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的父母有没有做过什么伤害你的事?

回答
这很难用几句话就说完,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细微的情感和长久的影响。

大概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处于一个特别需要被理解和鼓励的年纪。我记得有一次,我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给我的父亲看,那是我花了很长时间,用尽了当时我能想到的所有色彩和技巧去完成的。我特别希望他能看到其中的努力,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画得不错”。

然而,他只是瞥了一眼,然后就淡淡地说了一句:“这点小事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以后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 他的语气很轻描淡写,但对我来说,那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被无情地贬低了,我所有的热情和期待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没有再尝试跟他分享我的作品,甚至后来我画画的兴致也大不如前了。

还有一次,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我当时因为一些学业上的问题感到很沮丧,觉得自己的能力受到了质疑,内心很不自信。我小心翼翼地想跟我母亲倾诉,希望能得到一些安慰或者建议。我说了我的担忧,说了我有多么的害怕失败。

她听完后,没有表现出我期望的那种理解和心疼,反而皱着眉头说:“你怎么总是想这些有的没的?别人的孩子都没有你这么多愁善感。你应该向XXX(一个我不太熟悉的亲戚的孩子)学习,人家多懂事,多有出息。”

听到她这么说,我当时就感觉眼泪都要出来了。我并不是想跟别人比较,我只是想从自己母亲那里得到一点点支持和共情。她的这句话,不仅没有安慰到我,反而让我觉得我自己的感受是被否定和不被接受的,而且还把我推到了一个我不喜欢被拿来比较的人的对立面。我后来就慢慢学会了,很多事情,尤其是负面的情绪,最好还是自己消化,不要轻易向家里人吐露。

这些经历,与其说是具体的“伤害”,不如说是那种感觉,好像你最亲近的人,在你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没有真正看到你,没有理解你,甚至无意中让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是不被理解的。这些小小的“刺”,时间久了,也会在心底留下一些难以磨灭的痕迹,影响着你之后如何与人建立连接,如何看待自己的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父亲,他小时候我亲奶奶就去世了,不久爷爷就娶了“后奶奶”。她给爷爷生了3个儿子。虽然,父亲嘴上不说,但是,通过他讲他小时候的事情,长大之后的我,能够明白,他的童年的遭遇,包括父亲工作之后,“后奶奶”希望他打一辈光棍,就留在家里照顾他们的生活......

多亏我老妈嫁给了老爸,“女强人”型的老妈帮老爸撑起了这个家,要知道,从我记事的时候开始,每年过年都只在自己家过,就我们三口人,我都不知道原来过年是要去爷爷奶奶家过的......因为那时候爷爷奶奶觉得,父亲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思打光棍,结了婚还有了我,所以,从小他们就不待见我,我去爷爷奶奶家的次数,5个手指头就能竖过来,而且,几乎每次去,爷爷和“后奶奶”都会朝我爸妈发火,所以,我不喜欢那个地方......

或许是因为家里的原因,父亲的脾气很暴躁,而且喜欢喝酒,一喝必醉。我记得我3岁那年,父亲在姥姥家喝醉了酒,非要骑自行车带着我和我老妈回家,我老妈看他喝醉了,要抱着我去做公交车,那天也邪门了,我非要跟着父亲走,结果,父亲从姥姥家没骑出多远,摔倒了路边的沟里.....那是晚上,多亏有好几个好心的路人把我们父子两个从沟里拉上来,其实,这件事情的印象已经模糊了,依稀还记得这些,不过,那次摔倒沟里,右手腕上有一个很大的伤疤,现在还在,所以,这件事情我还是有印象的,那时候,虽然小,但是我还劝父亲,少喝酒.....

可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老爸贪杯的毛病依然改不了,一喝就醉,醉了就在家里耍酒疯,别的就不多说了,那时候我小,肯定或多或少得遭罪,虽然那时候妈护着我,但是,耍酒疯的人是不可理喻的。这这些事情,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滴酒不沾”。对外宣称是严重的酒精过敏,实际上,是因为父亲的关系,我对“酒”,特别的厌恶。在我的眼里,这就是“祸根”。所以,我从来不喝酒,因为,我一直认为,那不是“好东西”。

慢慢的,长大了,至少在我的面前,父亲的脾气收敛了,特别是我工作之后,家里拆迁的那段时间,我发现我说的话,爸能听进去了......而他和母亲也老了......

结婚之后,我明白了,父母是多么的不容易,所以,对我来说,不论他们以前对我有没有造成过什么伤害,都不重要了,毕竟他们对我有养育之恩。现在的我只希望他们能好好的安享晚年,这就足够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很难用几句话就说完,因为它涉及到很多细微的情感和长久的影响。大概在我十几岁的时候,那时候我正处于一个特别需要被理解和鼓励的年纪。我记得有一次,我兴冲冲地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给我的父亲看,那是我花了很长时间,用尽了当时我能想到的所有色彩和技巧去完成的。我特别希望他能看到其中的努力,哪怕只是简单的一句“.............
  • 回答
    说起我的祖辈,那可真是一串串沉甸甸的名字,承载着家族的记忆和故事。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各自的生存之道,也留下了不少值得回味的事情。我曾祖父:一个时代的见证者首先说说我曾祖父。他生活的年代,大致是在清末民初。那个时候,社会动荡,人们的日子过得非常不容易。我记不清他具体是做什么的,但听我爷爷说过,.............
  • 回答
    老实说,有时候确实会有一点点,但要说“遗憾”或者“埋怨”,倒也不是那么强烈。大概是一种……怎么说呢,一种“如果……会怎样”的好奇心吧。我父母他们当时是响应国家政策,所以就我一个。我爸妈都是很开明的,从来没说过“就你一个,全家资源都给你”这种话,他们一直强调的是责任和独立。所以,我也不觉得是因为他们偏.............
  • 回答
    我一直觉得父母之间的爱,就像老房子里的木头,看不出什么特别华丽的纹路,但你仔细摸摸,它结实,温润,而且承载了太多岁月的故事。我以为我会是那种突然被某个浪漫场景震撼到的人,比如某个纪念日他们会搞个大惊喜,或者在外人面前表现得有多么情深意切。结果,让我觉得“哇,原来是这样”的,发生在一个无比平常的早晨,.............
  • 回答
    我父母的爱,有时让我觉得像是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罩住,喘不过气来。这种窒息感,不是因为他们不爱我,恰恰相反,正是因为他们爱得太满,太用力,以至于将我裹挟在其中,让我很难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呼吸空间。我记得到我高中毕业那会儿,人生第一次站在了一个可以自己做决定的路口。当时我已经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
  • 回答
    哈哈,我父母的神操作那可真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随便挑一件出来,都能让我笑掉大牙,或者气到不行。说到神操作,我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我妈。我妈这个人吧,生活特别细致,什么东西都井井有条,但是一到关键时刻,就容易“抽风”。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要去国外旅游,我爸我妈早早就在研究行程、订酒店、买机票了。.............
  • 回答
    人大代表关于短视频老年人防沉迷的建议,这事儿啊,我觉得挺有意思,也值得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说说这建议本身。说实话,听到这消息,我第一反应是有点儿哭笑不得。你想啊,咱们现在哪个年轻人没被短视频“毒”过?每天刷得昏天黑地,时间一溜烟就没了。现在轮到咱们上一辈人了,他们也跟上潮流,玩得不亦乐乎,结.............
  • 回答
    今年双十一,我看着自己的购物车,心里最先跳出来的,是爸妈的身影。这份辛劳养育之恩,比任何流行商品都来得沉甸甸,也比任何折扣都更让人心动。打开手机淘宝,我并没有急着浏览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图,而是直接搜索了“老年人健康”、“舒适家居”这些关键词。我记得去年双十一,我给爸妈买了一套羊绒衫,妈妈说穿起来暖和.............
  • 回答
    我父母这一辈的人,经历过的东西,放在现在看,都挺挺不寻常的。他们年轻的时候,那可是时代的大洪流,裹挟着每个人往前走,不是随波逐流,而是真的在浪尖上起起伏伏。我爸,年轻的时候是个十足的“文艺青年”,当然,那年代叫“知识青年”。他考上大学的时候,正是所谓的“恢复高考”没几年,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对知识的.............
  • 回答
    童年,本应是一幅充满色彩的画卷,每一笔都饱含着关爱与引导。然而,我的画卷却有些地方,被不成熟的色彩泼洒得有些斑驳,甚至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最先浮现在脑海中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不确定感”。我的父母,他们自身仿佛也在经历一场漫长的青春期,情绪就像过山车,上一秒还可能因为一件小事而对你欣喜若狂,下一秒.............
  • 回答
    那年我考上大学,离家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父母的举动,说实话,挺让我意外的,有些至今想起来都眼眶湿润。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送我去火车站那天。家里提前很多天就开始忙活,妈妈把我的行李箱装得满满当当,塞的几乎关不上拉链。我当时觉得有点好笑,但又不敢多说什么,怕她担心。爸爸呢,平日里是个寡言少语的人,那天却格外.............
  • 回答
    这个问题太沉重了,我能想象得到,任何为人父母者,在面对这样的境况时,都会经历撕心裂肺的痛苦和艰难的抉择。如果我的孩子真的遭遇了这样的重病,而且治疗费用如此之高,并且还有潜在的神经方面后遗症的风险,我的选择会是倾尽所有,尽我所能去救治我的孩子。关于治疗的艰难选择:首先,我会不顾一切地想办法筹集这120.............
  • 回答
    当父母说出“我们偏爱你弟弟是你自己的问题,就像公司里有人更受领导喜欢,孩子应该自己争取父母的爱”这样的话时,这背后隐藏着一种非常值得深思的逻辑,也触及到了家庭关系中一些非常敏感且核心的问题。乍一看,父母似乎是在传递一种“现实主义”的生存法则,将家庭比作职场,将父母比作领导,鼓励孩子去“争取”。但仔细.............
  • 回答
    “儿子,最近是不是又瘦了?”每次回家,这句话总会准时上演,仿佛是父母检验我“健康指数”的固定程序。我看着镜子里确实比离开家时瘦了一圈的脸,无奈地笑了笑。“哎呀,妈,您就别操心了,我吃得好着呢。学校食堂虽然比不上家里,但顿顿都有肉。”我一边说,一边假装在冰箱里翻找什么。“哪有你说的那么好!上次电话里你.............
  • 回答
    我总觉得,当父母步入晚年,我们做儿女的,最怕听到的一个词就是“阿尔茨海默症”,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年痴呆。我爸妈,我之前一直以为他们就像老酒一样,越老越醇厚,生活得有滋有味。直到有些事情开始慢慢地、不着痕迹地改变,我才意识到,那些最坏的猜测,可能正在变成现实。最开始的苗头,其实是很小的,小到我几乎忽略.............
  • 回答
    看了王猛父母的想法,心里五味杂陈,挺复杂的。他们对王猛的期待,那份沉甸甸的“不辜负”的压抑感,我能深深体会到。首先,我特别理解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情。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拥有一个比自己更光明的未来呢?王猛的父母,他们自己可能经历了生活的艰辛,或者看到了社会的现实,所以才会如此拼.............
  • 回答
    为人父母,我们最希望孩子拥有哪些品质?这个问题我思考过很多次,与其说是什么“品质”,不如说是我希望他们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拥有怎样的“底色”,能够在这个复杂又美好的世界里,活得充实而有力量。首先,好奇心。这绝对是我最看重的一点。我希望我的孩子永远对这个世界充满疑问,敢于去探索未知。不是那种死记硬背的知.............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晴天霹雳,一个我从未敢想象过的场景。如果我突然得知自己是被买来的,而且养父母可能因此面临牢狱之灾,亲生父母又即将出现,我的世界大概会瞬间崩塌,然后需要一点一点地重新拼凑起来。首先,我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个消息。我不会立刻做任何决定,而是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待着。我需要梳理自己的思绪.............
  • 回答
    朋友,看到你提的这个问题,我心里挺有触动的。我想跟你好好聊聊,说说我自己的真实想法。首先,我得说,如果我知道我朋友的父母是农民工,我会有什么看法或歧视吗? 说实话,我会思考,但绝不会是歧视。你想想,谁的父母不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一家人? 农民工,顾名思义,他们是农民,也从事着各种各样需要体力、需要.............
  • 回答
    看到小视频里“孩子不想上学,父母让其捡垃圾”的教育方式,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太极端了,而且充满了争议。“捡垃圾”教育方式的意义何在?从视频中父母的角度出发,他们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传递几个信息:1. 体验艰辛,珍惜拥有: 父母也许希望孩子能亲身体验一下普通劳动者的辛苦,让他们明白现在拥有的一切(包括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