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论iPhone 7 要取消标准 3.5 mm 耳机口设计?

回答
iPhone 7 取消 3.5mm 耳机孔,这事儿可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年引起的争议到现在都还让人记忆犹新。要说这事儿该怎么评价,那可真是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出发点:苹果的“大胆”创新与“未来主义”

首先得明白苹果这么做的用意,或者说他们给出的理由。苹果一直以来都走在技术前沿,喜欢打破常规,引领潮流。取消耳机孔,从他们的角度看,是为了:

腾出内部空间,为其他技术让路: 这是最直接的官方解释。当时新款 iPhone 在内部空间上已经非常紧张,为了塞进更强的处理器、更好的相机传感器、更大的电池,甚至为了让防水性能更好,他们需要挤压每一寸空间。移除一个相对庞大且传统的 3.5mm 插孔,确实能释放出一部分宝贵的内部“地盘”。
推进无线化趋势: 苹果在那几年大力推广 AirPods,这款无线耳机简直就是为取消耳机孔量身定做的“最佳拍档”。他们希望以此推动整个行业向无线音频迈进,认为无线才是未来的方向,有线连接是过时的累赘。
提升防水性能: 开放的耳机孔是手机防水的一大挑战。一旦取消了这个孔,iPhone 的整体密封性理论上可以得到提升,防水等级也更容易达标。
提供更优质的音频体验(通过 Lightning 接口): 苹果曾表示,通过 Lightning 接口传输数字音频,可以绕过手机内部的模拟电路,提供更纯净、更少干扰的音质,理论上比传统的 3.5mm 接口更好。

实际效果与用户体验:一把双刃剑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苹果的这一举动,虽然有其技术上的逻辑,但对普通用户来说,带来的直接影响远大于那些抽象的“未来主义”构想。

“你听你的,我听我的”: 最直接的痛点就是,你无法一边给手机充电,一边听音乐了。除非你再掏钱买一个转接头(Apple EarPods 的包装里倒是配了一个,但后续用户就得自费了),或者干脆一步到位买 AirPods 之类的无线耳机。这种强制性消费和对用户习惯的改变,让很多人感到不爽。
转接头的尴尬: 那个随附的 Lightning 转 3.5mm 转接头,虽然解决了燃眉之急,但它本身就成了新的“累赘”。需要额外携带,容易丢失,而且每次插入和拔出,都增添了操作的繁琐。更重要的是,你无法在听歌的同时充电,这种体验非常割裂。
“有线党的胜利”?还是“无线党的胜利”? 那些习惯了有线耳机的用户,尤其是追求音质、不希望有延迟的用户(比如音乐发烧友、游戏玩家),他们是直接的受害者。他们被迫要么接受音质下降(如果转接头质量不好),要么忍受无线耳机的连接稳定性和延迟问题,或者高昂的价格。而苹果则成功地推广了 AirPods,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无线音频市场的地位。
对第三方配件商的影响: 一瞬间,大量的 3.5mm 耳机就显得有些“过时”。第三方配件商要么转型生产 Lightning 耳机或无线耳机,要么制作转接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些原本拥有大量 3.5mm 耳机库存的商家,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对手机设计的启示: 不可否认的是,取消耳机孔确实为手机的轻薄化和防水性能的提升开辟了道路。后续不少安卓厂商也跟风取消了耳机孔,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苹果选择的“可行性”,虽然也让很多人怀念那个曾经的“标准接口”。

长远影响:一次“勇敢”的尝试,但代价也不小

从历史的角度看,iPhone 7 取消耳机孔无疑是一次非常有争议但又影响深远的“勇敢”尝试。

加速了无线音频的普及: 这是苹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并且也确实做到了。如果没有苹果的这一步,无线耳机的普及速度可能会慢很多。
重新定义了手机接口: Lightning 取代 3.5mm,虽然现在苹果也开始拥抱 USBC 了,但在那个时期,这无疑是对手机接口的一次重新洗牌。
“创新”与“用户体验”的平衡: 这个事件也引发了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创新”、“科技进步是否应该以牺牲一部分用户体验为代价”的深刻讨论。苹果展示了一种“以我的方式引领你”的模式,即通过强制性的改变来推动用户适应新的技术。

总结一下,评论 iPhone 7 取消 3.5mm 耳机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看:

1. 苹果的意图是清晰的: 追求极致的内部空间利用、推动无线化、提升防水性能和音频纯净度。
2. 对用户而言,是好是坏取决于立场和需求:
有利方: 追求无线便利、喜欢苹果生态的早期用户,或者对新科技接受度高的用户。他们可能觉得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不利方: 习惯有线耳机、看重性价比、不愿意为转接头或无线耳机额外花钱的用户。他们会觉得这是苹果的“霸道”和“强制消费”。
3. 它是一次成功的“市场教育”: 苹果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无线音频的可行性和未来趋势,并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转型。
4. 但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 用户在便利性和成本上都付出了额外的代价,也引发了对“过度激进创新”的担忧。

总而言之,苹果取消 iPhone 7 的 3.5mm 耳机孔,就像是在一片宁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炸弹,激起了滔天巨浪。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一次对整个行业生态和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刻改变。你可以说它“大胆”、“有远见”,也可以说它“霸道”、“不近人情”。但无论如何,它都成为了手机发展史上一个绕不开的标志性事件,至今仍有人在讨论它带来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苹果的品牌形象是什么?

是永远在创新,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

苹果是希望弄出一些大新闻,带一波节奏的。

这次苹果就防水、双摄像头,取消3.5mm接口三个话题点。

少一个怎么做营销?

所以苹果根本就不怕争议,就怕没有大新闻。

宁可做一点出位得罪用户的事情,也一定不能保守。

保守了就不是苹果了。

再说,改接口这个事情很大么?

我们不妨算一算,有多少人会买了苹果之后使用第三方耳机呢?

京东上,iphone6s和6sp的评论数加起来超过100万。

森海塞尔卖得最好的五款耳机评论数在10万左右。

苹果自己的耳机评论数在5万左右。

大体上估计一下:

只有不超过5%的用户使用第三方耳机。(我个人的估计在2%左右)

对这5%的用户来说,一根20元钱的转接头就能解决问题。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大事。

什么,还有要一边充电一边听歌看视频的?

这样的人撑死也就5%吧。

还是一根20块钱转接头的事情。

按上面的分析,耳机的事情属于动静很大但是实际影响很小的事情。

至于那个蓝牙耳机?

这玩意和iphone7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么?

那只是一个搭iphone7骗钱兼吸引火力的产品而已。

都去骂蓝牙耳机了,就没人骂iphone7了。

都TMD是套路啊。

user avatar

---------------------------以下是原答案-----------------------

浏览了很多知乎用户的回答,感受到很多人跟我一样对苹果这一举措都很不满,原因很简单:苹果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对用户的关怀,仗着自己的霸权地位and/or不可告人的目的,把3.5接口说砍就砍了。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个美国人是如何反抗苹果这一举措的故事,暂且称这个哥们为iPhone guy吧

iPhone guy干了一件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他给iPhone 7重新安装了一个3.5mm的耳机接口(下图)。

为了给iPhone 7安装上手机插孔,他在深圳华强北---一个周围人都说着他听不懂的语言却拥有全球最全iPhone配件的地方待了将近半年时间,期间兴奋,沮丧,成功,失败,喜悦不断交替袭击着他。

iPhone guy开始跟普通人一样,就想买个耳机插口,塞进苹果手机,然后接几个线头,期待能成功(如下图),然而事实跟预期的一样,里面压根就没有空间塞下一个耳机插头


后来他想要不把耳机搞到外面(如下图),显然如果他真这么干了,我也不会专门为iPhone guy写这个回答了

iPhone guy决定一定得把接口搞到里面,于是他开始手动打孔(下图)

iPhone guy打完孔后把耳机插口按进去了,但发现这样需要施加较大压力才能把屏幕上面的面板按进去(如下图),这种额外施加的压力会导致一些connector无法正常工作,于是这个方案失败,耳机的线路链接方案需要重新设计

方案更改,iPhone guy想借助苹果的转换接头解决这个问题(下图)

iPhone guy来到深圳苹果店,专门买了一根转换接口回家研究

第一次实验失败,他把线头一不小心弄断了

这哥们又来苹果店买了,这次一口气买了三个,店员小妹问他,你一下子买这么多干嘛用

这次为了能更好的看清楚电路,这哥们又跑到华强北买了台显微镜

小哥有了新的战斗武器,很开心

他需要从lightning插口后面把电路跟耳机插头焊接通,下图是小哥在显微镜下焊接电路,七根线一根都不能焊接错

他需要单独先把转接头焊接到独立的外置电路板是去测试这种焊接方式是否成功

连接到手机上测试

Yes! 耳机竟然出声了,自己的方案设想初步成功,小哥非常开心,已经进入第五周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lighting被他这么一焊接,就不能充电了,他需要解决充电的问题,他一个朋友建议他需要买个电路板解决这个问题,小哥又来到了华强北,华强北卖家提供英语日本语韩语等服务

买到电路板后又回家做实验解决充电问题

组装好的电路,开始测试

Amazing! 耳机又能发声手机又能充电,小哥很开心,已经进入第七周

外置电路板模拟实验成功后,小哥需要设计并制作内置电路板,把他手里的那一大块东西能实现的功能装到手机里面

首先,小哥需要设计个prototype,他开始设计电路板样板

连续工作了很久,半夜终于画好电路板,小哥略显疲惫,但又充满了兴奋

没过多久,小哥便收到了他定制的电路板

time to get them together

开始测试

但耳机不出声,又次失败,小哥很沮丧

但小哥马上调整情绪,积极寻找失败原因和解决方案

再次测试,这次耳机终于有声音了,prototype设计成功,小哥很开心,已经进入第12周

电路板prototype成功后,小哥还需要体积更小可以折叠的电路板才能放到手机里,再去画电路板图

电路板画好后,小哥专门去买了台打印机,把电路板先打印到纸上,试试尺寸能否放到手机里

确定尺寸合适后,小哥又来到华强北制造柔性电路板,华强北效率高,等一天就能收到定制电路板


小哥离开电子市场后很开心,似乎目前一切都进展顺利,很期待新的电路板,已经进入13周

小哥亲自来到电路板制造工厂来找看他的电路板制作过程

电路板终于制造好了,小哥很开心,很兴奋得拿回家测试

制造好的电路板上还刻上他自己的个人印记:strange parts, 他的youtube频道和个人网站名字

回家接着在显微镜下上面焊电路板

上面密密麻麻又焊上了好多元件,电路板脆弱柔软,需要谨小慎微

电路板终于焊接完毕,小哥兴奋紧张,希望自己焊接的电路板不会出问题

电路板连接到手机里后,开始测试

耳机有声音,手机能充电,测试成功,小哥很开心,months of work finally come true.我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但小哥不满足,之前他那手机壳上是手动电钻打的口,打得不规整,他去一个朋友那里要打个漂亮的孔,他朋友是mechanic engineer,朋友果然很专业,屋子里摆满了看起来很牛叉的机器

机器打磨后,再次手工打磨,已经进入第15周

但这次打孔失败

哥俩儿又到华强北买了Xbox游戏手柄

这次用游戏手柄控制机器,重新打孔

这次哥俩对打孔质量都很满意

耳机插头也得打磨

小哥拿着打好孔的手机壳回家接着折腾,他需要把之前手工打孔的那个手机里的东西全部都卸掉然后重新安装到有新孔的手机壳里

安好后开机测试,但是发现屏幕出现问题

小哥看着自己折腾了几个月的手机还是没成功,神色沮丧,甚至有一丝绝望

熬了个通宵,早上的太阳透过窗户射进来,手里拿着失败的手机,小哥心里充满了凄凉

小哥半夜起来发视频,一脸憔悴,说自己之前预料这个project肯定会非常困难,但没想到是如此困难,貌似已经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几个月来他投了全部的时间和大量的金钱在里面却没有成功,小哥说他也想让这个故事非常inspiring,有个happy ending,但他说『I really want to give up at this point』,他实在太累了,期间需要安装,制造,测试N种零件,线路,一个小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失败,购买零件也非常贵,小哥说他已经不觉得这个project有趣了,貌似已心灰意冷。小哥说,很多知道他在搞这个事情的观众期间跟他发信,说"how inspired you were",小哥说"I also wanted this story to be another story of inspriation of success",我也想让我在做的这个事情成为激发别人成功的故事,"Right now, it is not", 小哥叹气,"I really want to show you the finished phone, but ...."

不过小哥最终下决心,try one more time, and be careful not to to break any component,已经进入第17周

小哥重新搞起来

Finally,小哥又次像打了鸡血似的出现在镜头前,手里拿着有耳机孔的iPhone7,宣布『我终于能让它正常工作了』How awesome is that!(后来在其网站上获悉,当他拿到最终正常运行的产品后共计耗费了他3个iPhone 7,另外好几块新屏幕,一堆iPhone 7后壳,无数个其他内部零件,在工厂里做了7次电路板,很多很多很多苹果耳机转换头)

小哥说,他想对苹果公司说,他真的想拥有一个有3.5mm插口的iPhone 7手机,他希望苹果下代手机会回归3.5mm接口。他还对苹果工程师说,如果哪个苹果工程师有苹果将发布带有3.5mm接口手机的证据并且发给他,他会奖励一个他自己给iPhone 7设计耳机插孔的电路板

小哥最后说,深圳华强北的兄弟姐妹们给了他很多帮助,为了感谢他们,他把这几个月的工作成果包括设计和积累的技术完全免费送给华强北的商家,这样华强北商家就可以自己给他们的用户添加耳机插口了。

这是一个弱者面对强者起来反抗霸权的故事。

这是一个为了达到目标可以屡败屡战的故事。

这是一个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有意思的事并且会像一直打了鸡血一样去执行的故事。

小哥在他的网站是说

"I love the quest for the unknown and the undiscovered"

"I’ve always been an adventurer, maker, and hacker. From riding a $120 bike through Laos and Cambodia, to building and racing land yachts, to planting coral underwater in Borneo, I’ve always sought out the weird, wonderful, and out-of-the-way thing to do."

小哥真名Scotty Allen,之前是谷歌工程师,在硅谷创办过自己的公司,现在小哥离开美国,环游世界,"now I travel the world full time, seeking out the novel and the obscure".

小哥youtube频道只有三个视频,但短时间内已经吸引接近四十万订阅量。

一个用户留言"This is the guy apple needs but does not deserve".

其实小哥的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始终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冲动,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人保持活力并且感受美妙生活的一种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方式吧。

-----------------------------------以下是一更-----------------------------------

之所以把这个故事发出来是因为昨晚我看了小哥的视频后让我联想到自己这两年来不断克服困难的同时问题又接二连三出现的局面,看后感同身受。

有人评论说我应该把小哥视频原链接贴上来,其实关于小哥youtube帐号和个人网站的消息我已经在原答案里说明了,即他把这些信息打印在了他设计的电路板上:strange parts

之所以原答案没有贴出YouTube连接,原因之一估计大家也心知肚明,对平时不能用YouTube的同学来说贴出YouTube链接徒增悲伤,对经常用YouTube的同学来说复制粘贴下他的名字就能找到他所有信息。另外一个原因是原视频长达半个多小时,考虑到可能不少人没耐心看完这么长视频,这种情况下只需花5分钟左右去看我花了4个小时去编辑的文字图片版故事应该是个更好的选择。

然而我还是要给出视频链接以方便大家,我把他个人网站的关于他的信息直接贴到这里吧

原视频YouTube链接:youtube.com/watch?

个人网站:Adventures from the technological fringe

微博:strangepartscom

邮箱:scotty@strangeparts.com

评论说在B站可以也可以搜索到视频连接:【Strange Parts】iPhone耳机孔回归 但尚未确认是其本人官方账户

小哥说,你如果有啥好玩的project想让他搞的话,可以给他发邮件告诉他tips@strangeparts.com 比如让新的MacBook 增加接口,把苹果手机摄像头磨平等,而且小哥说了,他的project不局限于苹果产品甚至是电子产品,他的足迹也不局限于中国

原答案他的名字打错少一个字母(昨晚熬夜写的这个,有瑕疵请谅解),现已更正,谢谢知友指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