习,模仿,再有天赋和灵气的人,半年过去也就平庸了,然后就变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典范。”

=====评论5=====

“恳请公司上层好好爬爬这个帖子的楼,听听同学们的看法,看看这些“爱之深、责之切”的话语,好好反思一下,痛定思痛!好好改革!

真想没有"贴魏刘"这样的事情!真想要一张干干净净的脸面!

百度还没有到凯旋的时候,任何一秒都需要敬畏地去奋斗!”

=====评论6=====

“以前我觉得我T5就到头了,现在我觉得我可以做总监。”

=====评论7=====

“今天我入职百度四周年的日子,我还是自豪的发了个朋友圈,但已经没有四年前那么骄傲了。”

=====评论8=====

“这种事发生了不是应该闭嘴然后出来道歉吗?毕竟你讲的确实不好,ppt还没有基层员工做得好。想不通当事人为什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沾沾自喜以为是给公司带来了关注,百度的知名度早就够了,现在要的是美誉度好吗,如果一个总监连这个都不懂,那真的没什么可说的了。感觉市场部的同学要哭了,每天兢兢业业修复品牌形象,然而就这么一下所有的努力又白费了。”

=====评论9=====

“这样的presentation,让我们这些在百度为了理想而奋斗的底层同学,感到愤怒而羞耻。”

=====评论10=====

“作为实习生刚来百度,虽然进来还不到半个月,但我还是非常喜欢百度“简单可依赖”的价值观的,我觉得我们小组都的同事都非常优秀且勤奋。刚过来,有时候会经常加班熬夜做些东西,但我很开心,因为觉得自己起码是真正在做有意义的事,希望能够把自己负责的东西真正的做好一些,做完美一些。但是,百度出了这样的事情,确实让我很难过,我一直以百度为骄傲,实在不忍看知乎上面别人对我们的种种评价。希望百度人能够真正做出优秀的产品,做出有价值的东西去改变别人对我们的看法。

自从来到百度,我的微博签名就变成了:立志做国内最好的情报威胁平台。虽然我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习,但我愿意认认真真去做事。我相信百度,真心希望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每个人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做到尽善尽美,不要再让外面的人笑我们了。”

再来看看刘超道歉帖下面的评论。

=====评论1=====

看了一个张小龙的介绍,说微信某次改版后,叫下面一个人来看界面有什么不同。那人看完之后没发现什么不同,张小龙告诉他,对话气泡的默认长度增加了三个像素。不是多了这三个像素微信就比以前有多牛逼,也不是因为微信火就觉得它什么都好。但是这里面体现了一种在目前狼厂比较缺失的东西:工匠精神。

用户体验也好,UE设计也好,服务器或者客户端的代码也好,功能设计完成之后的用心打磨才是最耗时最劳神的。怎么让用户使用更舒服,怎么让合作伙伴交互更舒服,怎么开发出一款“即使别人说不出哪里好,但是就是觉得好”的产品,方法途径有很多,但是总归一定有一点跑不了:用心去打磨。用心去打磨不是为了KPI(起码不单纯为了KPI),只是为了“做好这个产品,做好这个服务,做好这个SDK”去做事情。

代码写完了,功能实现了,稳定性够不够?网络是不是有优化的空间?线程是否安全?内存耗费是否可以更小一些,释放干净没有?各种平台的适配做得够不够好?几万个未知问题需要去探究深挖,这些问题只有几万分之一会体现在界面上,体现在用户交互过程中,但是真正的工匠会去做这些事情。

挖井挖两米发现没水就换地方再挖两米再没水再换地方,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这个行为很可笑,但是回顾我厂已经死去的产品,有多少产品是因为这样而死掉的,有没有占到一半以上?在一个产品一个项目开始之前有没有做市场和用户调研?有没有想过如果遇到困难如何应对如何在不利条件下完成逆袭?有没有想过即使产品不算成功但是仍然坚持改善用户体验到最后下架?没有工匠精神,没有为自己产品强烈负责的态度,光靠口头说说用户体验至上是没什么卵用的;没有工匠精神,没有为自己产品强烈负责的态度,只能处处碰壁,道路越来越窄,最终无路可走;没有工匠精神,没有为自己产品强烈负责的态度,接下来的就是自信心的缺失,接下来就是阵地被蚕食,接下来就是公司只能活一个月了。

这个事情不是该不该道歉和该不该离职的问题,该不该道歉由个人决定,该不该离职由公司决定。这个事情是对从自己手中流出的每一份“产品”是否负责的态度问题,一个PPT,一个演讲,都是一个产品,一个不同于bin和apk的产品。套用一句老话,你怎么对生活,生活就怎么对你。你怎么对你的产品,你的产品就怎么对你。

听别人的话,走自己的路。扯了这么多淡,同学们看过就算了。希望我厂的产品能越来越好,希望每个认真耕耘的人都能有好结果。

=====评论2=====

就想说说如果我是你,我应该会怎么道歉。尽量做到只谈论此事,不涉及其他。

首先,我会向IXDC组委会道歉。要问为什么,那我就要先回答是什么是IXDC?

IXDC官方解释——“国际体验设计协会(IXDC)是由20多家中国知名公司和大学联合支持在2010年成立的非盈利机构。向社会推广体验创新价值的理念是首要职责,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国际平台是重要任务。工作宗旨在于:

一、提倡应用体验设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二、推广和表扬杰出的体验设计及人物。

三、教育相关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提升其专业能力与创新思维。

……” (

协会简介 | IXDC

您的整体表现,完全违背了这个协会的宗旨。说的狠一点,您让这个组委会蒙羞。当然这个组委会也应该发表道歉声明,因为它们没有审核您的发言内容,给与会者带了困扰。

其次,您应该向所有直接或间接参加IXDC大会的人道歉。他们付出了时间、金钱以及其他机会成本,满怀期待的参加业内最顶尖的分享会。但是看到了您的内容,这对他们的付出是一种浪费。如果要计算在场与会人员赔偿额的话,粗算最起码是要您演讲的时常/总时长*总票价*影响值(因为看到你的演讲,再无心听后面的了吧。因为比较…辣眼睛)

再次,你应该向厂长道歉。公司委派您参加此项业内会议,然后您不仅在会议当场有不专业的表现,后续又在朋友圈爆出如此让人咋舌的言论,您着实应该为您给公司带来的影响进行道歉。

第四,您应该向公司的所有设计团队成员道歉。正因为您的不专业,让他们在业内会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由您而起的“莫须有的罪名”,是他们本不应该承受的。

第五,您应该向所有的女性道歉(包括您的夫人在内)。您PPT中的内容,严肃点说就是性别歧视。你忽略了所有女同事的认真、专业。从您的PPT中也也向外界隐含的传达出一个百度莫须有的价值观——只要颜好,什么都好商量。

第六,您应该向所有的公司同事道歉。因为你的事情,我们中大部分人都要承受朋友的调侃,并且要对自身的专业性进行本不需要的解释。

或许唯一不需要您道歉的,还会感谢你的应该是猎头公司吧。因为他们又找到了一条让现有员工离职的有力说服点。

所以说,连一个道歉信都写得和PPT一样不用心的总裁,我们还能期待什么呢?

=====评论3=====

你不要道歉,请你离开百度,为每一个在朋友圈被朋友耻笑还没法反驳的百度同学一个交代。

=====评论4=====

请你离开!

=====评论5=====

这次事件只是打开了一个很小的缺口。当我听同事说,现在下馆子都不好意思要发票(因为title是百度),朋友圈不敢发跟百度相关内容的时候,内心真的无比难受:为公司的不作为难受,为员工的麻木难受~ 既然加入百度,我就是百度的主人,不能丢公司和其他同事的脸!请高层务必重视公司文化的建设与人才的选拔!

=====评论6=====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所在的产品都处于被外界认为是界面交互是半成品的状态,经理也帮忙找各方的UE、UI的兄弟们帮忙看一下,但是UE、UI们是各种大佬各种忙,一直没有一个完整的交互和界面。直到产品受到了老大们的认可之后,UE、UI才表现出一点我们也可以出力的样子,只是在合作中发现和明白了,为什么在设计的路上,百度会是那么凄惨。先不说UE、UI对即将参与的产品到底是否有所理解了,就是在设计布局上,也是让身为百度人的我无言以对。几乎就完全放弃了安卓的设计,只按iphone出图,如果期望能给几个安卓的图,就得请示各个端的经理,邮件、流程一通,互联网简单的风格消磨殆尽。最后,还是我们的RD在不停的催促中和自我设计水平的提高中,身心俱疲的去完成了一款产品。这个过程很艰辛,也几乎让团队里的新人们对百度的设计失去了所有的信任!!!

=====评论7=====

连道歉都充斥着一种浓浓的城乡结合部发廊味! 从视频和相关信息可以看出你的Low是融在血液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气质。 真的,Quit吧,否则你让百度其他精英/海龟/大牛等等还有什么盼头?

=====评论8=====

每次看到公司邮件组发的XXX晋升邮件的最后一句话

“为百度成长为令人尊敬的世界级卓越企业,为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这一崇高使命,贡献重要力量!”

我很自然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包括晋升者本人在内,有多少人把这句话真正当回事儿的,有些模板形式的话说多了就无感了,就好像小时候老师天天跟我说 我们要做社会主义接班人一样……

=====评论8=====

为什么要给同事道歉。。。。需要对外表明态度吧

因为他只是想得到原谅,并不关心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来挽回给公司造成的影响。

=====评论9=====

作为多年baiduer,看着百度名气这半年迅速下滑,很心痛。

长得丑不要紧,如果长得丑又长得高,等于用高把丑陋放大,别人会说“看那个高个子真丑”。百度已经是一个巨人,稍微一点问题都会放大;百度是一个大平台,会把每个丑都放大。

=====评论10=====

刘总,你的自信心太强大了,我作为码农,周报写的不好,都不好意思参加周会。

评论太多,就先搬运一小部分吧……

我想说,这上千条实名回帖,让我看了一点点希望。

user avatar

哎。。。。。。2014年IXDC的PPT。。。。。。。

IXDC心可真大。。。。。

2016年还敢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