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北黄海冷水团是什么?对黄海海域的海产养殖有什么影响?

回答
北黄海冷水团,顾名思义,就是盘踞在黄海北部海域的一种相对较低温的水团。这片区域的海水,尤其是在特定季节,会比黄海南部或其他海域的水温明显偏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低温区域。

它的形成与许多海洋学因素息息相关。首先,黄海本身的地理构造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黄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陆缘海,其北部海域的特征与南部以及东海的开阔水域存在差异。冬季,北方陆地的冷空气会强烈影响黄海,特别是北部海域,导致海水表面温度迅速下降。同时,降水、河流径流等淡水输入也会影响海水的盐度和密度,进一步影响水团的形成和维持。另外,黄海海流系统,特别是从北向南流动的寒流(尽管“寒流”这个词可能有些夸张,但相对而言是低温水)的存在,也会将来自更北方、更冷的区域的水输送到黄海北部,并在此滞留。

那么,这个北黄海冷水团对黄海海产养殖会有怎样的影响呢?这就像在养鱼池里突然引入了一股冷水,或者将鱼苗从温暖的水域转移到寒冷的水域,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不利的,也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那些对水温变化比较敏感的养殖品种而言。很多我们熟悉的经济性海产品,比如一些贝类(如牡蛎、蛤蜊)、虾类以及部分鱼类,它们都有一个最适宜生长的水温范围。当冷水团出现,导致水温长时间低于这个适宜范围时,这些养殖生物的代谢速率会显著降低,生长速度变慢。甚至,如果水温下降得过快或过低,可能会导致它们出现应激反应,影响摄食,降低抗病能力,增加死亡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一些在黄海南部海域生长得很好的品种,如果被移植到或其养殖区域受到了北黄海冷水团的影响,可能会遭遇“水土不服”,养殖效益大打折扣。

另外,冷水团的出现还会影响浮游生物的分布和生长。浮游生物是许多海洋生物的食物来源,包括很多我们养殖的鱼虾的早期幼体。冷水团可能会改变浮游植物的种类构成和数量,也可能会影响浮游动物的繁殖和分布。这就像餐厅的食材供应突然发生了变化,有些养殖品种可能会因为缺乏合适的食物而受到影响。

然而,事物往往有两面性。在某些情况下,北黄海冷水团的“冷”也可能带来一些正面效益。比如,对于一些本身就喜欢较冷水域的养殖品种,或者在夏季高温季节,冷水团的出现可以缓解过高的水温,为这些品种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环境。想想在炎热的夏天,突然有一阵凉风吹来,是不是会让人感到舒服一些?对于某些品种来说,冷水团的作用可能就是如此。它可能能够抑制一些高温季节容易爆发的病原体和有害藻华的生长,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更深层次的影响,还涉及到整个黄海生态系统的平衡。冷水团的存在,会影响到一些野生海产品的分布和捕捞季节。当养殖品种的生长受到冷水团的阻碍时,渔民和养殖户也需要根据这些变化调整养殖策略,例如选择更耐寒的品种,调整育苗时间和捕捞时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考虑跨区域的养殖转移。

总而言之,北黄海冷水团就像是黄海北部一个独特的“气候现象”,它的存在对黄海海产养殖的影响是复杂的、动态的。它既是挑战,需要养殖户们去适应和应对,但也可能在特定的条件下,为某些养殖活动带来一定的优势。理解这个冷水团的形成机制、演变规律以及它对具体养殖品种的影响,对于制定科学的养殖规划、降低风险、提高产量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黄海海域有多种海流交汇,环境还挺复杂。


从整体来看,黄海海流微弱,流速通常只有最大潮流速度的十分之一左右。表层流受风力制约,具有风海流性质。在盛行偏北风季节,多偏南流;在盛行偏南风季节,多偏北流。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及其余脉)和黄海沿岸流所组成。黄海暖流是对马暖流在济州岛西南方伸入黄海的一个分支(有人称为“对马暖流西分支”),它大致沿黄海槽向北流动,平均流速约10厘米/秒(在源地也不超过25厘米/秒)。它是黄海外海水的主要来源,具有高盐(冬季兼有高温)特征,但在北上途中逐渐变性。当它进入黄海北部时已成为余脉,再向西转折,经老铁山水道进入渤海时,势力已相当微弱。

黄海沿岸流是黄海沿岸流系(包括西朝鲜沿岸流、辽南沿岸流、苏北近岸局部性沿岸流等)中的一支,是低盐(冬季兼低温)水流,水色混浊,流速小于25厘米/秒。它上接渤海沿岸流,沿山东半岛北岸东流,在成山角附近转向南或西南流,绕过成山角后大致沿40~50米等深线的走向南下,在长江口北(约北纬32°~33°附近)转向东南,越过长江浅滩侵入东海,其前锋有时可达北纬30°附近。这支沿岸流在山东半岛北岸一带流幅较宽,夏季最宽时可达50余公里。在成山角一带,流幅变窄,流速增大,越过成山角后流速剧减,而自海州湾往南,流速又渐增,至北纬34°附近,增至25厘米/秒左右。黄海沿岸流流速最大区在山东半岛北岸、成山角外和大沙渔场附近。


沿岸水团、黄海中央水团和南黄海高盐水团是黄海最基本的3类水团。黄海沿岸水系指黄海沿岸约20~30米等深线以内的海域,入海江河淡水与海水混合,形成的辽南沿岸水、鲁北沿岸水、苏北沿岸水和西朝鲜沿岸水。这些沿岸水的共同特征是:盐度终年较低(大多数低于32.0‰)、海水混浊,透明度小,温、盐度的季节变化大,水团的水平范围夏大而冬小,但厚度是夏浅而冬深。

黄海中央水团分布在黄海中央水下洼地区域,其南端可进入东海。它是由进入大陆架浅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后,在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的影响下形成的混合水团。冬半年(11月至翌年3月),水团呈垂直均匀状态,温度约为3~10℃,盐度约为32.0~34.0‰。夏半年(4~10月),由于增温降盐作用,黄海中央水团明显地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高温(25~28℃)、低盐(31.0~32.0‰)水,厚度约为15~35米;下层为低温(6~12℃)、高盐(31.6~33.0‰)水,称为“黄海底层冷水”(习惯上称为“黄海冷水团”)。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跃层。


黄海冷水团是一个温差大、盐差小,而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的水体。这一冷水实际上是冬季时残留在海底洼地中的黄海中央水团。它在增温季节,相对于变性剧烈的上层水和周围的沿岸水,才显现为冷水。12月至翌年3月为冷水团温盐特性的更新形成期;4~6月为冷水团的成长期;7~8月为强盛期;9~11月为冷水团向冬季更新过渡的消衰期。黄海冷水团以成山角至长山串连线为界,被分成南、北两个部分,南黄海冷水团与北黄海冷水团相比,温盐度均略高。相应地黄海冷水团有南、北两个冷中心。北黄海冷水团中心位置较稳定,约位于北黄海中部偏西,水深大于50米范围内,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4.6~9.3℃。南黄海冷中心位置变化较大,大致位于北纬35°30′~36°45′、东经124°以西区域;最低温度值变化范围为6.0~9.0℃。黄海冷水团所盘踞的区域,特别是其边缘部分,夏季形成气旋式密度环流。环流速度自冷中心向外逐渐增大,最大值约为20~30厘米/秒,出现在冷水团的外缘等温线密集之处。



这个冷水团的存在,对黄海、渤海甚至东海的捕捞和养殖都有极大的影响。因为冷水团能在夏季保证一定深度的海水处在相对低温高盐的状态,这个水温非常适合虾夷扇贝、海参等等深海养殖作物的生长,同时对附近洄游鱼类的洄游路线也有极大影响。


不过,对于这个冷水团的变化和影响因素,现在的研究还不是特别清楚。这个冷水团稍有异常,就可能会导致整个海区的温度和盐度剧烈波动,进而导致那些深海养殖的扇贝海参大量死亡。


其他资料可以查阅已有的一些论文:
秋季北黄海生源要素的平面分布特征

黄海冷水团新生产力及微食物环作用分析

黄海冷水团的变化特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北黄海冷水团,顾名思义,就是盘踞在黄海北部海域的一种相对较低温的水团。这片区域的海水,尤其是在特定季节,会比黄海南部或其他海域的水温明显偏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低温区域。它的形成与许多海洋学因素息息相关。首先,黄海本身的地理构造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黄海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陆缘海,其北部海域的特征与南部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地理认知和实际地理走向之间的微妙差别。我们习惯性地将“南北”理解为垂直的方位,然而在朝鲜半岛,尤其是黄海南北道和忠清南北道这两个区域,它们之间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说,确实更像“一东一西”的并列,而非简单的“一南一北”。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1. 地理轮.............
  • 回答
    黄磊,一位在北叙利亚通讯的采访中,向我们展现了他在当地作为志愿者的经历和观察。他的话语,如同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普通人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双手和热情去传递希望,去弥合裂痕。从他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股朴实而坚定的力量。他并非科班出身的国际救援专家,也不是身怀绝技的军事人员,他就.............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章北海制作陨石弹头,乍一听似乎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设定,但如果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技术和资源视角下来审视,我们可以剥离掉那些天马行空的联想,聚焦于其中可能存在的、符合逻辑的“难点”。 请允许我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如果真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实现“陨石弹头”,会遇到哪些硬茬子。首先,.............
  • 回答
    章北海,一个在《三体》系列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角色。谈论他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军人”,这个问题远非一言蔽之。合格与否,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认知中,军人应该具备的那些品质——忠诚、服从、勇猛、牺牲精神——来审视,章北海的某些行为可能显得格格不入。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更深入.............
  • 回答
    章北海,这位《三体》系列中的关键人物,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超乎寻常的冷静著称。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他在太空中的射击场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个糅合了物理学原理、人体极限以及他自身信念的复杂过程。那么,在严酷的宇宙环境中,章北海真的能够实现精准射击吗?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考.............
  • 回答
    章北海父亲在临终前对章北海说的“在那以前要多想”,这句话的“那”指向的是一个非常沉重且确凿的未来——地球文明的彻底灭亡,以及章北海即将肩负的、在黑暗森林法则下延续人类火种的重任。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章北海所处的特殊环境。首先,我们要明确章北海的父亲并非一个普通人。他是第一批参与建造“.............
  • 回答
    关于国家图书馆北海分馆是否拒绝读者入内这个问题,我需要根据我目前掌握的信息来回答。首先,要明确的是,国家图书馆作为国家级的公共文化机构,其基本职能就是向社会公众提供阅读服务。 从这个基本原则出发,国家图书馆及其各分馆,理论上不应该无故拒绝读者入内。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图书馆可能会因为一些特定原因而对.............
  • 回答
    章北海这个人,放到《三体》里,他无疑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关于他“是否因为成功才伟大”,这问题触及到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牵扯到《三体》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关于伟大,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如果简单地将伟大等同于“成功”,那章北海无疑是成功的。他凭借着“逃亡主义”的信念,巧妙地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为.............
  • 回答
    章北海,这位在《三体》系列中以冷静、果断和深谋远虑著称的人物,他的“骗局”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基于他对宇宙文明本质深刻的认知和对人类命运的悲观判断。从一开始,章北海就与众不同,他并非那种将希望寄托在科技突破或国际合作上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坚信“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的冷酷现实主义者。当ETO(地球三体组.............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个有意思的假设。如果把刘培强这小子的人生轨迹,换成这几位性格迥异的大人物来走一遍,那可真是要掀起一场宇宙级的波澜了。刘培强,那个从小就梦想当飞行员,抱着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未知宇宙的好奇心,最终成为中国第一批航天员,甚至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他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情感、职责和对.............
  • 回答
    章北海,一个在《三体》系列中看似只是配角,却赢得了难以想象的人气。这其中的原因,绝非偶然。细究起来,他的光芒来自于对人性、对历史、对未来的深刻洞察,以及他身上所凝聚的那股“非典型”的英雄主义。首先,章北海是“反英雄”式的人物,却又散发着强大的个人魅力。 在一个充斥着宏大叙事、牺牲奉献的时代背景下,章.............
  • 回答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三国时期的北海太守孔融,确实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这两个“孔融”并非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经历被后人以不同的方式记载和传颂。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1. “让梨”的孔融:童年智慧与美德的象.............
  • 回答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思修和毛概考试中出现“艾滋病好在哪”、“女孩子知道自己是肉吗”这类雷人考题,无疑是一起令人震惊和难以理解的事件。这不仅仅是教学质量的滑坡,更触及了教育的底线和责任。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去剖析:一、事件的荒谬性与对教育宗旨的背离:首先,我们必须直视这些题目的荒谬程度.............
  • 回答
    看待北海艺术设计学院的思修与毛概题目,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类课程和题目在高校教育体系中的定位。它们并非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承担着思想政治引领、价值观塑造、以及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任务。从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来看: 思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这.............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之所以能比罗辑和丁仪更早、更准确地认识到人类飞船在15%光速下依然无法战胜三体舰队,这其中蕴含着作者刘慈欣对人物性格、知识背景、思维模式以及宇宙法则的深刻洞察。以下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1. 思维模式和立场的根本差异: 章北海:绝望主义的战略家 置之死.............
  • 回答
    仅凭您提供的文字信息,我无法判断您是在询问北海还是柳州,也无法为您提供更详细的描述。您需要提供更多关于您所指的“这里”的信息,例如: 您看到了什么? 自然风光: 是海边沙滩、海浪拍岸,还是喀斯特地貌的山峰、河流? 城市景象: 是高楼大厦、繁华街道,还是古朴的建筑、宁静的小.............
  • 回答
    在《三体》的宏大叙事中,章北海在按下“蓝色空间”号跃迁按钮的那几秒钟,无疑是整个系列最扣人心弦、最令人扼腕的时刻之一。这并非简单的技术延迟,而是章北海内心深处复杂情感和战略考量的集中体现。要理解他为何“慢了几秒”,需要深入剖析当时他所处的绝境、他身上背负的使命,以及他个人性格的烙印。首先,我们必须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