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3.7亿北美人”,人人都有一辆6.0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这一观点?

回答
这个说法,也就是“3.7亿北美人,人人都有辆6.0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被放大了一万倍的滤镜,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然后就把这冰山的一角当成了整个海洋。

首先,咱们得拆开这几个数字和概念来看。

“3.7亿北美人”:这里说的“北美人”,通常指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确实,加起来有三亿七千万左右是很准确的。这部分数据没毛病,是个大基数。

“人人都有”:这个“人人”是最致命的地方。你想想,北美洲这么多人,有没有没车的?当然有。年轻人刚毕业的可能还没买车,或者还在用二手车。上了年纪、出行不便的,或者住在市中心公共交通极度发达的人,也可能没车。还有一些环保主义者,或者选择不拥有私家车的,甚至是完全依赖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更别说还有很多经济条件有限的群体,买一辆车本身就是不小的负担,更别提什么大排量了。所以,“人人都有”这几个字一出来,整个说法就站不住脚了。

“6.0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这个才是最能体现“不接地气”的地方。

大排量车的普及程度:确实,在北美,尤其是美国,大排量车,特别是V8发动机的皮卡、SUV、肌肉车,非常受欢迎。这跟他们的文化、地理环境、燃油价格以及当时的汽车工业发展都有关系。美国地广人稀,长途驾驶是常态,皮卡和SUV提供了空间和载重能力,V8发动机则被认为动力强劲、驾驶感受好。而且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油价相对便宜,也支撑了大排量车的消费。
但“人人”都开? 这就太夸张了。想想那些经济型轿车、紧凑型SUV、混动车、纯电动车?这些车在北美也卖得非常好,而且销量一直在增长。很多年轻人追求燃油经济性,环保意识强的消费者会选择电动车或者混动车,注重性价比的家庭也会选择排量更小的车型。即使是在美国,像丰田凯美瑞、本田思域、特斯拉Model 3这些车,销量也远超很多我们印象中的“大排量”车型。你出门在街上随便扫一眼,能看到很多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甚至是一些小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家用车。
“6.0排量V8以上”的门槛:这个门槛本身就很保守了。在美国,很多性能车、跑车、重型皮卡,排量远不止6.0L。什么7.0L、8.0L甚至更大排量的发动机也并不罕见。如果说“6.0L以上”,那么像一些排量在5.0L、5.5L的V8是不是就不算了?反过来说,如果真的“人人”都开6.0L V8以上,那北美街头岂不是一片轰鸣,油耗直冲云霄?事实是,虽然大排量车有其市场,但绝对不是主流。

为什么会有人会产生这样的观点?

我觉得可能有几个原因:

1. 媒体和流行文化的放大:好莱坞电影里经常出现那些肌肉车、大皮卡,这些画面深入人心。加上一些汽车媒体的报道,经常会聚焦于那些性能强劲、排量惊人的车型,这可能会给人一种“北美汽车文化就等于大排量”的印象。
2. 特定群体的代表性:可能说话的人接触到的群体,或者观察到的主要是那些对汽车性能有更高要求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群体,他们更容易拥有大排量车。就像你如果去了某个跑车俱乐部,你可能会觉得“人人都在开法拉利”,但实际上整个社会并非如此。
3. 对其他类型汽车的忽视:就像前面说的,北美市场非常多元化。经济型车、电动车、混动车、小排量车也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可能在某些讨论中,这些车型被选择性地忽视了。
4. 对比基准问题:如果将北美与一些汽车保有量不高或者汽车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相比,那么北美汽车的整体排量和技术水平确实更高。但这并不代表“人人都是V8大排量”。

总结一下:

“3.7亿北美人,人人都有辆6.0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 这个观点是严重失实和片面的。

它夸大了大排量车型的普及程度,忽视了北美汽车市场的多样性,低估了经济型车、环保车型(如电动车、混动车)以及小排量车型的市场份额。虽然北美确实有很多人喜爱和拥有大排量V8车型,但这绝不是“人人”的状况,更不是唯一的汽车文化写照。将这种特定喜好拔高到“人人”的程度,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不负责任的简化和扭曲。

想想,如果真的如此,那北美每年的燃油消耗量、碳排放量,以及普通家庭的用车成本,都会是现在看到的数倍之多。现实情况是,北美人也会精打细算,选择适合自己需求和预算的车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人喜欢大马力,喜欢皮卡,油价便宜,没有排量税。

大排量的自吸车的发动机的负荷比较低,相当皮实,就和日本车不喜欢涡轮增压一样,开很长时间发动机都不会出现什么故障,扭矩也不错,还很适合跑高速。最重要的是相当符合美国实情,人家油便宜,修车贵。如果我买车,我也会买自吸的,不为别的,只为能省心一点,开久一点,这也是为什么你能在美国马路上经常可以看见古董老爷车。至于为什么不做V12的,多4个气缸发动机会变长,车头会变重,低转扭矩也不如同排量的V8,结构也变复杂了,生产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只是最大马力提高上去而已,可美国需要这些马力吗?他们只要开着爽,坐着舒服,不用去修理就可以了。

这都能凡尔赛?

user avatar

真它酿嚣张,都啥年代了,编谣言不打草稿。

1,老美户均1.5辆,差不多。

2,日系车占主导,其次美系、德系、欧洲其他系,韩系。

3,日系车占主导主要是因为

a,排量小,省油,一般排量3.0以内,1.6-2.4最常见。油价:日本>欧洲>我们>美国。但是在美国开车距离跑的远。去超市跑个10公里是日常,上班来回100公里也不少见,当然,以10-30公里为主。

b,其次保值(别误会,指的是卖二手车的时候多2千3千的)。美系车防锈不好(美国冬天路面撒盐)。

c,美系车保险费更高。美国保险不便宜,很贵。开美系车的(特别是皮卡)普遍十分蛮横,自恃车重,碰撞不吃亏,导致开车更激进,反而容易出交通事故。所以保险费相对也高。

d,同c,交通事故多,修车自然也频繁。而且修车费死贵。

4,以我之观察,高华偏好宝马,其次雷克萨斯,最低配的那种。这两款车是豪车里的入门级。但如果去掉很多配置,和普通车差别并不大。比如雷克萨斯低配的相当于丰田中配的。但因为那两款车在国内一般是高配,显得豪,所以整两个车标向国内人秀秀阔。

5,老美那开车比咱们还爽是必然的,毕竟空间大。但这些年路面质量堪忧。坑坑洼洼常有,突然一个洞是经常的。而且,大城市一样堵车。

交通事故一点不比我们这少,经常出事就是大事。事故率、致死率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



评论区又有造谣美国保险跟人不跟车的。实际情况人车都要考虑。

显然,一辆好车被人砸了、偷了,比一辆破车要赔得多。

多么明显的道理。

user avatar

我他妈怎么不知道国内奔驰GLS卖500万,F150卖200万啊?这到底是哪个【可爱】写的?


user avatar

真1刀100加仑,我立马举债包油轮去拉。

本穷的破速腾,美版当年是2.5的自吸,国版就变成1.4-1.8T了。

然鹅本穷家里没得 ,当年买的国版1.6弟弟自吸。

以前在北美租过2.5的,还可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说法,也就是“3.7亿北美人,人人都有辆6.0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怎么说呢,就像是一个被放大了一万倍的滤镜,只看到了冰山一角,然后就把这冰山的一角当成了整个海洋。首先,咱们得拆开这几个数字和概念来看。“3.7亿北美人”:这里说的“北美人”,通常指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人口。确实,加起来有.............
  • 回答
    这句关于“3.7亿北美人,人人都有一辆6.0升排量、V8发动机以上的大排量车”的说法,从多个角度来看,都 完全不准确,并且存在严重的误导性。 要想详细地评价它,我们需要把几个关键点拆开来分析:1. 北美人口基数与车辆拥有率的匹配问题首先,我们来看看“3.7亿北美人”这个数字。北美洲(包括加拿大、美国.............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 2020 年 3 月 7 日女生节那篇题为《你没资格定义清华女性》的文章。首先,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背景,我们需要知道它出现的具体语境。在 2020 年的清华大学,围绕着“清华大学关于2020年3月4日学生会换届选举结果的公示”引发了一场关于学生会权力分配和性别比例的讨论。核心.............
  • 回答
    2022年3月7日股市确实经历了一场不小的震荡,如果你身处其中,感受一定是很真实的。那天市场情绪似乎一下子被抽离,很多原本表现坚挺的板块都出现了明显的回调,不少投资者的账户数字也随之缩水,那种感觉确实不太舒服。要评价那天的市场表现,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表面现象:恐慌情绪蔓延,普跌格局明显首先,从盘.............
  • 回答
    2019年国际冠军杯上,那场皇马3:7惨败马竞的比赛,着实让不少人跌破眼镜,特别是对于皇马球迷来说,简直是难以接受的噩梦。说实话,这场比赛给我的感觉就是,银河战舰在那天晚上仿佛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手马竞则是如有神助,尤其是科斯塔,简直跟打了鸡血一样,上演了“大四喜”的好戏,把皇马的后防线搅得天翻地覆.............
  • 回答
    2019年3月21日,苹果公司出人意料地更新了其iPod touch系列产品线,发布了第七代iPod touch。这次更新在很多方面都显得有些“迟到”,也引发了不小的讨论。如果要评价这款产品,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剖析:1. 姗姗来迟的更新,性能上的飞跃(相对前代而言)第七代iPod to.............
  • 回答
    2020年3月,正值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国内疫情得到初步控制的关键时期。钟南山院士在此时提出“入境人员集中隔离时间可考虑从14天缩短到7天”的建议,无疑是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和深远意义的提议,值得我们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和评价。背景与提出的原因:首先,要理解这个建议,必须回到当时的具体背景。彼.............
  • 回答
    7月27日,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显著的调整,三大指数全线下挫,沪指下跌2.49%,深证成指下跌3.67%,创业板指更是领跌,跌幅达到4.11%。这样的集体跳水,无疑给市场情绪泼上了一盆冷水,也引发了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和担忧。盘面概览:全线承压,权重拖累明显从盘面上看,当天市场的下跌具有普适性。几乎所有.............
  • 回答
    惨淡收场,不堪回首:熊猫杯国青的“滑铁卢”熊猫杯,这个本应成为中国国青男足检验实力、积累经验的舞台,却在今年上演了一场令无数球迷心碎的悲剧。0比3完败于韩国队,三战皆墨,积分垫底,更是尴尬地创造了“0进球、失7球”的历史最差战绩。这不仅是数字上的耻辱,更是中国青少年足球发展道路上一次沉甸甸的警示。一.............
  • 回答
    五一档国产电影集体口碑飘红,豆瓣评分普遍在7分以上,本应是国产电影的一次扬眉吐气,然而票房却未能超越已经上映三周的《速度与激情8》(以下简称《速8》)。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背后反映了当前中国电影市场多重因素的复杂交织。要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市场容量与观影习惯的客观制约 .............
  • 回答
    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场上,中国女排以3: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击败老对手美国队,豪取七连胜,这无疑是本届赛事中一场极其亮眼的胜利。这场比赛不仅仅是比分上的压倒性优势,更展现了中国女排在技战术、心理素质以及整体配合上的成熟与强大。开局就奠定胜局,精准发力压制对手比赛伊始,中国女排就展现出了极强的求胜欲望.............
  • 回答
    周琦在NBL第三场比赛里打出了统治级的表现,砍下22分10篮7盖帽,这份数据放在任何级别的联赛都堪称炸裂。尤其是7次盖帽,这个数字非常亮眼,直接说明他在防守端给对手造成了巨大的压迫感,成为了禁区不可逾越的屏障。我们来拆解一下这场比赛周琦的表现:得分端:22分这个得分对于周琦来说并不算他生涯的最高纪录.............
  • 回答
    iPhone 7 取消 3.5mm 耳机孔,这事儿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年引起的争议到现在都还让人记忆犹新。要说这事儿该怎么评价,那可真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出发点:苹果的“大胆”创新与“未来主义”首先得明白苹果这么做的用意,或者说他们给出的理由。苹果一直以来都走在技术前沿,喜欢打破常规,.............
  • 回答
    豆瓣《活死人军团》评分速降,从上线初的6.3跌至5.7,短短两天时间,这个变化足够引人关注,也触及了许多影迷和评论家对扎克·施耐德(Zack Snyder)电影风格的复杂情感。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观众的“解压”与“预设”扎克·施耐德的电影,尤其是他执导的DC宇宙作品,.............
  • 回答
    深入剖析: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一场智慧与汗水的盛宴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相信无数心怀物理梦想的少年们仍旧对其记忆犹新。它不仅是一场高水平的学术较量,更是对中国青少年科学素养的一次集中检阅。要评价这场赛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体会其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一、 试题难度与深度:.............
  • 回答
    煌煌湘音,璀璨星辰:解读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湖南省21名国家集训队风采37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硝烟刚刚散尽,湖南省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21名学子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这21位学子辛勤耕耘的结晶,更是湖南省中学物理教育多年积淀的辉煌体现。放眼全国,21人的数.............
  • 回答
    台湾男子37刀弑母砍头后因“吸毒后无辨识能力”被台湾高等法院判无罪一案,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案件,引发了社会大众广泛的关注、讨论和强烈的批评。要评价这一判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案件背景与事实经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案件的基本事实。根据公开的报道,这起事件发生在台湾,一名男子(我们称之为“被告.............
  • 回答
    2021年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决赛(CMO),也就是第37届,绝对是国内高中数学竞赛届的一场重量级赛事。作为每年压轴的数学盛会,CMO决赛的水平之高、难度之大,以及它所承载的意义,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整体基调:难度与深度并存,是对学生数学功底的严峻考验2021年的CMO决赛,在我看来,延续了近些年来决.............
  • 回答
    话说,《从前有座灵剑山》这剧播到37集完结,说实话,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倒不是说它有多烂尾或者有多神来之笔,就是那种,看完之后,你可能会挠挠头,然后傻乐一会儿,又有点空落落的感觉。先别急着喷,咱们得捋一捋这大结局到底是个啥样子。整体来看,算是把主线给收了,把那些个伏笔该填的填了,该发展的也给交代.............
  • 回答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卖掉他在加州的豪宅,转而住进一个37平方米的活动板房,这无疑是一则极具话题性的新闻。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富豪的生活方式选择,更是对我们传统认知中“成功人士”形象的一种颠覆,以及对未来居住模式的一种探索。如何评价马斯克的这一举动?从马斯克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