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切·格瓦拉为什么离开他曾经领导的古巴?与卡斯特罗兄弟有关系吗?

回答
切·格瓦拉离开古巴,确实是一段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其中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关系更是事件的核心。这并非简单的“不合”,而是涉及到革命理想、政治路线、个人野心以及两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必然出现的张力。

要理解切的离开,我们得先回到古巴革命胜利后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1959年,卡斯特罗兄弟领导的革命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切·格瓦拉作为革命的核心人物之一,不仅是战场上的悍将,更是革命理念的塑造者和实践者。在革命初期,他担任了古巴国家银行行长,后来又成为工业部长,在建立新古巴的政治经济体系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切与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国家发展方向上开始出现分歧。

意识形态与实践路线的分歧:

切的“世界革命”情结: 切·格瓦拉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深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并且对“输出革命”有着近乎执着的追求。他认为,拉丁美洲的解放不仅仅是古巴的责任,更是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趋势。他希望古巴能够成为输出革命的基地,支持其他国家的反殖民和反帝国主义斗争。他相信,通过武装斗争和革命热情的感染,可以迅速点燃世界革命的火焰。
菲德尔的“国家建设”优先: 相比之下,菲德尔·卡斯特罗在革命胜利后,更关注古巴自身的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他需要稳定国内局势,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巩固革命政权。虽然菲德尔也支持国际革命,但他的策略更加务实和有耐心,他认为先要巩固好古巴,才能更好地支持其他国家。他更倾向于通过外交手段,与苏联建立更稳固的联盟,以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并利用苏联的援助来发展古巴。

苏联因素的介入:

古巴革命的成功,让古巴与苏联的关系日趋紧密。苏联是当时世界共产主义阵营的领导者,为古巴提供了重要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尤其是在面对美国封锁和威胁时。

切对苏联模式的疑虑: 切·格瓦拉对苏联模式的官僚主义和缺乏革命激情感到不满。他认为苏联的援助带有一定的“帝国主义”色彩,并且苏联的道路并非是唯一的社会主义道路。他更加推崇一种更具“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强调志愿劳动和革命道德。
菲德尔的务实依赖: 菲德尔·卡斯特罗则认为,与苏联的联盟是古巴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他必须依靠苏联的支援来对抗美国,并且苏联的经济模式和援助,对于重建古巴经济至关重要。他对苏联的意识形态和政策,虽然可能也有一些保留,但更多的是一种务实的接受。

个人关系的微妙变化:

切·格瓦拉和菲德尔·卡斯特罗曾经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关系亲密。然而,随着权力的集中和国家政策的制定,他们之间的个人关系也变得更加微妙。

切的“边缘化”: 随着古巴与苏联关系的深化,以及菲德尔在国内政治舞台上的绝对领导地位的巩固,切·格瓦拉在一些重要决策中逐渐感到被边缘化。他理想中的“世界革命”路线,在菲德尔更侧重古巴国家利益和现实政治考量的情况下,难以得到充分的支持。
菲德尔的“制衡”: 菲德尔·卡斯特罗也认识到切的全球影响力以及他激进的革命思想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可能激怒美国,导致更严厉的封锁和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他可能也需要对切的激进主义进行某种形式的制衡,以确保古巴国内的稳定。

最终的决定:

1965年,切·格瓦拉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要离开古巴,去继续他的“世界革命”事业。他撰写了一封写给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告别信,信中表达了他对革命理想的忠诚,以及他认为自己无法在古巴的体系内继续实现这些理想。他强调自己的离去是为了避免“成为国家政策的绊脚石”,并表示将继续为反对帝国主义而战,无论身在何处。

离开的意义:

切·格瓦拉的离开,不仅仅是他个人选择的道路,也标志着古巴革命道路的某种分化。

对切而言: 他回到了他更熟悉也更热爱的战场,他要去非洲和南美洲点燃新的革命火焰。他的离开,将他的人生定格在了一个永恒的革命者形象上。
对古巴而言: 切的离开,消除了菲德尔在推行其国家发展战略时的一个潜在“不稳定因素”。古巴继续在菲德尔的领导下,与苏联保持紧密联系,并在拉美地区扮演着支持革命的角色,但不再是像切那样,将世界革命置于绝对优先的地位。

总结来说,切·格瓦拉离开古巴,与卡斯特罗兄弟,特别是菲德尔·卡斯特罗,有着直接而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恩断义绝”,而是建立在革命理想、国家发展策略、对国际形势的判断以及个人性格和世界观的差异之上。切是一个燃烧着世界革命火焰的理想主义者,而菲德尔则是一个更注重古巴现实利益和国家建设的战略家。当这两条道路无法在同一个国家内并行不悖时,切的选择,也是他对自己革命信念的坚守。

切·格瓦拉的故事,至今仍是关于理想与现实、革命与建国、个人与集体之间永恒张力的一个深刻注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切是理想主义,卡斯特罗是现实主义。切是一个革命家,浪漫的诗人,而卡斯特罗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
当他们八十二人坐着格拉玛号游艇,在古巴登陆,在马埃斯特拉山区里打游击的时候,看不出多大的区别,目标就是推翻巴蒂斯塔政权。但是,革命胜利后,两个人不同的思想则表现了出来,最后老老实实守着胜利果实的老卡和兄弟们拦不住要出去浪的切,直到看见他离开家,最后死在外面。

卡斯特罗兄弟想的是坐江山,有古巴就够了。这个符合大多数人利益。而且他针对的只是巴蒂斯塔政权,这种傀儡政权在古巴大搞种植园经济,阶层分化,导致普通民众非常艰苦。卡斯特罗正是看到了这个缺陷,觉得自己出头的机会到了,于是拉起队伍搞革命。

革命成功后,卡斯特罗曾今抱有过幻想,那就是要得到美国的认可,因此军队一进入哈瓦那,卡斯特罗就忙着和美国总统联系,造访纽约,联合国演讲。

性感的胡须,富有激情的演讲,香醇的雪茄,卡斯特罗的到访,在纽约掀起一股古巴热。

然而,当时的美国总统是sb,他们不给任何造反派合作,不但不合作,还安排了猪湾事件。卡斯特罗热脸贴了冷屁股,很尴尬。这个时候,世界另一极,苏联伸出了橄榄枝。


卡斯特罗的人生目标就是弄个古巴老大来做一做,把腐朽破烂的旧政权改造一下。所以,并没有雄霸世界的野心,信仰不信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是政治上的实用选择。要知道,他可是在资本主义殖民地的环境里长大的,从小到大,家庭,教育都不是苏俄那一套。

切·格瓦拉就有很大区别了,他最开始是学医的,照理说和卡斯特罗相比,都算是高帅富。一个文科学霸,一个理科学霸,然而这个理科学霸其实比卡斯特罗这个文科学霸要浪漫,他骑行拉美,体验了人民的疾苦,萌生的愿望是——改造世界。

也就是说,他和卡斯特罗一拍即合的时候,一个人想的是改造下自己的前途,做的就是谋国的生意,一个想的是改造全人类,做的是谋天的生意。他要搞的,是向全世界输出革命。他是不会满足于现实的安稳的。


切访问中国的时候,极富政治远见的周总理就曾经向随从私下评价过他,觉得他不现实。有点点危险。

事实上,切是比卡斯特罗有魅力得多的。当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很大。深受年轻人欢迎,甚至迷信。
但是,古巴革命领袖一共是四五个人,不是菲德尔和切两个人,还有小卡,何塞·拉蒙·马查多、阿拉尔孔等等。一个好的老大在打下江山后,想得更多的是利益分配问题。很显然,老卡知道古巴有多大,自己这帮人实力有多大。

那么,老卡究竟有没有为了坐稳位子弄切,把他逼走呢?
这个我们不能臆想,只能根据现有资料来分析。我认为,切的出走,最后客死他乡,主要原因并不是被卡氏迫害,而是他抛弃了选择现实主义的战友,而战友们也拿他木有办法。

革命成功后,卡斯特罗这个古巴人给切这个外国友人安排的是什么职务呢?

1959年10月,格瓦拉被任命为国家银行行长。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个肥差,相当于,兄弟,江山打下来了,金库钥匙我交给你管。不管卡氏处于什么目的,这样对切,就是希望他好好享受一帮人冒着生命危险打下江山的胜利果实的。
1961年,格瓦拉又被任命为工业部长。这是什么意思,我们这个家的建设也归你管。
1962年,赴莫斯科谈判,并最终签署了苏联在古巴部署核武器的计划。
还要怎样?如果老卡不信任切,这些事能够全权委托他吗?

但是。切并不满足于此,他要输出革命,最开始,卡斯特罗也是支持他的。
1964年12月,格瓦拉代表古巴出席联合国第19次大会,之后相继访问了阿尔及利亚、刚果(金)等8个非洲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当1965年3月14日回到古巴后,他与卡斯特罗在诸如对苏关系、援助第三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分歧日趋严重。老卡的意思是差不多得了,切的意思是不行,我要出去解放全人类。
不久,他就辞去了自己的职务,4月1日乘飞机离开了古巴,前往刚果金。切去刚果输出革命的时候,老卡是派兵支持了他的,最后他自己造光了,没脸回古巴。老卡获悉格瓦拉的下落后,极力要求他回到古巴。格瓦拉则明确地声明,除非是为了在拉丁美洲国家进行革命活动,因地利之便,他会在绝对机密的情况下回到古巴进行筹备工作外,他将不再踏上这片土地。最后,他去了玻利维亚,最后牺牲。

切的遗骨被运回古巴后,暂时停放在哈瓦那的何塞·马蒂纪念馆内。何塞·马蒂是古巴国父,相当于孙中山。1997年10月9日(即格瓦拉遇难30周年),古巴国务委员会发出通知,确定当月11日至17日为国丧日,并确定将格瓦拉的遗骨以国葬的规格安葬在他生前战斗过的圣克拉拉。古巴政府为格瓦拉举行了最为隆重的悼念活动和安葬仪式。1997年10月10日古共五大闭幕后,悼念活动相继展开。14日,格瓦拉遗骨移送圣克拉拉。当天,哈瓦那通往圣克拉拉的公路实行管制,任何闲杂车辆不得通行。圣克拉拉数十万群众涌向灵车经过的路旁,灵车经过之处撒满鲜花,场面十分感人。17日上午9时,安葬仪式开始。格瓦拉的遗骨被安放在格瓦拉广场中,同时被安葬的还有6名游击队员的遗骨。卡斯特罗在葬礼上发表讲话,颂扬格瓦拉对古巴革命的杰出贡献,称赞他是革命者和共产党人的楷模。葬礼结束时,卡斯特罗亲自点燃了格瓦拉灵前的长明灯。陵墓上切的巨大铜像是当地民众家家户户捐赠出来的金属熔炼制成的。

圣克拉拉切陵墓。

今天在古巴,你看不到卡斯特罗自己的雕塑,画像,但是一定看得到两个人的,一个是何塞·马蒂,一个就是切。

古巴革命广场上,内政部大楼上的切的灯饰。

可以这么说,卡斯特罗作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法学博士,他对自己这个革命战友,出生入死的兄弟是非常够义气的。

我觉得,切并不值得多少人崇拜。相对来说和英国女王一样长寿的老卡才值得崇拜。
毕竟,活得长,活得好,才是王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切·格瓦拉离开古巴,确实是一段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历史,其中与菲德尔·卡斯特罗的关系更是事件的核心。这并非简单的“不合”,而是涉及到革命理想、政治路线、个人野心以及两者在特定历史时期下必然出现的张力。要理解切的离开,我们得先回到古巴革命胜利后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1959年,卡斯特罗兄弟领导的革命军推翻了.............
  • 回答
    切·格瓦拉在1965年离开古巴,选择踏上新的征程去非洲,尤其是刚果,进行游击战争,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绝非一时兴起。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古巴革命的现状、切·格瓦拉的个人信念以及他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首先,我们得看古巴革命的国内发展和切·格瓦拉的角色定位。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切·.............
  • 回答
    切·格瓦拉之所以如此出名,绝非偶然。他的形象,那个戴着贝雷帽、目光坚毅、满脸胡须的经典肖像,早已超越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符号。要理解他为何能达到如此程度的影响力,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他的人生经历、他所代表的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如何被后世理解和传承。首先,从他的人生经历来看,切·格瓦拉.............
  • 回答
    切·格瓦拉(Che Guevara)之所以至今仍如此流行,甚至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其原因绝非单一,而是由他复杂的生平、鲜明的思想、浪漫的革命形象以及被后世的符号化所共同塑造。这股经久不衰的魅力,触及了许多人内心深处对理想、反抗和改变的渴望。首先,他的革命理想和反抗精神是核心驱动力。 格瓦拉是一位坚定的.............
  • 回答
    切·格瓦拉的这句话非常有标志性,而且确实与他的思想和行动紧密相关,但关于这是否是他“亲口说出”的字面原话,需要更详细地考证。这句话的核心意思和其在格瓦拉思想中的位置: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革命性的力量(代表着人民的诉求和行动)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政府改革的关键动力,而不是政府自身的善意或良心发现。 政府之.............
  • 回答
    切·格瓦拉,一个在二十世纪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名字,至今仍被许多人视为传奇和精神象征。在他身上,确实汇聚了许多令人心生敬意,甚至可以说是“崇拜”的品质。首先,他身上燃烧着一股强烈的理想主义火种。 格瓦拉并非一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他来自一个相对富裕的阿根廷家庭,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有机会过上舒适的生活。然而.............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切·格瓦拉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两位在20世纪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物。要评价他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他们的形象是复杂而充满争议的,他们的行动和思想对古巴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者与变革者卡斯特罗,这位留着标志性胡须、身材高大健壮的领导者,是古巴革.............
  • 回答
    要评价切·格瓦拉,我们得先把他放到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去理解。1950年代的拉丁美洲,贫富差距巨大,社会矛盾尖锐,许多国家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甚至控制,老百姓的生活普遍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格瓦拉的革命思想,尤其是他对于反抗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建立一个更公平社会的呼吁, resonate 了很多普通民.............
  • 回答
    当地时间2023年10月26日,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的军事法庭,拉开了对一场陈年旧案审判的序幕——这场审判指向的是1987年对“非洲切格瓦拉”、布基纳法索前总统托马斯·桑卡拉及其30多名同伴的谋杀案。这一天,距离桑卡拉遇刺身亡已经过去了整整36年。审判的启动,本身就是一场迟来的正义的艰难前行。 桑.............
  • 回答
    说实话,在相亲时承认自己不认识切·格瓦拉,会不会丢人、值不值得被嘲笑,这事儿得分开来看,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相亲的对象和当时的具体情境。首先,咱们得明白切·格瓦拉是谁。这位拉丁美洲的革命家、医生、军事家,在20世纪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身上有太多标签:革命、理想主义、反叛、自由、甚至是某种程度上.............
  • 回答
    切除扁桃体之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嗓子会像火烧一样疼,而且这种疼痛感会持续好几天,甚至一两周。这就像吞下一把带着刺的沙子,喝水、吃饭、说话,甚至咽口水都会带来剧烈的刺痛。刚做完手术,你可能还处于麻醉药效的作用下,感觉不到太多不适。但随着麻药逐渐消退,喉咙里的疼痛感就会像潮水一样涌上来。一开始可能是钝钝.............
  • 回答
    .......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反正切函数 $ arctan(x) $ 的平方,也就是 $ (arctan(x))^2 $ 的无穷级数展开。这可不像 $ arctan(x) $ 本身那样有个现成的泰勒级数可以直接套用,需要费点心思去推导。我尽量把过程讲得详细明白,让你感受一下数学推导的魅力,而不是那些冷冰冰的AI输.............
  • 回答
    关于孩子们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后的恢复情况,这是一个很常见的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作为一个人,听到很多故事后,对这个话题有一些观察和体会。总的来说,大部分孩子在手术后恢复得都相当不错,虽然过程中会有一些不适,但很快就能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术后初期:疼痛与适应刚做完手术的孩子,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喉咙痛。这.............
  • 回答
    切痣啊,我的第一次亲身经历,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说起来,我身上有颗痣,长在胳膊肘内侧,大概有小豆粒那么大,颜色也挺深的。一开始没太在意,就是觉得有点影响美观,夏天穿短袖的时候,总觉得那里有个黑点,有点突兀。后来听别人说,有些痣如果不放心,或者长在容易摩擦的地方,可以去做个手术切掉,就动心了.............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切辣椒造成的灼烧感确实令人不适,但别担心,有很多方法可以有效缓解和预防。下面我将详细讲解,希望能帮到你:一、 为什么会产生灼烧感?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辣椒中的主要活性成分——辣椒素(Capsaicin)。辣椒素是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它会与我们皮肤上的神经末梢上的TRPV1(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1)受体结合.............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有意思,把《水浒传》里的情节挪了挪,往郑屠的肉铺上套。咱们抛开那些虚头巴脑的分析,就从鲁达那性子,以及当时的情景来琢磨琢磨。话说鲁达那性子,出了名的粗莽、直率,心里有啥就说啥,而且一旦认准了谁不好,那可真就没完没了。他当初在野猪林教训郑屠,那可不是为了几斤肉,而是为了他的兄弟林冲被欺负,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