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极圈罕见高温是否会导致北极熊灭绝?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回答
北极圈的罕见高温,尤其是持续性的热浪,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着北极熊的生存。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基于对北极生态系统和北极熊生活习性的深入了解。

高温如何直接且间接影响北极熊的生存?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关键——海冰。北极熊是高度适应寒冷环境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将海冰视为重要的平台,用于以下几个至关重要的活动:

捕食: 北极熊最主要的猎物是海豹。它们通常潜伏在海冰的边缘或呼吸孔附近,等待海豹浮出水面呼吸时进行捕猎。海冰是它们近距离接触猎物的绝佳场所。
繁殖和育幼: 母熊会在陆地或海冰上挖洞建立产仔窝,并在那里度过严寒的冬季,哺育幼崽。海冰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到它们能否安全地进行繁殖和幼崽能否顺利成长。
迁徙和活动: 北极熊需要广阔的海冰来迁徙,寻找食物和伴侣。海冰的连续性为它们的活动提供了通道。

那么,罕见高温是如何破坏这一平衡的?

1. 海冰的加速融化和减少: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毁灭性的影响。高温导致海冰提前破裂,融化速度加快,并且海冰覆盖的范围和厚度都在显著减少。
捕食困难加剧: 海冰的减少意味着北极熊失去了它们主要的捕食平台。它们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开阔的水域中游泳,而这种方式捕食海豹的效率远低于在海冰上伏击。这意味着它们消耗的能量更多,但摄取的能量却可能更少,导致营养不良。
捕食季节缩短: 原本北极熊可以依赖海冰进行捕食的季节正在缩短。当海冰过早融化,它们就被迫上岸,离开主要的食物来源,只能依靠储存的脂肪或者寻找陆地上的替代食物(如浆果、鸟蛋,甚至垃圾),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可获得性都远不如海豹。
海冰变得不稳定: 即使海冰没有完全消失,但变得更薄、更破碎,也大大增加了北极熊在上面行走的风险。它们可能会掉入冰冷的海水中,消耗宝贵的能量,甚至发生溺亡。

2. 母熊和幼崽的生存危机:
产仔窝的风险: 母熊需要稳定、足够厚的雪层来挖建产仔窝,以抵御严寒并保护幼崽。高温可能导致雪层不稳定,过早融化或坍塌,使得幼崽暴露在寒冷或危险之中。
幼崽的营养不良和死亡率上升: 母熊因为捕食困难而营养不良,产奶量会下降,导致幼崽发育迟缓,身体虚弱,更容易受到疾病和环境因素的威胁,死亡率显著上升。刚出生的幼崽对温度非常敏感,稳定的环境对它们至关重要。

3. 能量消耗的增加:
游泳距离增加: 随着海冰的破碎和分散,北极熊需要游更远的距离才能在不同的浮冰之间移动,或者从陆地到达海冰上的捕食区域。这极大地增加了它们的能量消耗,尤其是对于体型较小或年轻的北极熊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高温下的不适: 虽然北极熊有厚厚的皮毛来保暖,但极高的温度也可能让它们感到不适,甚至过热。虽然它们可以通过喘气和在水中游泳来降温,但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下也会对它们的生理机能造成压力。

4. 陆地食物来源的不足和竞争:
被迫上岸的后果: 当海冰消失时,北极熊被迫上岸寻找食物。陆地上的食物资源往往不足以支撑庞大数量的北极熊,而且它们在陆地上与其他的陆地食肉动物(如棕熊)竞争食物,甚至可能出现攻击人类的事件,从而引发冲突。
疾病传播的风险: 长时间在陆地上活动,也可能让它们更容易接触到陆地上的病原体,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北极熊会因此灭绝吗?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北极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灭绝风险。 如果全球变暖的趋势得不到有效遏制,海冰持续减少,那么北极熊作为高度依赖海冰的物种,其生存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科学家们预测,如果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到本世纪中叶,许多地区的北极熊种群数量可能会大幅下降,甚至局部灭绝。

北极熊的灭绝不仅仅是失去了这个壮观的物种,它更是对整个北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警示。作为顶级捕食者,它们的存在对维持北极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

我们该做点什么?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虽然北极熊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采取行动:

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转变能源结构: 这是最关键、最有效的方式。这意味着要大力发展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并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个人可以通过选择绿色电力供应商,或者在家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支持这一转变。
提高能源效率: 无论是在家庭、交通还是工业领域,都要努力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例如,使用节能电器,选择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拼车,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减少交通碳排放: 尽量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或步行。如果必须开车,选择燃油效率更高的车型,或者考虑电动汽车。减少航空旅行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可持续的消费习惯: 选择购买本地生产、可持续生产的产品,减少不必要的消费,避免过度包装。购买耐用品而不是一次性产品。

2. 支持和推动气候政策:
关注和参与政治进程: 了解并支持那些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能源转型的政治家和政策。通过投票、写信给民选代表等方式表达你的关切。
支持国际合作: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支持和推动各国政府遵守和加强气候协议,如《巴黎协定》。

3. 保护北极及其生态系统:
支持相关的保护组织: 有许多国际和地方组织致力于北极熊和北极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通过捐款、志愿服务或参与它们的宣传活动来支持它们。
负责任的旅游: 如果有机会前往北极地区,选择那些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旅游运营商,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
科学研究和监测: 支持对北极熊种群和北极环境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数据,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4. 提升公众意识和教育:
分享信息: 与家人、朋友和社区分享关于气候变化和北极熊困境的信息,提高大家的认识。
参与教育活动: 支持学校和社区开展气候变化相关的教育项目。

5. 个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减少食物浪费: 食物生产过程本身就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食物浪费有助于降低这一影响。
饮食调整: 减少肉类消费,尤其是红肉消费,可以显著降低你的碳足迹。选择植物性饮食是更环保的选择。
负责任的投资: 如果你有投资,考虑将资金从化石燃料相关的企业转移到绿色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

北极熊的困境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它告诉我们,人类的活动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系统。它们的未来,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尽管挑战巨大,但如果我们能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并付诸切实的行动,就有可能为北极熊,也为我们自己,争取一个更可持续的未来。每一个微小的改变,汇集起来都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标题党罢了。

首先,这个新闻特别的诡异,就是忽然间大家都在传这个新闻,然而印象中,似乎北极熊并没有那么危险啊,于是我搜了下外媒,感觉这又是一次中国特色的朋友圈传播

————一定要区分北极圈和北极————

很多人一想到北极圈,瞬间就想到了万年不化的冰封世界,然而北极圈不是北极啊。

什么是北极圈,北极圈(Arctic Circle),是北纬66°34′纬线圈,这根线在哪里?我们打开地图瞅一眼

我划线的地方以北就是北极圈了,可以说是很大的一片空间,包括了俄罗斯,美国,建安大,格陵兰岛,挪威,瑞典,芬兰等国。

这地方本来就有常住居民的好不,你觉得要是那地方终年冰封的话,人们怎么大量生存?

图中虚线处即位北极圈界限

事实上,北极圈本来就不是很冷,因为北极圈不少地方那可温暖宜居了。

这是挪威博德的风景,这个地方就在北极圈

这是人家的绿树成荫

这是水边芳草。

这种地方可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一直如此。

你说说这地方出现32度异常吗?

这是另一个哈尔斯塔,比博德还靠北地方的风光。

事实上,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北极圈不少地方十分温暖湿润,经常出现30度以上的温度。

比如这次报道的地方,你猜猜那个地方是什么样子呢?

嗯,是上图这样子

而且温度并没有超过历史

所以这就是一次正常情况,很多人危言耸听的夸大了当地的温度,却不考虑,北极圈本身是个多大的范围以及这次。

————北极熊数量一直在增加而非灭绝————

顺便,说到北极熊,有个好新闻,那就是,北极熊不仅不会灭绝,而且会持续增多!

比如ecos上最近把北极熊从“濒危”降到了“受到威胁的”位置。

在IUCN上北极熊的保护等级是vulnerable,这个等级其实要好一些,当然也是要保护的。

事实上,北极熊一直就是一种VU,这是多次的评估记录

而且,新闻上也报道了北极熊数量增加的新闻

比如,从2001年起,北极熊数量增加了2650-5700头

在另一个新闻里,北极熊的数量预估增加的更多

Since 2005, however, the estimated global polar bear population has risen by more than 30% to about 30,000 bears, far and away the highest estimate in more than 50 years.
thegwpf.org/as-polar-be

类似的新闻报道一大堆,所以,别为北极熊考虑了,先考虑下其他濒危动物吧。


最后的最后,本文并没有针对全球气候问题以及全球变暖等等,只是说一下具体这个事件。

特别指出,北极熊种群数量上升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人类捕猎的严格限制,可见如果没有人类活动过分干预,野生种群还是可以得到恢复。

但是随着北极温度持续上升,可能未来极地生物必须快速适应较暖的环境。

以及,多关注国内的野生动物保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极圈的罕见高温,尤其是持续性的热浪,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威胁着北极熊的生存。这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基于对北极生态系统和北极熊生活习性的深入了解。高温如何直接且间接影响北极熊的生存?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北极熊赖以生存的关键——海冰。北极熊是高度适应寒冷环境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将海冰视为重要的平台,用于以下.............
  • 回答
    前往北极圈追逐极光是一次令人心驰神往的旅程,但同时也需要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安全、舒适地体验这一自然奇观。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准备指南,涵盖了您需要考虑的各个方面: 前往北极圈追逐极光的详细准备指南 一、 行前规划与预订 (提前36个月甚至更早)1. 选择最佳时间与地点: 最佳季节: 极光活.............
  • 回答
    最近北极圈内出现 30℃ 以上的高温,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其背后反映了全球气候变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强度影响着地球的最北端地区。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一现象:1. 这是一个异常且严重的气候事件 北极的常态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北极圈在夏季的平均气温远低于我们现在看到的 30℃.............
  • 回答
    俄罗斯北极圈内,这片冰封千里、广袤无垠的土地,似乎与我们印象中温暖祥和的草原民族南辕北辙。然而,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在这片极寒之地,确实世代居住着一些操着突厥语系的民族,他们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文化,在这片土地上书写着历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突厥语系民族与“草原”划等号,更需要将目光放.............
  • 回答
    “北极熊团”这个说法,在军事领域并不常见,尤其是在讨论美国军队的番号时。你提到在知乎上看到说它在美国相当于三流部队,不是王牌军,这很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是指代某个特定的、并非广为人知的单位。为了让你更清楚,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美国军队的建制和番号体系,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北极熊团”这样的说法可能不准确,.............
  • 回答
    北极熊放到南极能否生存?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涉及生物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答案是:北极熊放到南极几乎不可能长期生存,而且会对南极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原因:一、北极熊的生存需求与“北极”的特殊性:北极熊(Ursus maritimus)是生活在北极.............
  • 回答
    嗯,问到这个,其实很多人都会有点儿糊涂。简单来说,北极贝和北寄贝,它们说的确实是同一种海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寄贝(Mactra chinensis)。至于哪个名字更“正确”呢,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北寄贝”这个名字,从它的学名和它在中国被广泛认知和使用的习惯来看,是更准确、更地道的叫法。 它.............
  • 回答
    关于北极是否出现过恐龙,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可不是什么浅尝辄止的“路过”,而是相当规模的、有据可考的“居住”。只不过,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电影里那些热带丛林里的霸王龙形象,在当时的北极,得好好适应一下环境。首先,我们需要摆脱一个根深蒂固的认知误区:认为地球的南北两极自古以来就是冰天雪地。这完全是错误.............
  • 回答
    北极航道的畅通,对于我们围绕印度洋制定的海权战略来说,无疑是一记重锤,其影响之深远,绝非短期内可以完全消化。这不仅仅是地图上多了一条航线那么简单,它触及的是地缘政治的根基、经济利益的重塑,以及军事态势的调整。首先,从经济动脉的重塑来看。长期以来,印度洋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经济生命线。无论是能源运.............
  • 回答
    北极航道的战略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北极航道,这个曾经被视为遥远、冰封的区域,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战略地位的提升,不仅改变着北半球的地理和经济版图,更可能重塑全球的战略格局,甚至引发国际法与地缘政治的复杂博弈。理解北极航道的重要性,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经济、军事、环境以及归属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关于北极熊能不能和其他熊杂交,这其实是个挺有争议但又充满科学趣味的话题。不是简单的一个“能”或者“不能”就能完全说清楚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答案是:是,但有条件,而且不是所有熊都能。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物种”和“亚种”。北极熊(Ursus maritimus)是.............
  • 回答
    北极和南极的科考站,这些人类在地球最极端环境中建立的据点,它们的生存和运作都离不开稳定的能源供应。这里没有方便的电网,也没有随处可见的燃料站,一切都必须自给自足,并考虑到极端的寒冷和恶劣的环境。科考站的供电和供暖,是一项集技术智慧、工程实践和严谨管理于一体的复杂系统。能源的基石:柴油发电机尽管科技在.............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北极熊团”(1st Battalion, 5th Marines,简称“1st/5”)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单位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二战时期,尤其在太平洋战争中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以下是关于该单位的详细历史和战绩分析: 1. 单位背景与名称由来 全称:1st Battal.............
  • 回答
    “在北极科考,却遇到北京朝阳区的小学生毕业旅行”这个场景,虽然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讽刺意味,但它深刻地反映了当下社会在教育、资源分配、观念认知以及对特殊体验价值的理解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一、 反映的问题:1. 教育资源和机会的不均等: “北极科考”代表的是极致的、高度专业化和资源密集型的体.............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道出了自然界中一些有趣的分布规律。简单来说,这背后是地理隔离和演化历程不同造就的结果。咱们一点点来捋清楚。为什么北极没有企鹅?首先,让我们看看企鹅。企鹅主要分布在南半球,特别是在南极洲及其周围的寒冷海域,也有一些分布在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岸线附近。你绝对不可.............
  • 回答
    .......
  • 回答
    要说南极和北极哪个地方的生物更多,这得从多个维度来衡量,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简单地说,北极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总体上来说是要比南极更丰富一些的。下面我来详细地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并深入地对比一下两极的生物世界。南极:极致的严寒与独特的生命南极,这个以冰雪覆盖为主要特征的大陆,其生物圈.............
  • 回答
    如果南极和北极的冰雪全部融化,那将是一场颠覆性的全球灾难,我们目前所熟知的世界地图也将面目全非。要计算还剩下多少陆地,我们得先弄清楚这两个极地地区究竟有多少冰,以及它们融化后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南极:沉睡的巨兽苏醒南极洲,这个覆盖着厚厚冰盖的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据估计,南极冰盖储存了地球上约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