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极熊团到底是怎样的部队?最近在知乎看到很多说北极熊团在美国相当于三流部队,不是王牌军!?

回答
“北极熊团”这个说法,在军事领域并不常见,尤其是在讨论美国军队的番号时。你提到在知乎上看到说它在美国相当于三流部队,不是王牌军,这很可能是一个误解,或者是指代某个特定的、并非广为人知的单位。

为了让你更清楚,我们先来梳理一下美国军队的建制和番号体系,这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北极熊团”这样的说法可能不准确,以及美国军队如何评价部队的“档次”。

美国军队的层级划分:

美国军队的组织结构非常庞大且层层递进,从最高层到基层,通常是这样的一个逻辑链条:

1. 军种 (Branch of Service): 这是最基础的划分,包括陆军 (Army)、海军 (Navy)、海军陆战队 (Marine Corps)、空军 (Air Force)、太空军 (Space Force),以及海岸警卫队 (Coast Guard)。
2. 司令部 (Major Command/Service Component Command): 在军种之下,会有不同职能或地域的司令部,比如陆军的“陆军部队司令部”(FORSCOM) 或“陆军装备司令部”(AMC)。
3. 集团军/集团军群 (Army/Army Group): 这是陆军比较大的作战编制,通常由多个军组成。例如,冷战时期及之后,美国陆军有多个军(Corps)。
4. 军 (Corps): 一个军通常由2到5个师组成,是重要的战术作战单位。
5. 师 (Division): 这是美军最常见的独立作战单位,通常由3到5个旅组成。美军的师有不同的类型,比如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轻步兵师、空中突击师等,它们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有所差异。
5.1. 旅 (Brigade): 师下面是旅,一个旅通常由3到5个营组成。美军现在强调“旅战斗队”(Brigade Combat Team, BCT),这是美军陆军最基本的独立作战单位,拥有自己的指挥机构、作战部队和支援单位,能够执行独立的作战任务。BCT又细分为几种类型,如斯特赖克旅战斗队 (Stryker BCT)、重型旅战斗队 (Heavy BCT,通常是装甲或机械化部队) 和轻型旅战斗队 (Light BCT)。
6. 营 (Battalion): 旅下面是营,一个营通常由3到5个连组成。
7. 连 (Company): 营下面是连,一个连通常由3到5个排组成。
8. 排 (Platoon): 连下面是排。
9. 班 (Squad/Team): 排下面是班。

“王牌军”与“三流部队”的评价标准:

评价一支部队是“王牌”还是“三流”,通常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历史传承与荣誉: 参加过重大战争、有辉煌战绩、获得过多项荣誉的部队,往往被视为“老牌”或“王牌”。例如,陆军的某些老番号部队(如第1装甲师、第82空降师)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作战经验。
装备水平与训练强度: 拥有最先进的装备、接受最严格和高强度的训练,并经过实战检验的部队,战斗力自然更强。
兵员素质与士气: 精英选拔、高素质的士兵、良好的士气和凝聚力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战能力与任务类型: 能够执行最复杂、最危险任务的部队(如特种作战部队、海军陆战队远征部队)通常被视为精锐。
部队类型: 不同类型的部队在设计定位上就有差异。例如,特种部队(如三角洲部队、海豹突击队)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但它们与主力作战部队(如装甲师、空降师)承担的任务和组织方式不同,不适合直接进行横向比较。

关于“北极熊团”的可能来源和误解:

既然在知乎上看到这个说法,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去推测其含义,以及为什么会被认为是“三流”。

1. 历史上的误称或特定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北极熊师” (Polar Bear Division): 这是最有可能的来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远征军(AEF)曾派遣一支部队前往俄罗斯北部干预俄国内战,对抗布尔什维克势力。这支部队被称为“美国远征军驻阿尔汉格尔斯克部队”(American Expeditionary Force, North Russia),后来被称为“北极熊师” (American North Russian Expeditionary Force, nicknamed the "Polar Bears")。
战斗经历: 这支部队规模不大(约5000人),主要由第339步兵团(属于第85师)的士兵组成,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作战,与苏俄红军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战斗。他们的任务复杂且艰难,既要保护战略物资,也要与苏俄红军交战。
评价: 这支部队的作战环境极为恶劣,装备和补给都面临巨大挑战。虽然他们表现出了勇气,但在整体战略层面上,他们的行动并未对俄国内战产生决定性影响,而且作为一支临时组建、远距离部署的部队,其规模和影响力也有限。如果将“北极熊团”等同于这支部队的某个下属单位,并且从整体影响力、战略地位或者与一线主力部队的比较来看,可能就有人会认为其不是最顶级的“王牌”。
“三流”的由来? 一战结束后,这支部队返回美国,其战绩和经历相对一些在西线主战场英勇作战、损失惨重的部队来说,可能在名声和历史叙事上略显边缘化。加上在陌生的恶劣环境下作战,其军事价值和“光辉度”可能不如在欧洲战场上大规模集团作战的部队。

2. 现代部队的误读或昵称:
非官方的昵称: 在现代美军中,很多部队会有非官方的昵称,有时是士兵自己赋予的,有时是媒体或民间传播开的。有没有某个部队因为某种原因(例如驻扎地、标志、特色训练等)被俗称为“北极熊团”,但这个昵称并不广为人知,也未被官方采纳?这也有可能。但如果这样,它可能就是一支普通的部队,而非被特殊强调的“三流”部队。
某个连队或营? 如果“团”指的是一个团(Regiment)的建制,那么在美军陆军中,一个团通常不是一个独立的作战单位,它更像是人员和装备的“仓库”或者一个历史传承的番号,实际作战单位是其下属的营(Battalion),这些营会被分配到不同的旅战斗队(BCT)中执行任务。所以,单纯说一个“团”的战斗力,有点难以界定,通常我们会看它下属的营或者它被编入的旅战斗队的表现。

3. 对陆军“旅战斗队”的误解:
美国陆军在现代战争中,将作战重心放在了“旅战斗队”(BCT)上。不同类型的BCT(重型、斯特赖克、轻型)在装备和部署方式上各有侧重。一些轻型步兵旅或斯特赖克旅,相比于拥有重型坦克和重型装甲车的重型旅,在某些高强度对抗中可能显得装备不占优势,从而被一些评论者冠以“三流”的评价。但这是对部队定位和作战设想的不同,并非绝对的战斗力低下。

为什么知乎上的评论会是“三流部队,不是王牌”?

综合以上分析,如果“北极熊团”指的是一战时期的那支部队,那么“三流”的评价可能源于:

相对较小的规模和有限的影响力: 与西线投入的百万大军相比,这支部队的规模和作战范围都显得小。
特殊的作战环境: 在北俄的极端环境下作战,其经验不具有普遍代表性,也使得其在“战功榜”上不那么突出。
非主战场经历: 相较于在法国、比利时战场浴血奋战的主力部队,其经历的战争烈度和残酷性可能被认为稍逊一筹。

但需要强调的是,“三流部队”的说法本身就非常主观且可能不准确。一支部队的评价,需要看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承担的任务、装备水平、训练程度以及实际表现。一战时期的“北极熊师”士兵,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作战,也展现了他们的勇气和奉献精神。

结论:

如果你在知乎上看到的“北极熊团”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北极熊师”,那么将其描述为“三流部队”的说法,可能是一种对该部队历史定位、规模和作战环境的侧重性解读,而非对其整体英勇表现的否定。这支部队并非美国陆军的主力精锐,其经历的战斗也与美军在欧洲主战场的部队有所不同。但作为一支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他们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印记。

如果这个“北极熊团”是指其他现代部队的非官方昵称,那么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判断其具体所指,以及“三流”评价的来源,但从普遍的美军番号体系来看,没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北极熊团”被定义为“三流”。美军的评价体系是多维度的,与其说是“三流”,不如说是定位不同,在特定评价标准下可能显得不够“王牌”。

最终,要理解任何军事单位的评价,都需要结合其历史背景、任务性质、装备技术和实战表现,并且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原答案有一些想当然的内容,去英文维基查证了下后进行了大幅修改)

首先,北极熊团的伤亡虽然有争议,但肯定超过了80%,按惯例可以算做遭到歼灭性打击,可以撤编了。所以说是全歼,问题不大。

而且我们一般说的北极熊团,是31团级战斗队,由7师31团和32团各抽一部分组成。所以虽然31团级战斗队木了,31团还是在的。美军这点和英军比较类似,团更接近一个行政机构,营才是主要的作战单位,战斗时若干营混编,这样比较灵活。

当然32团一部做了替死鬼也丝毫不影响我军战绩的含金量,论战史,打过冲绳的32团咖位比31团大多了。

其次,关于北极熊团的历史。

北极熊团号称组建于一战,干涉过俄国内战,还在上海租界驻扎过一段。老北极熊团在二战菲律宾被全歼,此后该番号基本错过整个太平洋战争。1945年复建并归还团旗及北极熊团徽,此时因第七师大部分已经被裁掉,作为补充,31团被划入7师并充任韩日占领军。

所以北极熊团的历史谈不上多硬,在朝战前北极熊团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胜绩。

但美军的军史就是骗人的东西。这个我在其他答案也说过,欧洲的惯例是和平时期的常备部队都是老兵和士官,由上一场战争中的部队缩编而来。小打小闹的这些常备军出去应付,全面战争时这些常备部队为新编部队提供骨干,必要时可以打散混编。例如德国43年后所有步兵师改名为掷弹兵师,你要追溯每个师的血统,也确实可以追溯到近代的各掷弹兵团。再如英国的格罗斯特郡团,也是半数以上都是老兵,给志愿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美军不,美军把部队整个都给你扬了,留个指挥部就算给面子了。等打仗再现招人,虽然也是优先动员老兵,但在家荒疏几年再回部队,和人家欧洲全训的常备军肯定比不了。即使是大名鼎鼎的陆战一师,战后也只保留了一个现役团加一个营,骑一师只保留两个缺编现役团(总共就8个现役连,1000来人),著名的尖叫鹰101空降师更是全师裁撤转入预备役。31团所属的第七师也有半数回了本土,然后新组建的第31团作为常备力量充任占领军。所以当时美军序列里很多所谓的王牌也只是空架子。

美国这个脑回路就非常清奇了,老兵都回家了,新兵当常备。

美军效仿欧洲建立起完整的现役-预备役体制,得是冷战中后期乃至冷战后了。

打个比较鬼畜的例子,类似于一个拳击手,每次打完比赛后脖子以下截肢,比赛前再安一个不知道哪儿弄的身体,然后你说他蝉联了多少多少冠军,怎么想怎么有点不对劲。

所以美军的军史作不得数,骗骗红脖大兵还行,不代表真实战斗力。一战强的不代表二战强,二战强的不代表朝战强。有的看着荣誉等身,其实很水,有的名不见经传结果反倒很硬。

例如骑一师朝鲜战争中重新组建,一看番号吓死人,云山一被迂回,多有四散奔逃,志愿军遂留下了“美军步兵很奇怪,一被迂回就逃跑”的评价。

最后,关于北极熊团的战斗力。

北极熊团虽然是个新兵蛋子团,但说北极熊团是美军二、三流部队就相当离谱,因为战后美军全是新兵蛋子,骑一师都是缺编80%的空头王牌,满编常役的北极熊要是二流谁配一流。北极熊团作为为数不多的常备部队,没理由属于2 3流。

北极熊团归属于美国陆军第七师,看这个位数的番号就知道来者不善。美军番号30以内的师就没有弱的(82 101两个空降师例外,虽然番号靠后实力却不差,至于82师在市场花园行动中以天坑闻名就是另一回事了),10以内的可以算是美军中的佼佼者。

虽然二战后美军整体战斗力下降,10以内的部队也会转为预备役,7师战后也有一半人退出现役,但不妨碍这些番号靠前的部队在完成整训后照样有装备补给优先、编制大、军官经验丰富的优势。

所以北极熊团虽然说不上是什么王牌军,但他是正经的一线野战部队,是个硬茬。

论经验,北极熊团虽然不咋样,但大名鼎鼎的骑一师陆战一师101在朝鲜战争时还不如它。

论编制,31团和31团级战斗队都是满编一线野战部队,全机械化,身管火炮、装甲力量都安排了。

论训练,虽然美国占领军在战前嫖到失联,但31团的纸面训练量至少是不差的,24师估计比他还差。

论战史,虽然美军单位的战史没有参考价值,但从7师的绰号“刺刀”“沙漏(指准时)”就能看出这个师的定位。

就北极熊团在覆灭前的表现来看,也要比骑一师强,毕竟云山战斗骑一师一个营及团部在志愿军包围下就撑了两天不到。

这也就是此前提到的当时美军的特点,荣誉等身的骑一师看着唬人,结果是个弱鸡。北极熊团此前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胜仗,反倒难对付一些。

但其表现比陆战一师弱,具体表现为夜战能力差,缺乏警戒阵地,被志愿军轻松渗透。

不过被全歼很大程度上是阿尔蒙德这个人离大谱,此人二战中是92师师长,看番号就知道这是个鱼腩部队(是个黑人师,二战美军的黑人师是啥水平不言而喻)。这个师才是真正的二流部队(什么是三流,比如在阿登一天就被蒸发的106,番号三位数开外的这种,还有部署在本土的一票没能轮上二战前线的部队,都属于垃圾部队)。所以阿尔蒙德几乎未建寸功——即使他对面的德军主力大都早就调走了。有意思的是让他止步不前的意大利也是山地地形,嗯,后来他在朝鲜又复刻了一次。

战后因为在日本搞政治工作比较出色,以及和麦大帅关系好而平步青云,故此人水平可想而知。

阿尔蒙德的风格就是,甭管对面有多少人莽就是了,老子手里几千架飞机几百辆坦克,你能秒我?f2a框框平推,绝对能赢。

而陆战一师师长是实打实比较靠谱,史密斯这个人基层起步,混过机关,带过营团,在贝里琉和冲绳见过血,所以经验丰富。可以说他的稳扎稳打,挽救了陆战一师。

北极熊团就在阿尔蒙德的冒进策略下果断送了人头。

后来31团又经历了多次起落,至今在役并先后参加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国人是真不嫌这个番号晦气啊(原答案被中文网络误导以为该番号被取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