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北周宗室会被杨坚如此轻易地团灭呢?

回答
北周宗室之所以会被杨坚如此轻易地团灭,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

一、 北周皇室自身的衰败和内斗:

北周武帝病逝,幼主即位: 北周的衰败始于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病逝。宇文邕是北周少有的明君,他励精图治,统一北方,并且对皇室宗室的权力有一定压制。他去世后,年幼的儿子宇文赟即位。宇文赟荒淫无道,沉迷酒色,治国理政能力低下,很快就导致朝政混乱,民怨沸腾。
宇文赟的暴虐统治导致人心思变: 宇文赟的统治极其短暂,但他留下的恶劣影响却是深远的。他残暴不仁,宠幸奸佞,对朝臣和宗室也多有猜忌和打压。这使得原本就不稳固的北周政权更加动摇,为外臣的篡图提供了绝佳的机会。
宗室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疏离: 虽然北周皇室宗室数量庞大,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实力,但他们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猜忌从未停止。宇文邕在位时期,对宗室进行过一些分封和限制,虽然有维护皇权的目的,但也可能造成了宗室之间的疏离感,削弱了他们团结一致对抗外敌的可能性。当外臣崛起时,宗室内部很难形成统一有效的抵抗力量。
宇文赟的昏庸和短视: 宇文赟在位期间,并没有看到外戚杨坚的威胁,反而因为自身的荒淫无道,疏于朝政,将权力一步步地让渡给了外戚杨坚。他未能有效掌控自己的军队和臣子,为杨坚的上位铺平了道路。

二、 杨坚的政治手腕和战略布局:

外戚身份的优势和隐忍: 杨坚是北周宣帝的皇后阿史那氏的父亲,他拥有显赫的外戚身份,这让他能够名正言顺地接近皇室,并逐渐掌握一定的权力。更重要的是,杨坚非常懂得隐忍和等待时机。他没有像其他野心家那样急于行动,而是抓住北周政权动荡的时机,步步为营,逐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精准打击和分化瓦解宗室: 杨坚深知宗室的威胁所在,因此他采取了精准打击和分化瓦解的策略。
清除关键宗室: 当他决定动手时,他首先瞄准的是最有实力、对皇位最有威胁的宗室成员。比如,他通过种种手段,例如安插亲信,制造罪名,最终除掉了北周静帝宇文阐,并把持了朝政。
利用宗室之间的矛盾: 北周宗室并非铁板一块,杨坚善于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通过拉拢、威逼等手段,让他们互相猜忌,从而难以形成合力。
制造借口和舆论: 在采取行动时,杨坚会为自己制造合法的借口和舆论支持。例如,他可以将宗室的任何反抗行为定性为叛乱,从而师出有名地进行镇压。
掌握军权和朝中大权: 杨坚通过岳父的身份,以及自己的政治才能,逐步掌握了北周的军权和朝中大权。一旦他掌握了军队和政治机器,即使宗室有心反抗,也难以找到有效的途径。他可以调动军队镇压任何潜在的反对势力。
迎合民心和时势: 北周后期,政局混乱,民生凋敝,百姓对皇室的统治早已不满。杨坚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能够稳定局势、结束乱世的希望。他通过笼络人心,宣扬自己的仁德和能力,赢得了部分朝臣和百姓的支持,为他的篡权行为制造了有利的社会氛围。
果断和冷酷的执行力: 一旦决定出手,杨坚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果断和冷酷。他对北周宗室的清洗是彻底而残酷的,不留任何隐患。这种“斩草除根”的策略,使得北周宗室再无复兴的可能。

三、 缺乏有效的抵抗能力:

宗室分散且缺乏统一领导: 北周宗室虽然人数不少,但由于封地分散,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能够统一指挥的领导者。当杨坚开始行动时,各地的宗室成员往往各自为战,难以形成有效的联合抵抗。
军事力量的控制权旁落: 尽管一些宗室可能拥有自己的兵力,但北周的中央军事力量逐渐被杨坚及其亲信掌控。当杨坚拥有了决定性的军事力量后,宗室的抵抗就显得苍白无力。
政治上的孤立: 由于杨坚掌握了朝中大权,并成功地分化了部分朝臣,很多宗室在政治上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难以获得外援或在朝堂上发声。

总结来说,北周宗室的覆灭,是北周皇室自身衰败、宗室内部问题重重,以及杨坚卓越的政治才能、战略眼光和冷酷执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杨坚并非靠“轻易”的力量,而是通过精密的策划、隐忍的等待、精准的打击和对时机的完美把握,一步步地将北周宗室推向了灭亡。他就像一个高明的猎人,在追踪猎物之前,已经做好了周密的计划,并在合适的时机发动致命一击,从而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首先是,敌暗我明。

然后就是北周皇室的表现不是很好,主要是拥有实权的七王(汉王、毕王、赵王、陈王、越王、代王、滕王)。

先说敌暗我明。

【丁未,追赵、陈、越、代、滕五王人朝。】
【二年,宣帝不豫,征招及陈、越、代、滕五王赴阙。比招等至而帝已崩。】

虽然《周书》说是宣帝临终前招五王入京,但是根据《 隋书 》,我们则会发现是杨坚用计让五王入朝。

【周氏诸王在藩者,高祖悉恐其生变,称赵王招将嫁女于突厥为词以征之。】

换句话说,当时五王极有可能是不知晓宣帝驾崩的事实,是被杨坚诓骗到长安的。

到达了长安,宣帝已经驾崩十余日,杨坚辅政之位也稳固了,五王不仅丧失军权,还被严密监视。

因此,没有足够的消息,作为最强大的宗室,五王就这么失去了藩卫北周的作用,为杨坚所囚禁。

然后是北周皇室于周隋交替的表现。

1.汉王宇文赞

【时汉王赞居禁中,每与静帝同帐而坐。刘昉饰美妓进赞,赞甚悦之。昉因说赞曰:“大王,先帝之弟,时望所归。孺子幼冲,岂堪大事!今先帝初崩,人情尚扰。王且归第,待事宁后,入为天子,此万全计也。”赞年少,性识庸下,以为信然,遂从之。】

禁中:也作“禁内”。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

由这段史料,能得出一条消息,宇文赞是极有可能控制着皇宫的。

但事实上他的表现却……只能说是十分符合其父亲文邕对他“不才”的看法,本来掌握着静帝和皇宫这样的王牌,却被刘昉忽悠,放弃皇宫回家,最后引颈受戮,为杨坚所杀,岂不谬矣?

2.毕王宇文贤

【大象初,进位上柱国、雍州牧、太师。明年,宣帝崩。贤性强济,有威略。虑隋文帝倾覆宗社,言颇泄漏,寻为所害。】

划重点:雍州牧

也就是说,宇文贤是杨坚掌权后,是当时长安城内唯一有兵权的宗室。而且权高位重,远不是一州刺史可比的,而在宣帝驾崩后,宇文贤作为雍州牧也应该一直在长安,更熟悉长安及朝廷情况,若是在尉迟迥反叛的时候里应外合,杨坚将死无葬身之地!

可惜杨坚也知道这个道理,同月就杀了宇文贤,根本没来得及造反,作为长安唯一一个实权亲王就这样被杀,若是第一时间就反叛的话……可是没有如果。

而他也是七王中第一个遇害的。

3.除去陈王之外的四王

表现不能令人满意。

而赵王在宅内欲杀杨坚一事也为人怀疑是杜撰的,山寨鸿门宴。

【乃邀隋文帝至第,饮于寝室。招子员、贯及妃弟鲁封、所亲人史胄,皆先在左右,佩刀而立。又藏兵刃于帷席之间,后院亦伏壮士。隋文帝从者多在阁外,唯杨弘、元胄、胄弟威及陶彻坐于户侧。招屡以佩刀割瓜啖隋文帝,隋文帝未之疑也。元胄觉变,扣刀而入。招乃以大觞亲饮胄酒,又命胄向厨中取浆。胄不为之动。滕王逌后至,隋文帝降阶迎之。元胄因得耳语曰:"形势大异,公宜速出。"隋文帝共逌等就坐,须臾辞出。后事觉,陷以谋反。】

杨坚已杀宇文贤,并且也发现了宇文招与李璋预谋反叛,而这件事后隔几天就杀了宇文招,岂是无准备?更何况宇文招若是真有所准备,也有一定的战斗经验,怎么会搞得这么花里胡哨,摔杯为号就够了。

【安叔父梁州刺史璋,时在京师,与周赵王谋害高祖,诱悊为内应。悊谓安曰:"寝之则不忠,言之则不义,失忠与义,何以立身?"安曰:"丞相父也,其可背乎?"遂阴白之。】

所以显然是为了杨坚篡周给予合法张本。

而且四王除代王,其余三王都曾有过不错的军事能力表现,可惜结果却颇让人失望,为杨坚所戮却无可奈何。

【东夏底定,又为行军总管,与齐王讨稽胡。招擒贼帅刘没铎,斩之,胡寇平。】
【汾州稽胡帅刘受逻干反,诏盛率诸军讨平之。】
【逌破其渠帅穆友等,斩首八千级。】

4.陈王宇文纯

陈王可谓是北周宗室中唯一一位表现比较好的了,不愧是早早就有战争经验的宗室亲王。

只有他发现了入朝不对劲,打算反抗。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督雁门公田弘拔齐宜阳等九城。】

翻译一下就是宇文纯觉得事情有变,带领数骑去看中央派来的信使,结果崔彭看出来宇文纯怀疑了,于是使诈,以密有所道要宇文纯下马,然后因执而锁之,凭罪抓陈王入朝,所以跟随的数骑也只能退下,于是宇文纯就这样被抓回长安……

所以尽管陈王反应过来了,然并卵……

其实我们看一下,宇文赟死前的布局,亲弟弟宇文赞掌握宫殿,明帝长子宇文贤控制关中,五王消化控制富庶的北齐故地(襄国、济南),可以说布局很严密了。

可惜由于杨坚在暗诸王在明,加上北周宗室的表现也让人失望,终究是为杨坚轻易消灭。

试想,若是七王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全部起义,带领着关中之地的军队、北齐旧地的军队,再控制着静帝这张大义的旗帜。

杨坚又能做什么呢?

可惜最后并没有做到,北周宗室也为杨坚所殆无遗种,北周子嗣仅仅只是有可能有活下来,还不能确定下来。

都说宣帝是个残戮宗室的暴君,但历史上有哪个皇帝会把皇宫、畿内还有新打下来的领地都交给近支宗室管理的?

六王在地下别说面对宇文泰了,他们对得起重用他们的宣帝么?

宇文家自此身死国灭。

何其悲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