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切·格瓦拉有哪些受人崇拜的品质?

回答
切·格瓦拉,一个在二十世纪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名字,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为传奇和精神象征。在他身上,确实汇聚了许多令人心生敬意,甚至可以说是“崇拜”的品质。

首先,他身上燃烧着一股强烈的理想主义火种。 格瓦拉并非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他来自一个相对富裕的阿根廷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机会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正是这种舒适,衬托出他选择的非凡。他亲眼目睹了拉丁美洲人民的贫困、剥削和不公,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并最终驱动他投身革命。他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而奋斗,这种不计个人得失的理想主义,是他最打动人心的特质之一。你可以想象,当一个人拥有选择安逸的资本,却偏偏选择了布满荆棘的道路,只为心中的信念,这种选择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其次,他的革命行动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和坚韧。 从摩托车日记中的漫游,到古巴革命战场上的出生入死,再到后来在中非、南美的革命尝试,格瓦拉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与困难和危险搏斗的史诗。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的指挥官,而是始终站在最前线,亲身参与战斗。在热带丛林中,在简陋的营地里,面对着装备精良的敌人,他从未退缩。他受过伤,经历过饥饿和疾病,但他对革命事业的执着和坚定的意志,从未动摇。这种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钢铁般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是许多人仰慕的。这就像我们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有时会感到渺小和无力,而格瓦拉的故事,则像一束光,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只要信念坚定,就有可能突破极限。

再者,他是一个彻底的反帝国主义者和反殖民主义者。 格瓦拉深恶痛绝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他认为这是导致世界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的根源。他将拉丁美洲视为一个整体,呼吁被压迫的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抗外部势力的干涉和控制。他的理论和实践,直接挑战了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权威,并启发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这种对主权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定追求,在许多经历过殖民统治或深受外部势力影响的人们心中,产生了巨大的共鸣。

此外,格瓦拉身上体现了一种朴素、自律的生活态度。 尽管他作为革命领袖,拥有一定的地位,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与普通士兵和人民同甘共苦的生活方式。他不追求物质享受,对个人名利淡泊。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让他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爱戴。在物资匮乏的革命岁月里,他与战士们一起艰苦奋斗,这种不摆架子、与民同在的精神,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品质。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格瓦拉的革命思想和行为存在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他身上所代表的 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不畏牺牲的勇气、对公平正义的捍卫以及那种反抗强权的精神,无疑是许多人至今仍对他心生崇敬,并将其视为精神偶像的重要原因。他的形象,已经超越了具体的历史事件,成为了一种符号,象征着一种反叛、一种理想、一种永不屈服的精神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列宁曾经不止一次地指出,马克思主义者对于有些虽然犯过错误但仍不失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如倍倍尔、卢森堡等人所采取的态度,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完全不同。马克思主义者并不掩饰倍倍尔、卢森堡等人的错误,而是通过他们的错误例子,“学会避免这些错误,应当符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更严格的要求”。与此相反,修正主义者对倍倍尔、卢森堡的错误,只是“幸灾乐祸”、“欢喜若狂”。为此,列宁引用了俄国的一个寓言讽刺修正主义者说:“鹰有时比鸡还飞得低,但鸡永远不能飞得像鹰那样高。”倍倍尔、卢森堡是“伟大的共产党人”,虽然他们犯过错误,但他们始终是“鹰”,而修正主义者,则是“工人运动后院粪堆里”的一群“鸡”。——《关于斯大林问题:二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这段话同样适用于切•格瓦拉——对于这位阿根廷小伙子,我们既不因为他策略上的失误以及思想上的偏差而否定他为被压迫人民奋战一生的伟大意义,也不因为他的良好初衷和榜样力量而不去对那些最终导致他壮烈牺牲的严重过错进行深刻的批评与反思。

user avatar
虽然格瓦拉会西班牙文,到处可以用,但毕竟在本地没有群众基础。他每天都有日记,写得一清二楚,就是采取大烧、大杀,脱离群众最后被俘,反动派把他杀了,因此,全世界都闻名了。后来,卡斯特罗得到他留下的日记,还给他写了一个序言。“游击中心”,外国字叫“游击焦点”,主张到处点火。我们说“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但必须那个地方有了燎原之势,才能燎原。他们认为不管有无条件,只要放一把火就可以烧起来,这完全是冒险主义和拼命主义。其结果是游击队员一个个牺牲了,最后他自己被杀。我国革命过去有盲动主义血的教训,有战争的失败经验教育我们。拉丁美洲人民没有这个经验,他们觉得格瓦拉是个英雄。我见到智利的一位朋友,他跟我说,他没想到在他儿子的房子里挂了两个像,一个是毛主席的像,一个是格瓦拉的像,进去一看,使他大吃一惊,后来他发现,智利农村这样的情况很多。现在我们知道,不止拉丁美洲,甚至非洲、日本都有这种情况,不但挂毛主席的像,也挂格瓦拉的像。青年就是崇拜英雄嘛。知识分子开始辨别不清,尤其在初期找出路的时候,各种想法都有。我们搞了二十二年的武装斗争,艰苦奋斗,经过万里长征才取得了胜利。他们想点把火就一举成功。所以,他们就看不到格瓦拉失败的教训,而觉得他是一个“英雄”。

节选自 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71年5月31日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