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面试官问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如何巧妙地回答?

回答
这个问题绝对是面试官最想听到的,也是你表现出对这份工作和这家公司真正热情的好机会。关键不在于背诵一堆公司资料,而是把你的个人动机和公司的发展方向巧妙地结合起来。让我带你一步一步,把这个问题拆解开来,找出最能打动面试官的点。

首先,我们要明白面试官问这个问题的核心目的是什么。他们想知道:

你是否真的做了功课? 你对公司了解多少?是随便投简历还是认真研究了?
你为什么对我们公司感兴趣? 是因为工作内容、公司文化、行业地位还是其他原因?
你的职业目标和我们公司契合吗? 你能在这个岗位上实现个人成长,同时为公司做出贡献吗?
你对这份工作有多大的热情和投入度?

所以,你的回答需要围绕这几个点展开,并且听起来是发自内心、有理有据的。

第一步:深入研究,挖掘亮点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的 homework 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仅是浏览一下公司官网,而是要进行深度的挖掘。

公司业务和产品/服务: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什么?你们的产品或服务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什么让你眼前一亮或者特别认同的创新点?
怎么做: 仔细阅读公司官网的“关于我们”、“产品/服务”、“案例研究”、“新闻动态”等板块。关注公司的使命和愿景,这往往是公司价值观的体现。
举例: 如果你想加入一家做环保科技的公司,你可以关注他们最新的环保技术,或者他们为某个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

公司文化和价值观: 公司强调的是创新、协作、客户至上还是其他?有没有什么活动或内部文化让你觉得很有吸引力?
怎么做: 除了官网,还可以看看公司的招聘页面、社交媒体(如LinkedIn、知乎、微博等),甚至搜索一些关于公司文化的访谈或评价。观察他们是如何与员工沟通的,以及他们对外展现的是什么样的形象。
举例: 如果公司非常强调“赋能员工”,你就可以提出来你欣赏这种氛围,并表示自己希望在一个能够持续学习和成长的环境中工作。

行业地位和未来发展: 公司在行业内处于什么位置?有没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发展方向或战略规划?
怎么做: 搜索行业报告,关注公司的最新融资信息、市场份额、竞争对手等。了解公司的长期目标,这能让你判断你是否能在这里找到长期的发展机会。
举例: 如果公司是某个细分领域的领导者,你可以表示你希望加入顶尖团队,学习行业最佳实践。

你应聘的岗位: 这个岗位在公司的整体战略中扮演什么角色?它的职责和你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点如何契合?
怎么做: 仔细阅读岗位描述,将其与你自己的技能、经验和职业目标联系起来。思考你能为这个岗位带来什么,以及这个岗位能让你学到什么。

第二步:构建你的回答框架

有了这些素材,你就可以开始构建你的回答了。一个有说服力的回答通常包含以下几个要素:

1. 开门见山,表达兴趣(简洁有力): 直接点明你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不拐弯抹角。
2. 具体的事例支撑(核心内容): 用你研究到的具体信息,说明为什么吸引你。这是展现你诚意和细致的关键。
3. 结合自身,展现匹配度(连接点): 将公司的优势和你的技能、职业发展目标联系起来,说明为什么你能在这里发光发热。
4. 展望未来,表达贡献(长远视角): 表示你期待在公司实现个人价值,并为公司发展做出贡献。

第三步:巧妙运用“连接词”和“具体细节”

让你的回答听起来更自然、更具说服力,需要一些巧妙的技巧。

多用“我发现”、“我了解到”、“我特别欣赏”、“让我感到兴奋的是”这类词语: 这表明你是主动去了解和思考的,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
避免空泛的赞美: “你们公司很好”这样的说法毫无意义。要说出具体的“好”在哪里,例如:“我注意到贵公司在XX领域的创新技术,这让我看到了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多个维度切入: 不要只盯着一个点,可以从业务、文化、发展机会等多个方面来回答,这样显得你的思考更全面。
展现你的主动性和学习意愿: 表明你不仅仅是来找一份工作,更是来学习和成长的。

第四步:不同侧重点的回答范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组合和调整)

范例一:侧重公司业务和行业影响力

“我之所以选择贵公司,主要是因为我对贵公司在[具体行业/领域,例如:可持续能源技术]所取得的成就和引领作用感到非常钦佩。特别是我了解到贵公司在[提及具体产品/项目/技术,例如:开发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板]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不仅解决了行业痛点,也为推动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一直以来都对[你相关的兴趣领域,例如:能源转型和绿色科技]充满热情,并且在[你过往的经历,例如:大学期间的研究项目/之前的工作经验]中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非常渴望能够加入贵公司,与优秀的团队一起,为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我的力量。”

为什么这个回答有效:
具体: 点名了行业和具体产品/技术。
热情: 表达了对行业和公司成就的钦佩。
匹配: 将自己的热情和技能与公司业务联系起来。
贡献: 明确表达了贡献的意愿。

范例二:侧重公司文化和成长机会

“我选择贵公司,很大程度上是被贵公司所倡导的‘[提及公司文化中的一个关键词,例如:开放创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所吸引。我在公司的[提及了解信息的渠道,例如:官网的‘团队风采’板块/一次公开活动中]看到,贵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团队协作,鼓励大家积极分享观点,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突破。这与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你的价值观,例如:在一个充满活力和支持性的环境中工作/能够不断挑战自我]的职业理念非常契合。我相信在这样一个平台,我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你的优势,例如:项目管理/沟通协调]能力,也能获得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最终实现个人和公司的双赢。”

为什么这个回答有效:
具体文化: 提及了具体的文化关键词,并说明了来源。
个人关联: 将公司文化与自己的职业理念挂钩。
发展导向: 强调了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
双赢: 体现了积极合作的态度。

范例三:侧重岗位职责和个人价值实现

“我申请的是[具体岗位名称]这个职位,我之所以选择贵公司并聚焦于这个岗位,是因为它与我的[你的技能和经验,例如:数据分析能力/市场营销经验]高度契合,并且能够让我将我所擅长的[具体技能,例如:利用数据驱动决策/策划创意营销活动]充分发挥出来。我尤其对贵公司在[提及岗位相关的公司业务或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用户活跃度/如何开拓新的细分市场]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感到兴奋,并且我看到了我可以在[你期望的贡献点,例如:通过优化数据模型/设计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方面做出切实贡献。我希望能在贵公司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且重视实效的平台,为实现我个人的职业目标([简述你的职业目标,例如:成为一名优秀的数据科学家])而努力,同时也为公司的[公司某个具体目标,例如:市场份额增长/用户满意度提升]添砖加瓦。”

为什么这个回答有效:
职位聚焦: 直接点明对岗位的兴趣。
技能匹配: 明确说明自己的技能如何与岗位要求匹配。
挑战和机遇: 表达了对工作内容的兴趣和思考。
贡献明确: 指出了自己能如何为公司创造价值。

小贴士,让你的回答更出彩:

眼神交流: 回答问题时,保持与面试官的眼神交流,展现自信和真诚。
语速和语气: 语速适中,语气积极、充满热情。
真诚至上: 最重要的还是真诚。不要为了回答而编造理由,面试官能感受到你的真心。如果真的对公司某一方面特别感兴趣,就大胆说出来。
准备备用回答: 如果面试官追问更细节的问题,你能继续深入解答。

记住,这个问题是你展示你对这份工作和这家公司“为什么”的机会。把它当作一次机会,用心去准备,用真诚去表达,相信你一定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好印象!祝你面试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事实是怎么样的,你就怎么样回答,没必要刻意讨好对方。

我 2012 年面 Facebook 时,我就一副「我只是路过顺便进来看看」的态度,我也拿到 offer 了。总共 6 轮面试,有两轮问我经典的「Why Facebook」问题,简直就如同女人经典的「why me」问题一样。我的回答就是:

你们 recruiter 邀请我来面试的,我就来了。我还没想好如果有 offer 的话要不要加入 Facebook,要不你多分享一下你觉得 Facebook 哪里好哪里不好?

我加入 Facebook 并且当面试官后,我看着面试官的文档更新了,叫大家不要再问「Why Facebook」这个问题了。

这样做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个问题对被动候选人(passive candidate)特别不友好。人家并没有想要来 Facebook,只是 Facebook 觉得人家很可能合适而想方设法邀请来面试的。你面试时问人家这样一个问题,对方没办法回答,现场很尴尬。

这就如同一个女人主动约你,见面后突然来一句「天下有千千万万女人你可以去约,你为什么选择来见我?」这时候你心中千万匹草泥马奔驰而过……你想着的是,「这个女人太作了,下次还是不要来见她了」。

第二个原因是,这个问题背后实际想要探讨的是动机(motivation)这一个维度,但这个问题问了之后经常得不到这个维度的有效信息,那还不如问其它同样用于探讨这个维度的问题。

大多数候选人这个问题都不会回答得太差,也不会回答得太好,那就是一个没有区分度的问题。只有少数人成功把这个问题回答得糟糕到我们能够直接拒掉:

  • Facebook 的薪水很高。
  • Facebook 最近股价涨得很快。
  • 听说 Facebook 很适合打酱油。

现在 Facebook 在问动机维度问题时,通常会问:

  • 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编程的?为什么选择做程序员?
  • 做程序员的过程中是什么让你喜欢上前端的?你觉得你还想要继续专注于前端吗?
  • 你觉得你现在职业发展的什么位置?希望未来几年达到什么位置?
  • 在你的程序员生涯当中,哪一件事情是让你觉得最自豪的?

有一件事情大多数人都不知道,那就是优秀的员工真的非常非常难招。如果不是职业做招聘和猎头的,很多人变成经理后才能意识到这一点,然后才意识到自己职业生涯上一直被没有必要地忽悠和压榨。或者用时下流行的说法,「一直被 PUA」。

我有一个观点,就是大家没必要假装利益一致性(alignment)。合作的双方必须接受大家利益不一致的地方,然后在此之上寻求利益共同点。如果找不到利益共同点,可以不合作。如果找到利益共同点,那合作就是围绕着利益共同点进行的,双方分别该往哪个方向用力都很明确。假装利益一致的话,表面上一团和气,但该向哪个方向用力就很不明确了。

你跟一家公司合不合得来,没必要勉强和迁就。你是不知道一家公司是否适合你,你就要说不知道。(如果一家公司想要你,它是会想方设法让你以为自己喜欢它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