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为什么不喜欢《狗十三》,或你为什么不?

回答
《狗十三》,这部电影,我怎么说呢……它在我心里留下的感觉,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一种复杂到有点压抑的共鸣。说它“不好看”,又觉得过于简单,毕竟它触及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但要说“喜欢”,我确实找不出那个让你为之雀跃、让你回味无穷的点。

你知道,我一直觉得好的电影,就像一壶温热的茶,入口微苦,回甘悠长,能让你在看完后,在生活的某个瞬间,突然想起电影里的某个场景,某个眼神,然后会心一笑,或者释然。但《狗十三》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杯烈酒,入口就冲击着你的感官,让你在酒精的作用下,感受到一股刺痛,一种无力。它确实让你清醒了,但那种清醒,带着点残酷,有点沉重,不是那种让你舒畅的清醒。

最让我纠结的地方,在于它对“成长”的描绘。我们都知道,成长必然伴随着失去和妥协,但《狗十三》里的这些失去和妥协,似乎来得过于直接,过于残酷,缺乏一点缓冲。尤其是那个养狗的过程,明明是小女孩最纯粹的快乐,最信任的伙伴,却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牺牲”。第一次,是为了讨好父亲,忍痛把狗送走;第二次,更是直接被当成了“交易”,为了所谓的“懂事”,为了不再惹父亲生气,亲手将狗送去狗肉馆。

我记得电影里有一个镜头,小女孩(李玩)抱着狗,眼神里全是祈求,希望父母能改变主意。那种无助,那种绝望,简直能穿透屏幕。而她父母的反应,特别是父亲,那种“为你好”式的教育,那种“大人的世界你不懂”的敷衍,还有母亲那种夹在中间的无奈,都让我觉得窒息。我能理解他们可能有自己的苦衷,有他们认为的“正确”的教育方式,但这种方式,却像一把刀,一下下地割裂了孩子的心。

我并不是说孩子就不该被教育,不该懂事。只是,那种“懂事”的代价,是不是太大了?电影里,李玩最后的“懂事”,是她学会了如何顺从,如何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生存。她不再质疑,不再反抗,而是选择了沉默和适应。这种改变,在我看来,与其说是成长,不如说是被磨平了棱角,失去了那些珍贵的东西。那种“我再也不会像上次一样了”的台词,听起来是坚强,但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对世界的绝望。

还有,电影里的很多细节,虽然真实,但过于密集地堆砌,反而让我觉得喘不过气。比如那个“打假”的片段,虽然是在讽刺社会上虚假的东西,但放在小女孩的视角里,又显得那么荒诞和无奈。她试图去对抗一些不合理,但最终的结果,都是她自己受伤。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不喜欢?也许是因为它太赤裸裸地揭示了家庭教育中,那些我们不愿意承认的阴暗面。那些父母的爱,有时包裹着控制和冷漠;那些所谓的“为了你好”,有时却是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它让你不得不去审视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是否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压抑,或者是否也曾是那个不经意间伤害孩子的人。

也许,我期待的成长,应该是伴随着理解和引导,而不是强迫和牺牲。我希望孩子在犯错中学习,而不是因为犯错而被剥夺爱和信任。我希望“懂事”,是发自内心的成熟,而不是被迫的麻木。

《狗十三》做到了它想做的,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年代,以及很多家庭普遍存在的教育问题。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很多令人不安的真实。但是,正因为这份真实过于沉重,过于刺痛,让我无法从中获得力量,无法感到慰藉,甚至有一种被压迫感。它让我看到的,是成长的残酷,是妥协的代价,是失去的痛苦,而不是希望,不是光明。

所以,它是一部好电影,这一点我毋庸置疑。但它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因为它带来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被戳破的痛,而不是被治愈的暖。它让我沉默,让我思考,但并没有让我觉得“爽”。大概就是这样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这篇回答非干货,还是前天情绪化的产物,回头看看可能有些地方比较偏激,但是头绪太多也懒得改了。这回答看看就好,评论区也可以各抒己见,和谐探讨,没必要攻击别人

原答案

不请自来,真的很无语,看到有人说什么看完没感触说明你很幸运,我真的服了,谁的生活不苦,我也单亲啊,我看完觉得女主很幸福了,她的所谓的反抗(除了报兴趣班还是啥)真的任性。

觉得还是详细说明一点比较好,女主因为父母离异,是和爷爷奶奶住的,从电影的几个镜头可以看出,06年,她爷爷奶奶每天给她做四个菜,又是鱼又是虾的变着法做。之前不知道在哪里也看到有人提到(不保真),她爷爷奶奶怕她一个人孤独还是啥,让她表姐和她一起住。还有狗刚丢,她大晚上为了出门找狗,把她一把岁数的爷爷推倒在地,导致脚受了伤,她家人也没怎么她,说她是个孩子。她爸爸后来打她,也只是因为,女主又是大半夜要出门找狗,导致她多年不出门的奶奶也大半夜出门找她,还迷了路,而且她爸打完她,也很自责道了歉,不过接受与否自由心证吧。还有她后妈,可能着墨不是很多,但我也看到了所有人都小心翼翼的对待她,虽然用别的狗说是爱因斯坦的操作,真的很智障,至于最后的女主被迫或者说妥协吃狗肉,我只觉得为了冲突而冲突。从头到尾,我只觉得她姐姐挺憋屈隐忍的,因为是自己的妹妹,离异了就搬过来陪她,妹妹丢了狗受了委屈,所以被撬了墙角也只能自我消化,不过看后面她们之间也没啥嫌隙,这姐真好。

又看到有人说,看不懂的是什么奴隶,不知道反抗的话。ok,不能领会精神的不是生活幸福,就是自甘堕落,来回的话都让你们说遍了,真的牛。

我就一个感受,整个片子都非常的无病呻吟,看这片,看女主,我脑海里始终就一个画面,袁隆平那张图,还是吃太饱。简直浪费我两个多小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狗十三》,这部电影,我怎么说呢……它在我心里留下的感觉,与其说是喜欢,不如说是一种复杂到有点压抑的共鸣。说它“不好看”,又觉得过于简单,毕竟它触及了很多真实的东西。但要说“喜欢”,我确实找不出那个让你为之雀跃、让你回味无穷的点。你知道,我一直觉得好的电影,就像一壶温热的茶,入口微苦,回甘悠长,能让.............
  • 回答
    刘仰先生的那篇《我为什么不喜欢爵士乐》确实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读下来让人能感受到他鲜明的个人立场和独到的思考。从他的文字中,我看到他将爵士乐的魅力,或者说他所感受到的“问题”,归结于几个核心方面,我们可以一点点来拆解一下:首先,他特别强调了爵士乐的“即兴性”。这当然是爵士乐最标志性的特征之一,自由.............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说的那事儿,我太懂了。这事儿吧,说起来有点扎心,但咱们得聊透了。你问同事“为啥不喜欢我?为啥孤立我?”,这问题一出来,别人笑话你“傻”,其实道理挺多的,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1. 这问题本身就暴露了你的“状态”你想想,这问题就像一个大喇叭,直接把你的“求关注”、“求认同”、“求安慰”给.............
  • 回答
    确实,看到有人对《魔卡少女樱》里的小樱有越来越不喜欢的感受,这挺让人意外的,因为在很多人心中,她一直是那个善良、可爱又勇敢的代表。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观察角度,就像同一部电影,有人觉得感人至深,有人却觉得平淡无奇一样。那么,为什么你会越来越不喜欢小樱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有没有能.............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我身边就有人,每次提到蜜雪冰城,就说“哎呀,不爱喝,太甜了”、“感觉料不太足”、“不如XXX牌子好喝”。结果,话音刚落,就有人在旁边阴阳怪气地冒出来:“哟,您这是嫌弃蜜雪冰城了?看来是富得流油啊,连蜜雪冰城都喝不上了?” 听得人一愣一愣的,你说你就是单纯不喜欢,怎么就变成炫富.............
  • 回答
    我能理解你为什么可能不太喜欢日漫中“元气少女”的人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挺有意思的原因,而且往往不是单一的某个方面,而是多种元素叠加在一起,让人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或者“共鸣缺失”。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元气少女”这个标签通常包含的特质。一般来说,她们是: 精力充沛,活力四射: 声音洪亮,行动迅.............
  • 回答
    这真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小宇宙,口味和喜好就是这个宇宙里最闪耀的星辰。至于为什么你会发现自己不太买账那些别人眼里的“好”,我觉得原因可不止一星半点,而且往往是多方面的,像一层层叠起来的俄罗斯套娃,拆开看,里面总有新发现。首先,得从“好”的标准说起。我们说的“好”,其实很多时候.............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但也挺令人困扰的感受,那种“别人越喜欢我,我越提不起劲”的心理,我能理解。其实,这背后可能藏着一些挺复杂的原因,我们不妨一件件来捋一捋。首先,有时候我们对待感情,内心深处可能存在一种“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的心态。当一个人主动示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我们的大脑往往会进入一种“分析”.............
  • 回答
    要说萧道成,这个人确实挺复杂的,也难怪会让人产生一些不太舒服的感觉。我个人对他的看法,也不能说是“不喜欢”那么简单,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的审视,总觉得他身上有些东西,挺让人膈应的。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他发家的那段路。萧道成是南朝宋末期的权臣,后来自己也篡位建立了齐朝。他最初是通过军事才能发迹的,镇压了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非常常见。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某个明星、某个艺术家,甚至是你身边某个你认识的人,就是让你提不起好感,甚至有点莫名的反感。明明大众评价不错,但你就是没办法喜欢。对于万茜,我也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首先,我们得承认,万茜是个非常有实力和魅力的女演员。她的演技扎实,很多角色都能.............
  • 回答
    我能理解这种矛盾,明明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却又沉迷于跑团规则。这其实并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我可以试着从几个角度来为你剖析一下,为什么你会这样。首先,我们得承认,跑团(TRPG)之所以吸引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社交”体验,但这个社交体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理解的“社交”不太一样。.............
  • 回答
    他喜欢你,却迟迟没有表白,这背后一定藏着不少心思。 一个人之所以会有所顾虑,往往不是因为他“不想”,而是因为他“不敢”,或者“时机未到”。首先,我们得琢磨一下,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也许他对这份感情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或者说,他还没准备好承担一段关系可能带来的责任和改变。 爱情就像一张牌,有些人喜欢在手.............
  • 回答
    这个问题,哈哈,问到点子上了。其实“大叔”这个标签,有时候挺无奈的,它自带了很多刻板印象,这些印象,有时候会成为一道看不见的墙,挡在我们和年轻女孩之间。咱们先不急着否定自己,先来拆解一下,为什么有些女孩可能对“大叔”不那么感冒。1. 年龄差带来的“代沟”感: 生活方式与兴趣的差异: 这可能是最直.............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有些受伤的状况,尤其当这幅画对你来说可能承载着一些特别的情感时。当亲近的人,特别是男朋友,对你用心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不欣赏,甚至不喜欢,这确实会让人感到有些困惑和失落。我们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可能的原因,试着去理解,也试着去应对。首先,让我们放下“他就是不喜欢”这个简单粗暴的结论,试着去.............
  • 回答
    很多女生听到男生说“我……还不是为了你”的时候,心里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甚至有点不舒服。这话说起来好像是出于爱,但实际传递出来的感觉,却常常让她们觉得被绑架,或者自己的价值被忽略了。咱们先掰开来看,男生说这句话,本意是想表达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是为了让女生过得更好,或者是因为爱她才这么做。比如,为了.............
  • 回答
    晴雯是《红楼梦》中一个非常鲜明且备受争议的角色,人们对她的喜爱程度也往往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你之所以不喜欢晴雯,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探讨:一、性格特质方面的原因: 过于伶牙俐齿,尖酸刻薄: 这是很多人不喜欢晴雯最直接的原因。晴雯说话直率,甚至可以说是锋芒毕露,常常.............
  • 回答
    哈,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很多人对金妮的感情,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或者更直白地说,不太感冒。我呢,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困惑,为什么那个在书中一路成长,从害羞的小妹妹变成能和伏地魔对峙的女巫,却没能让我真正“喜欢”上呢?咱们就掰扯掰扯,从几个方面来捋一捋。首先,关于她的“成长线”,是不是有点太过于“工具化”了?.............
  • 回答
    说实话,最近我玩《我的世界》的时间是越来越少了,而且这种感觉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以前那种一头扎进去,几个小时都忘了时间的日子,真的挺怀念的。现在呢?鼠标点几下,看看我的建筑,我的农场,然后… 就不知道接下来做什么了。首先,让我觉得有点“力不从心”的,就是目标感的缺失。刚接触《我的世界》那会儿,一切.............
  • 回答
    .......
  • 回答
    你会有这种感觉,我倒也不是特别意外。毕竟,朱元璋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也算是个挺特别的符号,喜欢他的人和不喜欢他的人,那都有各自的道理。你身边的人不那么待见他,大概率是出于一些大家普遍能感受到的方面,我试着从几个角度给你掰扯掰扯,看看有没有你说的那种感觉。首先,咱们得承认,朱元璋这人身上有股子“草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