啧啧,大家说得好像如果那些软件、网站不流氓,就真的会有隐私一样。
其实这是现在我很讨厌的某些人群的主流观点。李老板这是水平高,话捡方便说的说了一半,用了“隐私”这么一个小概念把话说出来。我生活中就遇到过和这个几乎一样的言论,只不过概念更大逻辑更直白露骨一些。
人家敢说敢做,就是看中了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小资产阶级就是这样,什么都不愿意牺牲,被牺牲了也只会上网咋呼。
Google当初倒是不流氓,结gu
“老板,来个土豆炒牛肉”
“没有牛肉了,炒毛毛虫行不?”
“不想吃毛毛虫。。有别的肉么?”
“没有了,只有毛毛虫这一种肉了,爱吃不吃不吃拉倒”
“好吧,那就点毛毛虫”
“啊,看来中国人更开放,更愿意吃毛毛虫”
个人感觉,是中国人更无知,愿用隐私换效率。
很多人公开隐私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这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不利后果,有些单位在有保密规定的情况下依旧会不重视隐私,不仅仅个人的,还有单位的,例如,qq群管理散乱,离职员工不清理,就开始群发加密文件;例如,企业管理平台不是给在职员工每人一个账号,而是给几个领导账号,所有人都通过领导的账号登录,即使不是公司员工,得知账号后依旧可以登录,下载公司隐私文件;例如,对员工提交的身份证扫描件之类的文件随意乱放,擅自乱用……林林总总,太多了,相信每个人都会遇到类似的经验。
不过,需要赞扬一下百度,在各企业扭曲国家法律法规,将实名制=绑定手机账号的时候,百度只是搞了一个手机短信认证,不得不说很厚道了。此外,批评下腾讯,微信群不能加,提示说绑定手机号才能加;但是绑定手机号后,还是不能加,必须绑定银行卡才能加。如果第一步就提示必须绑定手机号和银行卡才能加群,那我肯定不会绑定手机号了,现在出卖自己绑定了手机号,结果因为不适用腾讯的电子支付没有绑定银行卡,还是不能加微群。虽然个人很希望这样强行侵犯用户权利的企业快点倒闭,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将身家绑定在上面的人更多。甚至,对于一些新生网民来说,用手机号注册,将自己家的地址设定成收货地址什么的甚至变成了“常识”,他们没有被害妄想,不会担心被人肉被查水表被上门,还有许多手机网友在新闻评论里作死,他们真的是毫无防备之心,与其说是他们“开放”,不如说是自身的认识程度还没意识自己正曝露在危险之中。你说,现在单身狗这么多,等这个世界与ta有关的人死绝了,ta要是突然想发挥点作用,为世界打扫些垃圾的话,那些肆无忌惮暴露自己的人该有多么危险?
看过美剧《CSI:网络犯罪篇》,瑟瑟发抖。
李彦宏之所以这么说,我觉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只看到了中国人在使用一些应用的时候,会毫不犹豫的点下“同意用户条例和隐私政策”。我相信在最开始的开始,绝大多数用户在看到这个条例的时候,还是会点开来查看的。
但是结果是什么,如果我觉得不能接受,拒绝了这个所谓的“隐私政策”,我就无法使用这个应用。
这就造就了一个假命题,“中国人愿意用隐私换取效率”,我如果不同意你查看的我的隐私,我就无法使用这个应用。就像一个罪犯,拿着一百块钱对一个人说:我给你一百块,你从我胯下钻过去,不然我就开枪打死你。然后对方迫于无奈照做了,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中国人愿意为了钱出卖尊严。
这是什么鬼逻辑?
假如百度是我家开的,那我也会愿意用我在百度上的使用痕迹来方便我的日常生活。因为我相信别人肯定不会看到我的这些“隐私”。
我认为,要真正做到能愿意为了隐私换取便利,是要建立一定的基础的。
比如说这个村子,“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就是用隐私,换取了一个便利性。省去了一个开关门的时间,大家不必为了防盗而思来想去。
但是这种社会真的存在吗?
不见得,至少我到现在都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
即使是在我老家那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大家一到晚上也是门户禁闭。可以说从财产私有制以来,应该就不存在这样的地方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铁门,防盗门。
显然中国人是不愿意用隐私、乃至财产,来换取仅仅是开关门这么一个动作的便利。
中国的防盗门质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国内,又有诸如王力、盼盼等多个防盗门品牌,这些防盗门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可以做到将小偷隔绝在厚厚的一扇铁门之外,你还能说我们愿意为了便利,而出卖自己的隐私,或者说是财产吗?
不,我们只会在防盗门上下工夫。
为了便利,防盗门装上了智能锁,能够自动反锁,能在室内一步打开防盗门,但是我们绝不会为了便利,而将自家大门敞开。
同样的道理,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之下,我们真的会愿意用自己的隐私换取便利吗?显然不会,不然天晓得自己的个人信息会在网上传成什么样子。
在某一天我去上班,同事对我说:“你昨天洗澡的时候唱的歌真好听。”原因就是因为我同意了一个智能家装的录音权限,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社会?当这天真的到达的时候,还有人会说愿意为了效率而出卖自己的隐私吗?
我想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我会更倾向于安装一个网络防盗门。虽然会像活在了过去20年,但是换来的,却是安心的一觉。
1、如果你不输入手机号,就用不了。
2、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同意注册协议。
3、注册协议说明输入手机号则表示公司可以推送各种广告。
4、从本公司泄漏出去的一切信息都不是本公司的有意行为。个别员工的作为本公司不予负责。
5、本公司有权收录本公司有技术实力收录的一切信息。如果你反对,你可以选择不用。
6、所有能够找到的产品都有上述第5条的信息收录策略。
百度的公关部门确实是比较屎。
迷奸了别人,还说别人开放。
这种奇葩逻辑让人叹为观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