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念起来很好听的古文,古诗词?

回答
古文、古诗词的魅力,在于其凝练的文字,深邃的意境,以及跨越时空的共鸣。它们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下面我将为您列举一些念起来特别好听的古文和古诗词,并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美感所在。

一、 意境悠远,读来如梦似幻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美,往往在于它所营造的氛围和传达的情感,有时无需深究字面意思,仅凭音韵和意象就能触动人心。

1. 《虞美人》—— 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何好听且详细讲述:
音韵的哀婉与流畅: 开头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就奠定了词的基调,三个叠字“何时了”读来如泣如诉,带着无尽的迷惘和伤感。“往事知多少”一句,顿挫有力,将回忆的沉重感通过音韵表达出来。“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饱含着对时光流逝和境遇变迁的无奈。“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不堪”二字,更是将内心的痛苦渲染到了极致。结尾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长长的尾音拖得很长,仿佛情绪的宣泄没有尽头,将愁绪具象化,读起来有一种绵长而深沉的悲怆感。
意境的凄美与对比: 这首词通过“春花秋月”等美好景物的反衬,来表现亡国之君的无限悲伤。曾经的“雕栏玉砌”何等辉煌,如今却只能在月光下勾起痛苦的回忆。“朱颜改”不仅指容颜的衰老,更是国破家亡后心境的沧桑。词中描绘的场景,如同一幅水墨画,虽然色彩浓重,但却充满了一种飘渺而易碎的美感,让人忍不住沉浸其中。
情感的共鸣: 即使我们没有经历过亡国之痛,但词中那种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对现实残酷境遇的无奈,以及那种无法排遣的愁绪,是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的。李煜用最朴素却最真挚的语言,将这份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 《静夜思》—— 李白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为何好听且详细讲述:
平实的语言与隽永的意境: 这首诗以极其简练、朴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极其普遍的思乡场景。然而,正是这种平实,让它的意境更加隽永。开头的“床前明月光”,画面感极强,皎洁的月光洒在床前,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冷的氛围。“疑是地上霜”的比喻,将月光的皎洁与地面的寒凉融为一体,既生动又传神。
动作的呼应与情感的递进: “举头”与“低头”两个相对的动作,完美地串联了诗人的思绪。抬头望月,是触发思乡之情的媒介;低头沉思,则是思乡之情的最终落点。这两个动作的转换,自然而流畅,将诗人从看到月光到引发乡愁的过程刻画得入木三分。
音韵的清朗与回味: 全诗押的是ang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种清朗而悠长的感觉。即使是最简单的字词,组合在一起也能产生强大的感染力。这种简单到极致的美,反而让它成为千古绝唱,无论何时何地,读起这首诗,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3. 《长恨歌》选段—— 白居易

原文: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为何好听且详细讲述:
浪漫的誓言与悲壮的结局: 这段诗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七夕之夜的浪漫誓言,那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何等的美好与动人,它用最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两人至死不渝的爱情承诺。然而,紧接着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则将这份美好瞬间推向了悲剧的深渊。这种美好的承诺与残酷的现实形成的强烈对比,让“恨”字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音韵的跌宕起伏: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读来轻柔而甜蜜,充满了私密的浪漫。“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更是感情充沛,一气呵成。“天长地久有时尽”一句音调稍高,预示着一种不安;而“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尾音则拖得很长,将绵延不绝的愁绪和遗憾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学上的经典: 这段诗早已成为爱情誓言的经典,它不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人类对爱情最美好的期盼和对命运无常的无奈。读起来,仿佛能听到那段发生在古老宫殿里的缠绵誓言,以及那份穿越时空而来的无尽遗憾。

二、 气势恢宏,铿锵有力的古文

古文的魅力,在于其严谨的结构,磅礴的气势,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人生哲思。

1.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原文(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至backgroundSplit、至夏、至冬,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每览昔人udius之区区,又论其所不为,而君子有忧.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其何异购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递相为孤,
秦之以暴虐以战,则安能蔽其故?
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万乘之国,
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是则古之贤者之所以为贤者也。”

为何好听且详细讲述: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范仲淹的散文,尤其是在描绘景物时,对仗极其工整,音韵错落有致。例如“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每一个词语都精心选择,读起来朗朗上口,如同乐曲般流畅。这种工整的对仗和和谐的音韵,使得文句具有一种内在的节奏感和力量感。
意境的壮阔与对比: 前半部分描绘了“春和景明”时的岳阳楼美景,如同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后半部分则转入了对古人的感慨,以及君子应当有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这种从壮丽景物到深邃哲理的转变,使得文章既有画面感,又有思想深度。
语言的力量感与感染力: 范仲淹的文字,尤其在表达抱负时,充满了力量。“忧民之忧,乐民之乐”这简短的十个字,却蕴含了伟大的胸怀和责任感。这种直击人心的力量,加上精炼的语言,使得《岳阳楼记》成为一篇激励人心的千古名篇。读起来,既能感受到作者的豪情壮志,也能引发自己的思考和共鸣。

2.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原文(节选):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为何好听且详细讲述:
清新脱俗的笔触: 陶渊明的文字,如同他的人格一样,清新自然,不带一丝矫揉造作。开头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就奠定了其超然物外的基调。“忽逢桃花林”的“忽”字,点出了偶遇的惊喜。“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描绘,如同写意画一般,色彩明丽,意境优美,将桃花源的绝美景色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节奏的舒缓与宁静: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一系列短促而有序的句子,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田园生活场景。读起来仿佛能听到鸡鸣狗吠,感受到那份悠然自得的安宁。
“世外桃源”的意象: 陶渊明通过对桃花源的描绘,寄托了他对理想社会的美好向往。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和平宁静的渴望,使得《桃花源记》不仅仅是一篇散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读来,仿佛置身于那个没有战乱、没有纷扰的理想国度,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3. 《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为何好听且详细讲述:
逻辑严谨,层层递进: 文章开篇即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两个设比,引出了“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题,逻辑清晰,层层递进。
对比鲜明,意境高远: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极其清雅的景物描写,烘托出陋室的幽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则通过对交往人群的描写,展现了主人高雅的品味和不俗的精神世界。这种对比,将外在的“陋”与内在的“雅”形成鲜明反差,彰显了作者高洁的品格。
音韵的韵律感与自信: 全篇用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音韵和谐。“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排比,读来有一种解脱的快感。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更是将文章的主题升华到人格的境界,充满了自信和豁达。这篇铭文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哲理和昂扬的精神,成为古代劝学励志的经典之作。

总结来说,念起来好听的古文古诗词,通常具备以下特点:

音韵和谐: 押韵恰当,平仄相间,读起来抑扬顿挫,如行云流水。
意境优美: 描绘的景物或情感能够触动人心,引发联想,营造出独特的氛围。
语言精炼: 字词使用精准到位,言简意赅,不冗余,每个字都有其意义和韵味。
情感真挚: 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家国情怀,都表达得真实而动人,能够引起共鸣。
结构严谨: 篇章布局合理,逻辑清晰,前后呼应,使文章浑然一体。

古文古诗词的美是多方面的,除了以上举例,还有很多篇章都值得细细品味。希望这份详细的介绍能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和体会它们独特的魅力。如果您对某个特定时期或作者的作品感兴趣,也可以告诉我,我很乐意为您进一步介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必须是《滕王阁序》!!!!读起来绝对朗朗上口,而且在我最早不太懂的时候仅仅是读这篇文章就让我相当震撼,更何况当我知道王勃才是十几岁的少年,竟一下子出口成赋。只可惜,天妒英才,太美好的实物可能真的不能属于人间。


《滕王阁序》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更新分割线——————

——经@木尤知友推荐添加一下————

也是读起来很朗朗上口的古文,而且也十分喜爱,推荐给大家。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