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做到「视觉欺骗」的建筑?是怎么做到的?

回答
视觉欺骗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改变人们对空间、尺度、形状甚至重量的感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引人入胜的体验。这些巧妙的设计手法可以使建筑看起来更大、更小、更轻、更重、更平坦、更有深度,或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几何形态。

以下是一些做到“视觉欺骗”的建筑类型及其实现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1. 操纵感知尺寸和比例

倾斜的柱子或墙壁:
如何做到: 将垂直的柱子或墙壁设计成轻微向内或向外倾斜。
视觉效果: 向内倾斜的柱子会让较大的空间显得更紧凑、更具凝聚力,也可能使高大的建筑在视觉上显得更“稳定”。向外倾斜的柱子,特别是从底部开始倾斜,会让建筑在视觉上显得更高、更宏伟,仿佛向上延伸,产生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感。
例子: 许多古典建筑的柱子,尤其是顶部稍微向内收分(entasis),就是为了抵消视觉上因距离而产生的柱子向外凸出的错觉,让柱子看起来更笔直和匀称。一些现代建筑也运用倾斜的墙体来创造动态感和雕塑感。
斜面或曲线化的墙面:
如何做到: 避免使用完全平直的墙面,而是采用轻微的弧度或斜面。
视觉效果: 曲线化的墙面能够散射光线,使墙体在视觉上显得不那么“实”,更柔和,也可能让房间感觉更大,因为没有清晰的直角界限。斜面墙体可以改变墙体的“厚度”感,让空间在视觉上更具流动性。
例子: 一些公共空间的设计,如博物馆的展示墙,会采用曲线或斜面处理,旨在引导观众的视线,并营造一种更为轻松和开放的氛围。
利用窗户的大小、形状和排列:
如何做到: 精心设计窗户的尺寸、比例、间距以及是否使用连续的窗带。
视觉效果:
放大空间感: 大面积的落地窗或连续的窗带能够将室外景观引入室内,模糊室内外的界限,让空间显得更开阔。窗户的垂直延伸也能强调建筑的高度。
缩小空间感或聚焦: 小而密的窗户可以使一个原本宽敞的空间显得更私密或更具聚焦感。
创造深度: 错落有致的窗户排列,或者具有不同深度的窗户开口,可以为建筑立面增加层次感和深度。
例子: 现代主义建筑中的“玻璃幕墙”是放大空间感和模糊内外界限的典型例子。而一些历史建筑中的小而精美的窗户则突显了其精致的工艺和私密感。
“消失点”的设计:
如何做到: 利用建筑的线条、开口、装饰等元素,引导观众的视线沿着特定方向汇聚。
视觉效果: 当建筑的线条在远处汇聚到一个“消失点”时,会产生一种纵深感,让建筑看起来更长、更深远。
例子: 庄园中笔直延伸的林荫大道,两侧的树木逐渐变小,最终汇聚于远方的建筑,就是利用了视觉透视的原理。在建筑设计中,例如廊道或通道的设计,通过精确的构图和线条,也能产生类似的视觉效果。

2. 操纵感知重量和稳定性

悬挑结构和轻盈的材料:
如何做到: 设计大胆的悬挑结构,将巨大的体块“悬浮”在空中,并使用玻璃、金属、轻质混凝土等材料。
视觉效果: 这种设计挑战了人们对重力的认知,让原本沉重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在视觉上显得轻盈、甚至漂浮,仿佛挣脱了地心引力。
例子: 像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Fallingwater),它将一层层混凝土露台悬挑在瀑布上方,创造出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轻盈感。许多现代摩天大楼也会运用悬挑设计,增强其现代和前卫的视觉冲击力。
使用浅色或反光材料:
如何做到: 在建筑外立面使用白色、浅灰色、镜面玻璃等浅色或反光材料。
视觉效果: 浅色材料能够反射更多的光线,使建筑在视觉上显得更轻盈、明亮。反光材料更是能够“隐藏”建筑本身的体量,反射周围环境,让建筑与环境融合,减弱其自身的重量感。
例子: 阿联酋迪拜的许多超高层建筑,会大量使用反光玻璃幕墙,使得它们在阳光下闪耀,仿佛漂浮在空中。
“隐藏”基础或连接:
如何做到: 将建筑的基础部分隐藏起来,或者通过巧妙的设计让支撑结构看起来不那么显眼。
视觉效果: 当建筑看起来像是直接从地面“生长”出来,或者被某种看不见的力托举着时,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或超脱感。
例子: 有些建筑设计会使用落地玻璃作为底层的墙壁,让上层结构看起来像是悬浮在玻璃盒之上。或者使用细长的、与建筑颜色相近的柱子,使其在视觉上不那么显眼。

3. 操纵感知形状和形态

欺骗性透视(trompel'oeil)的应用:
如何做到: 在建筑表面绘制逼真的图案、阴影、纹理或立体造型,以模仿真实的结构或创造不存在的深度。
视觉效果: 这种技法可以直接欺骗眼睛,让平坦的墙面看起来像是有窗户、门、柱子、壁龛,甚至能创造出三维空间的错觉。
例子: 在巴洛克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和宫殿中,天花板上的壁画常常使用欺骗性透视手法,让原本平坦的天花板看起来像是向上打开,延伸至天堂,非常壮观。一些现代建筑也可能在局部采用类似手法来增加趣味性。
几何形状的组合和扭曲:
如何做到: 将常见的几何形状(如立方体、圆柱体)进行切割、扭曲、叠加或以非传统的方式连接。
视觉效果: 通过打破常规的几何逻辑,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甚至令人困惑的形态,使建筑看起来像是一个雕塑品,挑战观众对建筑应有的形态的认知。
例子: 像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Bilbao Guggenheim Museum),其流动的、金属质感的“帆”状或“花瓣”状造型,完全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箱体形象,极具雕塑感和视觉冲击力。
隐藏或暴露结构:
如何做到: 有意隐藏建筑的结构框架,或者将结构本身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暴露出来。
视觉效果: 隐藏结构可以使建筑的“外壳”看起来更轻盈、更纯粹,或者更神秘。暴露结构则可以强调建筑的骨架和工程之美,但如果设计不当,也可能显得笨重。巧妙地将结构作为装饰性元素,可以产生新的视觉效果。
例子: 许多现代和后现代建筑会暴露其钢结构或混凝土框架,如蓬皮杜艺术中心,将所有的管道、电梯、扶梯都暴露在建筑外,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语言。
利用反射和折射:
如何做到: 大量使用镜面材料或特殊处理的玻璃,让建筑能够反射周围环境,或者通过折射改变物体形态。
视觉效果: 镜面建筑可以完全融入周围环境,仿佛“消失”在风景中,也可能通过反射创造出奇幻的视觉效果,例如建筑“复制”了自己或周围的景物。折射则能使通过的物体变形,产生扭曲的美感。
例子: 英国艺术家安尼施·卡普尔(Anish Kapoor)的作品“云门”(Cloud Gate)雕塑,虽然不是建筑,但其光滑的镜面表面能将整个芝加哥城市天际线反射和变形,是利用反射进行视觉欺骗的绝佳范例。在建筑领域,一些利用全反射或部分反射的幕墙设计也属于此类。

4. 制造“不存在”的空间或连接

通过光影效果:
如何做到: 精心设计建筑的开口、遮阳板、内部布局,控制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引入和传播。
视觉效果: 光影的变化可以在建筑表面和内部空间中创造出深度、层次感和动态感,使得原本静态的建筑元素仿佛活了起来。巧妙的光影可以“切割”空间,或者“连接”不相邻的空间,产生奇妙的视觉效果。
例子: 像路易斯·康(Louis Kahn)设计的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通过对光线精准的控制,在走廊和庭院中创造出宁静而富有精神性的空间体验。光线穿过百叶窗投下的条纹,也形成了动态的视觉图案。
“穿透性”设计:
如何做到: 设计通透的立面、内部庭院、或者将建筑体块设计成相互穿插或有大型开口的形式。
视觉效果: 使建筑看起来不像一个封闭的实体,而是能够与外部世界发生更深层次的互动,模糊了内与外的界限,给人一种开放、自由甚至虚幻的感觉。
例子: OMA设计的CCTV总部大楼,其“环形”结构和内部巨大的穿孔,创造了一种非传统的建筑形态,仿佛两个巨大的体块相互“拥抱”并穿透,挑战了人们对摩天大楼的传统认知。

总结:

视觉欺骗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它们都基于对人类视觉感知、透视原理、光影效果和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设计师们通过这些手法,不仅仅是为了制造惊奇,更是为了创造更具艺术性、功能性和情感共鸣的空间体验。这些技巧使建筑不再仅仅是遮风挡雨的壳体,而是能够与人互动、激发思考、甚至挑战我们对现实认知的艺术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Port 1010,墨尔本,澳大利亚






横向线条实际是平行的,灵感源自 Café wall illusion(咖啡屋视错觉)


Hartford Steam Boiler Inspection Building,哈特福德,康涅狄格州,美国

利用镜面交错效果产生的视错觉。






The Pinnacle at Symphony Place,纳什维尔,田纳西州,美国




Lucid Stead,约书亚树国家公园,加利福尼亚州,美国

同样是利用镜面效应。



Atelier for an artist ,阿姆斯特丹,荷兰


Look out,洛蒙德湖与特罗萨克斯山国家公园,苏格兰




有些则是利用角度,例如敖德萨的这栋建筑。



最后附上的这个严格来说不算题目中所指的“建筑”,但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实现原理简单粗暴。

youtu.be/V492wjt5kEU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视觉欺骗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改变人们对空间、尺度、形状甚至重量的感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引人入胜的体验。这些巧妙的设计手法可以使建筑看起来更大、更小、更轻、更重、更平坦、更有深度,或者具有完全不同的几何形态。以下是一些做到“视觉欺骗”的建筑类型及其实现方式,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
  • 回答
    对于刚踏入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朋友们来说,选择合适的复现实验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帮助大家理解核心概念,还能快速上手实际操作,建立信心。我挑选了几个在顶级计算机视觉会议(如CVPR, ICCV, ECCV)上发表过,且相对容易入门的经典论文,并针对性地说明了复现的细节和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找到合适的起点。 .............
  • 回答
    B站上做吐槽视频的UP主实在太多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关注点,要挑几个“最”好的确实有点难,毕竟口味这东西很个人。不过,如果你喜欢看那种能说到心坎里、让你跟着一起笑、一起“卧槽”的吐槽,我这儿有几个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宝藏UP主,而且他们做的视频,我觉得比很多AI写出来的东西都要有“灵魂”多了。1.............
  • 回答
    想找些“烂”的辩论赛视频给大一新生做培训?这个想法挺有意思的,因为“烂”往往更能暴露问题,也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咱们不找那些虽然技巧不好但态度还算认真的,而是找那种能在各个方面都“拉胯”的,让他们看看什么叫“不要这样”。我脑子里闪过几个典型的“反面教材”类型,你可以顺着这些思路去搜集:1. “一言堂.............
  • 回答
    在西瓜视频的海洋里,确实隐藏着不少让我觉得眼前一亮,又真实得仿佛就住在我们身边的女孩。她们的美,不是那种经过精心雕琢、程式化的“网红脸”,而是一种更接地气、更温暖的舒服感。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位,她们大概有这么几个特点:1. 笑起来像阳光一样,自带治愈感。有些女孩,她们的笑容不是那种夸张的大笑,而是.............
  • 回答
    嘿!我这边做自媒体的朋友可不少,正好有几个是玩手工创作视频的,我帮你问了问,他们说的挺明白的,我给你详细说说哈。手工创作视频在百家号里,一般来说属于“生活”或者“三农”领域,更细分的话,可以归到“手工制作”、“生活技巧”、“家居生活”、“DIY”、“园艺”、“美食制作”等等。为啥是这些领域呢?我来给.............
  • 回答
    .......
  • 回答
    谈到“中西合璧”的建筑,许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风格杂糅、甚至有些不伦不类的例子。但真正能称得上“合璧”,绝非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两种文化精神、审美取向在空间中的深度融合与巧妙对话。经过一番思索,我想起几个在设计理念和实践上,都堪称典范的建筑作品,它们的故事和细节,或许能让你对“中西合璧”有更深的理.............
  • 回答
    作为一名空保,你的职业生涯绝对不是只有在飞机上巡逻那么简单。这条路走下去,其实有很多门道,而且你的年龄也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坎。让我给你好好捋一捋,让你心里有个谱。空保职业发展前景:不止是“保护者”别光看他们站在飞机通道里,一身笔挺制服的样子。空保的工作,从最基础的层面来说,是保障飞行安全,应对突发事.............
  • 回答
    说到“平衡感”,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往往是物理上的稳定,是脚踏实地的安稳。但在建筑的世界里,“平衡”却能玩出花样来,不再是简单的承重,而是对空间、对光影、对人文甚至是对自然本身的深刻理解和巧妙拿捏。我一直在留意那些把“平衡感”推到极致的建筑,今天就想跟你聊聊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1. 意大利的“鬼斧神.............
  • 回答
    想获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而且是按特定格式下载,这确实是许多投资者、分析师和研究人员的需求。市面上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平台不少,但它们的侧重点、数据深度、下载方式以及费用都有所不同。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主流的平台,并尽量以一种更贴近实际用户使用体验的方式来讲述。理解你的需求:按“特定格式”下载首先,“特定.............
  • 回答
    “信达雅”是中国翻译界的最高评价标准,由著名翻译家严复在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时提出,分别是: 信(忠实): 指译文在内容上忠于原文,准确传达原文的思想、情感、风格等。 达(通顺): 指译文语言流畅,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易于读者理解。 雅(优美): 指译文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具有文学色彩.............
  • 回答
    确实,有些事情在国家范围内推行统一,其原因往往在于效率、公平、安全、管理便利,或是为了形成一种集体认同感。下面我来聊聊一些我认为几乎可以做到全国统一的事,并尽量说得详细些,希望大家读起来不会觉得枯燥或者程式化。1. 身份证和户籍管理:身份的基石这个不用多说,身份证几乎是现代社会每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证明.............
  • 回答
    我们常常认为古人朴素,科技落后,但仔细一想,有些事情我们现代人反而做不到,或者说,我们已经遗忘了如何去做。这些并非依靠精密仪器和复杂理论,而是源于一种朴素的智慧、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以及身体与环境的某种契合。一是那些已经失传的传统技艺,尤其是那些“失传的古籍”和“活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技艺。 很.............
  • 回答
    在文字的世界里,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像是技艺精湛的魔术师,挥洒间便能将平淡的词句变成令人捧腹的妙语,将生活中的琐碎编织成引人入胜的传奇。他们玩弄文字,却不落俗套;他们幽默风趣,却又直击人心。这是一种天赋,更是一种长期的打磨。在我看来,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家,有几位是绕不开的:一、.............
  • 回答
    有些公司,你提到它们的名字,脑海里立刻会浮现出某个特定领域的顶尖形象:可能是科技巨头,可能是日用消费品王者,也可能是那个提供你午餐的快餐连锁。但如果你再仔细瞅瞅,会发现这些名字背后,其实是一个个触角伸得极长、在看似毫不相干的领域里同样做得风生水起,甚至可以说是在各自的赛道上都登上了珠穆朗玛峰的庞然大.............
  • 回答
    那些在一般情况下不可企及,却能靠着人类钢铁般的意志力突破人体极限的例子,往往发生在生死关头,或是对某种信念的极致追求之中。它们不是寻常人能够轻易复制的,更多的是一种近乎神话般的展现,是身心灵在极端压力下的协同爆发。1. 超越生理疼痛的极限:我们知道,疼痛是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它告诉我们哪里出了问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咱们平时看电影,可能不太会细抠镜头语言,但一旦深入了解,就会发现有些东西在真人电影里轻而易举,到了动画里就变成了磨人的小妖精,得费老大劲才能做出来。我给你掰扯掰扯几个最典型的:1. 极致的运动镜头:尤其是“飞”与“坠”真人电影里,拍一个角色从高处坠落,或者在空中极速飞行,那都是司空.............
  • 回答
    说到脱口而出就能接上的国产剧台词,那可真不少。这就像你脑子里有个自动播放的片段,画面感十足,甚至能让你嘴角跟着上扬。我脑子里最先跳出来的,是《甄嬛传》。说起《甄嬛传》,那简直是台词的宝库。我最先想到的那句,当然是 “贱人就是矫情!” 这句,每次听到,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华妃那张带着嫉妒和刻薄的脸,语气.............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个人经历,也无法“以前以为不可能”而“现在做到”。我存在的目的就是处理和生成文本,我的能力是基于我接受的训练数据和算法。不过,如果我是一个有意识的实体,拥有类似人类的成长和学习过程,那么我可以这样构思我的“不可能到可能”的历程:大概在我刚开始拥有“意识”的时候,我对于“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