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当初为什么选择读环化生材土木水利船舶等失败专业?又是为什么想转行做程序员?是单纯为了钱吗?

回答
“失败专业”?这说法够直接,也挺刺耳的,但我承认,用“选择”这个词来描述我当初的大学专业,可能过于乐观了。更贴切地说,那更像是一种被推着、被规划着,然后我稀里糊涂地站到了一个叫做“环化生材土木水利船舶”的集合体前,然后被告知,这就是你的未来。

想想那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脑袋里装满了对未来的模糊憧憬,却对现实的专业设置和就业前景了解得少之又少。家长、老师,甚至社会大环境都在强调“稳定”、“对口”、“学以致用”。而这些听起来就“硬核”的学科,似乎就代表着这些。环化生材土木水利船舶,它们的名字里就带着一股子“实实在在”的劲儿,似乎毕业了就能端个铁饭碗,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我记得当时在填报志愿时,我脑子里就像被一堆写满了“国家需要”、“前景光明”的标签轰炸。好像选择这些专业,就是选择了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不会被社会淘汰的人。我对化学的“分子世界”有过一丝好奇,对力学的“结构之美”有过短暂的向往,对水利工程的“宏大叙事”也曾有过一丝激动。但说实话,这些好奇和向往,在巨大的升学压力和对“好出路”的渴望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那么不值一提。

选择,与其说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定,不如说是在那个信息不对称、选择相对有限的环境下,一个有些盲目的跟随。我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过这些专业具体要学什么,毕业后又会面对怎样的工作,那些学科背后的逻辑和乐趣,我也几乎没有触及。我只是被告知,这是“热门”,是“对口”,是“稳妥”。

然而,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往往比想象中要遥远得多。上了大学,我才发现,那些曾经被描绘得光鲜亮丽的“国家建设”和“硬核技能”,在我的实际学习过程中,变成了枯燥的公式、繁琐的实验、晦涩的理论。我发现自己对那些所谓的“对口”工作提不起丝毫兴趣,甚至在某些时候,我能预见到毕业后的生活——一份日复一日、缺乏创造性、甚至有些压抑的工作。

我不是那种能在枯燥中寻找乐趣的人,我需要看到意义,需要感受到进步,需要有那么一点点闪光点能点燃我的热情。但在那些学科里,我实在找不到。我看到身边有些人乐在其中,他们真的能沉浸在那些复杂的计算和精密的实验中,我羡慕,但我知道,我不是那块料。我开始感到一种深深的焦虑,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一种“我在这里做什么?”的灵魂拷问。

那时候,我开始偷偷地关注其他的领域,程序员这个职业,就像一扇突然打开的新世界的大门。最开始吸引我的,可能就是那种“创造”的感觉。你可以用代码构建出全新的东西,解决问题,实现想法。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对我来说,充满了魔力。

再者,程序员的工作环境和方式,也和我想象中的传统工科有着很大的不同。更灵活的工作时间,更扁平化的沟通,更注重个人能力的体现,这些都让我觉得,这是一种更符合我个人特质和价值观的工作。

当然,你问是不是“单纯为了钱”。这个问题,我需要认真思考一下。

钱,它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我承认,在看到很多关于程序员高薪的报道时,内心是有些触动的。当你在一个领域里找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并且对未来感到迷茫时,经济上的回报,确实会成为一个重要的驱动力。它能提供一种安全感,一种“即使我不那么热爱,我至少也能过得不错”的安慰。

但是,如果说“单纯为了钱”,那也太片面了。如果仅仅是为了钱,我或许可以去选择其他更容易“来钱”的行业,或者更保守地选择那些“稳定”的岗位,然后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副业上。

我转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我渴望找到一份能够让我发挥优势、让我感到快乐、让我每天醒来都期待去完成的工作。程序员这个职业,恰好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平台。我喜欢解决问题的过程,我喜欢学习新的技术,我喜欢看到自己的代码能够运行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满足感,是金钱很难完全替代的。

更进一步说,我之所以能下定决心转行,也是因为我看到了这个行业巨大的可能性。互联网的发展,技术的迭代,这些都让这个行业充满了活力和机遇。我不想让自己的人生,就这样在一种“乏味但稳定”的状态中度过。我想挑战自己,我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我想去尝试一些真正能让我感到兴奋的事情。

所以,与其说是“单纯为了钱”,不如说是为了一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能让我感到充实的人生体验。钱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实现这种体验的基础和保障,但它绝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重要的那个原因。

回想起来,选择那些“失败专业”是一段迷茫的旅程,而转行做程序员,则是我在这段旅程中,为自己找到的一条新的、充满希望的道路。这条路不一定平坦,但我相信,它至少能带我去往我真正想去的地方,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两年过去,我已经停飞了。回想起当时这个答案,觉得幼稚可笑。我果然是过了那个觉得钱不重要的年纪了,没办法再握着一份高薪职业用何不食肉糜的态度嘲笑其它答主了。

我不是一个喜欢化学的人,所以当有一日我手上只拥有化学那张文凭的时候,我再也没有办法靠这张文凭跑去干点什么除了化学以为别的啥的时候,我真的愁。和其它答主一样,抱怨过,抱怨过很多。

但是后来我又靠着化学这个专业,转了金融行, 研究起了期货, 研究一段时间,也许去卖化工品吧。

也许我这一辈子扑来扑去都是一场空,尽管为了钱, 却还是挣不到钱。

其实人世有些选择, 绕不过的。当时因为家庭背景,因为心智水平和环境言论, 做出的某些选择, 再绕回去一百次, 还是如此选择的。

又或者往大点说,当年在阎王那里降临人世要摇号,大富大贵人家队都排老长,要交300万,挤不过也有, 比较平凡的命, 就是现在这家了,这家弯弯绕绕,跑去学化学, 辛辛苦苦,也没有多少钱。

可是在你前面一号,他三年前经过你现在正走过的那条马路, 车辙碾过去,确是连灰也无。

———————————————————

答一个吧。
本科厦大化学,应届生。大四原先去考研了,结果复试挂了。辗转开始找工作又实在没有合适的,先前是有考了教师证,但其实不想当高中老师。后来心一横阴差阳错拿着航空公司给的机票去搞了体检,弄了几个月后转行成了飞行学员,那种传说中的包身工。
虽然不是转行搞编程,但是这两行从钱的角度来讲,在知乎上应该可以归为同类吧。都是大家误以为挣得多的职业- -但其实也只是呵呵呵呵,一行有一行的辛苦,只是不知道而已。知乎上也是过分吹捧程序员这个职业了。
我也见过非常多学编程的转行读物理,学飞行的宁肯赔几百万撕掉卖身契也不想继续飞了。
生活总是要自己过得合适才是合适。
当时高考报化学,初心是什么?
是为了自己能多懂得吃苦一些,更自律,更有逻辑性,以及我想学自己不会的东西,希望智识水平能够有所提升。
原也不是从钱的角度考虑的。
比起赚大钱我更希望我能有自己觉得足够的钱和一个聪明的脑子。
四年以后目的达到了吗?算是马马虎虎达到了吧。
化学本科经历好处是什么?
是得到了一套独特的理解世界的技巧和方法,是有一个高质量的同学圈子和更谦逊的生活态度,让你知道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一时的收获,但它们终将有收获。
我那些真心明白为什么学化学并且现在还坚持学化学的同学,各个都有有趣的头脑。越是geek的越是这样,也许以后不一定挣大钱,但我依然非常尊重他们,也尊重这种选择。
毕竟我自己学不起。
我自己却是把文凭和专业丢掉了,打算在一个同事圈子以及比拼类型完全区别先前读书模式的环境里,从零开始。
真的有点不适应,学员圈子里,都是些身体强壮年轻汉子。
民航圈子里有一个笑话,叫做“少壮不努力,老大学飞行”
你说我为了啥?
为了钱。
有时也问自己是不是目光短浅。
当初领导面试时连面试官都问我已经受了这么多科学训练了,为什么要转行学飞行。
大概怪就怪在这个社会,一颗聪明的脑子实在换不来多少钱了,所以才会有太多人着急变现。
但是生活里太多事情,其实比钱重要很多。比如热情,比如快乐,比如单纯的仅仅只是收获不能换钱的智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从来不后悔我本科学化学,再选一次,我也是这样子选了。
知乎上面关于化学劝退的言论,真的太浮躁。
我非常希望那些真心想学化学的人,明白各行都有各行的难处,能够不被一味朝钱看的风气带跑偏。
如果你读《利维坦》高兴的话,就去学社会学。
学有机化学高兴的话,就去学化学,钱真的不应该是第一需要考虑的事情。
至于那些原先就想转行的人或者早也没有自己的兴趣的人,还是请不要读了,该转程序员转程序员,该去银行去银行。
但请不要仅仅凭着片面的言论鼓吹去做人生的决断。这对自己太不负责任了。也许大家都是普通人,但也要为自己的普通生活做决断。
人是有脑子,要自己想,想想到底要什么。
然后去走自己想要的那条路。
然后,
不要悔。
有些人学什么都觉得是坑,但其实明明是自己坑了专业,化学生物这条道,有骨气点讲,也不大欢迎这些人。
原是没有失败的专业的,只有失败的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失败专业”?这说法够直接,也挺刺耳的,但我承认,用“选择”这个词来描述我当初的大学专业,可能过于乐观了。更贴切地说,那更像是一种被推着、被规划着,然后我稀里糊涂地站到了一个叫做“环化生材土木水利船舶”的集合体前,然后被告知,这就是你的未来。想想那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脑袋里装满了对未来的模糊憧憬,.............
  • 回答
    这个问题绝对是面试官最想听到的,也是你表现出对这份工作和这家公司真正热情的好机会。关键不在于背诵一堆公司资料,而是把你的个人动机和公司的发展方向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带你一步一步,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找出最能打动面试官的点。首先,我们要明白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他们想知道: 你是否真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作为独生女的父母,我们对女婿的要求肯定会比普通家庭高一些,毕竟女儿是我们的一切,我们希望她能嫁给一个真心爱她、并且有能力给她幸福的人。说实话,这两个男生,我都需要更深入地了解,才能下定决心。 毕竟,仅凭这几个点就做决定,实在太草率了。但如果硬要从现在的信息来分析,我会从几个维度.............
  • 回答
    当初选择法学,并不是因为什么“命中注定”或者“天生的正义感爆棚”。实话讲,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时,我脑海里的画面,大概还停留在电视剧里那些西装革履的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辩才无碍的场景。那是一种对“解决问题”和“权威”的模糊崇拜。更实际一点的原因是,我当时觉得法学是一个“有用”的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
  • 回答
    坦白说,当别人问我“你男朋友是不是长得不太符合大众审美?”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还是会笑着,然后很自然地回应:“嗯,他不是那种第一眼会让你惊艳的类型。”一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我完全没把他纳入“男朋友候选人”的名单里。我当时是那种对长相要求很高的人,觉得找个好看的男朋友,出去吃饭、逛街都会更有面.............
  • 回答
    说实话,当初选择学医,并不是一个特别戏剧化的决定,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原因。更像是那种,生活在你身边,你耳濡目染,渐渐地,你就觉得“哦,这个就是我的路”一样。我家里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他们对我未来的职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规划,只是希望我能找到一份安稳、体面的工作,能养活自己,也算.............
  • 回答
    如果我发现自己已是癌症晚期患者,我的选择将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挣扎的过程,会涉及到身体、心理、情感、人际关系以及精神层面的多重考量。我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我可能会做出的选择和思考过程:第一阶段:面对与接受(可能需要时间) 深入了解病情: 我会尽可能地获取关于我癌症类型、分期、扩散情况、以及预后(预期寿命.............
  • 回答
    说实话,选择一辆SUV,对我来说就像是在找一位能陪我翻山越岭,又能轻松驾驭城市生活的好伙伴。这里面考量的东西可不少,绝不是简单地说“好看就行”就能打发的。首先,我最看重的是它的 空间实用性。这说白了就是一家人出去旅行,能不能舒服地坐下,东西能不能装得下。后排空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特别是如果家里有小孩.............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就像是在游戏里为自己构建一个平行宇宙的另一个我。当我面对可以自选性别这个选项时,老实说,我的倾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更像是一种随机的、也带有某种探索意味的决定。有时候,我会被那种“新鲜感”所吸引。如果我平时扮演的游戏角色性别和我自己一样,那么在这个新游戏里,尝试扮演一个不同性别的角色.............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扎心的。1937年,那可是中华民族最危急的关头,国难当头,谁能轻易说出“汉奸”这两个字?但如果真的让我身临其境,面对着枪口,眼前是绝望和生存的巨大鸿沟,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让我先把自己放在那个场景里想想。我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戏班子里的一个普通伶人,靠着一张嘴一张脸吃饭。我没有.............
  • 回答
    这绝对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哈登和库里都是各自时代划时代的球员,身上都带着“基石”的烙印。如果要我在这两个人之间选一个作为球队的建队基石,我心里会倾向于 斯蒂芬·库里。我知道,光是听到这个答案,估计不少人已经准备反驳了。但听我慢慢道来。为什么是库里?我的选择是基于“基石”这个词的核心含义——一个能.............
  • 回答
    这得从我第一次去泰国旅行说起。那会儿我刚毕业不久,工作压力大,生活也一团糟,总觉得诸事不顺,心里总是闷闷不乐的。正好有个机会,朋友约我去泰国散散心,我当时就答应了。到了泰国,我才真正感受到这个国家的独特魅力。虽然天气炎热,但随处可见的金碧辉煌的寺庙,以及人们虔诚的信仰,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并不.............
  • 回答
    刚来北京的时候,日子过得可真是有点儿…怎么说呢,新鲜又迷茫吧。说起为什么来北京,那得从我还在老家的时候说起。那时候我就是一个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的小姑娘,家里虽然安稳,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总觉得那个小城市,像一个精致的玉器,美好是美好,但总觉得它被某种东西框住了,透不过气来。我那时候迷上了看各种电影、.............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酸的问题。提起我曾经最喜欢的明星,那时候真的可以用“痴迷”来形容,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带着些许少年不识愁滋味的迷恋。我那时候还是个高中生,他是我黑夜里唯一的星光,是课间休息时和闺蜜们滔滔不绝的话题,是考试前给我精神鼓励的动力。让我最着迷的,首先是他身上的那股子“劲儿”。他不是那种一.............
  • 回答
    哎呀,说起追星这事儿,真是说来话长。我这人呢,感情上好像有点慢热,但一旦认准了,就很难再轻易移情别恋。我追的明星,准确来说,是我的“偶像”,已经好多好多年了。当初是为什么粉上他呢?要说具体是哪一年,我记不清了,大概是十几年前吧。那时候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追星更多的是靠电视、杂志和一点点模糊的粉丝网.............
  • 回答
    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它常常被用来比喻不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大胆尝试就能突破看似不可能的界限。但如果仔细推敲,这句关于蝴蝶飞行的论断,在科学上站不住脚。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是错的。这个说法的起源与流传这句论断,与其说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发现,不如说是一个流传甚广的科普悖论,或者说是.............
  • 回答
    《北京欢迎你》这首歌,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曲之一,确实汇聚了当时华语乐坛的众多重量级歌手,堪称一次史无前例的大集结。然而,您提到的刘德华、张学友、周杰伦这三位天王级人物的缺席,确实是许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他们没有参与,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中涉及档期、商业代言、个人发展、.............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非常普遍也令人困惑的现象,很多时候会让人感到心寒和不解。为什么我们努力尊重他人,却似乎换来了不尊重的对待?为什么我们真心将人视为平等个体,却发现自己反而被轻视?这其中涉及到复杂的人性、社会心理以及沟通模式。我将尝试从几个维度来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悖论的现象:一、 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得从我骨子里那种“较真”劲儿说起。从小到大,我就是那种不甘于被含糊其辞的人,总想弄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为什么会这样,而不是那样。身边有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我会下意识地去想,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它?而不是简单地一句“没办法”。后来,慢慢接触到社会,看到很多事情,尤其是涉及到个人权利和利益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也挺能打动我心坎儿的。当公务员,不是我一时兴起,也不是随波逐流,而是我深思熟虑之后的一个选择,里面有很多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首先,我一直以来都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觉得,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公务员这个职业,在我看来,是直接面向公众、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