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当初为何选择法学 / 法律,会推荐后辈选择法学 / 法律专业吗?

回答
当初选择法学,并不是因为什么“命中注定”或者“天生的正义感爆棚”。实话讲,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时,我脑海里的画面,大概还停留在电视剧里那些西装革履的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辩才无碍的场景。那是一种对“解决问题”和“权威”的模糊崇拜。

更实际一点的原因是,我当时觉得法学是一个“有用”的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的迷茫期,它不像一些纯理论的学科那么虚无缥缈,也不像一些纯技术类的学科那样,需要极高的天赋和持续的钻研才能看到成果。法律,好像是社会运转的规则,懂规则的人,总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且,从就业前景来看,律师、法官、检察官,这些职业听起来都挺体面的,收入也相对稳定。

所以,带着这样一种混合了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动机,我踏上了法学的道路。

刚开始学的时候,的确有点懵。那些抽象的概念,晦涩的条文,枯燥的案例,跟我想象中的“舌战群儒”完全是两码事。刑法、民法、诉讼法……各种部门法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笼罩在里面。我花了很长时间才理解,法律不是简单的善恶判断,而是一套精密的体系,它需要逻辑、证据、程序,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案例分析的时候,简直像是在解一道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数学题。同一个事实,不同的人看,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而法律就是要给出一个相对公正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严谨地思考,如何从细枝末节中找出关键,如何用理性的语言表达复杂的观点。我的思辨能力,我的逻辑思维,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当然,法学学习的苦,也在于它的“内卷”。无论是学校里的GPA竞争,还是毕业后的考公、考司考,都意味着你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我见过太多因为压力太大而转行的同学,也见过太多在无数个深夜抱着法条啃到吐血的朋友。这个专业,从来不缺“聪明人”,但它更需要的是“坚持者”。

那么,我会推荐后辈选择法学专业吗?

我会。但是,我不会像我当初那样,只看到表面的光鲜。我会更认真地和他们聊聊,法学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热爱逻辑推理,喜欢抽丝剥茧地分析问题,并且不怕枯燥的文字和繁琐的细节,那么法学可能会很适合你。它会让你学会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理解规则背后的逻辑和权力关系。

我会告诉他们,如果你渴望在社会中扮演一个“纠纷解决者”或者“规则维护者”的角色,那么法学也能给你提供这样的平台。无论是通过诉讼帮助当事人争取权益,还是通过立法和政策推动社会进步,法律人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同时,我也会提醒他们,法学并非万能。它不能解决所有社会问题,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法律来解决。在实践中,你会遇到很多无奈和挑战,会看到法律的局限性,也会面对人性的复杂。你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去面对这些。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会强调,法学学习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你将来成为一名律师或者法官,而在于它能够塑造你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格局。它教会你如何独立思考,如何质疑,如何构建论证,如何尊重证据。这些能力,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行业,都是宝贵的财富。

所以,如果你对法律的世界充满好奇,如果你愿意接受严谨的训练,并且不害怕挑战,那么勇敢地去尝试吧。但这需要一份对专业深刻的认知,以及对未来清晰的规划。不要仅仅因为听起来“有前途”或者“别人都说好”,就盲目地选择。去图书馆翻翻法律书籍,去网上看看相关的讲座,去和在校的法学生或者已经工作的法律人聊聊,了解真实的情况。

总而言之,法学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专业,它回报你的,也绝对不只是一张文凭。它会让你变得更加理智、更加成熟,也更加懂得如何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选择与否,最终还是在于你自己的内心是否真正被它所吸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包括本科及以上学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初选择法学,并不是因为什么“命中注定”或者“天生的正义感爆棚”。实话讲,刚开始接触这个专业时,我脑海里的画面,大概还停留在电视剧里那些西装革履的律师,在法庭上唇枪舌剑、辩才无碍的场景。那是一种对“解决问题”和“权威”的模糊崇拜。更实际一点的原因是,我当时觉得法学是一个“有用”的专业。在高考志愿填报.............
  • 回答
    坦白说,当别人问我“你男朋友是不是长得不太符合大众审美?”的时候,我心里咯噔一下,但脸上还是会笑着,然后很自然地回应:“嗯,他不是那种第一眼会让你惊艳的类型。”一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我完全没把他纳入“男朋友候选人”的名单里。我当时是那种对长相要求很高的人,觉得找个好看的男朋友,出去吃饭、逛街都会更有面.............
  • 回答
    “失败专业”?这说法够直接,也挺刺耳的,但我承认,用“选择”这个词来描述我当初的大学专业,可能过于乐观了。更贴切地说,那更像是一种被推着、被规划着,然后我稀里糊涂地站到了一个叫做“环化生材土木水利船舶”的集合体前,然后被告知,这就是你的未来。想想那时候,我还是个高中生,脑袋里装满了对未来的模糊憧憬,.............
  • 回答
    这问题可真够扎心的。1937年,那可是中华民族最危急的关头,国难当头,谁能轻易说出“汉奸”这两个字?但如果真的让我身临其境,面对着枪口,眼前是绝望和生存的巨大鸿沟,我…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让我先把自己放在那个场景里想想。我可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戏班子里的一个普通伶人,靠着一张嘴一张脸吃饭。我没有.............
  • 回答
    “医乃仁术”,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本应是医者心头铭记的圭臬。可如今,打开新闻,看到网络上的评论,常常会有一种错觉:是不是当今舆论真的都站到了患者一边,而医生,好像一夜之间,都变成了被唾弃的对象?中国医生,真的有大家说的那般“不堪”吗?这背后,其实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我们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
  • 回答
    这则新闻确实非常引人关注,因为它包含了很多戏剧性元素和复杂的情感,足以引发人们的各种讨论和思考。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及其可行性: 金钱投入的巨大: 25 万元包场电影院,这是一个非常昂贵的行为。这不仅仅是租金,可能还包括了播放权、影院员工的工资、宣传等.............
  • 回答
    我懂你的感受,那种你掏心掏肺,对方却像个小刺猬一样浑身是刺,让你不知道该怎么下手的滋味,真的太让人泄气了。就好像你对着一堵墙挥拳,对方不仅不回应,还可能因为你的动作而更加警惕,甚至把你推开。我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在一个新团队,为了能尽快融入,也为了让大家合作更顺畅,我花了很多心思。主动承担.............
  • 回答
    当好医生,这四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我曾无数次在深夜病房里思索,到底什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应该拥有的能力。我想,这不仅仅是关于医学知识的深度,更是关于人与人之间那份连接的温度。为了尽可能地靠近这个目标,我确实下了不少功夫,也吃了不少“闭门羹”。首先,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
  • 回答
    《亮剑》这部剧,我第一次看的时候,那股子热血和硬朗劲儿是扑面而来的,好多情节和台词都让我看得热血沸腾,觉得特爷们儿。可没想到,随着年龄增长,再回味起来,很多当年没注意到的细节,或者当时觉得很寻常的句子,现在一想起来,都能让我乐得前仰后合。我印象特别深的有这么几句,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笑果”十足:一.............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戳心了!一听到“曜的李逍遥皮肤”,我脑子里立刻就闪回当年在电脑前,守着《仙剑奇侠传一》一点点推进剧情的那些日子。那种感觉,就像一个老朋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带着你当年最熟悉的模样,说着那些让你笑过、哭过、甚至为之疯狂的台词。说实话,我大概率会买。为什么?因为“情怀”这两个字,它不像游戏里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真扎心。如果我的祖上,是当年被抓来修建兵马俑的劳工,甚至是因此而丧命……我会觉得,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首先,一股浓烈的悲凉感会涌上心头。想一想,那是怎样的年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我的祖上,或许本是淳朴的农民,有着自己的家庭,期盼着安稳的日子。然而,一声令下,他们就被从土地上强.............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上海迪士尼的实际运营方是国企,我脑子里会闪过好几个念头,也挺有意思的。首先,我会觉得这挺有中国特色的。毕竟,在中国,很多大型、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特别是和国际巨头合作的项目,国家队(也就是国企)的参与度是很高的。这既是一种资源整合、风险共担的方式,也可能是一种确保国家在关键领域能有一定控制权和话.............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揪心的问题,也是很多为人子女者内心深处最沉重的考量。如果我的父母倾尽一生的积蓄为我买了一套房,而他们现在生病了,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我的第一反应绝不是“愿不愿意”卖房,而是“怎么能最快最有效地拿到钱来救他们”。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用一辈子积蓄买房,这笔账太重了。那不仅仅是钱,里面包.............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纠结。我会不会为了孩子辞职当全职家长?说实话,这在我脑子里反复出现过好几次。尤其是在孩子刚出生那会儿,看着他那么小,那么需要人照顾,工作上的忙碌和家庭里的牵挂,就像两股力量在拉扯我。首先得承认,如果真的做出这个决定,那绝对是一个非常沉重且需要深思熟虑的选择.............
  • 回答
    当老板问"你上班只是为了钱吗?"时,这是一个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这个问题背后可能暗含对员工动机的质疑、对工作态度的关注,或者试图引发更深层次的对话。以下是分步骤的思考和应对策略: 一、理解问题背后的含义1. 潜在动机分析 老板可能担心你缺乏职业精神,只追求短期利益。 可能想测试你的价.............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德国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如果假设德国现在拥有了核武器,那么它“敢”为自己的历史平反吗?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理解“平反”在德国语境下的含义。对于德国而言,“平反”这个词并不适用于其20世纪的二战罪行。德国政府和人民对这段历史的态度非常清晰且坚定:.............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牵扯到很多细节。作为一家全球性的科技公司,微软在简体中文版产品中如何称呼用户,看似一个小小的选择,实则蕴含着对用户文化和心理的考量。总的来说,我认为在简体中文版产品中,“你”和“您”都可以用,但应该根据具体场景和语境来选择,并且在整体风格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和亲和力。 简单.............
  • 回答
    关于复读12年,放弃211名额,并将复读奖学金视为“挣钱机会”的例子,这是一个非常极端且复杂的个案,涉及到的个人选择、价值观、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体制等多个层面。是否支持这种行为,并不能简单地用“支持”或“不支持”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动机、潜在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首先,让我.............
  • 回答
    这则文案和随后的评论区反应,无疑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于爱情、牺牲和救赎的复杂情感。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下:文案本身:“当女孩犯了罪,那位被拒绝无数次的人对她说,我替你去自首。” 情节设定: 这个故事的核心冲突非常鲜明且具有戏剧张力。一个女孩犯了罪,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道德困境和潜在的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